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云学兵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云学兵算命,云学兵名字测试,测名字云学兵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云学兵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云 | 雲 | yún | 水 | 12 | 清秀伶俐,多才巧智,出国之格,中年成功隆昌。 (吉) |
学 | 學 | xué | 水 | 16 | 外祥内忧,多才贤能,中年劳,刑偶伤子,晚年吉祥。 (吉) |
兵 | 兵 | bīng | 水 | 7 | 二子吉祥,內心多憂,中年多災,晚年吉祥。 (吉) |
云:云在古代有两种写法,一是云,意思有说话,如熟语子曰诗云;一是霎,指云彩。现代汉语里则简化统一为云。人名用云字,一般是取云彩的意义。(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405690次)
云字出处:[康熙字典]:页86第08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cloud]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
云(雲)yún
⒈水蒸气上升遇冷凝集成水滴或冰晶,成团的在空中飘浮:白~。乌~。〈喻〉众多:~集。
⒉[~南省]的简称。
⒊说:人~亦~。不知所~。
⒋文言助词(无义):~何难吁矣。日~暮矣。盖记时也~。
⒌有:其~益乎?
⒍[云云]如此如此的意思。
⒎[~汉]
①银河。也叫"天河"。
②高空。
学:学家的意思是指学习或学问,以及通过做学问而形成的学派,或学习的场所学校等。作人名用时,也指学问或学习、模仿。(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667360次)
学字出处:[康熙字典]:页279第1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study;learn]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刘开《问说》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
学(學、斈)xué
⒈指学习:~工。~农。~医。~哲学。~而不厌。~习科学知识。
⒉模仿:边看边~。照字帖~写字。鹦鹉~舌。
⒊指学问。
①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问。
②知识:求~。博~多才。
③学和问:勤~多问。
⒋指学识,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她的~识渊博。
⒌指学校,集体培养人才的地方:小~。中~。大~。
⒍指学科,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医~。化~。生物~。经济~。
⒎[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
⒏[学说]学术上有系统的见解、主张和理论。
⒐[学生]
①在学校学习的人。
②向前辈或向能者学习的人。
③求学者谦称自己。
⒑[学徒]由师傅传授,在工作中学习知识、技能的人。
⒒[学士]
①〈古〉官名:翰林~士。
②旧称学者:文人~士。
③学位名:在硕士之下。
⒓[学者]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⒔[学阀]凭借势力,把持教育界或学术界的人。
⒕[学棍]指旧时在教育界凭借反动权势为非作歹的人。
⒖[学究]唐代有"学究一经科",应考此科的人称"学究"。后来指浅薄迂腐的读书人。
────────────────—
学xiào 1.教导。
兵:兵字的含义最早是指作战用的兵器和武器,后也引申指手执武器的战士,以及与使用武器有关的军队、战争、军事等。人名用兵字,主要是取用其战士,标兵,精兵等含义。(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35540次)
兵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1759,第03卷上,廾部第14字 [康熙字典]:页127第10
兵
(會意。從廾,從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類;下面是「廾」雙手),像雙手持斤。本義:兵器,武器)
同本義 [arm;weapon]
兵,械也。--《說文》
掌五兵。--《周禮·司兵》。司農註:「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陳五兵。--《谷梁傳·莊公二十五年》。註:「矛、戟、鉞、楯、弓矢也。」
謂五方之兵,東矛、南弩、西戈、北鎩、中央劍也。」--《匡謬正俗》
離為戈兵。--《易·說卦》
修爾車馬,弓矢戎兵。--《詩·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議兵》
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