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包福旌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包福旌算命,包福旌名字测试,测名字包福旌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包福旌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包 | 包 | bāo | 水 | 5 | 一生清雅伶俐,謀為出眾,中年成功隆昌,晚年勞神。 (吉) |
福 | 福 | fú | 水 | 14 | 一生清雅多才,福祿雙收,雙妻之格,中年吉祥,環境良好。 (吉) |
旌 | 旌 | jīng | 金 | 11 | 英俊佳人,上下敦睦,溫和慈祥,成功隆昌,環境良好。 (吉) |
包:本义:裹。(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830次)
包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5784,第09卷上,包部第1字 [康熙字典]:页150第27
包
(會意。小篆字形,外邊是「」。中間是個「巳」字,「像子未成形」。「」就是「包」的本字。本義:裹)
用紙、布等裹東西 [wrap up]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詩·召南·野有死麇》
草木漸包。--《書·禹貢》
包有魚。--《易·姤》
包之以虎皮。--《禮記·樂記》
又如:紙包不住火;包纏(包裹纏繞)
包含,包容。裡面含有 [contain;include]
舉一滴可包陵谷。--唐·李朝威《柳毅傳》
皆包在諸谷中。--宋·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把小費包在內;包涵(包有,含有);包吞(包含);包荒(掩飾;遮蓋;原諒,寬容)
包圍。四面圍住 [
包 bāo
1用紙、布等裹東西:~雜誌。
2裹好了的東西:郵~。
3裝東西的口袋:背~。
4量詞:一~糖。
5物體或身體上鼓起來的疙瘩:身上起了一個~。
6氈制的圓頂帳篷:蒙古~。
7圍繞:從兩面~抄過去。
8容納在內;總括在一起:~含。
9承擔任務並負責完成:承~。
十擔保:~您滿意。(11)約定專用:~車、~廂。(12)姓。
【包庇罪】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機關或有關組織作假證明,幫助其掩蓋罪行,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事先有通謀的,應以共同犯罪論處。
【包藏禍心】心裡暗藏著壞念頭。又作包藏奸心。
【包藏奸心】見【包藏禍心】。
【包產到戶】中國實施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組織形式之一。一般以戶為單位,根據承包的土地、生產工具、技術及勞動力等條件制訂出產量指標並負責完成。
【包涵】請人原諒的客套話:招待不周,請諸位~。
【包攬】包攬過來,全部承擔:~一切。
【包羅萬象】包容一切。形容內容豐富,應有盡有:展覽會可真是~,無所不有。
【包容力】承受力。
【包頭市】內蒙古自治區轄市。位於內蒙古中部偏西,北依大青山,南臨黃河,在土默川和後套平原之間。是全區經濟中心。工業以鋼鐵冶煉和機械製造為主導產業,有之稱。
【包廂】某些影劇院設在樓上的單間席位,一間有幾個位置。
【包拯】(999-1062)北宋大臣。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進士出身。曾任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事,三司使等。為官清廉,執法嚴正,不避權貴。後世稱為。有《包孝肅奏議》。
────────────────—
包pao 1.通"庖"。廚房。 2.通"匏"。參見"包瓜"。
────────────────—
包fu 1.包來,地名,春秋時莒邑,在今山東省沂水縣西北。 2.包丘,複姓。亦作"苞丘",即浮丘。楚有包丘子,與李斯同事荀卿。見漢桓寬《鹽鐵論.毀學》。
福:福字主要指福气和福运,在我国民间一直是个十分吉祥的字眼。古时人们将寿、富、康、德、孝并称为五福,而在现在,特别是在传统风俗里,福字常常与禄、寿、喜、财并称为“五福”。(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89210次)
福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0020,第01卷上,示部第11字 [康熙字典]:页845第02
福〈名〉
(形聲。從示,「逼」聲。聲符亦兼表字義。「逼」,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像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滿之義,則「逼」有腹滿義。「福」「富」互訓,以明家富則有福。本義:福氣,福運。與「禍」相對)
古稱富貴壽考等齊備為福。與「禍」相對 [blessing;happiness]
福,祐也。--《說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謂福。--賈誼《道德說》
師其類者謂之福。--《荀子·天論》
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禮記·祭統》
受茲介福。--《易·晉》
萬福來求。--《詩·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
福 fu
⒈幸福,好,好處,跟"禍"相對:禍兮~所倚,~兮禍所伏。造~於人類。
⒉
【福利】 幸福和利益:~利待遇。老人~利基金。維護職工的~利。
────────────────—
福fu 1.儲藏。 2.符合。
旌:指用五色羽毛装饰的一种旗子。后也引申为表扬,如以旌其美。(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2730次)
旌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4263,第07卷上,×部第5字 [康熙字典]:页483第19
旌
(形聲。本義:古代用犛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飾竿頭的旗子)
同本義 [banner]
旌,游車載旌析羽。--《說文》
位所謂緌有虞氏旌也。--《禮記·明堂位》
建旌提鼓。--《國語·吳語》
又如:旌旄(古代用犛牛尾與羽毛裝飾的軍旗,或代指各種旗幟);旌羽(旌旗。因有羽飾,故稱)
古代旗的總稱[flag]
旌蔽日兮敵若雲。--《楚辭·九歌·國殤》
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資治通鑒》
又如:旌旃(泛指旗幟);旌幡(泛指旗幟);旌幟(旗幟);旌幢(旗旛);旌頭(旗桿頂端的矛頭)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tally]
王婆道:「眼望旌節至,耳聽到消息。」-
旌jīng
⒈〈古〉用五色羽毛裝飾的一種旗子:建~提鼓。又是旗子的通稱:~旗招展。
⒉表揚:以~其美(美:美德)。
⒊[旌表]〈古〉使用樹立牌坊或掛匾等表彰遵守封建禮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