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匡杏洋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匡杏洋算命,匡杏洋名字测试,测名字匡杏洋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匡杏洋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匡 | 匡 | kuāng | 木 | 6 | 刑克父母,幼年辛苦,中年成功隆昌,晚年憂心勞神。 (吉) |
杏 | 杏 | xìng | 木 | 7 | 有愛情煩惱,刑偶傷子,中年平凡,晚年勞神,但安詳之字。 (吉) |
洋 | 洋 | yáng | 水 | 10 | 清雅伶俐,多能多才,中年吉祥隆昌,幸福之字。 (吉) |
匡:盛东西的方形竹器。(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520次)
匡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8383,第12卷下,匚部第4字 [康熙字典]:页153第23
匡〈名〉
(形聲。從,表示與筐器有關,王聲。本義:盛東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basket]
匡,飯器,也。--《說文》
既齊既稷,既匡既敕。--《詩·小雅·楚茨》
蠶則績而蟹有匡。--《禮記·檀弓》
「框」的古字。邊框;圍子;框框 [frame]
行人夜宿牆匡月。--韋莊《秦婦吟》
又如:匡子(框子)
「眶」的古字。眼眶 [orbit]
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素問》
春秋時齊國簡冊名 [bamboo slips]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螃蟹的背殼 [shell]
海島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經樓詩話》
古
匡kuāng
⒈正,糾正,端正:~正。~謬。~坐而弦(弦:彈琴)。
⒉輔助,救助:~君。~乏困。
⒊通"眶"。眼眶:淚滿~。
⒋〈方〉粗略計算:~算。
⒌彎曲:車輪破,但不~。
────────────────—
匡wāng 1.跛;曲脛。
杏:木名。杏树,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宽卵形,花单性,白色或粉红色,果实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甜。(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58430次)
杏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3404,第06卷上,木部第11字 [康熙字典]:页511第14
杏
木名。杏樹 [apricot;almond]。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寬卵形,花單性,白色或粉紅色,果實圓形,成熟時黃紅色,味酸甜
杏,杏果也。從木,可省聲。--《說文》。按,尚省聲。
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管子》
孔子游緇帷之林,坐杏壇之上。--《莊子》
桃李梅杏,楂梨姜桂。--《禮記·內則》
又如:杏苑(杏樹園林;泛指新科進士游宴處);杏林(見杏田典故。以杏林代指良醫,並以「杏林春滿」、「譽滿杏林」等稱頌醫術高明);杏林得意(借指進士及第)
杏花 [apricot flower]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紅樓夢》
又如:杏雨(杏花雨);
杏xing[杏樹]落葉喬木。春季開白色或淡紅色的花。果實黃色或紅暈,叫"杏子"或"杏兒",酸甜,可生吃或制蜜餞。種子叫"杏仁"可吃或供藥用。
洋:众多;广大,盛大;旧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42760次)
洋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7045,第11卷上,水部第100字 [康熙字典]:页619第28
洋
(形聲。從水,羊聲。本義:古水名)
同本義 [Yang River]
洋水
昆倉之丘…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丑塗之水。--《山海經》
又名西鄉河。在陝西省南部。源出西鄉縣星子山,北流合木馬河會於西鄉縣東,東北流注於漢水
漢水又東,右會洋水。--《水經注》
舊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 [ocean]。今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蓋的廣大的地區,約佔地球面積的十分之七,分成四個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舊稱銀幣為洋錢,簡稱洋 [dollar]。如:銀洋
洋
盛多、廣大 [multitudinous;vast]
洋,多也。--《爾雅》。註:「洋,溢也。」
洋yang
1眾多。
2廣大;盛大。
3舊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
4今指地球表面上廣袤的水域,約佔地球總面積的十分之七﹑海洋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九。分為四個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外國的;來自外國的。
6新奇,與眾不同。
7指現代化的(區別於"土")。
8洋錢,銀元。
9用同"烊"。熔化;溶化。
十用同"漾"。晃動。
⑾用同"漾"。拋擲。
⑿水名。又名西鄉河。在陝西省南部。源出西鄉縣星子山,北流合木馬河會於西鄉縣東,東北流注於漢水。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五.漢中府》。
────────────────—
洋yǎng "洋洋"﹑"洋然"。
────────────────—
洋xiang
1通"翔"。引申指翼﹑側。
2通"祥"。福,賜福。
3通"祥"。祥和。參見"洋風"。
4古水名。即今山東省的彌河。參閱《說文.水部》"洋,水"段玉裁注。
5古州名。本為漢成固縣,秦為漢中郡,北周為洋州,唐為洋州,均治今陝西省西鄉縣,明初改為洋縣。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五.漢中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