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夏椿倩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夏椿倩算命,夏椿倩名字测试,测名字夏椿倩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夏椿倩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夏 | 夏 | xià | 火 | 10 | 出外吉祥,小心愛情厄,多才賢能,秀氣溫和,中年勞,晚年隆昌。 (吉) |
椿 | 椿 | chūn | 木 | 13 | 清雅秀氣,精誠待人,中年平,晚年隆昌,女人有愛情厄。 (吉) |
倩 | 倩 | qiàn | 金 | 10 | 刑偶欠子,身弱多憂,一生清雅,中年吉祥,晚年勞神。 (吉) |
夏:一年四季里的第二季,夏天;中国的古称;朝代名。夏朝,约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第一代君主是禹。(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83270次)
夏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3354,第05卷下,夊部第10字 [康熙字典]:页245第12
夏
(會意。據小篆字形,從頁,從臼,從。頁,人頭。臼,兩手,,兩足。合起來像人形。本義:古代漢民族自稱)
同本義。也稱華夏、諸夏 [Chinese]
夏,中國之人也。--《說文》。朱駿聲曰:「就全地言之,中國在西北一小隅。故陳公子少西字夏,鄭公孫夏字西。」
泛指中國 [China]
蠻夷猾夏。--《書·舜典》。孔傳:「夏,華夏。」
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公羊傳·成公十五年》。註:「諸夏外土諸侯也。謂之夏者,大總下上言之辭也。」
此之謂夏聲。--《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服註:「與諸夏同風。」
東夏之命。--《呂氏春秋·察今》。
夏xia
⒈一年四季裡的第二季:~天。~種。
⒉中國的古稱:華~。
⒊朝代名。夏朝,約在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第一代君主是禹。
⒋[夏歷]又叫"陰曆"、"農曆"、"舊歷"。此曆法的基本部分是夏朝創立的。
────────────────—
夏jiǎ 1.木名。亦作"檟"﹑榎。參見夏楚。
椿:指大椿。古代传说大椿长寿,后因以喻父。(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7870次)
椿字出处:[康熙字典]:页538第08
椿
(形聲。從木,春聲。本義:木名。指大椿。古代傳說大椿長壽,後因以喻父。如:椿年)
同本義 [a long-living tree]
上古有大椿者。--《莊子·逍遙游》。司馬註:「椿木一名蕣。」
因其長壽,後用來形容高齡。亦用以指父親。如:椿年(椿樹的年齡。比喻長壽);椿齡(祝人壽考之詞);椿壽(大椿的壽命。比喻長壽,高齡)
即香椿 [Chinese toon],一種楝科落葉喬木。葉有特殊氣味,花芳香,嫩芽可作菜食,木材通直,是造船、建築材料,種子橢圓形,一端有膜質長翅,可搾油,根、皮及果可入藥。如:椿芽(香椿的嫩芽,甘美可食);椿皮(香椿的樹皮)
椿庭
[respec
椿 chūn
1椿樹,即香椿。喬木,嫩枝葉味香,可食。有時又指臭椿。
2姓。
【椿象】昆蟲綱。半翅目昆蟲的通稱。身體圓形或橢圓形,頭部有單眼,有的能放出惡臭。多數是害蟲。又稱蝽,俗稱放屁蟲。
【椿萱並茂】大椿和萱草都很茂盛。比喻父母都健在。
────────────────—
椿chūn
⒈[香椿]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白色。嫩枝葉有香氣叫"椿芽",可作菜吃。
⒉[臭椿]也叫"樗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有臭味。花白綠色。葉可喂樗蠶。種子可搾油。根和皮可供藥用。木材可供製膠合板、造紙等用。
⒊代稱父親:~萱並茂(〈喻〉父母都健在)。
倩:倩字表示含笑的样子,泛指姿容美好,现代则专指漂亮的发女子。(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98910次)
倩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4945,第08卷上,人部第22字 [康熙字典]:页109第01
倩〈名〉qian
(形聲。從人,青聲。本義:古代男子的美稱) 同本義 [man]
倩,人字也。從人,青聲。漢有東方曼倩,蕭長倩。--《說文》
倩,士之美稱。--《漢書·朱邑傳》注
昔陳平雖賢,須魏倩而後進。--《漢書·朱邑傳》
倩 〈形〉
含笑的樣子 [smiling]
巧笑倩兮。--《詩·衛風·碩人》
又如:倩笑(女子美好的笑聲或笑容);倩倩(笑容);倩語(女子嬌好的語聲)
泛指姿容美好 [pretty;handsome;beautiful]
披顏爭倩倩,逸足競駸駸。--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
如倩女之靧面。--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又如:倩倩(美好的樣子);倩巧(
倩qian
⒈美好:~妝。~影。
⒉請托,央求:~人代做。
⒊〈古〉男子的美稱。
────────────────—
倩qing 1.女婿。《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黃氏諸倩見建(宋建)家京下方石,即弄之。"裴駰集解:"徐廣曰:駰案:《方言》曰"明楊基《懷萬郎中伯玉》詩:"倩可承家如有子,俸能供祭勝無官。"又妹婿﹑侄婿亦可稱妹倩﹑侄倩。清龔煒《巢林筆談續編》卷下:"妹倩嚴效羲曾有西湖之遊,招予同往。" 2.請;懇求。 3.倚近,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