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季温宛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季温宛算命,季温宛名字测试,测名字季温宛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季温宛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季 | 季 | jì | 木 | 8 | 秀氣伶俐,溫和賢淑,一生清閒,中年成功隆昌。 (吉) |
温 | 温 | wēn | 土 | 14 | 一生清雅多才,刑偶伤子,中年吉祥,晚年劳神。 (吉) |
宛 | 宛 | wǎn | 土 | 8 | 秀氣巧妙,多才伶俐,溫和賢能,出外吉祥,一生英敏幸福。 (吉) |
季:古时兄弟排行,用伯、仲、叔、季为序。季表示最小,排在最后。此外,一年中每三个月为一季。季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期,如雨季。此外季字还指一个时期或一个朝代的末了,如汉季(汉朝末年)失权柄,董卓乱天常。(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31780次)
季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9722,第14卷下,子部第8字 [康熙字典]:页279第03
季
(會意。從子,從稚省。「稚」亦兼表讀音。本義:即排行最後的)
同本義(與「老」相對) [youngest among brothers]
季,少稱。--《說文》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儀禮·士冠禮》。註:「伯、仲、叔、季,長幼之稱。」
季者,有中之辭也。-《谷梁傳·昭公二十五年》
季者,幼也。--《白虎通》
有齊季女。--《詩·召南·采蘋》
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明史·太祖本紀》
又如:季女(最小的女兒);季父(父親的幼弟);季指(小指頭);季弟(最小的弟弟)
一年四季中,每季的最後一個月 [the last month of a season]
季春之月。
季ji
⒈兄弟排行,有時用伯、仲、叔、~為序。~最小,排在最後:~弟十五歲。~父(小叔叔)來了。
⒉一年中每三個月為一季:第二~度。春、夏、秋、冬四~(上古時期稱"四時")。
⒊具有某種特徵的一段時期:雨~。旺~兒。這個~子太清閒了。
⒋一個時期或一個朝代的末了:~冬風且涼。漢~(漢朝末年)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季月]每季的最後一月。
温:温是个多音字,念wēn时,意指暖,不冷不热,和气,柔和,复习等。念yùn时,通蕰,表示积蓄,含蓄。也通愠,意为恼怒。(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9960次)
温字出处:[康熙字典]:页634第10
温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古水名 [Wen River]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即今南盘江上游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温度 [temperature]。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中医]∶热病 [heat symptom-complex]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古州名 [Wen prefecture]。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姓
温
温暖,暖和 [warm]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
温wēn
⒈暖,不冷不热:~暖。~水。~泉。~带。
⒉和气,柔和:~和。~柔。~顺。~良。
⒊将东西加热:~酒。
⒋复习:~习。~故而知新。
⒌中医称热病:~病。春~。
⒍[温饱]衣食充足。
⒎[温度]物体冷热的程度。也简称"温":体~。气~。高~。
⒏通"瘟"。
────────────────—
温yùn 1.通"蕰"。积蓄;含蓄。 2.通"愠"。恼怒。
宛: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28540次)
宛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4541,第07卷下,宀部第10字 [康熙字典]:页284第01
宛
(形聲。從,夗聲。像屋裡的草彎曲自相覆蓋。本義:彎曲)
同本義 [bend]
宛,屈草自覆也。--《說文》
宛宛黃龍。--《史記·司馬相如傳》
是以欲談者宛舌而固聲。--《漢書·揚雄傳下》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彎曲的虹);宛曲(輾轉;曲折);宛委(彎曲;曲折);宛宛(盤旋屈曲的樣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迴旋盤曲)
晃蕩;搖動 [sway]
晴野霞飛綺,春郊柳宛絲。--白居易詩
釋散 [dispersing]
紛乎宛乎。--《莊子》。成玄英疏:「紛綸宛轉,並釋散之貌也。」
宛
委婉;婉轉 [mild and roundabout]
一面收拾禮物,
宛wǎn
⒈曲折:~轉(
1輾轉。
2同"婉轉")。
⒉彷彿,好像,很像:~如。音容~在。~然如畫。
────────────────—
宛yuān 1.古時楚國地名。秦昭襄王置縣。治所在今河南南陽。戰國時為楚著名鐵產地。秦以後每為南陽郡治所。 2.用同"冤"。參見"宛惱"。 3.見"宛雛"。
────────────────—
宛yun 1.積聚。參見"宛財"﹑"宛暍"﹑"宛藏"。
────────────────—
宛yue 1.黃黑色。參見"宛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