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弓博召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弓博召算命,弓博召名字测试,测名字弓博召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弓博召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弓 | 弓 | gōng | 木 | 3 | 抱負大,志氣強,有精神失常之災,殺人被殺之字。 (凶) |
博 | 博 | bó | 水 | 12 | 智勇雙全,多才巧智,中年奔波,晚年隆昌。 (吉) |
召 | 召 | zhào | 火 | 5 | 帶刀厄,多刑克,刑偶欠子,中年成功隆昌,離祖成功。 (吉) |
弓:本义指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后也指像弓的用具或部件。弓也有弯曲的意思。(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2810次)
弓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8434,第12卷下,弓部第1字 [康熙字典]:页356第01
弓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後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隸變後變成現在的「弓」字。「弓」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弓」的字多與「弓箭」有關係。本義:射箭或打彈的器械)
同本義 [bow]
弓,兵也,所以發矢。--《說文》
弓,揉木而弦之以發矢。--《正字通》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楚辭·九歌·國殤》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禮記·學記》
毋弛而弓,一棲兩雄。--《韓非子·揚權》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漢·賈誼《過秦論》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杜甫《兵車
弓gōng
⒈彎曲:~腰。~背。
⒉射箭或發彈丸的器具:強~硬弩。手握彈~。
⒊像弓的用具或部件:琴~子。彈花~。
⒋舊時丈量地畝的用具與計量單位。一~約為五市尺,二百四十平方~為一畝。
博:博字的本义是大、广、通,引申为博大、众多、丰富。(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04960次)
博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1464,第03卷上,十部第6字 [康熙字典]:页157第13
博
(形聲。從十,尃聲。「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齊備。「尃」有分佈之義。本義:大)
同本義。與「小」相對 [large;big]
博,大通也。--《說文》
戎車孔博。--《詩·魯頌·泮水》
豈必褒衣博帶。--《淮南子·泛論》
豐麗博敞。--王逸《魯靈光殿賦》
倚沼畦瀛兮遙望博。--《楚辭·招魂》
不學博依。--《禮記·學記》
又如:寬衣博帶;博碩(粗大;寬大);博碩肥腯(古時獻牲祭神的祝禱辭,是說六畜肥大)
寬廣;廣搏 [extensive]
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廣博(範圍大,方面多);博聞(見聞廣博);
博 bo(量)多;豐富:學識淵~。
2知道得多:~古通今。
3大:寬衣~帶。
4取得;羸得:~得好評。
5古代一種棋戲。後泛指賭博:~徒、~局。
【博愛】對人類普遍的愛。
【博茨瓦納】全稱博茨瓦納共和國。位於非洲南部高原地區。面積58.2萬平方公里。人口126萬(1989),絕大部分是班圖語系的茨瓦納人。居民多數信奉基督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通用茨瓦納語。首都哈博羅內。
【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學識廣博高深。
【博古通今】形容知識淵博豐富,通曉古今的事情。
【博覽】廣泛閱覽:~群書。
【博識】學識豐富。
【博士】
1官名。戰國至明清掌管圖書,通曉古今,以備顧問的高級學官:五經~、國子~。
2古代精通一藝的職官名:律學~、算學~。
3舊稱從事某種服務職業的人:茶~、酒~。
4最高一級的學位。一般先取得碩士學位,繼續深造後通過課程考核和博士論文答辯,授予博士學位。
【博士點】有權授予博士學位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機關。
【博士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中,由專家主持和指導的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員的臨時職位。人員從剛獲得博士學位者中挑選。在博士後階段不再修習課程,工作期滿後也不再授予學位。
【博斯普魯斯海峽】亞、歐兩洲之間的海峽。隔開小亞細亞與巴爾幹半島,連接黑海和馬爾馬拉海。長29公里,最寬處4公里,最窄處僅750米,最深處80米,最淺處27.5米。有重要戰略和交通意義。
【博聞強記】見多識廣,記憶力強。又作博聞強識。
【博聞強識】見【博聞強記】。
【博學多才】學識淵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召:意为呼唤。召唤,召集。(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58560次)
召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0841,第02卷上,口部第63字 [康熙字典]:页172第07
召
(形聲。從口,刀聲。本義:呼喚)
召喚。用言語叫人來 [call;summon]
召,呼也。從口,刀聲。以言曰召,以手曰招。--《說文》
召,呼也。--《廣雅·釋詁二》
召有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召趙御吏。
大府召視兒。--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亦召供奉。--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又如:召呼(呼喚;通知;交代);召致(使之至;喚來)
招致 [incur]
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荀子·勸學》
召武受辭。--《漢書·李廣蘇建傳》
收召後學。--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召鬧取怒。
又如:召引(招引;引導);
召shao
⒈姓。
────────────────—
召zhao
⒈呼喚,招致:~呼。~喚。~見。~集。號~。~之即來。~過。~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