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惠存邦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惠存邦算命,惠存邦名字测试,测名字惠存邦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惠存邦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惠 | 惠 | huì | 水 | 12 | 天生聰明,秀氣伶俐,名利雙收,中年吉祥,晚年子孫旺盛。 (吉) |
存 | 存 | cún | 金 | 6 | 天生聰明,義利分明,子孫興旺,中年勞,晚年隆昌。 (吉) |
邦 | 邦 | bāng | 水 | 11 | 孤獨格,兄弟無緣,多才伶俐,英敏巧智,中年隆昌,晚年勞神,欠子之字。 (吉) |
惠:惠的意义较厂,除了与“慧”相通,表示聪明外,还有仁爱,宽厚,柔顺、贤惠之意。(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524790次)
惠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2493,第04卷下,叀部第2字 [康熙字典]:页391第19
惠
(會意。從心,從惠。本義:仁愛)
同本義 [kindheartedness]
惠,仁也。--《說文》
愛民好與曰惠。柔質慈民曰惠。--《周書·謚法》
分人以財謂之惠。--《孟子》
心省恤人謂之惠。--《賈子道術》
孫討虜聰明仁惠。--《資治通鑒》
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與也。--《韓非子·內儲說上》
其養民也惠。--《論語·公冶長》
彭有守多惠政。--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又如:惠聲(仁愛而有德澤的美名);惠育(用仁心愛德加以養育);惠化(仁愛的教化);惠心(仁慈的心)
柔順;順從 [mild]
義征不惠。--《史記·司馬相如傳》
荊
惠、惠、憓hui
⒈好處,給人好處:受~。恩~。互~。以~天下。
⒉敬詞:~書。~文。~贈。~臨。
⒊溫和,柔順:溫~。~風和暢。〈古〉"惠"通"慧"。聰明。
存:意指生存,存在,储存,保存,聚集,储蓄,结存,余留等,也引申指心里怀着某种想法,如不存任何希望。(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07330次)
存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9727,第14卷下,子部第13字 [康熙字典]:页278第02
存
(形聲。本義:生存;存在)
同本義 [live;exist]
存,存在也。--《爾雅》。註:「存即在。」
有天子存。--《公羊傳·隱公三年》
雖存乎人者。--《孟子·告子上》
以其存心也。--《孟子·離婁下》
召寇則無以存矣。--《呂氏春秋·應同》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湯問》
而吾以捕蛇獨存。--柳宗元《捕蛇者說》
又如:存濟(存活;活命);存歿(活著的和死去的)
恤問,勞問 [comfort;console;soothe]
存,恤問也。--《說文》
無一介之使以存之。--《戰國策·秦策》。註:「勞問也。」
又如:存候(存問,問候);存問(
存 cun
1思念:皆人思念~想之所致也。(王充《論衡·訂鬼》)
2存在;生存:殘~。
3儲存;保存:封~。
4蓄積;聚集:小罐裡~滿了錢。
5儲蓄:~折。
6寄存:~包處。
7保留:~疑(對疑難問題暫不做出決定)。
8結存;余留:庫~。
9心裡懷著(某種想法):不~任何希望。
【存儲】把數據送入到某個存貯設備中,使用時可以從那裡取出這些數據。
【存儲器】能接收數據和保存數據,而且能根據命令提供這些數據的裝置。按中央處理機能否直接讀寫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
【存儲容量】一個功能完備的基本存儲體所能彙集的位、字節或字的最大數量。位指一個二進制位(0或1),字節為8位,字為16位,如360k容量的軟盤,其容量為360×1024個字節。
【存儲系統】包括存儲控制器和存儲部件。存儲控制器用以實現取出由中央處理機所指定的操作碼和地址,並據此向存儲部件提出所有必要的選通信號和定時信號。
【存而不論】把問題擱置起來暫不討論。
【存撫】安撫。
【存款】存在銀行中的錢。
【存身】安身。
【存亡繼絕】使滅亡的國家復存,使斷絕的後嗣再續。存、繼:使復存,使繼續。
【存亡絕續】是生存還是滅亡,是繼續發展,還是滅絕。形容形勢萬分危急,已到生死關頭。絕:斷絕。續:延續。
【存現句】表示事物存在、出現或消失的句子。如、。
【存疑】對疑難問題暫不做出處理或決定。
【存在的辯證法】見【客觀辯證法】。
【存在主義】現代西方哲學中的一個非理性主義的主觀唯心主義流派。本世紀20年代產生於德國,而後流行歐美其它國家,並且成為影響資本主義世界各階層的哲學、文學、生活方式的思潮。存在主義把人的存在作為全部哲學的基礎和出發點,認為人的存在是其它一切存在物的根據,沒有人的存在,一切都會失去意義。主要代表人物為丹麥的克爾凱郭爾,德國的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和法國的馬塞爾、薩特等。又稱實存主義或生存主義。
【存折】銀行、信用社等發給存款者作為存、取款憑證的小本子。
邦:邦的本义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67880次)
邦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3985,第06卷下,邑部第2字 [康熙字典]:页1269第05
邦
(形聲。從邑,豐聲。古文從之、從田,會意。與封字從之、從土同意。本義:古代諸侯的封國、國家)
同本義 [state]
邦,國也。--《說文》。段註:「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書序云:『邦康叔,邦諸侯。』論語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周禮·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國。--《周禮·天官·大宰》。註:「大曰邦,小曰國,邦之所居亦曰國。」按,散文邦國亦通。
利用為依遷邦。--《易·益》
協和萬邦。--《書·堯典》
以畜萬邦。--《詩·小雅·節南山》
後非眾罔與守邦。--《國語·周語》
邦 bāng
1諸侯的封國:王此大~。(《詩經·大雅·皇矣》)
2國:友好鄰~。
【邦胡】見【板胡】。
【邦交】國家之間的正式外交關係:建立~。
【邦交正常化】國與國之間的正式外交關係符合一般的規律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