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步斤梅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步斤梅算命,步斤梅名字测试,测名字步斤梅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步斤梅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步 | 步 | bù | 水 | 7 | 福祿雙收,克父命,中年成功隆昌,二子吉祥,晚年勞神,身弱之字。 (吉) |
斤 | 斤 | jīn | 木 | 4 | 清秀巧智,一生清雅榮貴,女人助夫,環境良好。 (吉) |
梅 | 梅 | méi | 木 | 11 | 小心愛情厄,吉凶分明,出國成功隆昌,自殺不幸,一生多災。 (吉) |
步:意指行走,也引申指阶段,地步,境地,踩,踏等。(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21670次)
步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1080,第02卷上,步部第1字 [康熙字典]:页574第15
步
(會意。甲骨文字形,由兩隻腳的象形符號重迭而成,表示兩腳一前一後走路。本義:行走)
同本義 [walk]
步,行也。--《說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禮記·祭義》
王朝步自周。--《書·召誥》
步路馬必中道。--《禮記·曲禮》
見夫人之步馬者。--《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馬兮山皋。--《楚辭·屈原·涉江》
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戰國策·齊策四》
又如:止步;信步(隨意走動;散步);步步虛心(時時虛懷若谷,毫不自滿);步閣(步廊,走廊);步趨(行走)
以腳步測量遠近 [measure]。如:步一步兩房之間的距離;步景(
步 bu
1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腳步:寸~難移。
2階段:事業一~比一~艱難。
3地步;境地:局勢發展到關鍵的一~。
4舊制長度單位。一步等於五尺。
5用腳走:~入大會堂。
6踩;踏:~入歧途。
7姓。
【步步為營】軍隊每前進一步就設一道營壘。形容防守嚴密,行動謹慎。
【步履維艱】行走艱難。
【步輦圖】中國古代名畫。唐閻立本作。描繪唐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王松贊干布,松贊干布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迎娶,受到唐太宗接見的情景。
【步槍】單兵使用的一種長管槍。有單發射擊、半自動、全自動之分,最大射程約400米。
【步人後塵】跟在別人後面走。指追隨、模仿別人,沒有創新。後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
【步武】
1古時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指不遠的距離。
2跟著別人的足跡走。比喻模倣傚法:~前賢。
斤:古义指斧子一类的工具,后用作重量单位。(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360次)
斤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9425,第14卷上,斤部第1字 [康熙字典]:页479第04
斤〈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橫刃,下為曲柄,像斧斤形。本義:斧子一類的工具)
同本義 [axe]。一般用以砍木,與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橫
今,斫木斧也。--《說文》。段註:「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則謂之斤。」
於是乎丌釿鋸制焉。以釿為之。--《莊子·在宥》
皆執利兵,無者執斤。--《左傳·哀公二十五年》
不夭斤斧。--《莊子·逍遙游》
以斧斤考擊而求之。--宋· 蘇軾《石鍾山記》
又如:斤斧(斧頭);斤墨(斧頭與墨斗);斤鑿(斧頭與鑿子)
古代一種似鋤但比鋤小的農具 [small hoe]
惡金以鑄鋤、夷、斤…--《國語》
斤〈動
斤(觔)jīn
⒈重量單位:市制一~為十兩(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兩斤等於一公斤。"觔"另見筋(觔)。
⒉〈古〉斧子一類的工具。
⒊[斤斤]瑣碎細小:~~其明。~ ~計較。
⒋[斤斗]也作"觔斗"、"跟斗",身體上下翻轉的動作。〈喻〉挫折,跌跤:栽~鬥。
梅:梅树。象征美丽、坚定。意为志向高洁、清雅脱俗。(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250750次)
梅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3403,第06卷上,木部第10字 [康熙字典]:页528第08
梅
(形聲。從木,每聲。本義:楠木)
同本義 [nanmu (Phoebe zhennan)]
其木多梅梓。--《山海經·中山經》
有條有梅。--《詩·秦風·終南》
墓門有梅。--《詩·陳風·墓門》。按,子青不可食。
梅樹 [Japanese apricot;plum]。薔薇科,落葉喬木,少有灌木。早春開花,後生葉芽。花以白色、淡紅色為主。氣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時為青色,成熟後一般呈黃色,味極酸
靈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經·中山經》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清·龔自珍《病梅館記》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
梅(梅、梅)mei
⒈落葉喬木。早春先開花,後生葉,花有白、紅等色,香味濃。果實青色,熟時黃色,味酸甜,可吃或制蜜餞、果醬等。未成熟的果實,加工製成"烏梅",供藥用或飲料用。也特指梅花或梅的果實:臘~。望~止渴。
⒉[梅雨]也叫"黃梅雨"。初夏時,江淮流域常有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因時值梅子黃熟故名。又因空氣潮濕,器物易生霉,故又名"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