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谢丽洋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谢丽洋算命,谢丽洋名字测试,测名字谢丽洋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谢丽洋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谢 | 謝 | xiè | 金 | 17 | 一生清雅多才,伶俐勤俭,中年多劳,晚年吉祥。 (吉) |
丽 | 麗 | lì | 火 | 19 | 清秀多才,妻贤子贵,中年平凡,女人小心爱情厄,忌车怕水。 (吉) |
洋 | 洋 | yáng | 水 | 10 | 清雅伶俐,多能多才,中年吉祥隆昌,幸福之字。 (吉) |
谢:感激;道歉,认错;〈古〉告诉;推辞,辞别。(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7120次)
谢字出处:[康熙字典]:页1188第18
谢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同本义 [excuse oneself;make an apologize]
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decline;refuse]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楚而谢。――唐·李朝威《柳毅传》
谢客矣。――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谢xiè
⒈感激:~ ~你。感~。
⒉道歉,认错:~过。~罪。
⒊〈古〉告诉:多~后世人。
⒋推辞,辞别:~绝。~客。
⒌衰亡,凋落:新陈代~。花~花落。
丽:美丽,漂亮。在古代汉语中,丽有成双成对的意思,是典型女子名用字。常用词组有:美丽、秀丽、明丽、绚丽、富丽丽质(女子美好的品貌)、风和日丽。(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3096390次)
丽字出处:[康熙字典]:页81第04
丽
通“罹”。遭遇;落入 [fall into]
鱼丽于罶。――《诗·小雅·鱼丽》
丽水
[Lishui county] 县名。在浙江省南部,瓯江中游
丽
(形声。从鹿,丽声。其字本作“丽”,后加“鹿”,成为形声字。鹿形丽声,鹿成对,并驾。本义:成群;结伴;成对)
成对。后作“俪” [forming a pair or couple;in pair]
丽,两也。――《小尔雅·广言》
丽钩芒与骖蓐收兮。――《汉书·扬雄传上》。师古曰:“丽,并驾也。”
丽马一圉。――《周礼·夏官·校人》
良马五之。――《诗·鄘风·干旄》。孔颖达疏引三国魏·王肃曰:“夏后氏驾两谓之丽。”
丽(麗)lí
⒈[高丽]朝鲜历史上的王朝,旧时习惯上沿用称呼朝鲜为"高丽"。
⒉[丽水]地名。在浙江省。
────────────────—
丽(麗)lì
⒈漂亮,好看:~人。太美~。非常壮~。风和日~。
⒉附着:附~。
⒊见likz。
────────────────—
丽lǐ 1.数目。
洋:众多;广大,盛大;旧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42760次)
洋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7045,第11卷上,水部第100字 [康熙字典]:页619第28
洋
(形聲。從水,羊聲。本義:古水名)
同本義 [Yang River]
洋水
昆倉之丘…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丑塗之水。--《山海經》
又名西鄉河。在陝西省南部。源出西鄉縣星子山,北流合木馬河會於西鄉縣東,東北流注於漢水
漢水又東,右會洋水。--《水經注》
舊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 [ocean]。今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蓋的廣大的地區,約佔地球面積的十分之七,分成四個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舊稱銀幣為洋錢,簡稱洋 [dollar]。如:銀洋
洋
盛多、廣大 [multitudinous;vast]
洋,多也。--《爾雅》。註:「洋,溢也。」
洋yang
1眾多。
2廣大;盛大。
3舊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
4今指地球表面上廣袤的水域,約佔地球總面積的十分之七﹑海洋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九。分為四個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外國的;來自外國的。
6新奇,與眾不同。
7指現代化的(區別於"土")。
8洋錢,銀元。
9用同"烊"。熔化;溶化。
十用同"漾"。晃動。
⑾用同"漾"。拋擲。
⑿水名。又名西鄉河。在陝西省南部。源出西鄉縣星子山,北流合木馬河會於西鄉縣東,東北流注於漢水。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五.漢中府》。
────────────────—
洋yǎng "洋洋"﹑"洋然"。
────────────────—
洋xiang
1通"翔"。引申指翼﹑側。
2通"祥"。福,賜福。
3通"祥"。祥和。參見"洋風"。
4古水名。即今山東省的彌河。參閱《說文.水部》"洋,水"段玉裁注。
5古州名。本為漢成固縣,秦為漢中郡,北周為洋州,唐為洋州,均治今陝西省西鄉縣,明初改為洋縣。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五.漢中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