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大全 - 名字测试邓互与,邓互与姓名测试2025,邓互与起名用字解释

邓互与名字测试,2025 姓名测试邓互与,起名字测试邓互与

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邓互与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邓互与算命,邓互与名字测试,测名字邓互与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邓互与的含义。

请输入您的姓名:

汉字 繁体 拼音 五行 笔划 姓名学解释
   鄧  dèng  火  19   (
   互  hù  水  4  溫和伶俐,清雅聰秀,中年隆昌,為人忠厚,欠子之字。 (
   與  yǔ  土  14  一生清雅伶俐,多才贤能,中年平凡,晚年隆昌,二子吉祥。 (

邓字 起名用字参考

邓:用作姓。(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010次)

邓字出处:[康熙字典]:页1268第03

邓字的解释

古国名[Deng state]

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从邑,登声。――《说文》

在今河南省邓县。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

邓侯吾离来朝。――《春秋·桓公七年》

申吕应邓。――《国语·郑语》

袭楚至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古地名 [Deng village,name of a place in ancient times]

春秋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

蔡侯郑伯会于邓。――《春秋·桓公二年》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汶河以南、运河以北地区(清兖州府境)

战国楚地,秦置邓县,是故邓侯国。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北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

姓(邓通:西汉人,

邓 dèng姓。

【邓肯】(1878-1927)美国女舞蹈家,现代舞派创始人。所创立的自由舞蹈与古典芭蕾舞相对立,动作自然,形式自由。主要作品有舞蹈《马赛曲》、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门德尔松的《春》。著有自传《我的生平》。

【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将领。字正卿。广东番禹(今广州)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任北洋舰队总兵兼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敌,最后弹尽舰伤,遂驾舰撞击敌舰,不幸中敌鱼雷,与全舰官兵一起壮烈牺牲。

【邓拓】(1912-1966)现代新闻工作者、学者。原名子建,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福建闽侯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抗敌报》社长兼总编辑及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建国后,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等。著有杂文集《燕山夜话》,文笔犀利,切中时弊,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深受读者欢迎。中被迫害致死。

【邓演达】(1895-1931)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字择生。广东惠阳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曾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役。后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反对蒋、汪背叛革命,1931年11月29日在南京被蒋介石秘密杀害。

【邓中夏】(1894-193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字仲澥。湖南宜章人。1920年在北京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曾多次领导工人大罢工。1933年5月被捕,9月在南京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遗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邓子龙】(-1598)明朝将领。字武桥。江西丰城人。官至副总兵。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明军援朝抗倭时,偕朝鲜统治使李舜臣督领水军为先锋,拦击倭军于朝鲜釜山南海,后因舟中火起,为倭军所乘,遂战死。

互字 起名用字参考

互:本义指绞绳用的工具,后引申为交替,相互,彼此等含义。(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20次)

互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2944,第05卷上,竹部第93字 [康熙字典]:页86第09

互字的解释

(象形。是一種絞繩用的工具。本義:絞繩用的工具)

同本義 [a implement that use to wind up cord]

段玉裁註:「今絞繩者尚有此器。從竹,象形,謂其物象工字;中像人手推握也。」

差錯 [error;mistake]

各有乘互。--陸法言《切韻序》

古代掛肉的木架 [meatrack]

共其牛牲之互。--《周禮·牛人》。鄭玄註:「互,若今屠家縣肉格。」

置互擺牲。--《文選·張衡·西京賦》

門,巷門 [gate]。如:閭互(閭里巷門)

甲殼動物的總稱 [crustancean]。如:互物(指有甲殼動物的總稱)

交替;相互 [mutually;each other]

互,交互。

互hu

⒈彼此:~助~愛。~相關懷。~教~學。

⒉交錯,交替:~生(植物每節長出一個葉子,交替地各生在一邊)。

与字 起名用字参考

与:1、跟,同,和;2、给,授予;3、交往,友好;4、赞许,帮助;5、[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不若、宁可等连用。(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3340次)

与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9417,第14卷上,勺部第2字 [康熙字典]:页77第01

与字的解释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鉹??),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

与(與)yǔ

⒈跟,同,和:~众不同。~虎谋皮。我~你们一道走。

⒉给,授予:交~。送~。赠~。

⒊交往,友好:彼此相~。不欺其~(其与:指结交好的国家)。

⒋赞许,帮助:朝过夕改,君子~之。君不~胜者,而~不胜者。

⒌[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不若"、"宁可"等连用:~其乘车,不如乘飞机。

────────────────—

与(與)yú同"欤"。

────────────────—

与(與)yù参加,参预:~会。参~。~闻(亲自听到。参与其事且得知内情)。

诗词歌赋文档
在线说文解字
黄历日期查询
健康自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