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陶青倩有何涵义吗?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提供姓名测试陶青倩算命,陶青倩名字测试,测名字陶青倩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陶青倩的含义。
汉字 | 繁体 | 拼音 | 五行 | 笔划 | 姓名学解释 |
陶 | 陶 | táo | 火 | 16 | 多才伶俐,溫和賢淑,中年吉祥,晚年隆昌。 (吉) |
青 | 青 | qīng | 金 | 8 | 刑偶欠子,口快性剛,中年吉祥隆昌,晚年勞神。 (吉) |
倩 | 倩 | qiàn | 金 | 10 | 刑偶欠子,身弱多憂,一生清雅,中年吉祥,晚年勞神。 (吉) |
陶:用粘土烧制的器物。烧制陶器的粘土。(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8880次)
陶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9638,第14卷下,阜部第71字 [康熙字典]:页1354第10
陶〈名〉
(形聲。從阜,匋聲,阜,土山。從「阜」,與土有關。本義:陶丘)
同本義。本為兩重的山丘,後為地名專稱。在今山東省定陶縣。因陶丘在定陶,故定陶亦省稱陶 [Taoqiu mountain]
陶,再成丘也。--《說文》
再成為陶丘。--《爾雅》。孫註:「形如累兩盆。」
陶丘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也。--《釋名》
在濟陰,《夏書》曰,東至於陶丘北,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陶唐氏。--《說文》
又如:陶丘(重疊的山丘)
瓦器,陶器 [pottery;earthenware]
器用陶匏。--《禮記·郊特牲》
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呂氏春秋·仲冬紀》
以粟
陶tao
⒈用粘土燒製的器物:~器。~俑。
⒉燒製陶器的粘土:~土。
⒊制做陶器:~人(制做陶器的人)。
⒋造就,培養:~育。熏~。
⒌快樂,歡喜:~然。樂~~。
⒍〔陶冶〕燒製陶器和冶煉金屬。〈喻〉培養,鍛煉:~冶人才。
⒎〔陶醉〕歡暢飲酒,直至醉倒。〈引〉沉醉於某事物或境地:不要自我~醉。
────────────────—
陶yao
⒈[皋陶]〈古〉人名。傳說是虞舜的臣子。
────────────────—
陶dao 1.驅馳貌。參見"陶陶"。
青:意为青色、年轻。象征永葆青春不老。(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751800次)
青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3171,第05卷下,青部第1字 [康熙字典]:页1381第19
青〈形〉
(會意。從生,從丹。金文字形上面是個「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變。「青」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藍色)
同本義 [blue]
青,東方色也。--《說文》
正東曰青州。--《周禮·職方氏》
時則有青眚青祥。--《洪範五行傳》。註:「木色也。」
其色青。--《素問·風論》。註:「肝色。」
掌凡金玉錫石丹青之戒令。--《周禮·職金》。註:「青,空青也。」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又如:青磷(磷火。俗稱鬼火);青靛(深藍色);青焰焰(青藍色);青雲萬里(比喻前程遠大);青雲干呂(慶雲翔集,應乎六呂。是一種吉
青qīng
⒈顏色
1深藍色:~天。~,取之於藍,而~於藍。
2深綠色:~草。草色入簾~。
3黑色:~線。~布。
⒉深綠色的東西,多指嫩苗的莊稼、花草等:看~。踏~。~苗。~黃不接(新苗未成熟,陳糧已經吃完。〈喻〉暫時缺乏或前後接不上)。
⒊〈喻〉年輕,也指青年:~春。~工。共~團。老中~。
⒋[青史]原指寫在竹簡上的記事,後指史書:~史字不泯(泯:滅)。
────────────────—
青jīng 1.見"青青"。
倩:倩字表示含笑的样子,泛指姿容美好,现代则专指漂亮的发女子。(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98910次)
倩字出处:[说文解字]:编号4945,第08卷上,人部第22字 [康熙字典]:页109第01
倩〈名〉qian
(形聲。從人,青聲。本義:古代男子的美稱) 同本義 [man]
倩,人字也。從人,青聲。漢有東方曼倩,蕭長倩。--《說文》
倩,士之美稱。--《漢書·朱邑傳》注
昔陳平雖賢,須魏倩而後進。--《漢書·朱邑傳》
倩 〈形〉
含笑的樣子 [smiling]
巧笑倩兮。--《詩·衛風·碩人》
又如:倩笑(女子美好的笑聲或笑容);倩倩(笑容);倩語(女子嬌好的語聲)
泛指姿容美好 [pretty;handsome;beautiful]
披顏爭倩倩,逸足競駸駸。--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
如倩女之靧面。--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又如:倩倩(美好的樣子);倩巧(
倩qian
⒈美好:~妝。~影。
⒉請托,央求:~人代做。
⒊〈古〉男子的美稱。
────────────────—
倩qing 1.女婿。《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黃氏諸倩見建(宋建)家京下方石,即弄之。"裴駰集解:"徐廣曰:駰案:《方言》曰"明楊基《懷萬郎中伯玉》詩:"倩可承家如有子,俸能供祭勝無官。"又妹婿﹑侄婿亦可稱妹倩﹑侄倩。清龔煒《巢林筆談續編》卷下:"妹倩嚴效羲曾有西湖之遊,招予同往。" 2.請;懇求。 3.倚近,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