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新读
孔子推崇的时代(1)
三代的历史,延续了一千八百余年。
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往事可以追忆?
字里行间,都是古老的文明留下的时间碎片。
大禹治水
大禹是黄帝的玄孙,也就是黄帝的孙子的孙子。
他的父亲鲧是尧帝的大臣。
尧帝在位时,中原地区发了大水,洪水滔天,无边无际,大家都为此而忧愁。
尧帝于是到处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
大臣们向尧推荐了大禹的父亲鲧,尧说:“鲧这个人啊,经常违背命令,败坏同族的民众,我们不能用他呀!”大臣们都坚持说:“尊敬的王啊,相比较而言,众大臣没有谁比他更强了,希望您让他试试吧。”
尧于是听从了众大臣的建议,任用鲧去治理洪水。
鲧采用了围堵的办法,想把洪水截住,但是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泛滥不息。
鲧失败了。
于是,尧帝的继承人舜帝就将他流放到了羽山。
后来,舜又任命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让他来承担他父亲未完成的事业。
禹为人聪敏机智,仁一爱一可亲,说话诚实,能够遵守道德礼仪,吃苦耐劳。
他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去治理洪水。
禹吸取了父亲以前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让洪水流入大海。
因为父亲鲧治水无功,禹心里一直怀着愧疚之情,于是他就不辞劳苦,尽心尽力地去治理洪水。
在治水的十三年中,他有好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有进去看一眼。
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禹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用在了治理河川上。
他开发了九州的土地,疏导了九条河道,修治了九个大湖,测量了九座大山。
他还让益给民众分发可以种植在低洼潮一湿的土地上的稻种,让后稷赈济缺乏粮食的民众。
禹治水时,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山川地形及物产情况,并弄清了诸侯朝贡时的交通路线。
同时,他还规定了各地应该向天子缴纳贡赋的数量。
经过如此艰苦的努力,大禹终于取得了治水的胜利。
天下为家
大禹因为治水做出了巨大贡献,舜帝年老时便将禹定为帝位的继承人。
舜帝死后,禹又想把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而自己则悄悄地躲避到了一陽一城。
可是,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
禹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继承了天子之位,建立了国家,将国号定为夏。
大禹一共在位十年。
他在一次去东方视察的途中不幸病逝,随后便被埋葬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的会稽山。
大禹临终前将天下传给了益。
服丧三年完毕后,益又把帝位让给了禹的儿子启,而自己到箕山的南面去隐居。
他本来想仿效大禹,等诸侯前来朝拜。
但是这次诸侯却并没有去朝见益,而是鉴于启的贤德之名,纷纷归心于他。
启也就因此继承了天子之位。
到这时,中国古代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家天下”的时代。
夏代之亡
夏代后期有一位君主叫孔甲,对鬼神十分迷信,并且一婬一乱无度。
夏王朝的德望也就随之日渐衰微,各地诸侯相继背叛。
传说上天曾经降下一雌一雄两条神龙来警示孔甲,孔甲非常喜欢这两条龙,就四处寻找会喂养龙的人。
当时,有一个叫刘累的人,从一个养龙的人那里学会了驯龙之术,便决定去侍奉孔甲,帮助孔甲养龙。
孔甲对他十分欣赏,赐封他为御龙氏,并赐给他许多封地。
后来那条雌龙死了,刘累便突发奇想,偷偷地把它做成了肉酱,拿来献给孔甲品尝。
孔甲吃完以后,觉得味道非常鲜美,便派人去找刘累再做一次。
刘累已经没有肉酱可以进贡,又害怕龙死的事情被孔甲知道,就连夜逃跑了。
这件事也预示着上天对夏王朝已经失去了信心。
夏代最后一个君王叫桀,他是个有名的暴君。
他不但不讲德行,反而用武力伤害百姓,民众都不堪忍受。
他曾经将自己比作太一陽一,并对别人说:“我会像太一陽一一样永远不会灭亡的!”百姓们听说后,指着太一陽一气愤地说:“你这个太一陽一什么时候才能灭亡啊?我宁可与你同归于尽!”桀还曾经将商族的领袖汤囚禁在夏台,最后商汤被释放回到自己的封地之后,开始注重修行德业,勤于政事,力量不断壮大,诸侯都前去归附了他。
最后商汤率领军队去征讨夏桀,夏桀战败逃到今河南封丘东部地区的鸣条,后被放逐而死。
桀临死时还对别人说:“唉,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在夏台把汤杀死啊,使我落到了这个下场。”
他丝毫没有觉察到这一切是由于自己所犯的错误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