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
阿房宫为何取名“阿房”?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秦始皇在消灭六王、统一全国以后,自以为德过三皇,功高五帝,他为巩固皇权、体现皇帝的尊严以及供自己享用,在首都咸一陽一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
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一陽一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建筑之一精一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
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古代宫殿。
阿房宫集中了当时全国各地宫殿建筑的优点,规模空前,气势宏伟,它“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
《史记》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一陽一。
“对于阿房宫的恢宏之势,《汉书。
贾山传》中也有如下记载:”起咸一陽一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
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施旗不挠,为宫室之丽至于此。
“阿房原来只是朝宫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宫建成之后“更择令名名之”。
由于宫殿规模实在太大,虽然每天都有十几万苦役参加营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灭亡时,此宫仍然没有竣工。
后来,秦末起义军项羽部进入咸一陽一,项羽的部下“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史记。
项羽本纪》)
朝宫化为一片焦土。
这样,人们就以此宫“作宫阿房”,而把它称为阿房宫了。
那么,这座宫殿为何取名叫“阿房”?“阿房”这一古怪的名字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对此,历代记载纷歧,说法不一,我们查考史书,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由于宫址靠近咸一陽一而得名的。
《史记。
秦始皇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秦阿房宫亦曰阿城,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一十四里。
按宫在上林苑中,雍州郭城西南面,即阿房宫城东南面也”。
就是说,此宫殿距当时的秦都咸一陽一甚近,所以,颜师古说:“阿,近也,以其去咸一陽一近,且号阿房。”
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根据此宫“四阿旁广”的形状来命名的。
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释为曲处、曲隅、庭之曲等。
(见《辞海》、《辞源》)阿房宫“盘结旋绕、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结构就体现了这种“四阿房广”的风格和特点。
杜牧的《阿房宫赋》对此作了详细的描绘,它说: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廓腰缦回,檐牙高喙,各种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缦缦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成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正是由于阿房宫建筑的这种风格,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索隐中解释此宫为何称为阿房及阿房为何意时说:“此以其形命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此宫所以被称为阿房宫,是因为上宫宫殿高峻,若于阿上为房。
这一观点出自《汉书。
贾山传》,传中的注释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于阿上为房,”这就是说,阿房一名是由于宫殿建筑在大陵上而取名。
从考古发掘来看,这种说法也是言之有理的。
西安市郊约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是古阿房官的遗址所在地,从发掘的遗址可以看出,当年的阿房宫座落在地势高峻的丘陵上,这里至今还残存着宫殿的高大地基。
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个宫殿遗留的大土台基,周长31米,高约20米;在村西南还有一个据考证是阿房宫前殿遗址的高大夯土台基,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长500至600米,最高处约有8米,阿房宫就建在这些高峻的台基之上,恰如《汉书》所言“高若于阿上为房”。
由此可见,以上几种观点都是论有所据,言之成理,并又都能自圆其说。
因此在没有发现更新的确实有说服力的材料以前,很难断定孰是孰非。
所以,对于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宫殿当时究竟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至今只能说仍是个没定论的历史之谜。
(朱立东)
有没有过尧舜禅让? 周太王亶父号“古公”吗? 武王伐纣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过西域吗? 太伯是吴国的开创者吗? 越王勾践是否夏禹的后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北朝17位帝后为何出宫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终还是被害身亡? 崇祯皇帝死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