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新读
三晋风云(12)
后来,魏惠王打算实行仁义治国方案,但他却不幸病逝了。
如耳救卫
魏哀王八年,魏国兴兵讨伐卫国,进展顺利,接连攻占了边境上两座城市。
卫君对此感到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整天会同大臣考虑退敌之策。
这时候,有个叫如耳的贤士前来会见卫君,十分自信地对他说:“大王不要担心,请您派我出使魏国,我不仅可以让魏军撤走,并且罢免魏国成陵君的职位。”
卫君听了之后喜上眉梢,如释负重,高兴地对他说:“先生果真能够做到的话,我愿意世世代代用国家来侍奉您。”
于是,如耳开始实施他的策略,他先是去会见成陵君,对他侃侃而谈:“从前,魏国讨伐赵国,切断了羊肠扳道,攻占了瘀与,诸侯们约定割裂赵国。
而赵国并没有因此灭亡,这是由于魏国是诸侯的盟主,它存有宽善之心。
现在,卫国遭受魏国打击,濒临灭亡,将要向西请求臣属于秦国,以此来挽救自己的危难。
我看与其由秦国来宽释卫国,不如由魏国来宽释卫国。
这样的话,卫国一定会永远感激魏国,您认为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啊?”
成陵君听了之后仔细考虑了一番,认为如耳的话有理,便满口答应下来。
如耳见这边的事情摆平之后,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去会见魏王,对他说:“大王,在下曾经去朝见过卫君。
卫君原本是周王室的分支,它虽然是个小一柄一,但是国内有很多宝器,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现在,卫国虽然迫于危难,但仍然不肯献出那些宝器,因为他们心里认为进攻卫国或者宽释卫国,都不由您说了算。
因此,它纵然献出宝器,那也一定不会落到君王您的手里。
在下私下里认为,那些首先向您建议宽释卫君的人,必定是接受了卫国的贿赂。”
魏王认为如耳言之有理,细心观察国内那些主张宽释卫国的人。
如耳离开后不久,成陵君回国,按照如耳的话来游说魏王,让他放弃攻打卫国。
魏王听完他的话,便停止了对卫国的用兵,但同时也认为他肯定接受了卫国的贿赂,就罢免了成陵君的职务,决定终身不再见他。
卫国也因此得到了保全。
苏代游说
魏哀王九年,魏国与秦国在临晋会盟。
魏国声望大增,张仪、魏章等一些有志之士都来归附魏国。
不久,魏国的相国田需去世,楚国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恐慌,害怕张仪、犀首、薛公等人做了魏国相国会对自己造成不利。
于是,楚国令尹(相国)昭鱼对苏代说:“田需死了,我担心张仪、犀首、薛公其中的一人继任魏相,这样对我们楚国大为不利啊!”苏代同意他的看法,便问他说:“那么,您认为谁继任魏相会对楚国有利呢?”
昭鱼回答说:“我想让魏国的太子继任魏相。”
苏代听了之后自告奋勇地说:“我愿意为您北上游说,来达成您的心愿。”
不久,苏代到达魏国,朝见了魏王,魏王知道苏代是个有名的贤者,同他就国家大事攀谈起来。
苏代趁机对他说:“大王,在下刚从楚国来,听说它的相国昭鱼十分忧虑,仔细一打听,原来是担心张仪、犀首、薛公三人中其中一人继任魏相。
我私下里认为,他的这个忧虑是完全没有必要。
您是位贤明的君主,应当清楚相国人选。
如果张仪继任,一定偏向秦国而损害了魏国。
如果犀首继任,一定偏向韩国而损害了魏国。
如果薛公继任,一定偏向齐国而损害了魏国。
相国人选事关重大,而且这些人一旦任相都会对魏国不利,您是不会随便任命这些人的。”
魏王听了苏代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打消了任用他们三人的想法,接着又进一步向他询问相国的最佳人选。
苏代见机会来了,偷偷一笑,就向他建议说:“您的太子才德兼备,因此我认为您应当任命太子为相国。
这样的话,那三个人都认为太子不会长期的担任相国,便都会尽力说服各自的故国来侍奉魏国,为自己将来接替相国职位积累资本。
魏国凭借自身的强大,再加上其他三个大国的辅佐,一定会安宁无事。”
魏王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果真任命太子为魏国相国。
这样,昭鱼的担心就被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