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笈七签
卷六十 诸家气法部五
◎中山玉柜服气经 ──碧严先生撰黄元君注
△录神诚戒序第一
昔大黄帝君太古无名,云大黄帝君者,则黄帝有熊也。
会群仙于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曰:夫人养生全真,游观于天庭间,止息于洞房中,得与众圣齐群,驻童颜而不败者,则何法最宝?广成子曰:夫人以元气为本,本化为一精一,一精一变为形,形虽好生,欲能竭之,故欲不可纵,纵之则生亏,制之则生盈,盈者一精一满气盛,百神备足。
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亏,亏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移,月满亏,乐极哀来,物盛则衰,有生即死,是天地之常数也。
圣人智通万物,以法坚身,在养育之门,无犯形本,则合于化元之道者也。
夫人一体 内有百关九节百关者,号百禄之神,为九节之用;九节者,一掌、二腕、三臂、四膊、五项、六腰脊、七腿坰、八胫腂、九脑,是谓九节也,合为形质,洞房、玉户、紫宫、泥丸、丹田以处泊古文作措保今论神炁栖息,故宜处泊。
洞房等,皆天庭三田神正泊处也,百神守卫,六灵潜护百神者,百节之神,守固荣卫,保护五脏。
藏亦有神,五神清则百节灵,五神伤则百节綯,清则少,伤则老。
经云:贪欲嗜味,伤神促寿。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六灵者,眼、耳、鼻、舌、身、意,亦谓之六识,常随心动,念则识暗,但闭之则宁,用之则成,察之则悟,任之则真。
又有三魂伏于身,七魄藏于府,故云肝藏魂,肺藏魄,脾藏志,心藏神,肾藏一精一,此皆百神六灵之主也。
宜防浊乱,轻躁动作,违之不守,自致败伤而已,保其玄关,守其要路道以真一为玄关,以专一精一为要路。
即食百谷,则邪魔生,三虫聚虫有三名,伐人三命,亦号三一尸一。
一名青姑,号上一尸一,伐人眼,空人泥丸,眼暗面皱,口臭齿落,鼻塞耳聋,发秃眉薄,皆青姑之作也,一本作青石。
二名白姑,号中一尸一,伐人腹,空人藏府,心旋意乱,肺胀胃弱,炁共伤胃,失饥过度,皮癣肉燋,皆白姑之作也,一本作白石。
三名血一尸一,号下一尸一,伐人肾,空人一精一髓,腰痛脊急,腿痹靦顽,腕疼颈酸,一陰一萎一精一竭,血乾骨枯,皆血一尸一之化也。
一本作血姑。
此三一尸一毒流,噬嗑胎魂,欲人之心,务其速死,是谓邪魔生也。
一尸一化为鬼,游观幽冥,非乐天庭之乐也。
常于人心识之间,使人常行恶事、好嗜欲、增喜怒、重腥秽、轻良善,或乱意识,令蹈颠危。
其于一日之中,念念之间,不可绝想。
每于甲子、庚申日,上白天曹,下讼地府,告人一陰一私,述人过恶,十方刺史受其词,九泉主者容其对,于是上帝或听,人则被罚,轻者,人世迍邅,求为不遂;重者,奄归大夜,分改身成,殃异而出,今俗传死次直符,雄雌殃注,破在煞星,此之是也。
都由人不能绝百谷五味,诫嗜欲,禁贪妄而自致其殒殁。
《内景玉书》云:百谷之实土地一精一,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炁零,三魂恍惚魄糜倾。
要知成彼之三虫,由斯五谷也,贯穿五脏,环凿六腑,使丹田不华实,津液不流注,血脉不通行,一精一髓不凝住,胎魄不守宫,一陰一魄不闭户。
令人耽五味,长贪欲,衰形神,老皮发。
若不却粒绝味,禁嗜诫色,则一尸一虫全而生,身神必死灭。
若三虫弭,一尸一鬼失,魂魄养,一精一髓固形神保。
天地者,非气术而不倚矣擒制情欲,弭灭虫一尸一,使形神不枯朽,须服神气,还元返本,过此皆不可倚也。
且我大仙,以气术为先,元炁是本;道以太和为宗,冲元是本。
及吾归之于妙,寂之于玄,化之于无,用之于自然,自然轻举,升于玄玄,出入无间,其道恬焉。
与道通灵,当有何患音还。
《内景》云:勿令七祖受冥患。
不许以道传非人,即七祖受冥殃也。
今言“当有何患”,是亦依道奉行,保无殃咎也。
夫上清所崇,中仙以丹术为本,下仙以药术为首,量此二者,夫何以久?皆以勤形劳神,饵金服石,动费货泉,失于归寂,盖不得自然之理,乖于真道矣。
昔大隗翁曰:生吾有身,忧吾勤劳,念吾饥渴,触情纵欲,过患斯起,遂亏于玄化之道也此广成子述初古大仙要道,所得之秘旨也。
于是大黄帝君。
谨心神,观想元气用启玄理,先静丹元,观想自然,融于归寂也。
乃感太一真君,持《玄元内景气诀妙经》一篇,授之帝君。
迩后降中岳,复会群仙,宣是妙经,因名《中山玉柜服神炁经》此碧岩受行是经于师奉传,然得分明,知其的实,故以告也。
夫太一真君,是北极太和元炁之神,神通变化,自北极紫微宫,经过于天地间,滋育万物,在天则五象明焉,在地则草木生焉,居人则神识灵焉,在鉴则五行察,在化则四运变,听之不闻,视之不见,搏之不得,无状而与万物作状,故谓之玄,谓之象。
所患无不应,所真无不证,所专无不用,所一精一无不动,是知道以真正为玄关,专一精一为要路,倚于此者,则无所不通也碧岩所受,相次显示,使其将来,不滞迷惑。
经曰:夫欲服气,服元气为本,以归寂为玄妙,若不得此门,及不知玄关要路,则终不能成就功德也经之要言,故不妄语。
夫求仙道绝粒为宗,绝粒之门,服气为本,服炁之理,斋戒为先,当持斋戒,然拣好日,晏静一室,安置床 席其斋以心清意静,无诸躁动,正可二七日。
若不先斋,则不得神炁内助;若不存想,则神气不内补。
夫欲修行,要当别置一室,好土香泥泥饰,明密高敞,床 褥厚暖,衾枕新洁,不得使杂人秽污,辄到其中。
其中地须锄深二尺,筛去滓砾,除诸秽物,更添好土,筑捣平实,更罗细土,拍踏令紧,既得稳便,勤须洒扫,务其清净。
室中唯安书机、经柜,每一度焚香,念玄元无上天尊,又念太一真君又可存乎三一、三、元、五脏、六灵、一身之神,冥心,叩齿,静默思之也。
太一真君有五诫,诚心依之,克获神应:一者,不得与女人语笑同处,致一尸一鬼惑乱精神;二者,勿食一切杂熏腻、五辛、留滞冷滑之物,若食之,令三一尸一浊触五神;三者,勿入一切秽恶处所,夫吊死问病,至人不为,杀戮决罚惊魂,大怒大怖精神飞散,就中死一尸一,道家大忌海之至大,尚不宿一尸一,人之至灵,一尸一之至秽也。
或误冲见,当以桃皮、竹叶汤浴,讫,入室平卧,存想心家火遍身焚烧,身都炯然,使之如昼,然后闭气,咽新气,驱逐腹内秽气,攻下泄务令出尽,当自如故;四者,勿与一切众人争于是非,忿诤斗竞,及抱小兒,减人算寿,损志伤神;五者,勿得欺罔,一切事一陰一神不助,常慎言语,节度行止,勿对北旋溺,犯太一紫微,殃罚非细。
若有违此五戒,于二七日间,眠梦之内,自有惊觉,觉悟于人,务人修善,其事秘密,无事勿泄于人所言《内景炁诀妙经》一篇,良有是也。
夫内景是内秘之事,唯自己心内知之,固不合漏泄他人也。
△服气绝粒第二
要当用双日只日则奇,双日则偶及本命日,预前更沐浴,于室内焚香机上,上安净水一碗,设衾枕。
其诀例曰:卧至夜半起坐,鸣天鼓三十六过,静心神,为元气和,此炁子时生发于心藏间,上贯泥丸、丹田,眉间却行三寸是上丹田宫,週转于身,如紫云气;又想太一真君如婴兒,左手持玉诀,右手执灵符,游于紫云气间。
然后平枕正卧,绝一切浮想,浮想若不除,则心神炁当闭不行,绝想止念既定,然待出息尽便闭,玄牝气鼓满,牙齿勿得相近,欲咽之时,齿牙微相近,仍须收息缩气?音摄腹咽下,以咽得为度,咽得饱以为期,亦无时限,此法与诸家咽气不同。
若不收息缩气,取?咽下,则不入大腹中,又不入食脉中。
夫喉咙中咽入之气,自有三道:一入肠胃中脉;二入五脏中脉;三入食脉。
若不依前法缩气?腹,但空咽得其炁,只得独入肠中,不入食脉,即无所成益也。
若直下入腹中,入肠胃,缘腹中多阻隔,致令上冲下泄,食退其肠,四肢渐似无力,体内不免虚羸。
纵吃汤饮,饵服诸药,并亦不免口乾、舌涩。
若但依此法,候气满口,食久畜取,?腹咽下,自当分入食脉及五脏,内息以此为都契。
假令元气未达肠中,其食脉已先强满,与食无异,辄无虚羸,神妙无比。
若不依此,一日纵三五十度咽气,其腹内未免欠乏,常有所思于食,即不可见其效矣。
要坐服亦得,须依前法,以炁息畜咽入,咽入之时,仍须低头取势咽下,咽下即当时分入脏肠及食脉中,但解用气,食脉当时强满,满即自然饱足。
如未曾学者,亦不过三数日便见次第。
若咽物不得,纵咽不入于食脉,及心意妄思,即是夙生无分矣。
诸门咽气,皆先入肠中,冲排滓秽,经三五七日后,方达食脉。
纵达食脉,且神劳力倦,思食之意未能全绝,假令坚守数日之间,尚多腹中欠乏。
若遇此法,但持四十九日,自然绝思饮食,纵有百味佳肴,都不采览,神功若此,无以加焉。
切在藏秘,勿示见人者也。
凡春夏秋冬,并不假暖气,日久自悟,诸理了然。
若要汤药、杏仁、姜、蜜及好蜀茶无妨,力未圆可以调助,唯姜不得多著,性能坏物,善夺人志。
曾有通服豉汤,此则未达深理,豉且本性太冷,久淹尘秽,只辟面毒及解伤寒,大约伤坏藏府,正倾元气,特宜忌之。
前云收息者,当低头纳气,炁入都亦无声,攻排滓秽,务令速退肠中滞食,纳得元炁,自然常饱,此是气与神合行之至也。
三日后,亦不择行住坐卧,为之总得,亦不假致气,但咽强自下,人亦不知,自觉体理疏通,四肢过于常剑如此七日,神炁自足,不假久炼功夫,亦不要每日存想。
自此一百日,三一尸一自除,忽尔一日,神自内现。
但食气五十日,谷气方尽,便可绝诸汤药,其食出时,当有五色物出如似脓血。
此物既尽,诸府通达,内视藏胃,如昼所见。
若得至此,切不得慢泄于人,一旦神功通悟,亦不得辄怀怪异,尤须秘之,勿申于外。
自然之功,外奸亦所不入,在一陽一不燋托一陰一不腐,一切质碍,无不穿贯,不危不殆。
若谷气未尽,即不到通地,如曾经受法之后,得遇此术,神气内辅,灵响外应,自然自在,无所拘束,要食亦得,不食亦得,食亦无损,绝亦无伤,再食再服,不拣月日,不论行住坐卧,处处总得。
若不食多时,要得食者,可依前受法讫即食;若食多时,要得绝者,亦可受法讫,更依术为之,取以大成,诸绝为定。
夫至道无二,守之必成。
但不错功,自然玄秘,世间吉凶善恶,无不晓达,上至天府,下至一陰一司,一切神灵,皆得使役,所有疾病,见无不理,所有异物,见无不识,颜如童女,光彩射人,行速如风,所去无滞,一年之外,自入玄门。
玄门者,谓入胎息道言:玄牝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又,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
△胎息羽化功第三
夫修胎息,于密室中厚设床 枕,焚上好名香,兼请一至友为伴,缘初学人乍通玄路,见种种事,善恶境界,鬼神形容,自涉怪疑,心生妄乱,必恐闭息不固,事须要假相伴以安其意,切在清净心神,使寂然不动自净其心,无想他事,善恶俱舍,出入两忘,有若处胎,了然绝息,即寂然不动也。
可正施手足,平枕仰卧,待出息尽,欻然闭之,更勿令出,当得攻面,流下四肢,浑身稍热,处处自得,绝喘绝息,乃遣至下,筹记泄息数凡一出一入口鼻之气,名一息。
以傍人出入,数其息也。
不过五百息,内景自现。
若却还口鼻中,当微微放出,功至千息,其效的然,当易换骨肉,炼髓如霜,即合于大元,通于天府。
上清事固不可裁其功,元力固不可明其德,神仙之法固不可宣其言,修道之术固不可示其要。
所以虽言胎息,不说羽化者,良由此也。
若依此术修炼,胎息得成而羽化亦成就,自有五神相伴,不假至友,此则不言之功,功已成矣。
此《中山玉柜服神气经》,非至人至行,不可妄传,岂唯罪业一身,抑亦殃累七祖,切宜诫慎,勿示非人。
论曰:气功妙篇,气术之道数略同,专其精通,则世一二,且诸门咽气,或功繁语暗,理叙多端。
若咽非候时,则心力多倦;若无时吐纳,食退气微;若坐想存神,志羸气惫,纵使宣明口势,吐纳开张,皆须日久月深,倦于赊阔。
假令元气初得通于经脉,即经体尚虚,若元气未达经脉之间,即脏腑不免绵惙,致其转思食道,因此弥留。
辩其理者,则勤苦而进轮;昧其趣者,则懈怠而退辙。
实由不通元路,未契玄关,斋禁不齐于内神,制度有亏于外法。
余今所录,至秘至神,是得自然之本原,洞了道术之根蒂。
后代学者,宜自勉欤!
△圣正规法第四
夫先圣先真之道术,通载则理合于幽微,若不逢立启之门,难达其玄牝,若获斯诀,可决成功。
功满德圆,无所不可,上以升九天,下以游五岳。
若居于尘世者,可以理百病,可以消众毒,可以鉴吉凶,可以察善恶,可以起垂死,可以救临危,可以役神灵,可以辟刀兵,可以却寒热,可以离世苦。
若居于山谷者,可以登悬险,可以升虚空,可以涉一江一 波,可以隐形踪,可以降毒蛇,可以伏猛兽,可以游九府,可以栖三岫。
进可以飞九天,退可以沉九泉,永除饥渴,度绝缠一绵 ,隐化无滞,盈亏自然,免三途五苦之难,削黑簿丹籍之名,名书金简之科,功记玉皇之历,此玄元之圣力,上真之秘旨,功成之后,不思而自成,不呼而自至。
言通雅正,语合幽微,至道无为,了然总会,一至于此,吾道成焉。
论曰:夫达士悟道,常畏于身。
故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故有其患,患在毁伤形体,莫若寄寓神一精一,譬于器中安物,物假器而居之,畏器之破坏,物乃不得安居。
形体若也消亡,精神于何处安泊?神畏身死,物忌器破。
若乃小心护惜,专意保持,身器两存,神物何虑?但以粗心大胆,弃掷坠扑,色欲劳形,纵性费力,炁因兹而破坏,身自此而毁伤,形如燋谷枯木,不可复生其牙叶,纵遇一陽一和之春,长为一陰一冥下鬼,毕于朽腐,可谓愍嗟,虽位极人臣,皆行一尸一走骨矣言虽位极人臣,若不知道,皆是行一尸一走骨也。
夫玄元得之于自然,广成受之于上仙,黄帝修之于内景,余今遇之于中天中天,即中山,谓嵩岳也。
碧岩于此,遇斯经焉。
此经微妙,不可思议。
述服气之神功,渐通达于胎息,之道若成,羽化之期自至,便能升于天府,名纪玉书,位为大仙,阶齐圣列。
将来学人见此《中山玉柜服神炁经》,安心修行,请勿有疑,必然之理,通于神明,幸宜保敬,勿负余信。
----------------------------------------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
△进取诀
凡欲服气,先须高燥净空之处,室不在宽,务在绝风瀼。
常令左右烧香不用秽污。
床 须厚软,脚稍令高《真诰》曰:床 高鬼吹不及,言鬼神善因地炁以吹人为崇,床 高三尺可也。
衾被适寒一温一 ,令冬稍暖尤佳。
枕高二寸馀,令与背平。
每至半夜后生气时,或五更睡之初觉,先吹出腹中浊恶之炁,一九下止。
若要细而言之,则亦不在五更,但天炁调和,腹中空,则为之。
先闭目,叩齿三十六通,以警身神。
毕,以手指捻目大小眦,兼按鼻左右,旋耳及摩面目,为真一人起居之法。
更随时少为导引,以宣暢关节。
乃以舌柱上腭,料口中外津液,候满口则咽之,令下入胃,存胃神承之,如此三,止。
是谓漱咽灵液,灌溉五脏,面乃生光。
此之去就,大体略同。
便兀然放神,使心如枯木,空身若委衣,内视返听,万累都遣,然后淘之。
每事皆闭目握固,唯临散气之时,则展指也。
夫握固,所以闭关防而却一精一邪。
初服气之人,气道未通,则不得握固,待至百日或半年,觉气通暢,掌中汗出,则可握固。
《黄庭经》云:闭塞三关握固停,漱咽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食三虫亡,久服自然得兴昌。
△淘气诀
诀曰:凡人五脏,亦各有正气。
夜卧闭息,觉后欲服气,先须转令宿食消,故气得出,然后始得调服。
其法闭目握固,仰卧,倚两拳于乳间,竖两膝,举背及尻,间闭气,则鼓气海中气,使自内向外,轮而转之,呵而出之,一九或二九止。
是曰淘气,毕则调之。
△调气法
诀曰:鼻为天门,口为地户,则鼻纳之,口宜吐之,不得有误。
误则气逆,气逆则生疾。
吐纳之际,尤宜慎之,亦不使自耳闻,调之或五或七至九,令平和也。
是曰调气,毕则咽之,夜睡则闭之,不可口吐之也。
△咽气诀
诀曰:服内气之妙,在乎咽气。
世人咽外气以为内炁,不能分别,何以谈哉?纳吐之士,宜审而为之,无或错误耳。
夫人皆禀天地之元气而生身,身中自分元气而理。
每咽及吐纳,则内气与外气相应,自然气海中气,随吐而上,直至喉中,但喉吐极之际,则辄闭口连鼓而咽之,令郁然有声,汨汨然从男左女右而下,纳二十四节,如水沥沥,分明闻之也。
如此,则内气与外气相顾,皎然而别也。
以意送之,以手摩之,令速入气海。
气海,脐下三寸是也,亦谓之下丹田。
初服气人,上焦未通,以手摩之,则令速下,若流通,不摩亦得。
一闭口,三连咽止。
乾咽,号曰云行。
一湿口咽取口中津咽,谓之雨施。
初服气之人,炁未流行,每一咽则旋行之,不可遽至三连咽也。
候气通暢,然后渐渐加之,直至于小成也。
一年后始可流通,三年功成,乃可恣服。
新服气之人,炁既未通,咽或未下,须一咽以为候,但自郁然有声,汩汩而下,直入气海。
◇行气诀
法曰:下丹田近后二穴,通脊脉,上达泥丸。
泥丸,脑宫津名也。
每三连咽,即速存下丹田所,得内元炁,以意送之,令入二穴。
因想见两条白炁,夹脊双引,直入泥丸,熏蒸诸宫,森然遍下毛发、面部、头项、两臂及巨手指,一时而下入胸,至中丹田。
中丹田,心宫神也。
灌五脏,却历入下丹田,至三星,遍经褷膝、胫、踝,下达涌泉。
涌泉,足心是也。
所谓分一气而理,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之状也。
只如天有泉源,非雷霆腾鼓,无以润万物。
若不回荡浊恶之气,则令人有不安。
既有津液,非漱咽之,不堪溉灌五脏,发其光彩,终不能还一精一补脑;非一交一 合,则不能溯而上之。
咽服内气,非吐纳则不能引而用之。
是知回荡之道,运用之理,所以法天则地。
想身中浊恶结滞,邪气瘀血,被正荣气荡涤,皆从手足指端出去,谓之散气。
气散则展手指,不须握固。
如此一度,则是一通。
通则无疾,则复调之,以如使手。
使手复难,鼓咽如前。
闭炁鼓咽至三十六息,谓之小成。
若未绝粒,但至此常须少食,务令腹中旷然虚净,无问坐卧,但腹空则咽之,一日通夕至十度,自然三百六十咽矣。
若久服炁,息顿三百六十咽,亦谓之小成,一千二百咽,谓之大成,谓之大胎息。
但闭炁数至一千二百息,亦是大成。
然后胎不结,然不能炼形易质,纵得长生,同枯木无一精一光。
又有炼气、闭气、委气、布气并,诸诀法,具列于文,同志详焉。
△炼气诀
诀曰:服气炼形,稍暇入室,脱一衣 散发,仰卧,展手勿握固,梳头令通,垂席上布之,则调气咽之。
咽讫便闭气,候极,乃冥心绝想,任气所之以通理,闷即吐之,喘息即调之,候气平,又炼之。
如此十遍,即止。
新服气之人,未通,有暇渐加一至十;候通,渐加至二十至五十。
即令遍身汗出,如有此状,是其效也。
安心和气,且卧勿起冲风,乃却老延年之良术尔。
但津液清爽,时为之尔;气惛乱欲睡,慎勿为也。
常勤行之,四肢烦闷不暢亦为之,不必每日旦,要独清爽时,为之十日、五日。
《黄庭经》云:千灾已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委气诀
诀曰:夫委气之法,体气和平也,身神调暢,无问行住坐卧,皆可为之。
但依门户调气,或伸于床 ,或兀然而坐,无神无识,寂寂沉沉,使心同太空,因而调闭,或十气、二十气皆通。
须任气,不得与意相争。
良久,气当从百毛孔中出,不复口吐也,纵有十分无二也。
复调能数至千二百息已上,弥佳。
行住坐卧,亦可为之。
如此勤行,百关开通,颜色光泽,气清长如新沐浴之人。
但有不和则为之,亦当清泰也。
《黄庭经》云:高拱无为魂魄安,清净神见与我言。
△闭气诀
诀曰:忽有修养乖宜,偶生疾患,宜速于密室,依服气法,布手足讫,则调气咽之。
念所苦之处,闭气以意想注,以意攻之,气极则吐之。
讫,复咽气,相继依前攻之,气急则止,气调复攻之。
或二十至五十,攻觉所苦处,汗出通润,即止。
如未损,即每日夜半,或五更、昼日频作,以意攻之。
不拘病在头面、手足,但有疾之处、则攻之,无不愈者。
是知心之所使气,甚于使手,有如神助,功力难比也。
△布气诀
诀曰:凡欲布气与人疗病,先须依前人五脏所患之处,取方面之炁,布入前人身中,令病者面其方,息心静虑,此与炁。
布炁讫,便令咽气。
鬼贼自逃,邪气永绝。
△六炁诀
诀曰:六气者,嘘、呵、呬、吹、呼、嘻是也。
气各属一脏,馀一气属三焦。
呬属肺,肺主鼻,有寒热不和及劳极,依呬吐纳,兼理皮肤疮疥,有此疾,则依状理之,立愈也。
呵属心,心主舌,口乾舌涩,气不通及诸邪气,呵以去之,大热大开口,小热小开口呵。
若须作意,是宜理之。
呼属脾,脾主中宫,如微热不和,腹胃胀满,气闷不泄,以呼字炁理之。
吹属肾,肾主耳,腰肚冷,一陽一道衰,以吹字炁理之。
嘻属三焦,三焦不和,嘻以治之。
气虽各有所治,但五脏三焦,冷热劳极、风邪不调,都属于心,心主呵,呵所治诸疾皆愈,不必六气也。
嘘属肝,肝主目,赤肿昏眩等,皆以嘘治之。
△调气液诀
诀曰:人食五味,五味各归一藏,每藏各有浊气。
同出于口。
又六气三焦之气,皆凑此门,众秽并投,合成浊气,每睡觉,薰薰气从口而出,自不堪闻,审而察之,以知其候。
凡口中焦乾,口苦舌涩,乳颊无津,或咽唾喉中痛不能食,是热极状也,即须大张口呵之,每咽必须依门户,出之十呵、二十呵,即鸣天鼓,或七或九,以舌下撩华池而咽津,复咽令热气退,止。
但候口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热退五脏凉也。
若口中津液冷淡无味,或呵过多,心头汪汪然,食饮无味,不受水,则是冷状也,即当吹以一温一 之,如一温一 热法。
伺候口美心调,一温一 即止。
《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
又云:漱咽灵液灾不干。
△饮食调护诀
诀曰:服气之后,所食须有次第,可食之物有益,不可食之物必有损,损宜永断,益乃恒服。
每日平旦,食少许淡水粥,或一胡一 麻粥,甚益人,治脾气,令人足津液。
日中淡面馎饦及饼并佳,只不得承热食之,勃乱正气也。
煮葱薤羹可佳,饭必粳米,大麦面益人。
服气之人经四时,甚宜服食之。
此等物不必日日食之,任随临时之意欲食之。
鹿肉作白脯,食之佳,如是斋戒,即不得食也。
三十六禽神直日,其象鸟并不可食。
枣、栗之徒兼饣追饼,亦得食也。
作可餧慎勿饱,饱则伤心,气尤难行。
凡热面、萝卜羹,切忌切忌。
咸酸辛物,宜渐渐节之。
每食毕,即须呵出口中食毒浊气,永无患矣。
服气之人,肠胃虚净,生冷、醋滑、粘腻、陈硬、腐败、难消之物,不用食。
若偶然食此等之物一口,所在处必当微痛,慎之。
但食软物,乃合宜也。
每食先三五咽气,而吃食令作主,兼吞三五粒生椒佳也。
食毕,更吞三粒下走引气。
此物能消食,引气向下,通三焦,利五脏,趁浊秽,消宿食,助正气也。
宜长久服之,能辟寒冱暑湿,明目生发,治气功力,不可具述,备在《太清经》中,服椒别有方。
服候有气下,则泄之,慎而勿留,留则恐为疾。
每空腹随性饮一两杯清酒,甚佳。
冬一温一 夏冷,助正气排遣诸邪,其功不细。
戒在多,多则惽醉,醉则伤神损寿。
若遇尊贵,不获已,即宜饮,放即三五口,饮并即大开口十数下,以遣出面蘖之毒,调治之。
常时饮一二升,徐徐饮之,亦不中酒,兼不失食,味亦不退,乃如故矣。
不用冲生产、死亡并六畜,一切秽恶不洁之气,并不宜及门,况近之耶?甚不宜正气。
如不意卒逢以前诸秽恶,速闭气,上风闭目速过,便求一两杯酒以荡涤之。
觉气入腹不安,即须调气,过出浊气,即却咽下,更纳新气,以意送之,当以手摩之,则便含椒及饮一两杯酒,令散矣。
如不肯散,即不须过理逼,任出无苦。
此则上焦拥,故终须调气理之,使和平也。
而食油腻辛味,甚犯正气,切意省之。
尚知向犯者,使勿忤也。
亦有服气一年通气,二年通气实,三年功成,元气凝实,纵有触犯,无能为患。
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还童,渐从此矣。
气化为津,津化为血,血化为一精一,一精一化为髓,髓化为?。
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即三万六千真神,皆在身中化为仙童,号曰真一人矣。
勤修不倦怠,则关节相连,五脏牢固。
《黄庭经》云:千千百百自相连,一一十十似重山。
是内气不出,外气不入,寒暑不侵,刀兵不害,升腾变化,素同三光也。
△休粮诀
诀曰:凡欲休粮,但依前勤修,三年之后,正气流通,髓实骨满,百神守位,三一尸一遁逃。
如此渐不欲闻五味之气,常思不食,欲绝则绝,不为难也。
但觉腹空,即须咽气,无问早晚,何论限约,久久自知节候,无烦其言,何用药物!大抵服药之人,多不能服气,终日区区,但以药物为务,身形不得一精一实,固为未得亦非上士用心也。
《黄庭经》云:百谷之实土地一精一,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却还婴,何不食气太和一精一,故能不死入黄宁。
此之谓也。
△慎守诀
诀曰:世上之人,多嗜欲伤生伐命,今古共焉。
不早自防,追悔何及!夫人临终方始惜其身命,罪定而后思求善事,病成方求其药,天纲已发,何可救之?故贤哲上士,惜未绝之命,防未祸之祸,理未病之病,遂拂衣人寰,摄心归道。
道者,气也;气者,心之主;一精一,者命之根。
爱一精一重气,然后身心保之矣。
《黄庭经》云: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老复丁壮,养子玉树令如杖,急固子一精一以自偿。
又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谓死作令神泣?若当诀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青青。
夫长生久视,未有不由爱一精一保气能致之。
一陰一丹内御之道,世莫得知,虽务于气,而不解绝情欲,亦未免殃矣。
故曰:人自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
修养君子,自保省尔。
△服气胎息诀
诀曰:一精一者,气也;气者,道也。
先叩齿三十六通,右转头一匝,如龟引颈,其胎息上至咽喉,即咽之。
如此三遍,方闭口以舌内外摩料,取津满口漱流,昂头咽之,上补泥丸,泥丸即昂头是也。
下润五脏。
老子曰:甘雨润万物,胎津润五脏。
昼夜不寐,乃成真一人,上致神仙,下益寿考。
在身所有疾苦,想气送至所苦处,即愈。
真气逐浊气,上冲下泄,觉神清爽,则气自冲和。
故圣人有言: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人不离气,气不离人,人藉气而生,因失气而死,死生之理,尽在气也。
但调得其气,求死不得。
则每夜半及五更,展两脚,握固,展手去身五寸,其枕不得过二寸,闭目,依前法咽之。
梳洗讫,以暖一杯酒饮之,益胎息,润六府,引气开百关。
昔峨眉山仙人幽秘法,此不可言也。
老君曰:灵芝玉英,并在其腹,名山大泽,取药服之,与道甚乖。
吾道甚易,但能行之。
早起展两脚,喘息匀,以两手叉脑后,手前拽,头向后拽顿,如此三,毕;两手相叉向前拽,前拽三两遍,左右掣三二十遍。
毕,咽津二十遍。
如觉四体不和,即乃舌漱液三二十咽,流却疾去。
万金不传非其人,造次传者,殃及三代也。
----------------------------------------
◎胎息经
胎从伏气中结脐下三寸为气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
世人多以口鼻为玄牝,非也。
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门。
盖玄者水也;牝,土母也。
世人以一陰一陽一气相感,结于水母,三月胎结,十月形体具而生人。
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
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不死之道也。
气从有胎中息神为气子,气为神母,神气相逐,如形与影。
胎母既结,神子自息,即元气不散。
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西升经》云:身者神之舍,神之主也。
主人安静,神即居之;主人躁动,神即去之。
神去气散,其可得生?是以人耳目手足,皆不能自运,必假神以御之。
学道养生之人,常拘其神以为身主,主既不去,宅岂崩坏也。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道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也。
所患人不能知其道,复知而不行。
知者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一精一,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所谓意是气马,行止相随,欲使元气不离玄牝,即先拘守其神,神不离身,气亦不散,自然内实,不饥不渴也。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相注者,即是神气不相离。
《玄纲》云:纤毫一陽一气不尽不为鬼,纤毫一陰一气不尽不为仙。
元一陽一即一陽一气也,食气即一陰一气也。
常减食节欲,使元气内运,元气既壮,即一陰一气自消。
一陽一壮一陰一衰,则百病不作,神安体悦,可觊长生。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神之与气,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及生下为外境爱欲所牵,未尝一息暂归于本。
人知此道,常泯绝情念,勿使神之出入去来。
能行不忘,久而一习一 之,神自住之矣。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修真之道,备尽于斯,然圣人之言,其可忘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