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译文
卷二·朋友宾主
【原文】取善辅仁(01),皆资(02)朋友;往来交际,迭为主宾(03)。
尔我同心,曰金兰(04);朋友相资(05),曰丽泽(06)。
东家曰东主(07),师傅曰西宾(07)。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08);己所共事,谓之同袍(09)。
心志相孚(10)为莫逆(11),老幼相交曰忘年(12)。
刎颈交(13),相如与廉颇;总角好(14),孙策(15)与周瑜(16)。
胶漆相投(17),陈重之与雷义(18);鸡黍之约(19),元伯之与巨卿。
【注释】(01)取善辅仁:吸取朋友的长处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善,长处。
仁,仁义。
(02)资:凭借,依靠。
(03)迭为主宾:双方互为主宾。
迭,交替,轮流,更迭。
(04)金兰:《易·系辞上》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形容志同道合的人,后来则引申为异姓兄弟之间的结拜。
(05)资:资助。
(06)丽泽:比喻互相资助。
(07)东家、西宾:古人待客,按照礼仪,主人坐在东面向西面,所以称作“东家”或“东主”,宾客坐在西面,面向东面。
(08)父执:父亲的朋友。
执,就是至交,好友的意思。
(09)同袍:同穿一条战袍的战友,后来多比喻特别有交情,关系十分密切的人。
(10)心志相孚:心意相通,以诚相待。
孚,信用,相应,符合。
(11)莫逆:没有抵触,思想感情一致,比喻情投意合,感情深厚。
(12)忘年:就是忘年交。
指两个人年纪或辈分相差悬殊,但却可以称为知心的朋友。
(13)刎颈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战国时赵国大将军廉颇不屈居于蔺相如之下,扬言要当面羞辱相如。
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计私仇,对廉颇一忍再忍,最后廉颇深受感动。
后来廉颇肉袒上门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结为“刎颈之交”。
(14)总角好:用来比喻童年时代就是很好的朋友。
总角就是古代儿童把头发梳成一个向上的小辫,这里指童年时代。
(15)孙策:孙氏政权的建立者,其弟孙权称帝追尊其为长沙桓王。
(16)周瑜:字公瑾,帮助孙策创立政权,后辅佐孙权。
(17)胶漆相投:用来比喻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亲密而无间。
(18)雷义、陈重:东汉人。
雷义、陈重分别举茂才和孝廉,二人先是互相谦让,太守和刺史都不同意,最后二人同拜尚书郎。
所以人们称他们的关系就像胶漆一样坚固。
(19)鸡黍之约:《后汉书·范式传》记载,东汉,山一陽一金乡的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字元伯)是京城洛一陽一太学里的同学,关系特别要好,后来各自回家。
范式约定两年后到张劭家拜访,转眼约期已到,张劭杀鸡煮黍准备待客,他的母亲说:“分别两年,千里之外,怎么能相信。”
张元伯说:“范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
后来范式果然如期而至。
后来用“范张鸡黍”来表示朋友间的信义与深情。
【译文】吸取朋友的长处来培养自己的仁德,讲的是依靠朋友;朋友之间的往来交际,是轮流做主人和客人。
你我同心的朋友叫做“金兰”;朋友之间的相互资助叫做“丽泽”。
东家叫做“东主”,师傅叫做“西宾”。
父亲的朋友尊为“父执”;与自己共事的人称为“同袍”。
心意相通又以诚相待的朋友称为“莫逆”,老人和年轻的人交朋友称作“忘年”。
“刎颈之交”,说的是战国时候的蔺相如和廉颇生死与共的情谊;“总角之好”,说的是三国时期的孙策和周瑜在孩提的时候就是很好的朋友。
像胶漆一样互相黏合的友谊,说的是雷义和陈重坚不可破的友情;虽然隔了两年依然杀鸡作黍等待好友到来,说的是范式和张劭的约定。
【原文】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20),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21),久而不闻其臭。
肝胆相照(22),斯为腹心(23)之友;意气不孚(24),谓之口头之交(25)。
彼此不合,谓之参商(26);尔我相仇,如同冰炭(27)。
民之失施,乾糇[hóu]以愆[qiān](2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9)。
落月屋梁(30),相思颜色(31);暮云春树,想望丰仪(32)。
【注释】(20)芝兰之室:比喻贤士所居的地方。
(21)鲍鱼之肆:比喻恶人所聚集的地方。
鲍鱼,腌鱼。
(22)肝胆相照:比喻朋友之间以诚相待。
肝胆则比喻真诚的心。
(23)心腹:推心置腹的朋友。
(24)意气不孚:志趣不相同。
不孚,不信任。
(25)口头之交:表面相交,实际上很没诚意。
(26)参商:参、商两颗星,一个在东面,一个在西面,此出彼没,永远不相见。
后来用其比喻人分离不能相见,也用来比喻不和睦。
(27)冰炭:冰和炭是不能相容的事物,用其比喻二者不能相容。
(28)民之失德,干糇[hóu]以愆[qiān]:《诗经·小雅·伐木》:“民之失德,干糇以愆。”
意思就说是人们如果道德都沦丧了,一块干粮这样一件小事情在朋友间也会引来纠纷。
干糇,干粮。
愆,差错,失误。
(2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比喻别的国家的贤才可以辅佐本国,就好像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做琢磨玉器的石头一样。
后来则用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外力,一般指朋友。
(30)落月屋梁:唐代李白曾被流放到夜郎。
杜甫写《梦李白两首》其中有“落月屋满梁”的诗句。
(31)颜色:指面容。
暮云春树: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有这样的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32)丰仪:仪表。
【译文】和好人交往,就像进入放着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到它的芳一香味了;和恶人交往,就好像进入卖盐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也闻不到它的腥臭味了。
以诚相待,这才是推心置腹的朋友;志趣不同,只可算做口头上的交情。
彼此之间的不合,称之为“参商”;你我相互仇视,就像不能兼容的冰炭。
人们如果丧失道德,朋友间连干粮这样的小事情也可能引来纠纷;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
“落月屋梁”是描绘杜甫梦见李白的容颜;“暮云春树”则表达了杜甫想望李白的风采。
【原文】王一陽一在位(33),贡禹弹冠以待荐;杜伯非罪(34),左儒宁死不徇君。
分首(35)判袂[mèi](36),叙别之辞;拥彗(37)扫门(38),迎迓[yà](38)之敬。
陆凯折梅(39)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一陽一关三叠曲。
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40);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41)。
醴酒不设(42),楚王戊待士之意怠;投辖于井(43),汉陈遵留客之心诚。
【注释】(33)王一陽一在位,贡禹弹冠:汉代的王一陽一与贡禹是好友,王一陽一做了官,贡禹也拿出帽子,弹掉上面的灰尘,等待他推荐自己。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因将做官而相互庆贺。
也泛指利害相同者为某件得意的事情共同庆贺。
多含有贬义。
(34)杜伯、左儒:杜伯、左儒是周宣王时的人。
周宣王无缘无故杀害杜伯,左儒力争,后也被杀死。
(35)分首:分头,表示两人分开。
(36)判袂[mèi]:衣袖分开,也表示朋友离别。
(37)拥彗:拿扫帚。
古人迎接宾客,常拿着扫帚以示敬意。
(38)扫门:清扫门庭。
迎迓:迎接。
(39)陆凯折梅:《荆州记》记载,三国吴陆凯和范晔是好友,后来两人一个在江南,一个居住长安。
有一年冬日,刚好从南方来了一个传递公文的驿吏,陆凯便折了一枝梅花,叫驿吏带给范晔,并且附去一首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后来用此比喻对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40)入幕之宾:《晋书·郗超传》记载,晋代谢安与王坦之曾去桓温一家一里议事,桓温叫郗超躲在帐子里听。
结果来了一阵风,把帐子吹开,看见郗超,于是谢安笑笑说:“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幕,指帷帐。
(41)不速之客:不请而自来的客人。
速,邀请。
(42)醴酒不设:西汉楚元王与穆生交情很好,穆生不喜欢喝酒,元王每次设宴都为他准备甜酒,后楚王戊继位,开始也常备甜酒,后来渐渐忘了准备甜酒,穆生说:“可以离去了。”
后来用此来形容对人的敬礼渐渐减少。
醴酒,甜酒。
(43)投辖于井:《汉书·陈遵传》记载,汉陈遵,字孟公,嗜酒,好客,留客之心诚,每次宴请宾客,总是关上门,取下客人车轴的辖投入井中,使车不能行,不让客人走。
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一入轴端孔一穴一的销钉。
后来用“陈遵投辖”表示主人好客,盛情招待。
【译文】王一陽一当了官,贡禹就弹掉自己帽子上的灰尘等待被推荐做官;杜伯没有罪而被杀,左儒宁愿与朋友一起死也不屈从周宣王。
“分首”和“判袂”是表示朋友告别的词语;“拥彗”和“扫门”,则是迎接客人的到来而表示的敬意。
陆凯折一枝梅花托驿使转给范晔,报道江南早春的信息;王维折一枝柳条送给即将远行的朋友,于是唱出了《一陽一关三叠》曲。
经常来往没有顾忌的人,称之为“入幕之宾”;不请却自己来的客人,称之为“不速之客”。
宴会不再设醴酒,说明楚王戊对待士人的心意已经不如以前了;把车轴上的销钉丢入井中,说明汉代陈遵挽留客人的心很诚恳。
【原文】蔡邕倒屣以迎宾(44),周公握发而待士(45)。
陈蕃器重徐稚,下榻相延(46);孔子道遇程生,倾盖而语(47)。
伯牙绝弦(48)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49),调非同志之人。
分金多与(50),鲍叔独知管仲之贫;绨袍垂一爱一(51),须贾深怜范叔之窘。
要知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52);朋友合以义,当展切偲[cāi]之诚(53)。
【注释】(44)倒屣以迎宾:汉末蔡邕,字伯喈。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记载,蔡邕富有才名,在朝廷地位很高,家中常常车马盈门,宾客满座。
有一天,突然得知王粲上门求见,蔡邕慌得倒拖着鞋子出来迎接,并向众宾客介绍说:“王粲有异才,我不如他。”
后来用“伯喈倒屣”表示热情迎客。
屣也作履,都是对鞋的称呼。
(45)握发而待士:《韩诗外传》卷三《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为了招揽天下的贤士,曾经“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意思是对求见的人不怠慢,即使是正在洗头、吃饭,也立刻停下来接待。
后来则用此表示礼贤下士,求才殷切,为国事一操一劳。
(46)下榻相延:《后汉书·徐稚传》记载,豫章太守陈蕃很器重隐士徐稚,专门为他准备一个坐榻,徐稚一走,就把坐榻收起来。
(47)倾盖而语:《孔子·家语·致思》记载,孔子在郯地路上遇到程子,两人停车交谈,车盖互相倾斜,双方意见投合,一谈就是一整天。
后来用“倾盖而语”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交谈,也表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
盖,车盖,形状如伞。
(48)伯牙绝弦:《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或志在流水,子期都能心领神会,一听便知。
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这样的知音了。
后来用“伯牙绝弦”比喻哀悼亡友或慨叹无有知音之苦。
(49)管宁割席拒华歆:《世说新语·德行》记载,东汉末年,管宁与华歆同席读书。
一次,有人乘坐轩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放下书跑出去看。
管宁于是将席子割成两半,说:“你不是我要的朋友。”
从此与华歆分开坐。
后来用“割席”指朋友绝交。
(50)分金多与:齐国人鲍叔牙曾与管仲一起经商,因管仲家贫,总是多分钱与管仲。
(51)绨袍垂一爱一:《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范雎曾受须贾陷害,惨遭毒打,几乎死去,后改名张禄逃到秦国担任相国。
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破衣去见,须贾送他一件绨袍。
第二天,须贾才发现范雎已担任秦国相国,于是肉袒谢罪。
范雎因为须贾赠予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所以便宽释了他。
后来用“绨袍情”来比喻不忘贫寒旧友。
(52)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宾主尽东南之美”。
意思是说宾主全都是东南地区优秀的人士。
(53)展切偲[cāi]之诚:以诚相待,表示互相切磋、勉励的诚意。
【译文】蔡邕急着迎接客人把鞋子都穿倒了,周公洗头发的时候,客人来访,他捏着头发就出去了。
陈蕃特别器重名士徐稚,专门设一个一床一榻接待他;孔子在路上遇见程生,停车亲密交谈,车盖倾斜相交。
俞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琴,是因为钟子期死了,这个世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音的人了;管宁割断席子拒绝和华歆同坐一席读书,是因为他们不是志同道合的人。
经商分利时宁肯让管仲多拿一份,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很贫穷;把绨袍送给范雎,是须贾对他的困窘深表怜悯。
要知道主人和宾客要靠感情来联络,那么双方都应该是东南一方的名人;朋友之间的交往要合乎道义,双方都要表现自己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