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
第一百七回 献地图荆轲闹秦庭论兵法王翦代李信
话说荆轲平日,常与人论剑术,少所许可①,惟心服榆次人盖聂,自以为不及,与之深结为友。
至是,轲受燕太子丹厚恩,欲西入秦劫秦王,使人访求盖聂,欲邀请至燕,与之商议。
因盖聂游踪未定,一时不能勾②来到。
太子丹知荆轲是个豪杰,旦暮敬事,不敢催促。
忽边人报道:“秦王遣大将王翦,北略地至燕南界。
代王嘉遣使相约,一同发兵,共守上谷以拒秦。”
太子丹大惧,言于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足下虽欲为燕计,岂有及哉?”
荆轲曰:“臣思之熟矣!此行倘无以取信于秦王,未可得近也。
夫樊将军得罪于秦,秦王购其首,黄金千斤,封邑万家。
而督亢膏腴之地,秦人所欲。
诚得樊将军之首,与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彼必喜而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丹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何忍杀之?若督亢地图,所不敢惜!”荆轲知太子丹不忍,乃私见樊於期曰:“将军得祸于秦,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殁,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军将何以雪其恨乎?”
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而言曰:“某每一念及秦政,痛彻心髓!愿与之俱死,恨未有其地耳。”
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将军肯听之乎?”
於期亟问曰:“计将安出?”
荆轲踌躇不语。
於期曰:“荆卿何以不言?”
轲曰:“计诚有之,但难于出口。”
於期曰:“苟报秦仇,虽粉骨碎身,某所不恤,又何出口之难乎?”
荆轲曰:“某之愚计,欲前刺秦王,而恐其不得近也。
诚得将军之首,以献于秦,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斫其胸,则将军之仇报,而燕亦得免于灭亡之患矣。
将军以为何如?”
樊於期卸衣偏袒,奋臂顿足,大呼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而恨其无策音也,今乃得闻明教。”
即拔佩剑刎其喉,喉绝而颈未断,荆轲复以剑断之。
有诗为证:
闻说奇谋喜欲狂,幽魂先已赴咸陽。
荆卿若遂屠龙计,不枉将军剑下亡。
荆轲使人飞报太子曰:“已得樊将军首矣!”太子丹闻报,驰车至,伏一尸一而哭极哀,命厚葬其身,而以其首置木函中。
荆轲曰:“太子曾觅利匕首乎?”
太子丹曰:“有赵人徐夫人匕首,长一尺八寸,甚利。
丹以百金得之,使工人染以毒一药。
曾以试人,若出一血沾丝缕,无不立死。
装以待荆卿久矣!未知荆卿行期何日?”
荆轲曰:“臣有所善客盖聂未至,欲俟之以为副。”
太子丹曰:“足下之客,如海中之萍,未可定也。
丹之门下,有勇士数人,惟秦舞陽为最,或可以副行乎?”
荆轲见太子十分急切,乃叹曰:“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此往而不返者也。
臣所以迟迟,欲俟吾客,本图万全。
太子既不能待,请行矣。”
于是太子丹草就国书,只说献督亢之地并樊将军之首,俱付荆轲。
以千金为轲治装。
秦舞陽为副使,同行。
临发之日,太子丹与相厚宾客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至易水之上,设宴饯行。
高渐离闻荆轲入秦,亦持豚肩斗酒而至,荆轲使与太子丹相见,丹命入席同坐。
酒行数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一声。
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声甚哀惨,宾客及随从之人,无不涕泣,有如临丧。
荆轲仰面呵气,直冲霄汉,化成白虹一道,贯于日中,见者惊异。
轲复慷慨为羽声,歌曰:
探虎一穴一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
其声激烈雄壮,众莫不瞋目奋励,有如临敌。
于是太子丹复引卮酒,跪进于轲。
轲一吸而尽,牵舞陽之臂,腾跃上车,催鞭疾驰,竟不反顾。
太子丹登高阜以望之,不见而止,凄然如有所失,带泪而返。
晋处士陶靖节有诗曰: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左席击悲筑,右席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荆轲既至咸陽,知中庶子蒙嘉有一宠一于秦王,先以千金赂之,求为先容。
蒙嘉入奏秦王曰:“燕王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于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以奉守先人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首,及献燕督亢之地图,燕王亲自函封,拜送使者于庭。
今上卿荆轲,见在馆驿候旨,惟大王命之。”
秦王闻樊於斯已诛,大喜,乃朝服,设九宾之礼,召使者至咸陽宫相见。
荆轲藏匕首于袖,捧樊於期头函,秦舞陽捧督亢舆地图匣,相随而进。
将次升阶,秦舞陽面白如死人,似有振恐之状。
侍臣曰:“使者色变为何?”
荆轲回顾舞陽而笑,上前叩首谢曰:“一介秦舞陽,乃北番蛮夷之鄙人,生平未尝见天子,故不胜振慑①悚息,易其常度②。
愿大王宽宥其罪,使得毕使于前。”
秦王传旨,止许正使一人殿。
左右叱舞陽下阶。
秦王命取头函验之,果是樊於期之首,问荆轲:“何不早杀逆臣来献?”
荆轲奏曰:“樊於期得罪天子,窜伏北漠,寡君悬千金之赏,购求得之,欲生致于大王;诚恐中途有变,故断其首,冀以稍纾大王之怒。”
荆轲辞语从容,颜色愈和,秦王不疑。
时秦舞陽捧地图匣,俯首跪于阶下。
秦王谓荆轲曰:“取舞陽所持地图来,与寡人观之!”荆轲从舞陽手中,取饼图函,亲自呈上。
秦王展图,方欲观看。
荆轲匕首已露,不能掩藏,当下未免著忙。
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执匕首刺其胸,未及身。
秦王大惊,奋身而起,袖绝。
因那时五月初旬天气,所穿罗彀单衣,故易裂也。
王座旁设有屏风,长八尺,秦王超而过之,屏风仆地。
荆轲持终首在后紧追。
秦王不能脱身,绕柱而走。
原来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许持尺寸之兵,诸郎中宿卫之官,执兵戈者,皆陈列于殿下,非奉宣召,不敢擅自入殿。
今仓卒变起,不暇呼唤。
群臣皆以手共搏轲。
轲勇甚,近者辄仆。
有侍医夏无且,亦以药囊击轲,轲奋臂一挥,药囊俱碎。
虽然荆轲勇甚,群臣没奈他何,却也亏著要打发众人,所以秦王东奔西走,不曾被荆轲拿住。
秦正所佩宝剑,名“鹿卢”,长八尺,欲拔剑击轲,剑长,靶不能脱。
有小内侍赵高急唤曰:“大王何不背剑而拔之?”
秦王悟,依其言,把剑推在背后,前边便短,容易拔一出。
秦王勇力,不弱于荆轲,匕首尺余,止可近刺,剑长八尺,可以远击。
秦王得剑在手,其胆便壮,遂直前来砍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扑身倒于左边铜柱之旁,不能起立,乃举匕首以掷秦王。
秦王闪开,那匕首在秦王耳边过去,直刺入右边铜柱之中,火光迸出。
秦王复以剑击轲,轲以手接剑,三指俱落,连被八创。
荆轲倚柱而笑,向秦王箕踞①骂曰:“幸哉汝也!吾欲效曹沫故事,以生劫汝,反诸侯侵地,不意事之不就,被汝幸免,岂非天乎!然汝恃强力,吞并诸侯,享国亦岂长久耶?”
左右争上前攒杀之。
秦舞陽在殿下,知荆轲动手,也要向前,却被郎中等众人击杀。
此秦王政二十年事也。
可惜荆轲受了燕太子丹多时供养,特地入秦,一事无成,不惟自害其身,又枉害了田光、樊於期、秦舞陽三人一性一命,断送燕丹父子,岂非剑术之不一精一乎?髯翁有诗云:
独提匕首入秦都,神勇其如剑术疏!
壮士不还谋不就,樊君应与觅头颅。
秦王心战目眩,呆坐半日,神色方才稍定。
往视荆轲,轲双目圆睁,宛如生人,怒气勃勃。
秦王惧,命取荆轲、秦舞陽之一尸一,及樊於期之首,同焚于市中,燕国从者皆枭首,分悬国门。
遂起驾还内宫,宫中后妃闻变,俱前来问安,因置酒压惊称贺。
有一胡姬,乃赵王宫人,秦王破赵,选入宫,善琴有一宠一,列在妃位。
秦王使鼓琴解闷。
胡姬援琴而奏之,其声曰:
罗縠单衣兮可裂而绝,八尺屏风兮可超而越。
鹿卢之剑兮可负而拔,嗤彼凶狡兮身亡国灭!
秦王一爱一其敏捷,赐缯绮一箧,是夜尽欢,因宿于胡姬之宫。
后来胡姬生子,即胡亥也,是为二世皇帝。
此是后话。
次早,秦王视朝,论功行赏,首推夏无且,以黄金二百镒赐之。
曰:“无且一爱一我,以药囊投荆轲也。”
次唤小内侍赵高曰:“‘背剑而拔之’,赖汝教我。”
亦赐黄金百镒。
群臣中手搏荆轲者,视有伤轻重加赏。
殿下郎中人等,击杀秦舞陽者,亦俱有赐。
蒙嘉误为荆轲先容,凌迟处死,灭其家。
蒙骜先已病死,其子蒙武,见为裨将,以不知情,特赦之。
秦王怒气未息,乃益发兵,使王贲将之,助其父王翦攻燕。
燕太子丹不胜其愤,悉众迎战于易水之西。
燕兵大败,夏扶、宋意皆战死。
丹奔蓟城,鞠武被杀,王翦合兵围之,十月城破。
燕王喜谓太子丹曰:“今日破国亡家,尽由于汝!”丹对曰:“韩、赵之灭,岂亦丹罪耶?今城中一精一兵,尚有二万,辽东负山阻河,犹足固守,父王宜速往!”燕王喜不得已,登车开东门而出。
太子丹尽驱其一精一兵,亲自断后,护送燕王东行,退保辽东,都平壤。
王翦攻下蓟城,告捷于咸陽。
王翦积劳成病,一面上表告老。
秦王曰:“太子丹之仇,寡人不能忘,然王翦诚老矣。”
使将军李信代领其众,以迫燕王父子。
召王翦归,赐予甚厚。
翦谢病,老于频陽。
燕王闻李信兵至,遣使求救于代王嘉。
嘉乃报燕王书,略曰:
秦所以急攻燕者,以怨太子丹故也。
王能杀丹以谢于秦,秦怒必解,燕之社稷,幸得血食。
燕王喜犹豫未忍,太子丹惧诛,乃与其宾客,自匿于桃花岛。
李信屯兵首山,使人持书数太子丹之罪。
燕王喜大惧,佯召太子丹计事,以酒灌醉,缢杀之,然后断其首。
燕王喜哭之恸。
时夏五月,忽然天降大雪,平地深二尺五寸,寒凛如严冬,人谓太子丹怨气所致也。
燕王将太子丹之首,函送李信军中,为书谢罪。
李信驰奏秦王,且言:“五月大雪,军人苦寒多病,求暂许班师。”
秦王谋于尉缭,尉缭奏曰:“燕栖于辽,赵栖于代,譬之游魂,不入自散。
今日之计,宜先下魏,次及荆楚。
二国既定,燕代可不劳而下。”
秦王曰:“善。”
乃召李信收兵回国。
再命王贲为大将,引军十万,出函谷关攻魏。
时魏景湣王已薨,太子假立三年矣。
自秦攻燕时,魏王假增筑大梁之城,内外俱浚深沟,预修守备。
使人结好齐王,说以利害,言:“魏与齐乃唇齿之国,唇亡则齿寒。
魏亡,则祸必及于齐,愿同心协力,互相救援。”
齐自君王后薨,其弟后胜,为相国用事,多受秦黄金,力言“秦必不负齐,今若与魏‘合从’,必触秦怒。”
齐王建惑其言,遂辞魏使。
王贲连战皆胜,进围大梁。
值天道多雨,王贲乘油幙车,访求水势,知黄河在城之西北,而汴河从荥陽发源来,亦经由城西而过。
乃命军士于西北开渠,引二河之水,筑堤壅其下流。
军士冒雨兴工,王贲亲自持盖催督。
及渠成,雨一连十日不止,水势浩大。
贲命决堤通沟,内外沟俱泛溢。
城被浸三日,颓坏者数处,秦兵遂乘之而入。
魏王假方与群臣议书降表,为王贲所掳,上囚车,与宫属俱送至咸陽,假中途病死。
王贲尽取魏地,为三川郡。
并收野王地,废卫君角为庶人。
按魏自晋献公之世,毕万受封,万生芒季;芒季生武子辎:辎佐晋文公成霸。
辎复四传至桓子侈,灭范氏、中行氏、智氏。
侈生文侯斯,与韩、赵三分晋国。
凡七传而至王假,国灭,共有国二百年。
史臣赞云:
毕公之苗,因国为姓,胤裔繁昌,世戴忠正。
文始建侯,武益强盛:惠王好战,大梁不竞。
信陵养士,神气稍振,景湣式微,再传而陨。
时秦王政二十二年事也。
是年,秦正用尉缭之策,复谋伐楚,问于李信曰:“将军度伐楚之役,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对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复召老将王翦问之。
翦对曰:“信以二十万人攻楚,必败。
以臣愚见,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私念曰:“老人固宜怯,不如李将军壮勇。”
遂罢王翦不用。
命李信为大将,蒙武副之,率兵二十万伐楚。
李信攻平舆,蒙武攻寝邱。
信年少骁勇,一鼓攻下平舆城。
于是引兵而西,攻下申城,遣人持书,约蒙武会于城父,欲合兵以捣邾城。
话分两头。
却说楚自李园杀春申君黄歇,立舆王悍,捍即黄歇与李氏所生之子也。
幽王立十年而薨,无子。
其时李园亦卒。
群臣乃立宗人公子犹,是为哀王。
哀王立二月,而其庶兄负刍,袭杀哀王,遂自立为王。
负刍在位三年,闻秦兵深入楚地,乃拜项燕为大将,率兵二十余万,水陆并进。
探知李信兵出申城,自率大军迎于西陵,使副将屈定,设七伏于鲁台山诸处。
李信恃勇前进,遇项燕,两下交锋,战酣之际,七路伏兵俱起,李信不能抵敌,大败而走。
项燕逐之,凡三日三夜不息,杀都尉七人,军士死者无算。
李信率残兵退保冥阨,项燕复攻破之。
李信弃城而遁。
项燕追及平舆,尽按故地。
蒙武末至城父,闻李信兵败,亦退入赵界,遣使告急。
秦王大怒,尽削李信官邑,亲自命驾造频陽,来见王翦,问曰:“将军策李信以二十万人攻楚必败,今果辱秦军矣。
将军虽病,能为寡人强起,将兵一行乎?”
王翦再拜曰:“老臣罢病悖乱,心力俱衰,惟大王更择贤将而任之。”
秦王曰:“此行非将军不可,将军幸勿却!”王翦对曰:“大王不得已而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曰:“寡人闻古者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一柄一一军,军不尽行,未尝缺乏。
五霸威加诸侯,其制国不过千乘,以一乘七十五人计之,从未及十万之额。
今将军必用六十万,古所未有也。”
王翦对曰:“古者约日而阵,旨阵而战,步伐俱有常法。
致武而不重伤,声罪而不兼地。
虽干戈之中,寓礼让之意。
故帝王用兵,从不用众。
齐恒公作内政,胜兵不过三万人,犹且更番而川。
今列国兵争,以强凌弱,以众暴寡,逢人则杀,遇地则攻。
报级①动曰数万,围城动经数年。
是以农夫皆一操一戈刃,童稚亦登册籍,势所必至,虽欲用少而不可得。
况楚国地尽东南,号令一出,百万之众可具。
臣谓六十万,尚恐不相当,岂复能减于此哉?”
秦王叹曰:非将军老于兵,不能透彻至此,寡人听将军矣!”遂以后车载王翦入朝,即日拜为大将,以六十万授之,仍用蒙武为副。
临行,秦王亲至坝上设饯。
王翦引卮,为秦王寿曰:“大王饮此,臣有所请。”
秦王一饮而尽,问曰:“将军何言?”
王翦出一简于袖中。
所开写咸陽美田宅数处,求秦王:“批给臣家。”
秦王曰:“将军若成功而回,寡人方与将军共富贵,何忧于贫?”
王翦曰:“臣老矣,大王虽以封侯劳臣,譬如风中之烛,光耀几时?不如及臣目中①,多给美田宅,为子孙业,世世受大王之恩耳。”
秦王大笑,许之。
即至函谷关,复遣使者求园池数处。
蒙武曰:“老将军之请乞,不太多乎?”
王翦密告曰:“秦王一性一强厉而多疑,今以一精一甲六十万畀我,是空国而托我也。
我多请田宅园池,为子孙业,所以安秦王之心耳。”
蒙武曰:“老将军高见,吾所不及。”
不知王翦伐楚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少所许可:很少有认为是不差的。
②勾:够。
①振摄:震惊畏惧。
悚息:恐惧惴息。
②易其常度:改变了平常样子。
①箕踞:两一腿分开而坐。
①报级:报告战争中所得首级即人头,意为杀敌数目。
①及臣目中:使我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