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薛福成《登泰山记》原文及译文
薛福成作《登泰山記》原文:
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
所居弥峻,所涵弥远。
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敻①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怀超旷,与天无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②吾虑也。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
其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
余与李榕申甫皆从。
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
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
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
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
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所历未逮兹山百一,然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著。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
仰睎岩隙,白云孤翱。
历阶可升,不知所极。
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
屏息释虑,鼓勇复前。
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乃趋岱项,极目四眺。
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
汶水东来,蜿蜒似带。
徂徕杰峙其上,高出群岫,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方罫。
遥睇穹碧,渺若无外。
俯视云烟,瞬息变灭。
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
人之自立,何独不然?出埃坷之表,扫拘墟之见,斯万物不能为吾蔽。
而物之殊形诡趣,莫遁于吾之所瞩。
盖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是夕宿碧霞宫。
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
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
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
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
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
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
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
侯相以一陰一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越三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
《登泰山记》(薛福成作)译文:
一定要处在高峻明朗的地方,心与目才不会被近处的东西遮蔽,才能抒发胸豪迈的志趣。
所处的地方越高峻地,志趣就会越高远。
当年孔子登上泰山后认为天下都小了,并非视力能看尽天下,应该是天下美景没有能超越泰山的缘故,到这里就会心胸开阔,与天相接广阔无限,天下虽然大,也不足以扰乱自己的心思。
同治四年(1865年),福成跟随曾公(曾国藩)在徐州做事。
曾公的威望海内景仰。
第二年,前往济宁,去巡视黄河防务,绕道泰安去观察地形,于是登了泰山。
我与李榕申甫、黎庶昌莼霁、方宗诚存之、王安定鼎丞(四人均为曾国藩幕客)等人都随从一道。
四月十六日,乘着上山的轿子,出郡北门三里便进入山中。
盘旋向上登山,将近四十里,经过的名胜古迹中特别有名的都有十多处,都游览徘徊不舍离去。
越过南天门,折向东行进,有碧霞宫、东岳庙。
又向北上去就是岱顶,也就是天柱峰。
山的大致形势,桐城姚姬传(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我们此次登山,皆按姚先生记的路线。
偏僻不在主要道路的景点,都没有前往,所经过的还不到全部景点的百分之一,然而景象美好,气韵灵动,各具特色,妙不可言,因此我没有办法描摹下来。
当我还没到南天门时,石阶山道就突然陡峭起来,巍然直入云天。
从岩隙仰望刚升起的一陽一光,看到白云孤独地飘过。
一级级台阶往上登,不知终点在哪儿。
向下看则看见险峻的石阶象一条线一样,深远不能见底,让人头晕目眩心生恐惧,感觉进退两难。
屏住呼吸放下顾虑,鼓起勇气再向前走。
不久登上南天门,道路忽然平坦起来,感觉一下换了种境界,看到了从未看过的景象,才自己庆幸刚才没有停下脚步。
于是上到岱顶,极目四望。
众多山峰起伏环绕,相互倚靠,有的象拱有的象蹲。
汶水自东边流过来,蜿蜒似衣带;徂徕山雄踞旁边,高出其他山峦许多,它的山巅好象可达到泰山的半腰;而指泰安府居于原野,象棋盘一样。
远远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高渺仿佛没有边际。
俯视山下的云烟,瞬息万变。
这才明白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渺校人处世间,何尝不是如此?当你站得高看得远的时候,则万物都不能遮蔽自己。
那些事物的各种变化,也都不能逃脱自己的眼睛。
然而那些如泰山这类有形的高,往往不能长处,只有如精神境界这类无形的高才不会很快离自己而去。
这一晚住宿碧霞宫。
四更过后,与莼霁、鼎丞等人到岱顶东边的日观峰,等候日出。
这时风雨突然到来,十分寒冷,很长时间雨才停止。
最东边有一缕红光,横亘在凝滞的云下。
不久光芒耀眼,太一陽一如轮,刚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象是从地面涌出来的一样,形状不是很圆,颜色很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
上而有明丽的五色霞光,如数百匹锦缎。
回头看女墙,日光微弱,忽然间又不见了。
曾公因为一陰一雨下了一晚,没有来看日出,他笑着说:“你们记住,天下的事情没有经历的,不可以臆测;稍微艰难的,不可以中途停止。”
过了三天,回到济宁,写下这篇记。
另附作文分析:
成都市2009年高三一诊“一诊”OUF测试作文题目:以“忽如一夜 春风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和套作。
学生在行文时思维要洞开,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
其一,顺向思维。
比如在行文时可以结合中国当前的形式,面对世界的经济危机,我们中国政府显示了一个有为政府的形象,面对困难,积极应对,迅速出一台经济政策,不仅给本国的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也给世界共同抵抗经济的寒流树立了榜样,这种贡献,恰似一股暖流吹拂神州大地,吹遍四洋七洲,昭彰了一个大国的形象。
也可以这样思考,在什么人的帮助、鼓励、鞭策、教育(春风的比喻义)下,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其二,反向思维。
一般的思维都在“春风”上做文章,但完全可以考虑,“忽如一夜 春风来”整个话语体系中只充当一个状语,它后面有许多潜台词,考生可以顺着这个名句追问:“梨花为何而开”?原来是春风吹拂的结果,你在作文时可以表达在恰似春风吹拂后的结果是什么?比如中国改革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
其三,顺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结合。
顺着思考“春风”是什么?它吹来了,又带来什么?反向思考“春风”来了,将会是怎样的样子?我们怎样去应对?在正反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本文,最好着眼点要高,不要过多的在自我上下功夫,而是要把思考点放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文章才会有大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