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战争史
第一节 起义武装的创立和初期活动
河南宝丰、鲁山一带,是白朗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发源地。
这一地区的农民,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十分严重。
清末民初,约有70—80%的土地被地主所霸占,地租高达收获量的60%以上。
农民除受地租剥削外,还受高利贷的盘剥,比较普遍的是借银一月,索利三分,借粮一季,交息五成。
反动政一府征收田赋本较苛重,承包人又从中侵吞,中饱私囊,外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和为地主、官府服各种无偿劳役,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
1911年,宝丰、鲁山地区遭大冰雹袭击,农业歉收,但封建剥削却有增无减,致使广大农民无法生活下去,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出现了“千百成群,揭竿起事”的革命形势。
由贫苦农民、采煤工人、“蹚匠”②和部分被裁士兵组成的许多小鄙农民武装,纷纷开展反抗地主豪绅的斗争。
在封建统治阶级巧取豪夺,土豪劣绅横行乡里,不少中小地主遭到破产的情况下,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白朗也被迫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白朗字明心,1873年生于河南省宝丰县大刘村,家有土地二百亩。
1908年被人诬告入狱,经变卖土地营救,才被释放。
之后,经历了当兵、贩盐、炼铁等活动,比较广泛地接触了贫苦群众。
1911年10月,白朗公开扯起义旗,组织了一支起义武装。
最初只有二三十人,多为衣衫破烂的贫苦农民。
所用武器除一支快槍外,其余尽是“笨炮”(即土铳一类武器)和大刀,因此有人称他们为“笨炮队”或“袄片队”。
白朗起义武装成立后,即于11月联合以张群为首的义军共约一百人,进攻靠近叶县的鲁山张官营地主武装。
因遭叶县军队和地主武装夹击,损失八十余人。
张群阵亡,白朗负伤。
虽然初战受挫,但白朗并不灰心,继续坚持斗争。
1912年4月,白朗率起义军二三十人,在宝丰东北交马岭设伏,袭击宝丰卸任知事张礼堂的保镖,缴获快槍十余支。
不久,又和郜永成(又名秦椒红)的起义军联合作战,多次击败叶县知事温少良率领的反动武装,使其龟缩城内,不敢出战。
这时,宝、鲁一带各股起义武装活动频繁,声势日益壮大。
当地反动政一府无力镇压,便使出了招抚伎俩。
一些起义军首领中计受骗,惨遭杀害。
白朗识破了反动派的欺骗勾当,拒绝“受抚”。
他率部北上禹州(今禹县),一举攻克神垢镇。
后又南下舞一陽一县,以母猪峡为基地,往来游击,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鄂豫边境。
起义军的口号是“打富济贫”。
每到一地,将地主富商的粮食、银钱、衣物、首饰分给穷人,加之起义军的纪律也比较严明,因而深受群众的拥护。
当时流传着不少赞扬白朗及起义军的民谣。
由于白朗的威望日高,许多小鄙起义武装纷纷投奔。
特别是袁世凯篡权后,变本加厉盘剥民众,使民生更加凋敝,河南人民“十(之)八九不能自活”③。
于是,参加起义的群众日益增加,一年之内,部队迅速发展到二三千人。
白朗起义军经过初期战斗活动,建立了一支比较能打游击战的武装,并有一小块游击基地,给了地主豪绅、反动地方官吏以应有的打击。
但是,军队的组织形式比较原始,没有正规的编制和番号,只有人数不等的“杆”(分马队和步队),由各杆头统率,以杆头的姓名为旗号,无统一的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