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
犬韬教战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合三军之众,欲令士卒练士,教战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领三军,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
将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一操一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法。
故教吏士,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万人;万人学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万之人众。
故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工问太公说:“集合纪成全军部队,要使士卒娴熟战斗技能,其训练方法应该怎样?
太公答道:“凡是统率三军,必须用金鼓来指挥。
这是为了使全军的行动整齐划一。
将帅必须首先明确告诉官兵应该怎样一操一练,并且要反复申明讲解清楚,然后再训练他们一操一作兵器,熟悉战斗动作,以及根据各种旗帜指挥信号的变化而行动的方法。
所以,训练军队时,要先进行单兵教练,单兵教练完成后,再十人合练;十人学习战法,教练完成后,再百人合练;百人学习战法,教练完成后,再千人合练;千人学习战法,教练完成后,再万人合练;万人学习战法,教练完成后,再全军合练;全军教练作战的方法,教练完成后,再进行百万大军的合练。
这样,就能组成强大的军队,立威无敌于天下。”
武王说:“好啊!”
【例证】
训练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素质而进行的教练活动,在军事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驱使没有经过训练的部队同敌人作战,无异于驱使牛羊投入狼群。
因此,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必要手段。
在军事训练中,必须贯彻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原则。
在这方面,民族英雄戚继光给人们做出了榜样。
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任浙江都司参将,负责宁(今宁波)、绍(今绍兴)、台(今临海)三地防倭事宜。
面对明军“望贼奔溃,闻风丧胆”的现状,戚继光感触很深。
他清楚地看到,受倭害最深的是民众,对倭寇最恨的是民众,抗倭最力的也是民众。
当官军临阵败北之时,各地的民兵、义勇自发组织起来的乡勇民一团一,则常常能给倭寇出其不意的打击。
但这种民众武装,不曾经过军事训练,打仗时缺乏指挥,缺点很多。
于是上书请求练兵,认为只要选择骁勇健壮之士三千人,“时加一操一备,居常教练”,就能够抵御倭寇的騷扰。
几经周折,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的建议才被采纳,戚继光于是到义乌招募了矿工和农民四千多人。
对这支新募的队伍,戚继光从思想上、武艺上、纪律上等各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戚继光首先从政治思想上对他们进行保国卫民教育,向士兵讲明老百姓用血汗供养士兵,就是为了“杀贼,保障他”,让士兵懂得为谁打仗,激发士兵奋勇杀敌。
在武艺上,戚继光从难从严要求,按实战要求进行训练。
他对士兵们讲:“你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又如何会杀你?你武艺不如,他也决杀了你。”
要求士兵练真武艺,不搞花拳绣腿。
规定各种武器的使用方法,让士兵结合阵法进行一操一练,并加以考核,奖优罚劣,使人人专心练武,个个有实战本领。
戚继光还训练士兵听从号令,制定了各种条令,从行军住宿到练武摆阵、杀敌擒贼,都有极其详尽而明确的规定,要求官兵对这些条令“务要记熟”,严格遵守,使这支军队真正做到今行禁止。
经过严格的训练,戚继光终于使这支来源于矿工和农民的部队,成为一支武艺一精一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威武之师,并依靠他们基本肃清了倭寇的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