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高启《南宫生传》原文及翻译
高启
【原文】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
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
家素厚藏,生用之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遨戏,尽丧其赀。
逮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①。
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
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遂溯大一江一 ,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搜览瑰怪;渡浙一江一 ,泛具区②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
生亦善一交一 ,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有二将军,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
其一尝召生饮。
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
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
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
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慴生而起。
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
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
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
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
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
家虽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
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③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隐其德不言。
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
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闭,希复执笔。
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高启《南宫生传》(有删节)
【注】①风后:相传为黄帝相。
《握奇》:《握奇经》,古代的兵书。
②具区:太湖的古名。
③削牍:刻在木简上,这里指书写在纸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译文】
南宫生,是苏州人。
身材高大,广泛涉猎书籍经典。
年轻时喜爱侠义的行为,爱好击剑和骑马,尤其擅长用弹弓,对准飞鸟就能击落它。
家中向来贮藏有丰厚的财物,南宫生就用家中的财物周济供养宾客,并且和少年们一起喝酒赌一博 游玩嬉戏,花尽了家中的资产。
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 兵法,学得了风后布阵打仗的方法。
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跟随豪杰们图谋天下大计,正赶上道路阻塞,各处走走都不合意,就沿着长一江一 往上走,游历了南京,又到了金华县和会稽诸山,搜寻观览瑰丽奇特的景物;渡过钱塘一江一 ,泛游了太湖,然后归家。
南宫生在家乡一向因有气节而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到他家请他或问候他,他家门前停放(来宾)的车一天有几十辆。
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一交一 ,无论贵贱,都倾身恭敬地跟他们交往。
有两个武官凭借有武力,十分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们)称(他们)是戴着帽子的老虎。
其中一个人曾经请南宫生喝酒,有人说:“那个人酒醉后会言行失常,不可跟他接近。”
南宫生笑着说:“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悍?我将要制一服 他。”
即命令仆人套车前往,(酒席上)南宫生坐在上座,给(那个军将)讲说古代贤良将帅的故事。
那个人非常恭敬地听着,还在下面行礼敬酒,一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另外一个人曾经在别人家作客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怒视南宫生并离开了。
某一天看见南宫生一个人骑着马出去,就带了一些打一手,拿着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好像就要动手打人。
南宫生故意放慢缰绳在路中央走,一点也不躲避。
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书生,就带着人离开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避开道。
第二天早上那个人还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一交一 好。
南宫生能以气节服人一大多像这样。
南宫生性格刚直,善于谈论,喜爱规劝朋友的过错。
朋友中有抵触自己的,就当面指出他的过错,一点也不记仇。
跟人谈论,总是求胜,然而能引证事实,分析道理,众人没有能驳倒他的。
(后来)家里贫穷了,但仍然喜爱跟人结一交一 ,有时赠送酒肉(给朋友),随时召朋友一起喝酒吃肉以娱乐。
到苏州游玩的四方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是贤良的,一定要殷勤恳切地和他们交往,在各种场合引荐称赞他们。
相识的人家中死了人或生了病没有钱财以供安葬或治病的,告诉南宫生,他就让人用纸写清缺少什么,替他们到公众之中去筹画办理,最后做了好事也不说。
所以人们大多称赞他,说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贤良超过了他们两人。
很长时间以后,(南宫生)渐渐厌倦了人事交往,就关闭家门很少接待宾客。
清扫出一间屋子,收藏历代名家法书,周朝的铜器、汉代的笔砚和唐代的雷氏琴,天天沉迷其中自娱自乐。
他一向工于草书和隶书,接近钟繇、王羲之的造诣,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
他羡慕安静退隐(的生活),常常作诗来表示自己的心意,安乐地过着朴素简约的生活,像是要这样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