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新读
赵国双杰(6)
几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军。
不久,白起下令将这些赵国降军全部活埋。
长平之战,赵军阵亡以及被活埋的将士竟然达到了四十五万人,这使得赵国元气大伤,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围困时间长达一年多,赵国无力抵抗,如果不是楚、魏等国的援救,赵国几乎亡国。
纸上谈兵的赵括成为了赵国的千古罪人,而赵括的母亲因为与赵王有言在先,保全了自己的一性一命。
廉颇老矣
邯郸之围五年以后,燕国的臣子栗腹向燕王建议说:“赵国的成年男子几乎全部战死在长平,而现在,这些人的子孙还没有成年,赵国现在的形势是兵弱将寡。
燕国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发兵去攻打赵国!”于是,贪心的燕王便派兵进攻赵国。
赵王闻讯,任命廉颇为将军,命令他率军反击。
廉颇不愧为一代名将,结果,燕军大败,栗腹被杀,赵军乘势包围了燕国都城。
燕王只能向赵王求和,割给了赵国五个城邑,这样,赵军才撤军回国。
赵王论功行赏,把尉文邑这个地方封给了廉颇,赐他封号为信平君,并且兼任代理相国。
当初,廉颇从长平被赵王免职回国,失去了昔日的权势,树倒猕猴散,门客们都离开了他。
等到这次他东山再起,原来的门客又都回来投奔他。
廉颇对门客们的这种行为很不齿,不高兴地对他们说:“你们都回去吧!我不会收留你们的。”
门客们说:“唉!廉将军,您为什么如此地不开窍呢?如今,天下人交友,就好比是集市上做买卖一样。
您得到了权势,我等就跟随您;而您失去了权势,我等就离开。
这是个极其自然的道理啊!您不高兴什么呢?”
听到这些话,廉颇沉默不语,似乎是默认了他们的话!
后来,廉颇又为赵国立下了不少的战功。
赵孝成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悼襄王继位。
悼襄王做太子的时候,与廉颇就有过节,所以,他一继位,便用乐乘代替了廉颇。
对此,廉颇大怒:“我在惠文王时就做了将军,到今天都四十年了,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
而今我没有任何过错,乐乘他是什么人,怎么就这么轻易地取代我的位置?”
盛怒之下率军去攻打乐乘,乐乘被迫逃走了。
廉颇知道自己的行为违背了君王的命令,肯定会被杀头的,便投奔去了魏国。
廉颇在魏国住了很久,却始终没有得到魏王的信任与重用。
而赵国由于多次受困于秦军,处境窘迫,赵王无奈便打算召回廉颇,重新启用他。
于是,赵王派使者去魏国探望廉颇,实际上是去观察他是否还可以带兵打仗。
廉颇的仇人郭开此时是赵国的显贵,他不愿意廉颇回国,便私下里贿赂出使魏国的使者,让他毁谤廉颇。
廉颇也很想回到赵国为国效力。
见到赵国使者以后,廉颇为了显示自己的老当益壮,特意在他的面前用餐,吃下了一斗饭和十斤肉,还披甲上马,展示了自己的威风。
但是,使者回国以后却对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是饭量还很好。
可是,他与臣坐在一起交谈,不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
因此,赵王认为廉颇真的老了,不能再率兵打仗,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没有再征召他。
不久,楚王听说名将廉颇在魏国闲居,打算任用他。
便派遣密使将廉颇接来了楚国,任命他为将军。
廉颇虽然在楚国也领军打了几次仗,但是却一直没有太大的成果。
他曾经感慨地说:“如果我指挥的是赵国的士兵就好了!我真怀念当初与他们一同战斗的日子啊!”最终,廉颇在楚国的寿春城去世。
纵观廉颇的一生,只有与赵军在一起,才能发挥他那与世闻名的军事才能,正说明了他的一爱一国情结,绽放出他绚丽高贵的人生品格。
在军事才能上,廉颇一生并无大败,最多也就是在长平之战时与秦军的三年持平局面,用“常胜将军”来称呼廉颇一点儿不为过。
骁勇战将
李牧,是赵国优秀的军事将领,他常年率军驻扎在赵国北部边境上的代(在今河北蔚县)、雁门(在今山西右玉县南)一带,防御匈奴人。
由于他在边陲领兵作战,赵王赋予的权力十分惊人,不仅有官吏的任免权,甚至还掌控了边境城邑的税收权,所收税款不经朝廷批准就可以直接作为军费。
每天,李牧都要下令杀掉几头牛,用来犒劳士兵,他还亲自教士兵们骑马、射箭。
李牧不仅优待士兵,还谨慎地派兵把守着烽火台等战略设施,同时派出去很多的侦查人员。
他还制定了一个军队规章,内容是:“匈奴人如果前来侵掠,我军将士必须立即进入营垒坚守,胆敢擅自出战、捕捉俘虏之人,一经查出,即刻处死。”
因此,匈奴每次入侵,赵国的烽火台就及时地发出预警信号,将士们随即进入营垒坚守,没有人敢擅自出战。
就这样,几年以后,赵军没有任何大的伤亡、损失。
可以说匈奴人的袭扰战术在他的面前完全没有了作用,只是疲于奔命,什么都捞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