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拾遗
卷十 虫部-壁虱
俗呼臭虫,以其气腥秽触鼻,故名,行必南向,为南方秽湿所产。
今一江一南北人家多有之,稍 不洁即生此物,亦有远行于旅店驿舍中带入衣被,归家即生。
极易蕃育,一日夜生九十九子,与螽斯同。
其形俨如半粒豌豆,老则黑,次则枣皮红,初生者色黄而细小。
其子如蚁子,白色,一卵一生与虱同。
初生便啮人,生一、二日即能褪壳,愈褪愈大,渐渐而老,色转红而黑,老者啮人愈毒。
多藏 荐中及壁内,或桌凳一床一缝间,其身遍而易入。
至冬则入蛰,多藏泥沙山一穴一中,及古树根下,一交一春皆启蛰,而出入人家壁木内藏。
一性一畏蚁,山中有一种红蚁,喜食之,故近山及山寺僧舍此物甚少;有带入者,辄为山蚁衔去。
其啮人尤狡黠,不与蚤、虱同。
昔人谓暑时有五大害,乃蝇、蚊、虱、蚤、臭虫也,然蝇、蚊迭为昼夜,蝇可挥拂,蚊可设帐,虱则暑时一裸一浴,生者绝少,蚤则因土湿而生,夏时土干,亦不甚患,惟此最可憎,无分昼夜,潜身一床一褥及几闼间,善识人气,伺人一徙倚,即 其膏血,肿块累累,如贯珠然,愈爬搔则愈大,痛痒难禁,小儿肉嫩,尤遭其苦,辄 号不已。
或云其物口有白气一 、二寸,啮人能隔席穿肤一吮一血,索之不可得;在一床一褥辄夜聚晓散,率其丑类,待人倦睡而恣啖焉。
古方辟除之法甚多,无一验者,惟席下铺零陵香草及樟脑,可稍杀其势,然隔一、二日,药气减则横虐愈甚;惟用真扬州安息香,涂上好银朱为衣,燃一床一下,周遭以席护,令烟熏透,则壁虱尽死,子亦不能复生。
第香气恶烈,触鼻令头痛,须熏后停一、二日方可卧宿。
贫家何能办理?古云∶南方一婬一气生短狐,此亦一婬一湿腥秽之气所感而生,凡勤洁之家鲜有之。
闽人云,此虫滚水泡死者能复生,惟有以冷水浸死不能复生。
山堂肆考∶壁虱身扁而臭,不能跳,善啮人,名曰茭蚤,又名扁虱。
五杂俎∶壁虱闽人谓之木虱,多杉木所生。
治者以荞麦 烧灰水淋之。
一江一南壁虱多生水中,惟延绥生土中,遍地皆是,入夜则缘一床一入 , 人遍体成疮,虽徙至广夏,悬一床一空中,亦自空飞至。
事物绀珠∶壁虱一名壁驼,遍小褐色,而啮人。
六书故∶扁虱着牛马食其血,产荐蓐间差小, 人肤,俗谓荐蚍,又名茭虱,今人讹为壁矣。
是古人虽有其名,从无入药者。
纲目并不列其品,近来治疗有用此者,故录之,见天下无弃物也。
气腥,味微咸,一性一平,在土者有毒。
(凡用壁虱,须置一温一水中令其臭气泄尽,入药。
)
治咽膈 集听方∶用虱十枚,滴花,烧酒浸服。
饭 百草镜云∶用臭虫研涂。
疮臭烂 西亭药镜∶用臭虫同水龙骨捣和,麻油调敷,出尽黄水,立愈。
眼生偷针 臭虫血点之,即散。
海上方有用壁虱治小儿惊风。
用壁虱于净水中漂去臭气,焙干入药。
拔疔 杨氏经验方∶臭虫同米饭捣匀,搽疔上,能立拔疔根外出。
鱼刺戳。
医宗汇编∶凹谷茴香叶,使盐花烧酒捣糊疮上;如口久烂,用臭虫 去头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