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新读
汉武帝的荒唐事(3)
武帝于是对栾大深信不疑,将他封为乐通侯,赐给他上等的宅第和奴仆千人,还把天子专用的车马和帷帐等器物赐给栾大。
武帝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栾大,先后赐给栾大六枚印信,故被称为六印将军。
栾大的尊贵之名震惊天下。
随着时间的流逝,栾大害怕谎言泄露,就整理行装,东行海上,说是要去寻找他的老师。
武帝也心生疑窦,派人暗中跟踪栾大。
栾大果然不敢入海求仙,只到泰山去祭祀,但他谎称自己见到了老师。
武帝得知后十分恼火,知道栾大只是在骗自己,就命人将他处死。
偶获宝鼎
一名巫师在为民众祭祀时,发现一处地面隆一起,扒一开土来看,发现一只鼎。
这只鼎与其他的鼎大不相同,上面只有花纹,而没有铸刻文字。
巫师觉得奇怪,就上报了朝廷。
武帝派使者来检验并查问巫师得鼎的详情,确认其中没有诈伪之后,就按礼仪举行祭祀,武帝亲自前往,把鼎请到甘泉宫,准备把它献给天帝。
公卿大夫们都建议请求尊奉宝鼎。
武帝说:“近来黄河泛滥,一连几年收成不好,所以我才出巡郡县祭祀后土,祈求他为百姓滋育庄稼。
今年五谷丰茂,还没有举行祭礼酬谢地神,这鼎为什么会出现呢?”
大臣都说:“听说从前太帝伏羲氏造了一只神鼎,表示天地万物都归统于神鼎。
黄帝造了三只宝鼎,象征着天、地、人。
夏禹收集了九州的铜,铸成九只宝鼎,都曾经用来烹煮牲畜祭祀上帝和鬼神。
鼎遇到圣主就会出现,宝鼎就这样传下来一经历了夏朝、商朝。
到周末世德衰败,鼎就沦没隐伏而不再出现了。
如今鼎已迎到甘泉宫,它外表光彩夺目,变化神奇莫测,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必将获得无穷无尽的吉祥。
只有受天命做皇帝的人才能知道天意而与天德相合。
这宝鼎应该进献祖先,珍藏在天帝宫廷,这样才符合吉祥之兆。”
武帝同意了大臣的意见,将宝鼎祭祀祖先。
公孙卿的谎言
武帝得到宝鼎后,有一个叫公孙卿的齐人编造了一本占卜用书,附会说武帝得到宝鼎的时间和当年黄帝得到宝鼎时间一致。
武帝于是把公孙卿召来细问。
公孙卿说:“传这本书的是申功,他已经死了。”
武帝问道:“申功是什么人?”
公孙卿说:“申功是齐人。
他与安期生有交往,接受过黄帝的教诲,没留下其他书,只有这部关于鼎的书。”
书中说‘汉代的兴盛期,应该跟黄帝时的历日相同;汉代的圣君,将出在高祖皇帝的孙子或曾孙之中。
宝鼎出现了,就能与神仙相通,应该举行封禅’。
自古以来,举行过封禅大典的有七十二个王,只有黄帝能登上泰山祭天。
申功说:“汉代的皇帝也应该登上泰山祭天,上了泰山行祭天礼,然后就可以成仙升天了。
黄帝时有上万个诸侯国,为祭祀神灵而建立的封国就占了七千。
黄帝曾在明廷迎接过上万的神灵。
明廷就是现在的甘泉山。
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在荆山脚下铸鼎。
鼎铸成后,有一条龙从天上下来迎接黄帝。
黄帝骑上龙背,群臣和后宫嫔妃跟着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龙才飞升离去。
其余的小臣们上不去,全都抓住龙须不放,龙须被拉断,黄帝的弓也落了下来。
百姓们抬头望着黄帝升上天去,就抱着他的弓和龙须大声哭喊,所以后世把那个地方称作鼎湖,把那张弓称作乌号。”
武帝说:“如果我真能像黄帝那样,那么我看离开妻子儿女只不过就像脱掉鞋子一样罢了。”
他封公孙卿为郎官,让他往东到太室山去等候神仙。
泰山封禅
自从得了宝鼎,武帝越发得意,几次三番跟群臣讨论封禅的事宜。
由于封禅大典很少举行,时间隔久了,没有人了解它的礼仪,众儒生主张采用上古的书中记载的礼仪,但众方士主张应仿效黄帝当年封禅的做法。
儒生们的意见也很不统一,他们受《诗》、《书》等古文经籍的束缚,不能明辨封禅的具体事宜。
武帝把封禅用的祭器拿给儒生们看,儒生们也表示不合古制。
武帝于是下令把儒生们全部罢黜不用,最终听从了方士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