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
○薮
《说文》曰:薮,大泽也。
《周礼》曰:扬州之泽薮曰具区,荆州之泽薮曰云梦,豫州之泽薮曰甫田,青州之泽薮曰孟诸,兖州之泽薮曰大野,雍州之泽薮曰弦蒲,幽州之泽曰医无闾,冀州之泽曰昭馀祁。
(虞候、祈望,皆官名也。
)
《国语》曰:穀、洛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
太子晋谏曰:"古之长民者不隳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
夫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
"
又曰: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度,法也。
)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於民,而度之於群生,共之从孙,四岳左焉。
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锺水丰物,丰殖九薮,汨越九原,宅居九隩,(隩内,九州之内,皆可宅居也。
)合通四海。
故天无伏一陰一,地无散一陽一,水无沉气,火无灾燀,神无间行,民无一婬一心,时无逆数,物无害生,帅象禹之功,度之于轨仪,莫不嘉绩,克厌帝心。
皇天嘉之,祚以天下。
《尔雅》曰:鲁有大野,(今高平钜野县东北大泽。
)晋有大一陆 ,(今钜鹿北广河泽。
)秦有杨纡,(音讴。
今在扶风汧县西也。
)宋有孟诸,(今在梁国睢一陽一县东北也。
)楚有云梦,(今南郡华容县东南巴丘湖是也。
)吴越之间有具区,(今吴县南太湖,即震泽也。
)郑有甫田,(今荥一陽一中牟县西甫田泽。
)周有焦获,(音互。
今扶风池县一陽一瓠中是也。
)谓之十薮。
《汉书》曰:司马相如谕巴蜀父老文云鹪雕鹏已翔於寥廓之宇,而罗者犹视於薮泽。
《风俗通》曰:薮,厚也。
草木鱼鳖所以厚养人君与百姓也。
《吕氏春秋》曰:昭馀祁,一名大昭,又名沤泽。
《周礼》并州薮,俗名鄢城泊是。
按薮自太原祁县连延西接至此。
《关中记》曰:弦蒲薮,案《周礼职方氏》雍州,其薮曰弦蒲。
《晋太康地志》云:汧泽有蒲谷乡弦中谷,乃雍州之弦蒲也。
按《汉书地理志》取蒲薮即弦蒲薮是焉。
《水经注》曰:汧水,源出汧山蒲谷乡雍中谷,决为弦蒲薮。
○泽
《释名》曰:下有水曰泽,言润泽也。
又曰:水泆出所为泽曰掌,水停处如手掌中也。
今兖州人谓泽曰掌。
《说文》曰:坳泽在昆仑墟下。
荷泽在山一陽一胡一 陆南。
《易》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一习一 。
又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乡晦入宴息。
又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又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又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又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又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又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又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又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又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又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又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又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又曰: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河图曰》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
(雷泽,泽也。
)
《书》曰:雷夏既泽,沮会同。
(孔安国注曰:雷夏,泽名。
)
《书大传》曰:舜渔于雷泽。
(郑玄注曰:雷泽,今属济一陰一。
)
《诗》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周礼》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
又曰:泽虞,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以时入于王府,颁其馀于万民。
《礼》曰: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
《礼稽命征》曰:王者,德礼之制者,泽谷有朱鸟白玉,赤蛇赤龙出焉。
《传》曰:宣十五年,晋侯救宋。
伯宗曰:"不可。
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度时制置。
)川泽纳污,(受污浊也。
)山薮藏疾。
……君其待之。
"
又曰:卫侯出奔齐,孙氏追之,败公徒于柯泽。
(济北东阿县西南有大泽是也。
)
又曰:叔向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
《广雅》曰:方泽,祭地也。
《太公金匮》曰:夏桀之时,有芩山之水,桀常以十月发民凿山穿陵,通於河。
民谏曰:"孟冬凿山穿陵,是泄天气,发地藏,天子失子道,后必有败。
"桀杀之。
期年,苓山一旦崩为大泽。
《战国策》曰:淳于髡一日见七人於齐宣王。
王曰:"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淳于髡曰:"今求桔梗於沮泽,则累世不得一矣。
"(桔梗,山中之草。
)
《史记》曰:陈馀与张耳相失,余解印绶付耳,亡入泽中捕鱼。
又曰:《封禅书》云:上郊雍,通回中道,春至鸣泽。
《汉书》曰:高祖以亭长送徒骊山,徒道亡,到丰西泽中停饮,夜皆解纵,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
又曰: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
於是,东游以厌当之。
高祖即自疑亡匿,隐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而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
《西域传》曰:康居国西北二千里有奄蔡国,控弦十万,临大泽而居。
又曰:河有两源,合东注盐泽,一名昌蒲海,去玉一门 关三百里,广轮四百里,水冬夏不减,皆以为潜行地下。
《续汉书》曰:吴祐尝牧豕於长垣泽中。
《晋中兴书》曰:刘牢之至五桥泽中败绩,兵士殆尽,牢之马超五丈涧得免。
《晋书》曰:陶侃少时,渔於雷泽,尝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至,遂为龙而去。
《穆天子传》曰:天子北征,舍于珠泽。
《山海经》曰:稷泽。
(后稷神所凭,因以为名也。
)
《帝王世纪》曰:雀山之地,一夕为大泽,而深九尺。
戴延之《西征记》曰:巨泽,鲁之西界,孔子获麟处。
《管子》曰:北泽烧火照台下。
管子曰:"万乘之国,不可无薪而炊。
今北泽烧,农夫得卖其薪荛,一束十倍。
"
又曰:涸泽数百岁水不绝者,生庆忌,其状若人,长四寸,黄衣黄冠,戴黄盖,乘水鸟,好疾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此涸泽之一精一也。
《文子》曰:高莫高於天,下莫下於泽,天高泽下,圣人法之。
《韩非子》曰:鲁人烧积泽。
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
哀公惧,自将众趋救之。
《新序》曰:晋公逐兽于砀,入大泽,迷不知所出,问渔者,送出泽,因以谏之。
公令记其名,渔者曰:"公亟反国,臣亦反渔所。
"
又曰:楚威王问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也,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宋玉对曰:"鲸鱼朝发昆仑之墟,暮宿於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一江一 海之大哉?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风俗通》曰:水草一交一 曰泽,言润万物以阜民用。
《水经注》曰:路一温一 舒,钜鹿县之东里人,里监门使一温一 舒牧羊泽中,取蒲叶用写书,即此泽也。
又曰:坳泽,河水之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者也。
东去玉一门 一陽一关一千三百里,广轮四百里。
其水澄停,冬夏不减。
其中洄湍雷轮转,为隐沦之脉,当其圜流之上,飞禽奋翮于霄中者,无不坠於渊波。
即河水之所潜,而出於积石也。
又曰:徐州丰西泽,即高祖斩白蛇之所。
又曰:中牟县圃田泽,北与一陽一武分,水泽多麻黄草,故《述征记》曰:"践县境便睹斯卉,斯卉穷,则知逾界。
"今虽不能然,谅亦非谬。
《诗》所谓"东有甫草"也。
皇武子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
"泽在中牟县,西限长城,东极官渡,北佩渠水,东西四十许里,南北二十许里,中有沙冈,上下二十四浦,津流迳通,渊潭相接,各有名焉。
有大斩、小斩,有大灰、小灰、义鲁、练秋、大白杨、小白杨、散吓、禺中、羊圈、大鹄、小鹄、龙泽、蜜罗、大哀、小哀、大长、小长、大缩、小缩、伯丘、大盖、牛眼等浦,水盛则北注,渠溢则南播。
故《竹书纪年》云:梁惠成王十五年,入河水于甫田。
又为大沟而引甫水者也。
《图经》曰:晋有大一陆 ,《吕氏春秋》云:晋之大一陆 ,犹赵之钜鹿也。
按《隋图经》云:大一陆 、大鹿、大河,即一泽而异名也。
《汉书》云:路一温一 舒取蒲于此也。
泽亦《尚书》云:"纳於大麓",是此也。
《河南图经》曰:广成泽,在梁县西四十里。
《后汉书》云:安帝永初元年,以广成游猎地假与贫人,于时马融作《广成颂》云:"大汉之初基也,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右曫三途,左枕嵩岳,面据衡一陰一,箕背王屋,浸以波溠,演以荣洛,金山石林,殷起乎中,神泉侧出,丹水湟池,怪石浮磬,焜乎其陂。
"是此泽也。
隋大业中,置马牧焉。
亦名广陂,其灌溉之利,至今百姓赖之。
《舆地志》曰:梓泽在王城西北三十里,与金谷相近。
又《郡国志》云:"泽即金谷也,有金水出焉,故谓之金谷,晋石季伦别墅在焉。
○陂
《说文》曰:陂,池也。
《书》曰:九川涤源,九泽既陂。
(陂,泽也。
)
《诗》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史记》曰:高祖母云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时雷电晦冥,见蛟龙於其上,巳而有娠,遂产高祖。
又曰:宁成抵罪得脱,乃诈驰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陂田千馀顷,假贫民,役数千家焉。
《汉书》曰: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
翟方进为烝相,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之费,遂奏罢之。
及翟氏败后,乡里归恶於方进,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
顾野王云:王莽时尝苦旱,因追怨方进,童谣云:"坏陂谁?翟子威。
饭我豆,食美芋。
魁反乎覆,陂当复。
谁言者?两黄鹄。
"建武中,太守一邓一 晨使许一陽一典复鸿郄,以一陽一为都水掾。
一陽一曰:"昔成帝梦上天,天帝怒曰:何故坏我濯龙池。
"於是,乃因高下形胜,起塘四百馀里,数年乃立。
《续汉书》曰:郭林宗一交一 汝南黄叔度,先过袁奉高,不宿而去,信从黄宪,累日方还。
泰曰:"叔度之量,汪汪若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不可量也。
"
谢承《后汉书》曰:汝南许一陽一,晓以术承地脉,太守一邓一 晨署为平水掾,使治鸿郄陂,陂成,人谮一陽一言取钱,晨系一陽一於狱,户自开,械自解,晨释之出,时日暮,陂上有火光引前,清德之感也。
《魏略》曰:明帝出次摩陂,有龙见於井中,帝出观龙,因改摩陂为龙陂。
《异苑》曰:东乡太湖,吴庚申岁於此有一军士五百人,将破堰取鱼,先以酒肉祈神,约令水涸。
夜梦人云,塘水速竭,若见巨鳞,慎勿杀也;又有铜釜,并不可发。
明往决水,翕然而尽,得白鱼,形状非常,小人贪利,剖而治之,见昨所祭馀食充溢肠内。
须臾复得釜,又取发,水便暴出,五百人一时没溺。
惟督监得存,具说事状,于今犹名此湖为五百陂。
《汝南先贤传》曰:郑敬去吏,隐居于蚁陂之一陽一,以渔钓自娱,弹琴咏诗,常方坐於陂侧,随杞柳之荫,铺茅蘼为席。
《淮南子》曰:譬若同陂而溉田,其受水均也。
《孙绰子》曰:海人曰,横海有鱼,一吸万顷之陂。
《抱朴子》曰:葛仙公每酒醉,常入家门前陂水中卧,竟日乃出。
《方舆记》曰:新蔡县葛陂,费长房化竹之所,后汉於此立葛陂县。
《河南图经》曰:洛水,自苑内上一陽一宫南弥浸东注,当宇文恺版筑之时,因筑斜堤,今东北流。
水衡作堰九所,形如偃月,谓之月陂。
《寿春图经》曰:芍陂在安丰县。
《淮南子》曰:"楚相作期思之陂,灌雩娄之野。
"又《舆地志》、崔实《月令》云,孙叔敖作期思陂,即此是也。
故汉王景为庐一江一 太守,重修起之,境内丰给。
又按芍陂上承渒水,南自霍山县北界驺虞石入,号曰濠水是。
北流注陂中,凡经百里,灌四万顷。
《太平御览》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