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演义
第015回 偃武修文君臣论治 易和为战将帅扬镳
却说李艺自受封燕王,从征窦建德刘黑闼二寇,积有战功,入朝授左翊卫大将军,甚邀一宠一眷。
见第十一回。
艺渐渐骄倨,把朝廷上面的王公大臣,统已看不上眼,凡秦府中的僚佐,与他相遇,他更冷嘲热讽,窘辱多端。
高祖恐他在京滋事,且因突厥犯边,意欲借他威名,作为镇压,特命兼领天节军将,出镇泾州。
及太宗即位,进艺开府仪同三司,艺因前时得罪秦府中人,心下很是不安,遂有意谋反,借着阅武为名,调集兵士,又伪称奉密诏入朝,竟带着大众,直趋豳州。
豳州刺史赵慈皓,出城迎谒,他领兵入城,便与慈皓商议,背叛朝廷,把豳州据为己有。
慈皓佯为赞成,暗中却着人飞奏,一面与统军杨岌,密谋诛艺,太宗闻报,即命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两人,统兵往讨。
王师方发,已为艺所闻,暗地调查,知是慈皓奏请发兵,因将他拘系狱中。
时杨岌已召集州军,出艺不意,攻入城中,艺仓皇拒战,竟至败绩,遂弃了妻孥,只带了亲卒数百骑,投奔突厥,行至宁州,骑卒次第溃散,单剩了数十人,料知艺不能再振,乐得将艺刺死,枭取首级,献送京师。
正是死得不值。
艺妻孟氏,由杨岌饬兵拿下,并放出赵慈皓,严行鞫治。
孟氏自言为女巫所误,原来济一陰一有李氏女,自言能通鬼神,善疗人疾,辗转流入京都,适值艺挈眷留京,孟氏素好迷信,召女巫入见,问明未来祸福。
李氏女见了孟氏,遽倒身下拜,极言孟氏具大贵相,他日必为天下母。
孟氏信以为真,又令女视艺,女复信口乱言;谓妃贵即由王贵,现已红光露面,指日当有异征,于是艺遂有叛志。
孟氏更从旁怂恿,仓猝一举,便即夷灭。
看官!你想巫觋邪言,可信不可信呢?为迷信邪言者作一棒喝。
无忌及敬德,驰至豳州,已是光天化日,浩荡升平。
当下将艺眷属,押还长安,一古脑儿枭首市曹,不留一人。
俗小说中捏造罗成姓名,谓系艺子,殊属可笑。
还有幽州都督王君廓,因长史李玄道,尝用法裁制,错疑是朝廷授意,私下猜嫌。
太宗亦闻他不守法度,召他入京。
他启行至渭南,驿吏稍稍不恭,竟将驿吏杀死,也向突厥奔去,中途为野人所杀,函首入都。
太宗顾念前功,特令将遗一尸一收还,连首埋葬,且加恤妻孥,后经御史大臣温彦博,奏称君廓叛臣,不宜沿食封邑,乃废为庶人。
就便带过王君廓,免得另起炉灶。
这且按下不提。
且说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凡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必令谏官随着,有失辄谏,又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当延见,必问民疾苦,及政事得失,且尝诏廷臣举贤,各长官均有荐引,独封德彝一无所举。
太宗问及情由,德彝答道:“臣非不尽心,但今日未有奇才,因此不敢妄举。”
太宗怫然道:“君子用人如器,各随所长。
自古人君致治,难道能借才异代么?患在自己不能访求,奈何轻量当世?”
德彝无言可答,怀惭而出。
先是仆射萧瑀,与德彝善,尝荐为中书令,至太宗践阼,瑀与德彝论事廷前,德彝未尝创议。
及瑀已议决,方吹一毛一索瘢,淡淡的指摘数语,或且待瑀趋退,然后极言驳斥,连太宗也堕入彀中,往往变更前议,不令瑀闻。
是谓之一奸一险。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以佐命首功,得列爵封邑,德彝对着数人,格外巴结,所以房杜诸贤,也亲近德彝,疏忌萧瑀。
瑀积愤不平,上书弹劾德彝,反忤上旨。
会瑀及陈叔达忿争上前,皆坐不敬罪免官,德彝竟得为仆射,偏偏天不阼年,竟畀他生了一场大病,呜呼毕命,侍御史唐临,才摭拾德彝一奸一状,说他尝佐导隐太子,及海陵刺王,谋害陛下,因是太宗动怒,追削德彝官爵,改谥为缪,仍用瑀为左仆射。
瑀与德彝,相去亦不能以寸。
且尝引魏征入卧内,谘询军国重事,令他直陈无隐。
想是防封德彝覆辙。
征亦感怀知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太宗迁征为尚书右丞。
或讦征与亲戚有私,奉诏遣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查无实据,彦博入白太宗道:“征不顾形迹,自避嫌疑,心虽无私,亦当预戒。”
太宗乃令彦博谕征,征越宿入朝,面奏道:“臣闻君臣同体,应相与尽诚,若上下俱存形迹,恐国家兴衰,尚未敢知,臣却不敢奉诏。”
太宗瞿然道:“卿言亦是。”
征又再拜道:“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太宗道:“忠臣良臣,有甚么区别?”
征答道:“稷契皋陶,君臣同心,安享尊荣,便是良臣。
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死国亡,便是忠臣。”
太宗甚喜。
赐绢五百匹。
一日,太宗召集群臣,从容坐论,征亦在侧。
太宗道:“朕闻西域贾胡,贾胡,是胡人之为商贾者。
购得美珠,恐为人窃,特剖身藏着,此事可得闻否?”
众臣道:“诚有此说。”
太宗道:“如贾胡所为,人皆笑他一爱一珠亡身,若官吏受赃,与帝王好利,卒致身家两败,岂不是与贾胡相等么?”
征随口答道:“昔鲁哀公与孔子言,谓人有徙宅忘妻,孔子答称桀纣且忘自身,比忘妻还加一等,这与贾胡事亦觉相类。”
太宗道:“诚如卿论。
朕与卿等须自知保身,同心一德,方免为人所笑哩。”
征等俱齐声遵旨,太宗又问征道:“人主如何为明,如何为暗?”
征对道:“兼听即明,偏听即暗。
昔尧清问下民,所以有苗罪恶,得以上闻。
舜明四目,达四聪,所以共鲧驩兜,不能蒙蔽。
秦二世偏信赵高,被弑望夷;梁武帝偏信朱异,饿死台城;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也变起彭城阁中,惨遭缢死。
可见得人君偏听,非危即亡,必须兼听广纳,近臣乃不得壅蔽,下情无不上达了。”
千古名言。
太宗点首称善。
复问道:“齐后主周天元,均重敛百姓,厚自奉养,力竭致亡。
譬如馋人自啖己肉,肉尽必毙,这真所谓愚人哩。
但二主究孰优孰劣?”
征对道:“齐后主懦弱,政出多门。
周天元骄暴,威福在己,虽同是亡国,齐后主要算是尤劣了。”
归重主权,未免过于专制。
太宗亦叹为知言。
征容貌不过中人,独有胆略,常犯颜苦谏,就使逢着上怒,亦必再三剖辩,卒能启迪主聪。
太宗尝得佳鹞,置诸臂上,与鹞为戏,忽见征入内奏事,忙将鹞藏匿怀中。
征佯作不见,故意絮陈,历久乃退。
太宗始探怀取鹞,鹞竟匿死。
会令征谒告上冢,征事毕复命,且启奏道:“闻陛下欲幸南山,严装已就,何故迟迟不行?”
太宗微笑道:“前日原有此意,恐卿或来劝阻,是以中止。”
征乃下拜道:“征怎敢胁制陛下?不过职司补衮,容当尽言,陛下能一爱一惜物力,遏绝私欲,天下不足虑了。”
太宗又令戴胄为大理少卿,谳狱无冤。
孙伏伽为谏议大夫,秉公无隐。
李乾祐为侍御史,执法不阿。
祖孝孙定雅乐,正音不乱。
又进王珪为侍中,珪奉诏入谢,适有一美人侍立御前,由珪瞧将过去,似曾相识,便故作窥视状。
太宗指语珪道:“这是庐江王瑗的侍姬呢。
瑗闻她有色,杀死她夫,强行占纳。
如此行为,怎得不亡?”
珪答道:“陛下以庐江为是呢,为不是呢?”
以子之矛,制子之盾。
太宗道:“杀人取妻,还要说甚么是非?”
太宗亦自忘其身。
珪又道:“臣闻齐桓公至郭,问父老云,郭何故至亡?父老谓他善善恶恶,是以至亡。
桓公益加疑问,父老谓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至亡。
今陛下既知庐江王过失,复纳庐江王侍姬,臣以为圣心必赞成庐江,否则何故自蹈覆辙呢?”
太宗不禁爽然道:“非卿言,朕几怙过了。”
待珪趋出,即将侍姬放归母家。
太宗尝令祖孝孙教宫女乐,偶不称旨,为太宗所责。
珪邀温彦博入谏道:“孝孙雅士,今乃令教宫人,更加谴责,毋乃非宜。”
太宗怒道:“卿等当竭忠事朕,奈何为孝孙作说客呢?”
彦博免冠拜谢。
珪独不拜,且复道:“陛下以忠勖臣,今臣所言,便是忠直,难道心存私曲么?”
太宗默然不答。
珪竟趋退,彦博亦去。
次日,太宗临朝,语房玄龄道:“从古帝王纳谏,原是难事。
朕昨责二卿,今已自悔,卿等勿为此不尽言呢!”既而用房玄龄杜如晦为仆射,魏征守秘书监,参预朝政。
玄龄善谋,如晦善断,太宗每与玄龄谋事,必召如晦决定可否。
及如晦到来,往往请如玄龄言。
二人同心辅国,谋定后行,又能引拔士类,常如不及,因此唐室贤相,必推房杜。
魏征直言敢谏,每事纳忠,自贞观元年至四年,唐室大治,岁断死囚止二十九人,几至刑措。
斗米价只三钱,东至海,南至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傍道旁。
史所谓海宇又安,中外恬谧,却是话不虚传,并非粉饰太平呢。
极力赞扬。
太宗复因民少吏多。
定议裁并,分中国为十道,列表如后文:
关内道,领雍华同商岐邠陇泾原宁庆鄜坊丹延灵会盐夏绥银丰胜等州。
河南道,领洛汝陕虢郑湄许颍陈豫汴宋亳徐泗濠郓齐曹濮淄青莱棣兖海沂密等州。
河东道,领蒲晋绛汾隰并汾箕沁岚石忻代朔蔚泽潞等州。
河北道,领怀魏博相卫贝邢洺桓冀深赵沧德易定幽瀛燕北燕檀营平等州。
山南道,领荆峡归夔澧朗忠涪万襄唐随邓均房郢复金梁洋利凤兴成扶文集壁巴蓬通开隆丙渠等州。
陇右道,领秦渭河鄯兰武洮岷廓叠宕凉瓜沙甘肃等州。
淮南道,领扬楚滁和寿庐舒光蕲黄安申等州。
江南道,领润常苏湖杭睦越衢婺括台福建泉宣歙池洪江鄂岳饶信虔吉袁抚潭衡永道郴邵黔辰夷思南等州。
剑南道,领益嘉眉卬简资巂雅黎茂翼维松姚戎梓遂绵始合龙普渝陵荣沪等州。
岭南道,领广韶循潮康泷端新封潘春罗南石高东合崖振邕南方简浔钦尹象藤桂梧贺连昆静乐南恭融容牢绣郁越南义交陆峰一爱一驩等州。
十道既定,分疆设守,惟朔方尚为梁师都所据,未曾告平,乃遣右卫大将军柴绍,往讨梁师都,薛万均兄弟为副。
师都势已日蹙,又为夏州长史刘旻,及司马刘兰成,屡出轻骑,蹂一躏禾稼,且多纵反间,诱降师都部将李正宝等,以致师都益危,大有朝不保暮的形景。
刘旻等复入据朔方东城,进一逼一师都。
师都忙向突厥告急。
颉利可汗发兵驰援,会同师都,直薄城下,时已日暮,但见城上并无旗鼓,亦无守卒,好象一座空城。
师都不免动疑,遂与突厥兵分地扎营,拟待明晨合攻,不意到了夜半,城内突闻鼓声,一彪军开城杀出,统将正是刘兰成。
师都先自惊惶,弃营亟走。
突厥兵也支撑不住,相继遁去,被兰成追击一阵,伤毙甚多。
颉利闻部众败还,大发兵救师都,可巧柴绍等领军驰至,前驱薛万均万彻,与突厥兵相遇,奋力横击,杀死突厥骁将。
突厥兵又复惊溃,遂进围师都。
朔方天寒,暮春犹雪,羊马多冻死,突厥兵竟引还本国,师都孤立无助,当然危急万分。
唐军围攻数日,因城郭坚固,尚不能拔,大众请班师回朝,万均道:“诸君不见城头黑气,及城上凄音么?破亡有兆,何患不下?”
未几城中食尽,果由师都从弟洛仁,刺杀师都,举城降唐。
师都自起兵至灭亡,历十二年,凡隋末群雄中,要算他历年最久,至是同归于尽,于是中国全境。
才得统一。
唐廷接得捷音,号朔方为夏州,进柴绍为左卫大将军,万均为左屯卫将军,万彻为右屯卫将军,是时绍妻平一陽一公主已早逝世,追谥为昭。
补叙平一陽一公主之殁,不没一娘一子军威名。
绍还朝后,复出为华州刺史,加镇东大将军,徙封谯国公;既而亦殁,追谥为襄。
夫妇俱以功名终身,好算是妻荣夫贵,全唐无比了。
这且不必细表。
且说突厥强盛时,统领朔漠诸部落,威振塞外,至突厥分为东西,各部落逐渐分离,或属东突厥,或属西突厥,小子查得当时部落,计一十有五,特为录述如下:
薛延陀回纥都播鼻利幹多滥葛同罗仆骨拔野古思结浑斛薛奚结阿跌契苾白霫颉利这十五部皆居碛北,自颉利政衰,薛延陀回纥等皆叛颉利。
唐鸿胪卿郑元璹,奉太宗命,往觇虚实,及还都复旨,进白太宗道:“突厥将亡国了。
不但各部分散,均有贰心,就是年岁洊饥,民馁畜瘦,也是必亡的预兆,臣料他不出二三年呢。”
太宗频频点首。
侍臣等闻元璹言,多劝太宗乘间往击,太宗道:“朕与突厥新盟,口血未干,背盟不信,利灾不仁,乘危不武,就使他种落尽叛,六畜无遗,朕也不欲进击,必待他自来寻衅,然后往讨,那时师出有名,当可一鼓成功了。”
侍臣等乃无言而退。
偏太宗尚是延挨,颉利竟自速祸,他因薛延陀回纥诸部,陆续叛去,特令突利可汗,率众往击。
突利连战连败,甚至所辖诸地,亦多失去,乃轻骑奔还。
颉利召突利入帐,厉声诘责,加以鞭挞,幽禁至十余日,才行释放。
突利自是生怨,欲叛颉利,颉利且向突利征兵,突利不答,遣使驰入唐都,表请入朝。
太宗语侍臣道:“曩时突厥甚强,控弦百万,凭陵中夏,无人敢当,因此骄恣无道,自失民心。
今困穷至此,自请入朝,朕不能不喜,又不能不惧。
诸卿试想!突厥衰微,无暇入寇,边境从此得安,岂不是可喜么?但朕或失道,他日亦与突厥相似,岂不更可惧么?卿等宜随时纳谏,辅朕不逮,庶不至蹈彼覆辙呢。”
能知此道,何患不兴。
群臣皆翕然受命。
会颉利闻突利降唐,特发兵往攻,突利又遣使至长安,乞请援师。
太宗又召群臣入议,先示谕道:“朕与突利为兄弟,有急不可不救,但与颉利也是同盟。
转觉进退两难,卿等以为何如?”
杜如晦即应声道:“臣意以为当伐颉利,戎狄有何信义?终当负约,今有机可乘,坐弃不取,后悔将无及了。
古人有言:‘取乱侮亡’,愿陛下出自英断,即速发兵。”
太宗虽然称善,意中却主张从缓,但命整备军需,观衅乃动。
不意颉利竟来犯边,廷臣请修筑古长城,发民戍堡,阻遏寇锋。
太宗微哂道:“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反增暴虐,甚且骨肉相攻,自取败亡,朕方欲与公等扫清沙漠,难道还要劳动人民,远修堡塞么?”
于是遣使至薛延陀,册封酋长夷男为真珠毘伽可汗,赐以鼓纛,令他南图颉利,夷男一方为诸部所推戴,欲正汗位,忽接大唐来使,非常欢迎,优礼相待,当下遣弟统特勒,随唐使入贡。
太宗赐他宝刀及宝鞭,并面谕道:“归语尔兄!所部中或有大罪,用此刀处斩,小罪用此鞭作笞,幸勿宽纵为要!”统特勒谢赐而还。
返报夷男,欣喜不置,遂在郁督军山下,建牙设帐,号令近部,凡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白霫诸部,统皆归附,且拟进军突厥,为唐效力。
颉利闻这消息,方才惶恐,始向唐遣使称臣,愿尚公主,修婿礼。
已是迟了。
太宗语来使道:“汝主颉利,与朕同盟,朕好意待遇,始终如一。
前援我叛寇梁师都,已是背盟,嗣闻引兵退去,朕还道汝主自悔,愿守前盟,所以朕亦不再加兵,今突利可汗,表请入朝,他是有心效顺,与汝何干?汝主反去攻他,且无端犯我边境。
汝主自思!应该不应该呢?朕正要兴师问罪,汝主还妄想和亲,真是可笑!汝去转报汝主,欲要保全一性一命,不如自缚来降。”
来使不敢多言,叩别自去。
可巧代州都督张公谨,也表陈六议,备言突厥可取状,乃于贞观三年十一月,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统兵北征,即以张公谨为副,再令李世勣薛万彻等,为诸道总管,分路进兵。
共计兵士十余万,均受李靖节度,大军方发,突利已驰驿来朝,由太宗温颜接见。
突利拜舞毕,问答数语,令入使馆听命,随语侍臣道:“从前太上皇仗义起兵,不惜称臣突厥,朕尝引为疚心。
今单于稽颡,北狄将平,庶几可雪前耻了。”
既而蛮酋谢元深等,依次朝贡。
中书侍郎颜师古,请作王会图,留示后世,有诏准奏。
贞观三年冬季,户部钩考人口,列为表册,计中国人自塞外归国,及四夷前后降附,共得男一女一百二十余万口,太宗览表,亦颇喜慰。
至贞观四年仲春,接到北征军捷报,乃是李靖率骁骑三千,自马邑进兵,袭破定襄,颉利仓猝遁去,番目康苏密迎降,献出隋萧后及杨政道二人,为这两人俘献,又惹出太宗一段情史来了,正是:
故后偷生重作俘,英君好色又生心。
欲知萧后及杨政道,究竟如何发落,且至下回叙明。
唐太宗为一代贤君,当即位初年;犹觉励一精一图治,如恐不逮,故本回不欲从略,特就君臣相儆之词,凡关系重要者,撮要录述,明致治之由来,为后世之橅仿,其寓意固甚深也。
然于封德彝之好佞善谗,亦不肯略过;萋斐贝锦,职为乱阶,明如太宗,犹且为佞臣所蒙,况不如太宗者乎?惟太宗既勤内治,复善外攘,国未靖则姑与突厥言和,敛锋以避之,国已靖则始与突厥言战,声罪以讨之,且册夷男,纳突利,以夷攻夷,卒雪前耻而告成功,驭外之道,莫善于此,太宗其可与言文治,抑可与言武略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