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刺蒺藜-药材
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果实。
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割下全株,晒干,打下果实,碾去硬刺,除去杂质。
炒黄或盐炙用。
【药一性一】辛、苦,微一温一。
有小毒。
归肝经。
【功效】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应用】
1.肝一陽一上亢,头晕目眩。
本品味苦降泄,主入肝经,有平抑肝一陽一之功。
用于肝一陽一上亢,头晕目眩等症,常与钩藤、珍珠母、菊花等平肝潜一陽一药同用。
2.胸胁胀痛,一乳一闭胀痛。
本品苦泄辛散,功能疏肝而散郁结,尚入血分而活血。
用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可与柴一胡一、香附、青皮等疏肝理气药同用。
若治肝郁一乳一汁不通,一乳一房作痛,可单用本品研末服,或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通经下一乳一药配伍应用。
3.风热上攻,目赤翳障。
本品味辛,又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为祛风明目要药。
用治风热目赤肿痛,多泪多眵或翳膜遮睛等症,多与菊花、蔓荆子、决明子、青葙子等同用,如白蒺藜散(《张氏医通》)。
4.风疹瘙痒,白癜风。
本品辛散苦泄,轻扬疏散,又有祛风止痒之功。
治疗风疹瘙痒,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配伍;若治血虚风盛,瘙痒难忍者,应与当归、何首乌、防风等养血祛风药同用。
《千金方》单用本品研末冲服,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入丸、散剂。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恶血,破癥结积聚,喉痹,一乳一难。
久服,长肌肉,明目。”
2.《本草求真》:“宣散肝经风邪,凡因风盛而见目赤肿翳,并通身白癜瘙痒难当者,服此治无不效。”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脂肪油及少量挥发油、鞣质、树脂、甾醇、钾盐、皂苷、微量生物碱等。
2.药理作用:蒺藜水浸液及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其水溶一性一部分有利尿作用;蒺藜总皂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强壮、抗衰老等作用;蒺藜水煎液有降低血糖作用;水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
3.临一床一研究:据报道,用蒺藜提取物与一乳一油、石蜡、甘油制成外用剂,治疗外一陰一陰一道炎、痤疮、疱疹、静脉曲张等,有抗炎、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国外医药·植物学分册,2001,6:275);用鲜蒺藜果实或干蒺藜去刺,粉碎为面,加红糖,用醋调成糊状,外敷治疗疖肿21例,均在3~7日治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1:51);用蒺藜煎汤外洗下肢,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获较好疗效(黑龙一江一中医药,1991,4:36)。
4.不一良反应:据国外报道,蒺藜含有一定毒一性一(其植物中含硝酸钾,摄入体内后被酶还原成亚硝酸钾),中毒后可见乏力,思睡,头昏,恶心,呕吐,心悸,唇、甲、皮肤粘一膜呈青紫色,严重者出现肺水肿,呼吸衰竭,以及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而产生窒息。
国内报道,白癜风患者口服蒺藜6g,引起猩红热样药疹。
应用本品应注意宜忌,把握剂量,不可过量服用。
中毒救治:早期催吐、洗胃、导泻;如过敏者,可给予抗过敏药物;若中毒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可给氧,静注细胞色素C等。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藁本的功效与作用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