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八十二回 令狐韬当殿论玺
第八十二回令狐韬当殿论玺
宋重康八年,帝一日设朝,下诏,以所控郡县,改为六镇。
除延平、建昌、肇庆、长沙、桂林外,岳州设一节度,控武陵、辰州、澧州、郴州、靖、沅、桂一陽一等州,长沙控衡一陽一、营一陽一、建州、茶陵,而益以平乐、苍梧、浔州等郡,建昌至是亦增临江、瑞州、袁州、宁都四郡。
桂林亦增庆远、泗城、郁林、永安四郡,计大宋此时,所辖五省,凡五十二府州三百二十四县。
六节度得诏,入朝见帝曰:“臣等出万死一生,为陛下恢复大业,今大业粗就,如火之始燃,泉之始达。
正宜席卷宇内,囊括四海,一洗崖山之耻,光复旧物,奈何信元人狡狯之谋,竟与之和乎?”
有襄一陽一节度使扈德威抗声言曰:“臣与韩搏虎讨平云梦,始得四郡,此四郡者,大宋得之于贾-,非得之于蒙古也。
蒙古虑梗漕运,何不取之于巨寇之手?况-口之战,臣等几罹不测,艰窘万状,始夺其险,故招讨激怒,始打襄一陽一,蒙古计亦毒矣!即所割八郡,不及襄一陽一等万分之一。
蒙古不惟欺大宋无人,实欺陛下不智也。
陛下昨降此调,襄汉之民无不丧气。
即日挈家而徙者数万余家,陛下纵不为臣等惜,独不为大宋苍生赤子惜乎?”
德威声泪俱下,帝乃敛容答曰:“朕播越海岛,萧然一身,非卿等万不至此,卿等血战艰难,拓土开疆,重为我大宋定鼎建国,卿等之勤劳,自足千古,但恨有功未赏,铁券莫封,朕未免怏悒于心耳!即议和一事,朕亦以卿等血战半生,权为休养之计,徐图进取之机,养晦观变,作十年生聚训练计耳。
朕非偷安,遽忘仇耻。
卿等六人,俱加开府仪同三司,永镇六郡。
令将士等躁练简阅,卿等卧护静镇,但总其成,暇则宴酣优游,颐养天年,不亦可乎?”
寇复雷、韩搏虎二人正欲力谏,一闻此言,即叩地流血,泣奏曰:“陛下兴言及此,臣等虽捐顶踵,不足报也。
但愿主上无忘崖山,臣等亦不敢深阻和议。”
帝亦泣谢曰:“有臣如此,顾复何忧?
朕日夜思海岛艰难,惴惴于心,即崖山之战,犹赫赫若前日事也。”
六节度齐拜谢而出,皆叹曰:“朝廷自此,不复用兵矣。”
不日,各赴任所。
扈德威遂移镇岳州,诸将士亦略有迁移。
越日,苏伏威、李进诚自上都回国,见帝曰:“臣等入元,则成宗已殂,怀宁王正位为武宗矣。
武宗以陛下既允和议,欣慰之至。
即日大赦天下,加孟-为行台侍御使,兼翰林院承旨;加邦宁为大司徒,兼左丞相,仍领太医院事。
当时李邦宁笑谓臣等曰:‘寄谢大宋皇帝,有邦宁为相,诸事不足虑也。
’”
帝闻之,惊曰:“邦宁宦者,亦官左丞相乎?元政从可知矣!”
时有工部侍郎长孙轨、鸿胪寺少卿黄仲通、中书右丞刘知几等以宋元息兵,生民有庆,元主愿作无玺天子,而以国宝归宋,宋得秦玺,应上尊号,请表贺。
帝欲许之,太子洗马令狐韬出班奏曰:“不可,玺有真赝,不可不辨。”
帝问曰:“卿何以知之?”
令狐韬曰:“秦玺之不在久矣。
秦始皇并天下,以赵璧为玺,此蓝田玉,即卞和献楚璞也。
楚婚赵,纳璧为聘,秦昭王给以十五城,蔺大夫夺以归赵者也。
玺围四寸,六面,正如螭纽,李斯虫鱼篆,其文曰:‘寿命于天,既受永昌。
’汉高祖入关,秦子婴系颈以组,奉玺降汉。
哀帝临崩,以玺付董贤曰:‘无妄与人,平阿侯王谭子阂侍中白元后,带剑入宣德后闼,叱贤,贤跪授玺绶,孺子未立,玺藏长乐宫。
’王莽篡窃,使安一陽一侯舜,求玺于孝元后,后怒骂曰:‘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当自更作玺,何用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一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因涕泣。
旁侧长御以下皆泣,舜亦悲不能自止,谓太后曰:‘臣等已无可言,莽必欲得玺,太后宁能终不与耶?’太后恐莽胁取之,乃出玺投地,缺一角。
莽末,汉兵入长安,商人杜商取玺杀莽。
校尉东海公宾就,斩莽首,问玺绶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间’,就取诣王宪,宪遂称汉大将军,舍东宫,妻莽后宫,乘其车服。
将军赵萌等,以宪得玺绶不上,收斩之,玺归更始。
赤眉立刘盆子为帝,破长安,更始败,上玺绶于盆子。
盆子立一年,其兄恭知赤眉必败,教盆子习为辞让之言,下一床一解玺绶,叩头愿避贤路,涕泣唏嘘。
赤眉樊崇等共抱持盆子,带以玺绶,盆子号呼,不得已受之。
冯异收长安,盆子率丞相徐宣,肉袒上所得玺,玺复归汉。
灵帝崩,何进诛宦官,洛一陽一乱,中常侍段-、张让劫少帝及陈留王,步出谷门,夜至小一平津,六玺不自随,三日还宫,失传国玺,余玺皆在。
董卓烧洛一陽一宫阙,迁都长安,诸侯兵起,长沙太守孙坚进至洛一陽一,得传国玺于城南甄宫井中。
建安元年,袁术谋僭号,闻坚得玺,拘坚妻而夺之。
四年,曹躁破术,术走死寿春,广陵太守徐-得玺献之。
汉传魏,魏文帝隶刻肩际七小字曰:‘大魏受禅传国玺’。
魏传晋,怀帝于永嘉五年,刘聪陷洛一陽一,迁帝及六玺于平一陽一,聪子粲见杀于靳准,刘曜平准,准群臣,推靳明为主,遣上表奉传国六玺降曜,曜大喜曰:‘使朕获此灵玺,而成帝王者,子也,国称赵。
赵为石勒所灭,称后赵,勒死,石氏乱,冉闵尽杀渚石称魏。
晋穆帝永和八年,闵与前燕慕容隽战,危急,遣蒋干求救于谢尚。
尚使戴僧施据枋头,求传国玺,干沉吟未决,僧施率百人入邺,绐干曰:‘今燕寇在外,道路不通,玺未敢送回。
卿且出以付我,我当驰白天子,天子闻玺在吾所,信卿至诚,必多发兵粮以相救饷。
’干以为然,出玺付之,僧施宣言遣人迎粮,陰遣督护何融怀玺送建康,江南之未得玺也,中土人笑为白板天子。
至是,复归晋。
晋传于宋,宋文帝义隆三十年,子劭弑逆,武陵王起兵入石头,缚劭于马上,送军门,不见传国玺,以问劭,劭答:‘在岩道育处’,就取得之,道育宫婢也。
宋传齐梁,侯景乱梁,称帝百余日而败,王僧辨进石头,问王克天子玺绂,克良久曰:‘赵平原持去,景之奔也,以玺自随。
’使平原太守赵思贤掌之曰:‘我死,宜沉于江,勿令吴儿复得之。
’思贤自京口渡江遇盗,从者弃之草间,至广陵,告兖州刺使郭元建,元建送东南道行台辛术,术以北齐天宝三年四月壬申,上玺于齐主文宣,文宣告太庙而受之。
周之破邺,齐幼主令侍中斛律孝卿奉玺至瀛州,归于北周宇文氏。
周传隋,宇文化及弑炀帝于江都,尽收宝器及后宫萧妃,抱玺归化及,守聊城,窦建德攻破之,擒化及,拜谒萧后称臣,收其玺。
建德倚突厥以壮兵势,隋义成公主先嫁突厥,遣使迎萧后,建德以千骑送后入虏廷,而留玺。
秦王世民擒建德,获其传国八玺,玺归唐。
开元六年,改称传国玺曰受命宝。
元宗幸蜀,使韦见素奉宝传位于肃宗。
僖宗光启元年,李克用一逼一京师,夜出开远门,使神策军使王建,负传国玺以从,登大散岭,阁道烧绝丈余,建囊玺于背,手掖上自烟焰中跃过,夜宿板上,上抱玺枕建膝而寝,解御袍赐建曰:‘以有泪痕也。
’既入蜀,田令孜盗玺埋地下,尚食使欧一陽一柔治令孜故第,得玺,献之前蜀主王建,建传子衍,唐魏王继岌灭蜀,玺归后唐。
后唐潞王从珂,清泰之末,石敬瑭臣契丹而攻唐,从珂携传国玺,登元武楼,纵火自一焚,玺已为煨烬矣。
晋天福三年,更作受命宝。
其文曰:‘受天明命,惟德允昌’。
末帝开运三年,契丹入晋,晋奉传国宝一,金印三,出迎契丹,以国宝追琢非工,又不与前史相应,疑其非真,诘责使献真者,晋人对以潞王自一焚,失传国玺,此宝先帝所为,群臣备知,非敢匿宝,乃止。
契丹建国为辽,宝之为真,辽兴宗重熙七年,试进士赋题,以得传国玺者为正统,犹侈言之。
至保泰二年,金人克中京,天祚奔云中,遗传国玺于桑干河,实晋之天福玺也,故传于今,玺之大略如此。”
帝闻之笑曰:“非洗马洽考辨,几误此玺为秦玺矣!”令狐韬曰:“天福晋玺之外,更有姚玺、慕容燕玺。
即魏晋亦各有刻,魏自刻者,其文如秦,秦玺独自右,魏玺独自左。
晋所刻者,其文曰:‘受命于天,皇帝寿昌。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刻受命玺,其文则曰:-皇帝景命,有德者昌’,六朝云扰,自谓得秦玺者,皆魏晋所刻也。
今按此玺,虽其文为李斯八字,而篆法全殊,特不知所从来耳!”
侍郎苏伏威奏曰:“元御史大夫崔-,得于故臣扎刺氏之家,即宏吉刺皇后所手授于成宗者。”
令狐韬曰:“此即大宋元符中,咸一陽一县民段义于河南修舍,有光照室,掘之,得古玉印,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上之哲宗,蔡京等验以为宝玺,遂命曰:‘天授传国受命宝’,改元元符,即此玺也。
宋至元符得玺,佞人满朝,国运浸衰,得此玺者,何贺之有?”
群臣遂不复言表贺,帝又曰:“三代以九鼎相传,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鼎迁于周,所谓在德不在鼎也!
非洗马之言,联几为卿等所误。”
长孙轨、刘知几等大惭。
帝遂升令狐韬为太子少傅,赐水晶盐十两,冷暖玉一盘,谓之曰:“此玉出日本之东集真岛,岛上有台曰凝霞台,台上有池,池中出玉棋子,自然黑白分明,冬温夏冷,故谓之冷暖玉。
卿勤学考据,故赐此玉以旌之,又闻卿所辨,凿凿可凭,亦如此盐之有至味也。”
令狐韬再拜,谢恩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