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不孝有三有同学问“不孝有三”是哪三样的问题《列子臆说》第09部分

列子臆说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列子臆说

列子臆说 - 第09部分

列子臆说

第09部分

问不孝有三

有同学问“不孝有三”是哪三样的问题。

我们古代重男轻女,但是中国上古男一女还是平等的,男一女不平等是宋朝以后的事,所以在古书上女孩子也可以称兄弟,叫女兄、女弟。

所谓“不孝有三”,不一定是指男一性一而言,“无后为大”,无后是第一不孝。

第二不孝是“家贫亲老不仕”,父母年纪大了,家庭生活贫寒,自己还装清高,懒惰,这样不做,那样不做.不肯养父母,这是第二条不孝。

第三不孝就是自己“曲意阿从(阿 拼音:ā;从 拼音:cóng。

阿从:阿附曲从),陷亲不义”,父母教育你立身,自己站不起来,永远靠父母生活。

这是三样不孝。

“无后为大”是第一条,其他两条不讲。

那么依据在哪里呢?要看朱熹的“四书”注解。

其中《孟子》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朱熹集注里,也不是朱熹的见解,是朱熹引用古人的见解。

这个问题很麻烦,你几乎把我考倒了。

不过,有些问题我不大同意,怎么说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是不错,因为民族主义,事关人类的衍生,这个暂时不管。

有一条我非常反感,就是“家贫亲老不仕”也算不孝之一,我很反对。

中国的知识分子好像只有一条生路,只有做官。

其实知识分子不一定要做官,做官、做皇帝是职业的不同,人生要有自己的事业,对社会国家有贡献叫做事业,能够创出事业来才是大孝子。

这个观念在哪里呢?在《孝经》这一本书里。

《孝经》是中国文化十三经之一,是孔子传道的学生曾子所著的。

所以真正的大孝是大孝于天下,换句话说,对社会人类有贡献就是大孝子,这是《孝经》里头的道理。

另外,一定要做官才叫孝子吗?那是解释错误,所以孟子也不引用。

我认为中国几千年的教育犯一个错误,重男轻女,因为重男,每人都想生个儿子望子成龙,成龙的方法只有教育他读书。

读书有什么好呢?读书可以做官。

做官有什么好呢?升官可以发财。

现在一直到选举也是这个观念。

不过《朱子治家格言》里说,“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这是我们小时候的一个基本教育。

读书人志在圣贤,不是诗作得好,文章写得好;为官呢?心存君国。

但是尽管从小那么教,结果出来还不是想升官,升官以后想发财?所以,升官发财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我在讲《孟子》的时候也提到过, “不孝有三”之中这一条我是不大同意的。

好啦!现在我们回过来看《列子》。

赵国领一导一人的忧患

【赵襄子使新稺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谒之。

襄子方食而有忧色。

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曓雨不终朝,日中不须臾。

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

注意啊!这一段是人生的哲学,也是天下国家大政治的哲学。

“赵襄子使新稺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中人”,春秋战国时是诸侯分治,等于现在欧洲一样,一个县就是一个国家,每个诸侯都是自称国君的。

赵国的诸侯赵襄子,派一个叫做新稺(稺 拼音:zhì, 古同“稚”)穆子的人出兵“攻翟(翟 拼音:dí)”,翟国是一个小国家,结果赵国打了胜仗,占据了“左人、中人”两个翟国的地方。

打了胜仗,侵略他国,占有人家的土地,如果是拿破仑的话,马上就要建立一个凯旋门了。

可是中国文化不同,“使遽(遽 拼音:jù)人谒之”,战败的国家派“遽人”,就是外交官之流,来呈投降书,地方也献给你,地图也呈送上来。

“赵襄子方食而有忧色”,他正在吃饭,看到敌人递了降书,一点都没有高兴,反而很难过忧愁的样子。

你们注意呀!一个国家出兵打了胜仗,这个领袖不但没有高兴,而且连饭都吃不下,端着碗,筷子停下来,脸上很难过那个样子。

“左右曰”,旁边的参谋长啊、卫队啊,站在那里看到老板这个样子就问,“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出兵打敌人,一天就胜利了,占据了两个地方,任何人碰到这样胜利的光荣都高兴,可是你脸上不高兴,为什么?

赵襄子讲话了。

“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大江、大河水涨起来,势力好大,按照宇宙的自然法则,不过三天这个水一定会退了。

《老子》中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大台风来,下大雨,不超过一天的。

你看我们每次刮台风,最多三四个钟头最大,过了这几个钟头就慢慢地减弱了。

《列子》、《庄子》都是道家的思想,发挥《老子》的道理。

所以赵襄子也引用《老子》的思想,“飘风曓雨不终朝”,这个“曓(曓 拼音:bào)”字是“暴”字的古写。

突然来的幸福,突然来的机会,不会长久,不能再得。

我们有一句俗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好事没有连着两样来的,坏事算不定两三件一齐来,这是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一个哲学大道理,这是宇宙的法则,这就要懂道家的道理了。

“日中不须臾”,太陽当顶的时候,只有几秒钟就要下坡了,这也是人生的境界。

所以一个人得意的时候要留意了,不可以引满,佛家就叫做无常,不永恒,把握不住。

佛家只讲个大原则,《列子》这里说得非常深刻,很现实。

赵襄子懂得这个哲学的道理,这个领一导一人在历史上很了不起。

“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赵襄子自己说我们赵家德行不够,对全国的老百姓没有大的功德,贡献的力量积得不厚。

所以我们晓得,佛家讲功德,世法也讲功德。

“一朝而两城下”,现在战争胜利,一天之内占领人家的土地,“亡其及我哉”,我在还可以,我的儿孙会以为是胜利的光辉。

他说赵国马上就要亡国了,你们不要只看到胜利,胜利之后保持不住,就会像太陽一样下去了,所以他说我难过,这不是好事。

这是赵襄子说的,也是政治历史人生大哲学。

等于你们年轻人,十七八岁,年轻力壮还不努力,过了二十岁太陽就开始下坡了,“日中不须臾”啊!就过去了。

孔子谈忧患

【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

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

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

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

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

“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孔子听到人家讲赵襄子说的这番话,就说赵国后代还会好。

“夫忧者所以为昌也”,一个人随时有忧患意识就有前途。

如果忘记了忧患而傲慢自大,自以为了不起,这个人非失败不可。

越觉得自己不够的人,越是会成功的,所以忧患就是最后成功的条件,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孟子也讲过,一个国家,“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没有敌人,也没有外面的力量来威胁你,这个国家看起来很太平,其实危险极了,是亡国的象征。

太平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一旦有事发生,毫无抗拒之力,自然就亡了。

所以政治的道理,自古以来有文治者必有武备,文武两个不能缺一。

显明老法师,也是我的师兄,他到印度去一趟,最近回来说,师兄,印度你不必去。

我说我早知道,印度这个国家,几千年来没有起来,因为它欠缺治国之道。

而中国的儒家、道家,这方面非常完备,所以几千年来这个民族国家虽然遭遇许多灾难,终未倒下,因为有两大巨流文化之故。

印度人自己文字、历史都没有,十七世纪以后才靠英国人整理,靠不住的。

大部分印度原始的文字历史,宋朝以后都在我们《大藏经》里,他们不采用,为什么呢?就是所谓治国之道的原理有所欠缺。

所以孔子讲“赵氏其昌乎,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做人的道理也是这样,你们青年人海天都在烦恼中,前途无“亮”,没有亮光,怎么办?就烦啊!因为烦就晓得努力啊!就要去找这一个亮光,当然有希望。

假使人生没有忧患,不去找这一点亮光,就完了,所以“忧者所以为昌也”。

“喜者所以为亡也”,自己认为一切很满意了,高兴了,这是灭亡的一个先兆。

所以一个人很得志,自己认为了不起了,那当然是灭亡,那不必问了。

等于西方基督教的话,“上帝要你灭亡,必先使你疯狂”,这也是真理啊!要毁灭一个人就使他先疯狂。

中国文化只讲一句儒家的道理,“天将厚其福而报之”,也就是因果的道理。

所以世界上有些坏人比一般人发财,运气更好,因为上天要使他报应快一点,所以多给他一点福报,故意给他增加很好的机会,使他昏了头,他把福报享完了,报应就快了,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又说“胜非难者也”,他说像赵襄子这样出兵侵略人家,一天当中打了胜仗,不困难,英雄事业,大英雄可以做到。

“持之其难者也”,打了胜仗以后,保持这个成果是最大的困难。

所以你看,像我们今天中午,同学们在准备汉唐的资料,唐代的唐太宗,当了皇帝统一了中国,有句名言“为君难”,当皇帝不容易啊!为臣也不易啊!当人家好的干部很难。

所以说,创业难,守成也不易啊!父亲创业,发了财,到孙子手里就开始要败了,有些到儿子手里就败家了,所以守成也难。

“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贤明的领一导一人知道,把胜利的果实如何好好在忧患中保持,使他的财富可以延伸到后代。

“齐楚吴越皆尝胜矣”,他说你看我们历史上的经验,春秋的时候,齐国、楚国、吴国、越国都成了霸主,在几十年当中都领导了一个国家,都是绝对的英雄霸主,结果呢?齐国在哪里?齐桓公的功业在哪里?楚国的后代怎么样?越王勾践又怎么样?吴王夫差又怎么样?“然卒取亡焉”,都完了。

什么道理?“不达乎持胜也”,因为他们不懂政治大哲学的修养。

换句话说,不懂圣帝明王之道,不懂领导的哲学。

领导的最高哲学是道德,不是靠权谋。

所以“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只有得道的领一导一人,才能保持这个胜利的果实,因为能谦虚,知忧患,才能永远保持下去。

我们注意刚才的两段故事,一个是白公的,如此之失败,一个是赵襄子的,如此之成功,都是对照的啊!国家天下大事,个人的修养,人生的大事、事业都在其中。

以禅宗来讲都是话头,这些故事你要去参。

相对的又有另一个故事,这是故事的总论。

以强示弱而胜的人

【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

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孔子之劲”,这个是《列子》提出来的。

历史上的教主与圣人,文字都好,譬如释迦牟尼叫做释迦文佛,既然叫他文佛,那必定是懂学问的,释迦牟尼佛十几岁时,世间学问统统学完了,所以称为释迦文佛。

孔子是文宣公啊!也叫文宣王,历史上的每一个教主都是文武俱全的。

释迦牟尼佛十二岁可以一只手抓起大象,把它丢出城外;拉弓射箭,可以射穿九重金鼓,文治武功都到了家。

孔子也一样,我们都晓得孔子文好,但是孔子的劲,就是力气,“能拓国门之关”,城门的铁闸子下来,他一只手可以撑住。

他跟释迦牟尼佛一样,都是力气大的,“而不肯以力闻”,但他绝不表演武功,不肯以力大示人。

第二个是墨子。

中国春秋战国以后,是孔、墨、道三家的文化,唐宋以后则是儒、释、道三家。

墨子是墨翟,“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

《墨子》这本书,是诸子百家之一,墨子是真讲人类平等的,是救世主义,“摩顶放踵而利天下”,所以后世有人研究墨子,很有趣,写墨子是印度过来的一个和尚。

“摩顶放踵”,头顶光光的,剃了光头;放踵是不穿鞋子,光脚的,做利天下之事,随身拿个雨伞就走了。

还有一个人写论文,说墨子是回教徒;另有一个人研究墨子,说他又黑又丑,是西伯利亚放逐的一个罪人,所以研究墨子的人很多,很好玩。

墨子尚贤,尚同,尚平等。

公输般,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大工程师、科学家,什么战争武器他都可以发明。

墨子对他说,不要挑一动国际战争,挑一起了战争,要死多少人啊!墨子说我一个人来,你把所有的武器拿出来打我。

公输般把所有的武器都使出来,墨子都可以防守而不失败,最后公输般输了。

他说我还有一样武器,拿出来你绝对守不住。

墨子说我知道,你是想把我杀掉,我告诉你,我的弟子遍天下,就算你现在把我杀了,天下还有千千万万个墨子。

所以中国的帮会可以说是由墨子开始的,他每派的领袖叫巨子,巨子就是巨头,墨子的弟子们各领导一方。

我们现在称工商界领一导一人为巨子,就是根据墨子这个历史来的。

墨子有个弟子是秦国的巨子,就是墨家帮会的分支派,我们讲青洪帮的堂主,也就是小说上写的堂主。

当时墨子在秦国的巨子有一个儿子犯法了,秦国的君王知道他是墨子的某一个巨子的儿子,就特赦了他,只不过巨子最后仍照国法处理。

所以墨子的那个组织很了不起,严重得很,那个时候国际上都怕他。

所以“公输般服”,当时国际上唯一的武器专家公输般,服了。

根据另一个考证,以前木工的工程师所拜的鲁班祖师,就是公输般。

墨子的用兵也是第一等的,军事最高明,但是墨子“而不肯以兵知”,不愿意以军事出名。

你要晓得,军事上打胜仗是很难的,但是比起打败仗还算容易,最难是打败仗。

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打六次败仗,古今一般批评认为他政治可以,用兵非其所长。

其实错了,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用兵,六次都是完美的撤退,没有损失一兵一物。

善于打胜仗固然难,善于打败仗更难。

诸葛亮善于撤退,后面敌人不敢追来,他是历史上第一人。

所以研究历史的人不懂军事,批评诸葛亮不长于军事,是错误的。

诸葛亮军事的高明等于墨子一样,很内行而不愿意在军事上出名。

这一段举了两个大人物,一个孔子,一个墨子,这两个都是教主。

“故善持胜者”,所以他们两位在文化上能够影响千秋万代,成为诸子百家之一的教主,因为他们都善于保持成功的果实。

善于持胜是什么原因呢?“以强为弱”,等于我们社会上有钱人装穷,越有钱的人越装穷。

那些假装自己很有钱,衣服又穿得阔气,金手表金戒指都戴上,反正身上戴的都是金子,一定是刚刚发一点财的人。

老发财的人,他还深怕人家知道他有钱,衣服也穿破的,不过有一个道理,因为大家知道他有钱。

过去我有一个有钱的朋友,他说,你猜我这一套衣服穿了多少年?我一看这个是旧料子嘛!他说四十年了,好旧啊!可是我今天出去,人家一看我的衣服说,你这个料子好贵的。

我说嗯!嗯!很贵,很贵。

这个衣服穿在我身上就贵,天下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要注意啊!“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因为他谦虚,才能持胜。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

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

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

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

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

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人之言先迕后合。

其事未究,姑复问之。”

其于又复问孔子。

孔子曰:“吉祥也。”

复教以祭。

其子归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

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

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

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

及围解,而疾俱复。

幸与不幸的道理

另一件故事又来了,“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宋国有一个人,全家人做好事,不是偶尔这里拿十块钱,那里拿一百块,那不算。

这家人做好事不止一代,做了三代。

“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有一年这家出了怪事,黑牛生出一头白小牛来,认为是反常不吉利。

家里有白狗啊,白猫啊,那就麻烦了;尤其全身都是红色的马,有个地方一片白,那不得了,是吊丧的马。

这家黑牛生白犊,害怕了,来问孔子。

“孔子曰:此吉祥也”,不要害怕,等于你们学佛的做了一个怪梦,门上什么影子掉下来,动不动就问,烦死了,是迷信。

这一家人也迷信起来,就来问孔子。

孔子说你不要迷信,大吉大利,是吉祥的,“以荐上帝”,最好你把这个小白牛杀掉,来祭拜一下天。

这家人听了孔子的话当然照做了,“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可是过了一年,这家的父亲莫名其妙眼睛瞎了。

可见孔子的话不大灵光,好像孔子的密宗大概没有学通一样,这家的儿子起了怀疑。

“其牛又复生白犊”,这个黑牛又生白牛了,“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这家的父亲对孔子很有信心,派儿子再去问孔子。

儿子是年轻人,告诉父亲,“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去年你问他,他说大吉大利,你看,你倒霉,眼睛都看不见了,你还要相信那个孔子,再去问他干什么?

“父曰:‘圣人之言先迕后合,其事未究,姑复问之”,父亲说你这个孩子不要乱讲,孔子是圣人,圣人的话先迕,迕是不对的,先看起来相反,最后有结果。

“其事未究”,他说这个结果还不知道呀!不要认为我眼睛瞎了就不对,你姑且听我的话,再去问孔子。

“其子又复问孔子”,这个孩子不像现在的青年,现在的青年一气就到咖啡店去了,再不然去看电一影了,不理你。

古代的教育不同,父亲既然讲了,只好又去问孔子。

“孔子曰:吉祥也。”

好事,“复教以祭”,还是祭天。

“其子归致命”,这个儿子回来向父亲报告,“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

父亲说,我们就照孔子的话去做。

“居一年”,再过一年,“其子又无故而肓”,儿子眼睛也瞎了,真倒霉,可见孔子的话不灵。

“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后来楚国打宋国,把宋国的首都包围起来,结果城里吃的都没有了,“民易子而食之”。

历史上经常有这种人吃人的时代,战争的时候,我们这里好几个人都看到过,很多做父母的,自愿自一杀给儿女们吃。

老百姓交换儿子,自己儿女亲手杀不下去,这是历史上战争的痛苦,所以世界上不能有战争。

要如何做到升平,大家要好好修行了。

“析骸而炊之”,把死人的骨头拿来当柴烧,历史上太多了!有一本书专门集中这些资料,哪一年,哪一代,讲起来很痛苦,看得人都不敢看了,人类原来是那么残忍,同野兽是一样的。

“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丁壮”,就是壮丁,十八岁称丁,二十以后称壮年,各种说法不同。

少年都临时被征召,没有受过军训就要做防御战,结果大半年轻人都被打死了。

“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这一家人因为父亲和儿子的眼睛瞎了,不需要出来打仗。

“及围解,而疾俱复”,等到楚国的兵退了,宋国解围之后,这父子两人的眼睛又看见了,所以孔子的密宗还是学通了的,预言兑现,大吉利。

这一段故事的道理,就是祸福相倚,不一定的。

这个是《老子》哲学,“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时候你发了财,很得意,这是好运气了;但是因为你发了财,好运气,会出别的不好的事情。

有时候你说我现在很倒霉,到处都吃瘪,算不定好运气在后头,所以祸福是相倚伏的。

总而言之,正心、诚意、修身为本。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列子臆说》诸子百家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问不孝有三有同学问“不孝有三”是哪三样的问题《列子臆说》第09部分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