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话文
何胤传
何胤字子季,过继给了叔叔何旷,所以改字叫季叔。
八岁时,居丧,哀伤超过成一人。
等长大后,轻薄不羁,很晚的时候才自强好学,以沛国刘王献为师,学习《易》和《礼记》、《一毛一诗》。
又入了钟山定林寺去听内典,其学业都能通晓。
而纵一情旷放,当时的人们却不知道,只有刘王献和汝南周..深深地惊异和器重他。
在齐国做官担任建安太守,为政有恩德信誉,人们不忍相欺。
他常常在伏日和腊日放囚犯回家,都能按时返回。
他曾历任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
尚书王俭接受诏令撰写新礼仪,没有写完就死了。
又派特进张绪把它续成,张绪又死去,便交给了司徒竟陵王萧子良。
萧子良又让给了何胤,于是设置了学士二十人,帮助何胤进行撰录。
后来,何胤以国子祭酒的身份与太子中庶子王莹一起为侍中。
当时何胤单做祭酒,怀疑所穿的衣服。
陆澄博通古事,也没找到依据,于是便穿着黑色衣服临场监考。
此后又进行详细讨论,乃用红色衣服,祭酒穿红衣,就是由此开始的。
后来郁林继承皇位,何胤属于皇后家族,所以很受亲近。
做了中书令,兼做临海、巴陵王师。
何胤虽然显贵,却常常想着止足。
建武初年,他已经在郊外建了房子,经常与徒弟到里面游玩和居住。
到了现在于是便想卖掉园宅东去。
还没有出发,就听说谢紻免了吴兴郡的职务不再回来,何胤恐怕落在他后面,便上表辞职,没等回答就离去了。
明帝大怒,指使御史中丞袁昂奏表拘捕何胤。
不久又下了诏书释放了他。
何胤因为会稽的山多有灵异,便前往旅游,住在若邪山云门寺。
起初,何胤的两个哥哥何求、何点都隐遁起来,何求先死,到现在何胤又隐居,世人称何点为“大山”,何胤为“小山”,也叫“东山”。
兄弟发迹虽然不同,最终都是隐居,世人称为何氏三高。
永元年间(499~501),他被征召为太常、太子詹事,都没有到任。
梁武帝的霸朝建立,引他为军谋祭酒,并且给他发了聘书,没有前来。
等武帝登基,诏令他为特进、光禄大夫,派领军司马王杲之带着手诏去传达意旨,并同时征召谢紻。
王杲之先到了何胤的住所,何胤恐怕谢紻不出,先是表示可以起身,便穿着单衣,戴着鹿皮巾,手拿经卷,下一床一跪拜接受。
诏令他出山,他却坐在席上低头读书。
何胤于是便对王杲之说:“我从前在齐朝想提出三两条建议:一是想校正郊丘,二是想另铸九鼎,三是想建立双阙。
世上传说晋室想要立阙,王丞相指着牛头山说:‘这就是天阙,’这是他不明白立阙的意义。
阙,是指象魏,把法令挂在上面,十天后收下。
象的意思是法,魏的意思是位于路口而且高大的样子。
鼎是神器,有国家首先就要有它。
圆丘和南郊,旧典中并不相同。
南郊是祭祀五帝灵威仰之类,圆丘是祭祀天皇大帝、北极大星的。
以往的朝代合为郊丘,是前辈儒者的巨大失误。
现在梁德宣告开始,不应该因循前朝的谬误。
您应该向朝廷说明。”
王杲之说:“在下鄙劣,岂敢轻率地议论国家典章,这应当敬候叔孙生前来呀!”
王杲之从谢籫那里回来,问何胤的出山日期。
何胤知道谢籫已经应一召,回答王杲之说:“我年纪已经五十七岁,一月吃不完四斗米,怎能再有做官的心情?”
王杲之失色不能回答。
何胤反过来又对他说:“您何不派人传诏回朝奏表,留下来与我同游呢?”
王杲之愕然地说:“古今没听说有这样的例子。”
何胤说:“《檀弓》两卷,都是讲事物的开始。
从您开始,何必要有先例?”
何胤、谢籫,都是前代的高士,何胤的名誉尤其高迈。
王杲之回去后,把何胤的意思上奏,皇帝诏令供给他白衣尚书的俸禄。
何胤坚决推辞。
又诏令山一陰一把官库中的钱每月供给他五万,何胤又不接受。
于是便诏令何子朗、孔寿等人在东山跟他上学。
太守衡一陽一王萧元简深深地加以礼敬,每个月中常常乘车登门拜访,谈论终日。
何胤因为若邪山所处的地方狭小,容不下学徒,于是迁到了秦望山。
山上有飞泉,便建起了学舍,以树林为外援,就山崖做围墙,另外建了一座小绑室,住在里面,亲自开关门户,僮仆都不能进来。
山旁种田二顷,讲课之余就由学生跟着游览。
何胤起初迁来将要筑室的时候,忽然看见两个人戴着黑冠,容貌伟岸,问何胤说:“您想住在这里吗?”
便指着一处地方说:“此处特别吉利。”
忽然又不见了。
何胤依照他们的话作了选择。
不久山上发了洪水,树木石头都被倒拔,只有何胤所住的房子独存。
萧元简便让记室参军钟嵘作了一篇《瑞室颂》,刻在石头上作为表扬。
后来萧元简要离开会稽郡,入山与何胤告别。
何胤送他到都赐埭,离郡三里,于是说:“我自己弃绝了人事,交游的道路断绝,不是您贵人降临山林,哪会重见城镇。
此地的游览,从今就要断绝了。”
握着手流下了眼泪。
何氏过江后,从晋朝的司空何光开始,都葬在吴地的西山。
何胤的家世年龄都不长久,只有祖父何尚之活到七十二岁。
何胤的年龄赶上了祖父时,便迁移回到了吴地,作了《别山诗》一首,言辞十分凄怆。
到了吴地,他住在武丘山西寺讲述经论,学徒们又随他前来。
东部的郡县官员路过的,无不全部前来。
何胤常常禁止杀生,有个虞人追逐一只鹿,鹿径直跑到何胤跟前,趴下不动。
又有一只奇异的鸟像是鹤,红色,聚集在讲堂里,驯顺如同家禽。
起初,开善寺的藏法师与何胤在秦望山相遇,后来回到了京城,死在钟山。
临死的那天,何胤在波若寺见了一个僧人,送给何胤一个香炉匣和一盒子书,说:“贫道从扬都出发,呈给何居士。”
说罢便不见了。
何胤打开盒子,乃是《大庄严论》,世间未有。
查访这个香炉,原是藏公所曾用的。
又在寺内立了明珠柱,柱便七天七夜放光。
太守何远把这种情况启奏了昭明太子,太子钦佩他的德行,就派舍人何思澄送上了手令对他进行赞美。
中大通三年(531)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在此以前,何胤曾经生病,妻子江氏梦见神告诉她说:“你丈夫的一陽一寿已尽,既然有了大德,应该获得延期,你要去代替他。”
妻子醒了叙说了梦中的情景,很快就得病而死,何胤的病却好了。
到现在何胤梦见了一个神女和八十来个人,都穿着交领的丧服,排列在面前,一起跪拜在一床一下,醒了以后,又一次看到,于是他便让人安排丧事。
随后就病重不再好转。
起初,何胤奢侈于美味,吃饭必定要大量菜肴,后来逐渐想去掉那些太过分的,仍然是吃白鱼、鳝脯、糖蟹,还认为是见不到生物。
他对吃蚶蛎有怀疑,就让门人进行讨论。
学生钟祎说:“鳝鱼取艾,骤然屈伸,螃蟹沾糖,躁动更甚。
仁人心意,深怀忧伤。
至于车鳌蚶蛎,眉目内陷,可悲浑沌得出奇,粗壳外裹,无需金人的谨慎。
不衰不盛,连草木也不如,无香无臭,与瓦砾有何异!所以应该长久地供一应厨房,永远地作为食品。”
竟陵王萧子良见了钟祎的议论大怒。
汝南的周..给何胤写信,劝告让他吃菜,说:“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死生,活着最重的,无过于一性一命。
一性一命对于它们极其迫切,滋味对于我们可以松缓。
如果说关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理论虚假,则十分幸运愉快,如果这种现象果然存在,而托生不止,一往一来,生死成为常事,那么令人伤心的惨状,自己也将会遇上。
先生对于血气之类,虽然没有亲自动手,但是早晨野鸭,晚上鲤鱼,不能不从屠宰者那里取来。
财宝经过了贼手,还为廉士所抛弃,生命遭受了刀割,难道慈者能忍心?驺虞虽然饥饿,但不是自己枯死的草不吃,听到了它的风格,岂不让人多有惭愧?先生早就懂得了这些道理,我只是说上几句提醒一下罢了。”
所以何胤晚年便断绝了血味。
何胤注《百论》、《十二门论》各一卷,注《周易》十卷,《一毛一诗总集》六卷,《一毛一诗隐义》十卷,《礼记隐义》二十卷,《礼答问》五十五卷。
他的儿子何撰也不做官,有高尚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