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戴名世《河墅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1】一江一 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
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
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溪水濴洄,其中有径焉,樵者之所往来。
数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山之奥,岩石之间,茂树之下,有屋数楹,是为潘氏之墅。
余褰裳而入,清池洑其前,高台峙其左,古木环其宅。
于是升高而望,平畴苍莽,远山回台,风含松间,响起水上。
噫!此羁穷之人,遁世远举之士,所以优游而自乐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
【2】夫科目①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盲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
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
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
先生名满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
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
一旦弃去,专一精一覃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
间者求贤之令屡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②,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3】小子怀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为记之。
注:①科目:唐代以科举取士,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等名目,故称科目。
②犹然山泽之癯:仍然是隐迹山泽的清贫之士。
癯(qú渠):清瘦。
【译文】
一江一 北的群山(此指大别山),蜿蜒起伏,磅礴雄伟,连绵横卧于皖、豫、鄂三省好几个州县的境内,其中雄奇魁伟秀丽和特别突出的区域,都在我县。
县城依山而建(或“依着山势建起来”),城外林壑幽深,有许多园林沼泽的胜境。
出城沿山脚走过西北方向的间隙,群山逶逦,溪水潆洄,其中有条小道,是供打柴人往来的。
(沿此小路)转几个弯进山,步行二三里,在一条小河的拐弯处,在山峦高耸,岩石壁立的峡谷深处,茂密的林木下,有几排房屋,这就是潘木崖先生的别墅。
我提起长袍下摆走进去,(只见)一泓清流在庭前缓缓流淌,左边高台峙立,宅旁参天大树环绕。
于是,登上高处远望,田野青碧,一望无际,远山重峦叠嶂,松涛阵阵,水起波澜。
噫!这就是困顿不得志而避世隐居人士,所赖以优游而自得其乐的良宅,而我的老师木崖先生正是居住在这里。
.
科举考试被尊贵得很久了,天下读书人没有不为之追求艳羡的,早已深入于膏肓、肺腑之中,(人们)全都要求得从这里出身,可未必有适用于天下的地方(人才)。
其中落第者,未必都不是人才;考中的人,未必都是人才。
居于上位的人因此而忧患,于是广泛地搜索寻访,从而涉及到那此隐居于山林中的布衣之士;而士子中也有趁机通过其他途径走了捷径的人,常常可以获取大官的权位。
潘先生名声传遍天下三十年,也曾与诸生一道屡次参加有司主持的科考。
主考官们的好恶与普通百姓不同,常常想着就要高中却又落第了。
一旦放弃并远离科考,专下心来深入地思考,一精一心探究诸子百家之书,创作文章和诗歌而传播于世,世上没有不知道先生大名的。
近来朝廷求贤的诏令屡屡颁下,士人获得功名利禄的途径多得很,可先生还是隐迹山泽的清贫之士,与田夫野老打成一片、和睦相处,并将以此种方式安度晚年。
难道此生只能空手而归吗?.
在下(小生)久已怀有隐居的念头,可挣扎在世俗社会的沉浮之中,不能马上顺遂意愿,经过先生的别墅而顿生羡慕之心,于是写下了这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