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
文韬文师
【原文】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陽,将大得焉。
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
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陽,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也?”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
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
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
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
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
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
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重饵丰,大鱼食之。
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
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
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
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
仁之所在,天下归之。
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
德之所在,天下归之。
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
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译文】
周文王准备去打猎,太史编占卜以后说:“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
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彨,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
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并将施恩加惠于您的子孙后代。”
文王问:“占卜的结果果真有这么好吗?”
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结果得到皋陶。
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
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
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
文王问:“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
太公回答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
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
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
太公回答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
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一合作,亲密一合作。
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
好的事情。
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
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
我怎么会反感呢?”
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一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
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
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
可叹啊!土地广大,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必将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
微妙啊!圣人的德化,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
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文王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
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
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一爱一。
仁一爱一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
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
遭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
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
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讲得太好了。
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
于是,把太公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例证】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这是《文师》篇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
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兴起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
商朝末期,由于奴隶主贵族阶级对奴隶和平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特别是纣王帝辛,更是暴虐一婬一侈,他自恃才智,大兴土木,营造离官别馆。
调动了许多奴隶,修建方圆三里、高达千余尺的鹿台,里面装满了从全国各地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同时又修建了一个大仓库,把从各地搜刮来的粮食全部装在里面。
纣王对都城雄伟的宫殿还不满意,又在南到朝歌北到邯郸的范围年,修建了许多高一耸入云的离宫别墅,投放很多珍禽异兽。
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过着极其奢侈腐朽的生活。
商纣的例行逆施,激起了广大奴隶和平民的刻骨仇恨。
为了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商纣制订了许多酷刑苛法。
著名的炮烙之刑就是其中之一。
该刑是先用铜做成大圆柱子,上面涂油,用火烧热,然后让犯人在又热又烫的铜柱上爬行。
再如醢刑,就是把人剁成肉酱。
还有一种脯刑,将犯人割成一条一条晒成肉干。
纣王的残暴,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加强烈的反抗。
纣王的叔父比干见他一婬一虐无度,国势危殆,冒死劝谏,劝他修善行仁,被纣王剖腹验心。
许多大臣看见商己无可挽救,纷纷逃亡。
纣王众叛亲离,成了独夫民贼,整个社会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的混乱局面。
与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当中,蒸蒸日上。
特别是文王姬昌即位后,“陰谋修德以倾商政”,暗中积蓄力量,积极准备推翻商朝。
在政治经济上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了“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饥而不征,泽粱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
他采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的政策,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拥护,从而使局的势力迅速壮大。
文王逝世后,他的儿子武王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方针。
在作好一切准备后,向商发动了进攻。
在牧野击败商军,商朝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已去,在鹿台举火自一焚,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的可耻下场。
商朝六百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在商的废墟上,一个新兴的王朝周朝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