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解读》05 众生平等

道德经解读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道德经解读

道德经解读 - 05 众生平等

道德经解读

05 众生平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古人用谷草扎成的用以祭祀天地神灵的狗。

刍狗虽结草而成,但祭祀的人却视其有魂灵而装饰打扮并侍奉它们,以求福于天地神灵。

待大礼已毕,刍狗的魂灵升入天堂,它也就还原为纸草了,或者以火焚之,或者任人践踏。

圣人以百姓为刍狗,实质上是视百姓若神灵,从而敬重他们,保护他们,服务于他们,目的是为了国泰民安。

倘若有人灵魂丧失,做出有害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就会遭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唾弃,下场如同丧失了灵魂的刍狗。

万物虽为天地所生,但无一物为天地所偏十爱十。

天地统治万物利用的是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万物的生长发育,只能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

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圣人是由人民推举产生的,是人民的代言人,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在圣人的心目中,只能存有法的观念,而不能存有“仁”的观念。

有了“仁”的观念,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用权力代替法律,这样一来,法律就会失去威严,社会就会滋生罪恶,百姓就要遭殃,这才是统治者最大的不仁。

“不仁”是老子的法治思想。

仁是目的,不仁是措施,唯有不仁,才能至仁。

天地至仁,用至诚不移的自然法则来体现;圣人至仁,用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

另外,“天地不仁”是万物平等的思想,“圣人不仁”则是人人平等的思想。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橐籥:用手十操十作的鼓风工具,即风箱。

天地之间,风霜雨雪,电闪雷鸣,皆为天地二气激发涤荡所致,万物生生不息,无不依赖此气。

如果把天地比作一个大风箱,那么人十体就是一个小风箱。

风箱的作用在于使炉火更旺。

如果用风箱的原理来治身,则生命会更富有激十情,生命力会更强。

具体要求是“虚”和“守中”,反对“躁动”和“多言”。

虚,贵在心意不动,目的在于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即“不屈”。

虚并非形不动,而是反对躁动,躁动则“火”灭。

多言,喻鼓风的次数。

“多言数穷”,是就鼓风的速度和风箱的效果而言,速度太快反而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不如守中”,是说既要发挥风箱的作用,又要始终把握火候,当武则武,当文则文,“无过而无不及”,以“不屈”、不“出”、不“穷”为度。

就治国而言,这一节要求统治者要虚怀若谷,不可妄言妄动,炫耀自我威风,应始终把握法律这一火候,以至公之治实现至仁之德。

谷神不死,是谓玄十牝十。

玄十牝十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道中真炁不脱,才能成为化生大道的母体。

化生大道母体的门户,就是天根和地根。

任其真息往来,缠缠十绵绵,若有若无,不可刻意求之。

“守中”的目的在于使“谷神不死”,自我之所以能够孕育真朴,全赖此火候。

玄:道体。

天地根:天根和地根。

绵绵若存:天地相接,二气相十十交十十,缠缠十绵绵,不要过于执着。

“用之不勤”:强调应有所克制,不可十操十之过急。

就治国而言,这一节是强调十精十神的沟通作用。

只要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人间盛世自然来临。

本章是老子的人人平等思想,而人人平等要靠完善的法律来体现。

治理国家决不能凭借统治者的自我主观意志去任意发挥,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逐步完善法律法规。

只有用牢固的法治观念取代统治者的自我“有为”思想,社会才能持久稳定,国家才能健康发展。

这就是统治者的“不仁”之仁。

附:本章河上公、王弼本分为二章,“不如守中”以上为一章,以下为一章。

魏源本合为一章。

这里,前句说“不如守中”,后面则说明了为何“不如守中”。

“守中”即是守“谷神”,“谷神”是化生“玄”的母体,否则,玄不会出现。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道德经解读》诸子百家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解读》05 众生平等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