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帝国传奇
虎步中原
第四十五章
贤兄 《魏书•崔逞列传》
北魏攻拔晋一陽一的第二个月,拓跋珪派辅国将军奚牧南下掠地汾川,派冠军将军于栗磾、宁朔将军公孙兰率领二万步骑偷偷地从晋一陽一向东重新开辟韩信当年修筑使用过的栈道,而后亲提大军出井陉关直趋中山城。
拓跋珪首先攻取常山(指常山郡,冶元氏),由于燕军龟缩防御大城市,魏军铁骑如入无人之境,常山以东各地的驻守官吏或者逃跑或者开城投降,各郡县都归附北魏,只有中山、邺城、信都(在今河北邢台)三座城池还为后燕国坚守。
十一月,北魏大军兵分三路,东平公拓跋仪带领五万骑兵进攻邺城;冠军将军王建、左军将军李栗率兵五万进攻信都;拓跋珪亲自带兵进攻中山。
中山攻防战进行得异常艰难,燕军凭借高大的城墙,在高一陽一王慕容隆带领下据守南城,全力奋战,从早晨苦战到中午,杀伤魏兵几千人。
拓跋珪针对燕军战术,无奈地对众将说:“中山城非常坚固,慕容宝一定不肯出城来与我们决战。
我们急切攻打会损兵折将,长期围困又要花费大量的粮草,不如先去夺取邺城、信都,得手之后再来想办法对付它。”
拓跋珪采用避开燕国都城,重点进攻其它战略要点的战术,从中山退兵向南开进,军于鲁口。
慕容麟果然是个将才,一切都在按照他的思路进行,他的策略就是“固守中山,待其弊而乘之”,终于魏军的漏洞和困难显露出来了。
邺城的慕容德夜袭北魏军,拓跋仪受挫退兵新城,拓跋珪不得不派出辽西公贺卢帅骑兵二万增援,贺卢是贺讷的弟弟,拓跋珪的舅舅,论辈份自然也是拓跋仪的舅舅,不服拓跋仪的节度,二将不合,邺城的形势没有丝毫改变。
王建、李栗的军队围攻信都,久攻不下。
魏国诸部落之间的矛盾因为战局的不顺利开始激化。
史书称“魏别部大人没根有胆勇,魏王恶之。”
这句话说得很奇怪,自已的大将有本事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怎么会讨厌他呢?首先要明白一点,什么是别部?别部是指魏国部落联盟中除鲜卑拓跋部之外的部落。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拓跋部与被其征服的其他部落之间产生很深的矛盾,他们互相提防。
是什么原因使跟随拓跋珪南下的附属部落产生不满的呢?这个问题不难猜测,草原民族打仗目的直接明了,没有长远目标,就是为了掠夺财富,包括金银、牛羊、妇女、儿童等等。
征战草原,他们积极一性一很高,进入中原,为了获得民心,拓跋珪的政策有了变化,“军之所行,不得伤民桑枣。”
有了类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类的军规,习惯草原散慢作风的部落首领们接受不了人死了不少,东西不能抢的军纪。
频出怨言,拓跋珪对于不听话、有本事的部落首领们动了杀机。
将帅之间的不信任导致叛变,没根投降燕国,并要求偷袭魏营。
“没根惧诛,将亲兵数十人降燕。
燕主慕容宝以为镇东大将军,封雁门公。”
”慕容宝对没根的投降大喜过望,一下子封了个镇东大将军,可惜“处难则非济世之雄”的慕容宝没有曹一操一的本事,曹一操一得到许攸的投诚之后,马上采用他的计策火烧乌巢大败袁绍,而慕容宝大封没根,却不肯完全相信他,没根提出要夜袭魏营时,“(慕容)宝难与重兵,给百余骑。”
于是直接导致没根虽胜却不能扩大战果。
没根时机选择正确,拓跋珪根本没有想到固守坚城的燕军会来偷袭自己,没根一直杀到中军大帐,差点没把拓跋珪给宰了。
“没根效其(魏军)号令,夜入魏营,至中仗,(拓跋珪)乃觉之,狼狈惊走,没根以所从人少,不能坏其大众,多获首虏而还。”
原本可以大胜的一场战役草率收场,战胜拓跋珪的第一次机会丢失了。
转眼到了皇始二年春正月,战局毫无改变,燕国在中原的三大据点一个也没打下来,王建和李栗攻打信都,六十余日不下,士卒多死。
拓跋珪只得亲自带兵进攻信都。
守将慕容凤跳出城墙逃往中山,信都城向北魏投降。
慕容凤,慕容桓之子,慕容桓与燕国皇帝慕容俊一母兄弟,慕容皝的嫡亲子孙。
王猛伐燕,慕容桓战死龙城。
前燕亡国时,慕容凤年仅十一岁,一陰一有复仇之志,倾身交结鲜卑、丁零中有气干的豪杰人物。
权翼见到以后,就劝他说:“小儿方以才望自显,不想学你父亲不识天命!”慕容凤勃然变色说道:“先王欲建忠义而不能遂愿,此乃人臣之节;君侯的话,难道是奖劝后辈的意思吗!”权翼改容离去,对苻坚说:“慕容凤慷慨有才器;但狼子野心,恐终不为人所用。”
淝水战后,慕容凤成为慕容鲜卑第一个复国者,他与丁零人翟斌一道揭竿而起,前秦虎将一毛一当率兵讨伐义兵,两军阵前对翟斌喊出一句豪言壮语:“(慕容)凤今将雪先王之耻,请为将军斩此氐奴。”
擐甲直进,大败秦兵,斩一毛一当。
众所周知,慕容垂与慕容俊有矛盾,有意思的是,一陰一差一陽一错,也是时势所迫,慕容凤一手促成慕容鲜卑与丁零翟氏的合作。
可他在后燕国地位比较尴尬,过得并不如意,他的亲兄弟慕容凯曾被立为西燕国的皇帝,慕容垂对他不可能没有戒心。
史载:“燕冠军将军宜都王(慕容)凤每战奋不顾身,前后大小二百五十七战,未尝无功。
(慕容)垂戒之曰:“今大业甫济,汝当先自一爱一!”使为车骑将军(慕容)德之副以抑其锐。”
慕容垂一面非常一爱一怜他,让他懂得自一爱一,不要每次征战都冲锋在前,另一面却让他做副手,从来不给他独当一面的机会。
慕容凤在战火烽烟中走过锐意进取的青年时代,慕容垂称帝后,把慕容凤亲祖母段后的灵位从太庙迁走,让他母亲兰氏和慕容皝供奉一起,以此抒发一下自己身为庶子所受到的压抑。
目睹这一切的慕容凤在后燕步入郁郁不得志的中年时代,直到北魏南下中原,他才再度载现身史册。
做为冀州刺史,在北魏名将王建、李栗的猛攻之下,死守信都城两个多月,直到拓跋珪亲率大军围城。
慕容凤逃到中山之后,史书中难觅踪迹,我个人认为,他一定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了,在信都,慕容凤完全可以杀身成仁,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孤身逃走,做为慕容鲜卑他不会投降,也不想连累城中的百姓,只有他走了,城中才能降,也只有投降,才会避免屠城惨剧。
信都打了下来,北魏军在邺城再一次遭受挫折,围城的拓跋仪和贺卢两军各自为战,互不联系。
拓跋仪的司马丁建暗地里与慕容德勾结,在拓跋仪与贺卢中间挑一拨离间,扇风点火,并把魏军指挥系统的混乱情况写成书信用箭射进邺城告诉了慕容德。
丁建继续寻找机会进行间谍活动,一日,气候有变,大风突起,天昏地暗,贺卢的军营之中出现火光,不知那座营帐失火。
丁建趁机对拓跋仪说:“贺卢焚烧营地造反了。”
拓跋仪大吃一惊,迅速领兵撤退,贺卢听到拓跋仪后撤的消息,也紧跟着带兵退了下来。
混乱中,丁建带领他的部众向慕容德投降,并且告诉慕容德,拓跋仪的部队已经疲惫不堪,可以一击。
于是,慕容德派遣桂一陽一王慕容镇、安南王慕容青率领骑兵七千人追袭魏军,把他们打得大败。
就在拓跋珪攻打信都的当口,慕容宝派左卫将军慕舆腾攻陷博陵等北魏的占领区,杀掉北魏设立的地方官吏。
中原战局不利,先前征服的并州和魏国的根据地塞外大草原接连发生动乱,没根的侄子丑提在并州做监军,听说他的叔父降燕,害怕牵连自己,索一性一带着自己的军队回草原举行叛乱。
贺兰部落的首领附力眷、纥邻部落的首领匿物尼、纥奚部落的首领叱奴根等也都闻迅拉起队伍加入反叛者的行列。
由此可见,反对拓跋珪的部落不是一小撮,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势力。
草原各部落不愿意跟随拓跋部南征,为他们送死卖命,希望回到草原继续过游牧的生活,不仅被征服的部落,就是拓跋部本身也有人心存异心,留守草原的拓跋顺在拓跋珪生死未明的情况下曾想自摄国事便是明证。
国内危机重重,河北局势僵持不下,魏军丧失进入中原时的锐气,明显处于下风,拓跋珪终于决定撤军北还,他派出使者拓跋涉延前去中山向后燕求和,并且请求用他的弟弟作为人质。
拓跋珪诚心诚意地求和,这一回慕容宝不干了,听说魏国内部发生动乱,看到一举消灭魏军主力的机会,一口拒绝讲和。
心想话:你不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我大燕国成什么了。
慕容宝开始行动,一方面尽出宫中珍宝和宫女作为赏资,在各郡县招募山野亡命的强盗匪徒,扩充新军;一面派使臣前往北魏军营,斥责拓跋珪忘恩负义。
随后将征调的国内所有兵力,步兵十二万人、骑兵三万七千人,全部开拔到曲一陽一的柏肆(在今藁城市)驻守,在滹沱河的北岸立下大营,拦截撤退的北魏军。
南北朝著名的柏肆之战打响了,正是这一场战役再次改变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
二月初九,魏军到达滹沱河,在河南岸扎营。
慕容宝趁魏军立足未稳,连夜渡河,用招募来的一万多名盗匪组成敢死队夜袭魏营,自已亲率大军列阵于敌营之北以为援兵。
如果早下决心,当初没根就足以大败魏军,不过,现在也不迟。
是夜,北风甚急,敢死队顺风纵火,突入魏营发起猛攻。
魏军大乱,拓跋珪正睡觉呢,闻讯,“惊起,弃营跣走;燕将军乞特真帅百余人至其帐下,得(拓跋珪)衣靴。”
魏国主帅拓跋珪狼狈不堪地光着脚丫子逃到大营外面去,可见当时魏营之乱,形式对燕军格外有利,恰恰在此时此刻,近在咫尺的慕容宝却未下令大举进攻,十多万人就在那儿傻等,段元妃评价慕容宝的一性一格“柔而不断”何其正确,四个字断送大燕国的中原之梦。
两军交战,战机如电光火石稍纵即逝,形势此消彼长,拓跋珪虽然逃到营外,却在观察营内局势的发展,腾空烈焰之中,燕军敢死队突然无故自惊,互相砍射,这帮子亡命之徒恐怕是发现魏营中的珍宝了,魏军是部落联军,劫掠是草原民族的看家本事,老百姓的不准抢,打下城池,官府、豪强地主敛聚的财物应有尽有,一车车一箱箱的金银珠宝不能不让人心动,也难怪强盗们自相残杀。
拓跋珪抓住机会,击鼓召集刚刚溃散的兵士,他的侍卫和中军将士渐渐集合起来,拓跋珪下令在营外遍插火炬,让魏骑来往冲击劫营的燕军,募兵大败,逃回燕军大阵,慕容宝见机会丧失,渡过滹沱河北还。
其实慕容宝大有机会,魏军其它部落的士兵已经逃得很远了,如果当时他下令发动冲锋,拓跋珪能不能活着回到塞上还很难说。
然而这就是将领之间的差别,临战指挥的差距足以断送一场战争,一个国家。
第二日,拓跋珪整顿队伍一逼一近燕营,经昨夜一战,燕军士气大为低落,慕容宝只得回师中山。
魏军紧追不舍,燕兵屡次交锋,不能获胜,慕容宝害怕了,弃大军不顾,率骑兵两万人逃走。
当时风雪交加,慕容宝害怕被魏军追上,命令士兵将袍甲一槍一杖尽数丢弃,轻装而逃。
狂风暴雪,不计其数的燕国士兵被冻死,横七竖八地躺在道路上的人随处可见,别说武器辎重,就连一把小刀也没带回中山城,“兵器数十万,寸刃不返,燕之朝臣将卒降魏及为魏所系虏者甚众。”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柏肆一战,燕军再也无力与魏师抗衡,拓跋珪信心增强,转变一态度,不再班师,再度将中山城围住。
仅派大将庾岳率一万骑兵回草原平叛,庾岳不负所托,讨平三部,大草原归于安宁,魏国的内乱平息了,拓跋珪可以专心对付中山的慕容宝。
这回轮到慕容宝讲和了,以送还拓跋珪弟弟拓跋觚、割让常山以西土地做为条件。
拓跋珪表示同意,下令退兵。
慕容宝事后思来想去不甘心,自食其言,又反悔了。
魏军回师,三度围城。
自打进入中原地区,魏军苦战近半年,伤亡惨重,虽有柏肆大捷,却始终不能打下中山城,挫折让拓跋珪头脑清醒,开始思考魏军进展缓慢的原因。
“深悔参合之诛”,认为自己先前在参合陂大批屠一杀俘虏的行为引起后燕地区人民对魏国极端仇恨,因而魏兵每到一地,燕民深沟高垒,清野对抗。
被围之城,将士泣血踊跃,奋战不降。
拓跋珪改正他错误的政策,开始“抚一慰新附”,对柏肆之战的降兵不再杀戮,并且罢免一批杀人过多的将领。
拓跋素延平定并州叛乱立下大功,只因在讨伐叛军时杀戮太多,拓跋珪毫不犹豫地免去他的官职,
为争取中原地区汉人的支持,他在张衮等人的推荐下,大量起用汉人中杰出的人才做官参军国要务,先后任用北方著名的士族领袖崔宏、屈遵、崔逞等人。
拓跋珪从中山撤围至鲁口时,燕国高一陽一太守崔宏逃往海渚。
拓跋珪素闻崔宏之名,将其追上,以崔宏为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侍郎张衮对掌机要,创立各项军国制度。
博陵令屈遵投降,拓跋珪拜为中书令,出纳号令,兼总文诰。
任命燕国秘书监崔逞为尚书,掌管三十六曹。
通过一系列的文武两方面的措施,终于稳定河北的战局,争取到一部分百姓和汉族士族豪门势力对魏国的支持,而此时,中山城内却发生了一场叛乱。
慕容宝原指望镇守龙城的慕容会发兵解围,慕容会却因立太子之事对慕容宝不满,不想发兵,后来在慕容宝不断地催促下,勉强应承,但大军到了蓟城便停止不进。
魏军长期围困中山,辽东援兵迟迟不到,城中将士都有心想要出城与敌人决一死战。
慕容隆对慕容宝说:“拓跋珪虽说屡获小胜,但大军在中原羁留已经一年,凶势沮屈,士马死伤大半,人心思归,诸部离解,正是打败他们的好机会。
加之举城思奋,以我军之锐气,趁敌军之衰弱,无往不克。
如果谨慎持重、犹豫不决,等到将士的斗志丧失,环境又一天天艰苦,时间一久,事情就会发生变化,到那时候,虽然想利用机会,一定不会再有了。”
慕容隆欲与敌人拼个渔死网破的战术也是无奈之举,慕容宝别无他策,只得同意,燕军整装列队待发,负责军事指挥的慕容麟却几次三番阻止大军出击,“(慕容)隆成列而罢者,前后数四。”
燕军将士数千人齐聚皇宫向慕容宝请命出战:“今坐守穷城,终有一天会被困死,我们愿意出城与敌人决一死战,但是陛下却每每制止我们,这是自取灭亡啊!况且我们被围已经很长时间,毫无应对之策,只是白白地盼望时间久了贼兵便能自行退去。
今内外之势,强弱悬绝,敌军一定不会自己撤退已经是很明显的事情。
陛下应当听从大家的意见,出城与敌人决战。”
慕容宝为众将士的豪情感染,下令出击。
慕容隆披甲上马,召集将佐下定必死的决心,“皇威不振,寇贼内侮,臣子同耻,义不顾生。
这次决战,如果侥幸地打败敌人,平平安安地回来固然最好,倘若有什么不幸,起码也让我们的志向节一操一获得一次舒展的机会。
你们如果有人回到北方,看到我母亲,请代我向母亲禀告我此时的心情。”
就在大军开拔的当口,慕容宝再次听从慕容麟的劝阻,不准出战。
“众大忿恨,(慕容)隆涕泣而还。”
慕容麟阻止燕军与魏兵决战有秘密目的,利用魏军围城的机会发动军事政变,他唆使尚书郎慕舆皓谋弑慕容宝,慕舆皓的妻兄苏泥告密,事情败露,慕舆皓与同谋数十人斩关投降魏军,燕国统治集一团一内部矛盾显露,慕容宝与慕容麟嫌隙顿生。
慕容麟终于露出他的真面目,撕下伪装,赤膊上阵,派兵劫持禁卫军将领慕容一精一,让他率禁军杀掉慕容宝,被慕容一精一拒绝。
慕容麟大怒,杀死慕容一精一,率亲信出城,跑到丁零人的部落里去了,军民人情骇动。
慕容宝不知道慕容会的龙城兵在哪里,总是以为就在附近,害怕慕容麟夺了慕容会的军队,占领龙城。
那样的话,自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遂准备放弃中山,率兵北还辽东。
三月十四日夜,慕容宝与太子慕容策、慕容农、慕容隆、慕容盛等率一万骑兵北逃。
中山城大乱,有投降北魏的,有向邺城逃跑的,“城中无主,百姓惶惑,东门不闭。”
拓跋珪想要连夜入城,王建一心要虏掠财物,害怕天黑管不住属下,让他们把东西抢了藏起来,自己捞不着,便借口怕士兵们抢劫府库财物,劝拓跋珪天明入城。
拓跋珪想想也是,反正慕容宝也跑了,进中山城不在乎早一天晚一天。
结果,人家中山城的军民害怕魏军掳掠,拥戴没来得及逃走的宗室慕容详为统帅闭门拒守,不放魏军入城。
次日清晨,拓跋珪出动所有的军队攻城也没攻下来,“连日不拔,”派人问城中人,说你们皇帝抛弃你们逃跑了,你们干嘛白白找死,为谁呀?城里老百姓说得气人,“我们都是些无知的小民,只是害怕又像参合陂那些人一样,在这里权且拖延十天半月的活命罢了。”
拓跋珪气得直视王建,心想你净出馊主意,上一次参合陂坑兵就你出的主意,这一次又不让我连夜入城,好,这回进不去了。
拓跋珪气急败坏,一口唾味啐王建脸上。
下令长孙肥、李栗率三千骑兵去追慕容宝,慕容宝溜得够快,追到范一陽一,愣没看见影。
军中乏粮,拓跋珪罢中山之围到河间征粮吃饭。
中山城又发生内乱,慕容详见魏兵退走,洋洋得意,自以为威德已振,杀死库官骥等慕容宝留守中山城的将领自称皇帝,并将拓跋觚斩首,与北魏划清界线,希望以此来稳定人心。
拓跋觚是拓跋珪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勇略有胆气,从少和拓跋仪一道追随拓跋珪,侍卫左右。
后出使燕国,因索马事件两国交恶,被扣留在中山城。
我们介绍过,他和拓跋珪都是燕国的外甥,慕容垂很喜欢他,可能私下有意让他做魏国的国主,所以“待之逾厚。”
拓跋觚在中山期间,“留心学业,诵读经书数十万言,(慕容)垂之国人咸称重之。”
慕容详竟把他杀害,激起拓跋鲜卑人的愤怒,加之,他执政的短短一个月里,“荒酒奢一婬一,杀戮无度,诛其王公以下五百余人,内外震动,莫敢忤视。”
以致各级僚属和下层军民都和他离心离德。
中山城被困半年多,慕容宝又带走存粮,城中大饥。
不说百姓,“公卿饿死者数十人。”
面对城中的饥荒,慕容详害怕魏军偷袭,不允许人们出城去采集野草和野生的粮食,饿死的人一尸一横遍地。
躲在丁零部落里的慕容麟乘机偷回中山杀掉慕容详,也当起了皇帝,下令让人出城四下找粮食吃。
两国的战争持续近一年,魏军流行瘟疫,人畜多死,将士皆有归心,没人再想打下去,为安定军心,拓跋珪召集诸将询问疫情,将士们纷纷说,跟从大王从塞上一路打来的士兵,活下来的只有十分之四、五。
人都死去一半,众将蛮以为这回魏王肯定会撤兵。
谁知拓跋珪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说:“此固天命,将若之何!四海之民,皆可为国,在吾所以御之耳,何患无民!”说得非常之不客气,非常之冷酷,说死人是天命,我们有什么办法?四海之内的人民都可以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部分,就看我能不能统治他们,难道还怕没有臣民吗?他向他的将领和部落首领们传达了三个讯息,第一,决不退兵;第二,不怕死人;第三,我不怕你们草原各部落不和我一条心。
群臣震慑,“乃不敢言”。
拓跋珪说这话,对于草原诸部来说,有些绝情,他开始以中原百姓的皇帝自居,为他日后与拓跋部和附属诸部落首领之间的矛盾埋下隐患。
中山断粮,慕容麟无奈率兵二万据守新市(在中山城附近),意图与魏军决战。
九月二十九甲子日,拓跋珪发起对中山城的总攻,太史令晁崇劝阻道:“不吉,昔纣王以甲子亡,甲子是疾日,兵家忌之。”
拓跋珪冷笑着反问道:“纣以甲子亡,周武不以甲子兴乎?”
晁崇无言以对。
拓跋珪与慕容麟在义台(即古野台,在今河北省新乐县西南)决战,大破燕军,斩首九千余级,慕容麟逃逸,魏军乘势攻克中山,燕国投降的公卿、尚书、将吏、士卒2万余人,拓跋珪一概赦免,获得皇帝玺绶、图书、府库、珍宝,簿列数万。
拓跋珪论功奖赏文武百官以及将帅士兵等有功人员,掘开慕容详的坟墓,斩下一尸一首上头颅,抓住杀害拓跋觚的主谋高霸、程同,把他们二人的五族亲属全部杀掉,并用大刀一个个剁成肉块,为拓跋觚报仇。
拓跋珪攻克中山后,增派骑兵3万增援拓跋仪进攻邺城。
公元398年(北魏皇始三年)正月,慕容德从邺城率户4万南徙滑台(今河南滑县东),退守山东。
拓跋仪率军进入邺城,随即追慕容德至黄河而归。
经过一年零五个月艰苦卓绝的作战,拓跋珪由主动转为被动,再由被动转为主动,终于彻底击败强大的后燕,获得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使北魏成为北方第一强国。
继匈奴、羯、慕容鲜卑、氐之后,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军事上的胜利能够使北魏摆脱少数民族国家政权短暂的命运吗?当然不能,石虎的军队何其强大,苻坚的大军又是何等样的壮观,最终不也土崩瓦解了吗?新的领域,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拓跋珪和他的北魏国路在何方?
就在北魏大军艰难转战中原的时候,年仅三十五岁、正值春秋鼎盛,取得淝水战争辉煌胜利的东晋孝武皇帝却因一句戏言莫名其妙地死去。
一颗长长的彗星、一位年近三十的宫廷贵人、一个俾女、一一床一厚厚的锦被构织成一幅不可思议的诡异画卷,加速了大晋王朝的灭亡,请看下集“晋祚尽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