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荣、丁鸿)◆桓荣传,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后汉书白话版》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后汉书白话版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后汉书白话版

后汉书白话版 -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后汉书白话版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桓荣、丁鸿)

◆桓荣传,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

少年时在长安,学习《欧陽尚书》,以九江朱普为师,家中贫困,常靠佣工养活自己,一精一力不倦,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到王莽篡位时才回去。

恰逢老师朱普去世,桓荣到九江奔丧,自己负土替老师筑坟,于是留下来教学,徒众达几百人。

王莽失败,天下大乱,桓荣抱着经书与学生一道逃入山谷之中,虽常饥饿但讲经论卷不止,后来又在江淮一带教学。

建武十九年(44),桓荣六十多岁了,才被授职大司徒府。

当时显宗刚立为太子,选求明经,于是提升桓荣的学生豫章何汤做虎贲中郎将,用《尚书》教太子。

世祖从容问何汤的本师是谁,何汤答道:“沛国桓荣。”

皇帝即召桓荣,命令他讲解《尚书》,觉得很好。

便拜桓荣为议郎,赐钱十万,让他入宫教太子。

每朝会,常叫桓荣在公卿面前讲解经书。

皇帝称赞道“:得到先生太晚了!”恰逢欧陽博士出缺,帝想用荣。

荣叩头辞让道:“臣经术浅薄,不及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

帝说“:好,去吧,你能胜任。”

于是拜桓荣为博士,引荐彭闳、皋弘做议郎。

皇上车驾到了大学,正逢诸博士讨论问题,桓荣穿着儒生衣服,温良恭敬,宽博有余,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服,不用言词胜人,众儒生谁也不及他,皇上特加赏赐。

皇上又诏诸生雅吹击磬,整天才完。

后来桓荣入会庭中,皇上诏赐奇果,受果者都纳入怀中,桓荣举手捧着果物拜谢。

帝笑着指他说“:这人真正是儒生呀!”从此更受敬重,常叫他住宿在太子一宫中。

过了五年,桓荣推荐门生九江人胡宪作侍讲,自己只是听听,每天早晨进一次宫罢了。

桓荣曾经生病,太子早晚派中傅问病,赐以珍馐、帷帐、奴婢等,并且说“: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不必为家室担忧。”

后来病愈了,又进宫侍讲。

二十八年(53),朝中大会百官,皇上诏问谁可做太子的师傅?群臣体察上意,都说太子的舅父执金吾原鹿侯陰识可以。

博士张佚正色道:“今陛下立太子,是为陰氏呢,还是为天下?如果为陰氏,那么陰侯可以;如为天下,就应用天下之贤才。”

帝认为讲得好,说道:“想设太傅,是为了辅佐太子。

现在博士不能帮助我,何况太子呢?”

于是拜张佚为太子太傅,而以桓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

桓荣大会诸生,陈列出车马、印绶道“:今日蒙皇上所赐,这是稽考古书的力量,可不勉励吗?”

桓荣认为太子经学已经完成,上疏谢道:“臣下有幸得在帷幄,讲经几年,可智学浅短,无以补益万分。

现在皇太子凭着聪明的资质,通明经义,观览古今,没有哪位太子能专一精一博学像这样的。

这真是国家的福..,天下的幸运。

臣师道已尽,其他皆在太子。

谨使掾臣汜再拜回家。”

太子复信道“:庄以童蒙,学道九年,无所晓识。

《五经》这么广大,圣言幽道,不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岂能一精一通得了!何况不才如我,敢承教诲面命。

从前的先师感谢弟子的有人了,上则通达经旨,弄明章句,下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

现在蒙受下列,不敢有辞,愿您养病加餐,重一爱一玉一体。”

三十年(55)桓荣拜为太常。

桓荣开始遭难,与族人桓元卿同挨饿,可桓荣仍讲诵经书不止。

元卿嗤笑道“:只是自苦气力,什么时候又会施用呢?”

桓荣笑而不应。

等到做了太常,元卿叹道:“我是农家出身的人,没想到学问之有用竟这样哩。”

显宗即位,尊桓荣以师礼,很受亲近和尊重,拜桓荣二子为郎。

桓荣年过八十,自以衰老,几次上书请求退休,每加赏赐。

皇上曾经坐车到太常府,叫桓荣坐东面,设几杖,集合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和桓荣的学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每开口就说:“大师在这里。”

礼毕,把太官供具全部赐给太常家。

其恩礼就是这样。

永平二年(60),三雍(明堂、灵台、辟雍三宫)初建成,拜桓荣为五更养老。

每次举行大射养老礼毕,帝就引桓荣和弟子升堂,执经书自己下语讲说。

于是封桓荣为关内侯,食邑五千户。

桓荣每次生病,皇上就派使者慰问,太官、太医络绎不绝。

后来病重,桓荣上疏谢恩,让还爵土。

皇上亲自到他家问安,入街下车,捧着经书上前,抚一摸一着桓荣,流着眼泪,赐以订一床一茵、帷帐、刀剑、衣被,好久才走开。

从此诸侯将军大夫问疾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都拜倒在一床一下。

桓荣死后,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在首陽山之南。

除兄子二人补四百石,都讲生八人补二百石,其余门徒多数做到公卿。

◆丁鸿传,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

父丁纟林,字幼春,王莽末年守颍陽尉。

世祖略地颍陽,颍陽城守不下,丁纟林说服其县令,便与他一起投降。

世祖大喜,大加赏赐,用丁纟林带领兵士先渡河,发檄文给郡国,攻营略地,攻下河南、陈留、川二十一县。

建武元年(25),丁纟林被拜为河南太守。

等到封功臣时,皇帝叫大家各言所乐,诸将都占丰邑美县,只有丁纟林愿封本乡。

有人对丁纟林说:“人家都想占县,你却只求乡,这是为什么?”

丁纟林说:“从前孙叔敖嘱咐儿子,受封时一定求瘠薄之地,今我能薄宝小,得到乡亭就很不错了。”

皇上听从之,封他为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来改封为陵陽侯。

丁鸿年十三时,从桓荣学习《欧陽尚书》,三年明白了章句,会论辩,为都讲,于是立志深造,穿上布衣,挑着行李,不远千里求学。

起初,丁纟林跟随世祖征伐,丁鸿与弟弟丁盛居在一起,怜一爱一丁盛幼小而一起过着寒苦生活。

等到丁纟林死后,丁鸿应世袭受封,上书让国给丁盛,没有得到回批。

已葬父亲,于是挂孝服于庐墓而溜走了,留信给丁盛道:“鸿贪经书,不顾恩义,少而随师学习,生不供养父母,死不能尽孝道,皇天先祖,并不保佑帮助,身受大病,不堪茅土。

前次上书言明病情,愿辞爵给弟弟,奏章搁置没有回批,时间迫近当袭封爵土。

谨自放弃袭爵,到外寻求良医。

如果病治不好,死在沟壑算了。”

丁鸿起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为师,两人友情很厚,后来丁鸿逃封,与鲍骏在东海相遇,丁鸿装作不认识鲍骏。

鲍骏就挽住丁鸿并且责备道:“从前伯夷、吴季札处在乱世,所以得申其让国之志。

《春秋》之大义,不因家事废王事,现在你以兄弟的私情而断绝父亲不灭的基业,可说是聪明吗?”

丁鸿很受感动,流泪叹息,于是回去就国,开门教授学徒。

鲍骏也上书称丁鸿经学至行,显宗很赏识他。

永平十年(68)皇帝下诏征贤,丁鸿到了即被召见,讲述《文侯之命》篇,皇上赐御衣及绶带,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等礼遇。

不久,拜为侍中。

十三年(71),兼射声校尉。

建初四年(80)徙封为鲁陽乡侯。

肃宗诏丁鸿与广平王羡和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在北宫白虎观讨论《五经》的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持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皇帝亲自称制临决。

丁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赞,皇上也多次赞美。

当时人叹道:“殿中无双丁孝公。”

丁鸿多次受赏赐,拔为校书,于是代替成封为少府。

门下从此更盛,远方来的数千人。

彭城刘恺、北海巴茂、九江朱伥都做到了公卿。

元和三年(86),改封为马亭乡侯。

和帝即位,升迁为太常,永元四年(92)代袁安为司徒。

这时窦太后临朝执政,兄弟窦宪各擅威权。

丁鸿借日食,上封事道:“臣下听说太陽为陽一精一,守实不亏,君王之象征;月亮为陰一精一,盈虚有一定规则,臣子的表象哩。

所以日食,臣在君上,陰凌于陽;月满不亏,下面骄盈的缘故。

从前周室衰微,皇甫等人专权于外,一党一类强盛,侵压主势,所以日月薄食。

《诗经》上说‘: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酉鬼。

’《春秋》记载:日食三十六次,弑君三十二人。

变不空生,各以类应。

凡威权不可以放下,利器不可以假人。

看看往古,近看汉兴,倾危之祸,没有不由此产生。

因此三桓专鲁之权,田氏擅齐之政,六卿瓜分晋室,诸吕掌握汉室,统嗣几次变更;哀帝、平帝的末年,宗庙不能祭祀。

所以虽有周公之亲,而无周公之德,不得行其权势。

“现在大将军窦宪,虽想束力身自约,不敢僭越权势,然而天下远近的百姓都恐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谒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玺,受了台束力,不敢马上便去,久的拖到几十天。

背着王室,走向私门,这是上威降低,下权势盛的缘故。

人道悖于下面,效验现于上天,虽有隐谋,神明照察其情,垂象见戒,以警告人君。

近来,月满先节,过了十五还不亏缺,这是臣下骄傲横溢,违背君王,专功独行的缘故。

陛下没有察觉,所以上天再次见戒,应该畏惧,以防大祸临头。

《诗经》上说:‘敬天之怒,不敢戏豫。

’如果束力政自责,杜渐防微,那么凶妖就会消灭,害除而福降了。

“坏崖破岩之水,来源于涓一涓的小泉;干云蔽日的大树,起于葱青的小苗。

禁微就容易,救末就难,人们没有不忽略于微细,以致成为大祸。

恩不忍诲,又不忍割,事情过去之后,没有发生的明镜。

臣愚以为左官外附之臣,依托权门,倾覆谄谀,以求容媚的人,应该一切杀光。

近来大将军再出,威震州郡,没有不向吏人征赋税,派使者贡献物资。

大将军虽说不受,可是物不还主,部署之吏无所畏惧,纵行非法,不伏罪辜,所以海内贪猾成风,竞为一奸一吏,小民叹息,怨气满腹。

臣听说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宰牧纵横。

应该趁大变之际,改政匡失,来补充天意。”

书奏上十多天,皇帝派丁鸿行太尉兼卫尉,屯于南、北宫。

于是收缴窦宪大将军的印绶,窦宪和诸弟们都自一杀。

当时大郡按人口每五六十万举孝廉二人,小郡每二十万并有蛮夷的也举二人,帝认为不均,下交公卿会议。

丁鸿与司空刘方上言:“凡按人口作标准的,应有阶品,蛮夷错杂,不得列入数内。

自今郡国一律每二十万人每年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举二人,六十万举三人,八十万举四人,百万举五人,百二十万举六人。

不满二十万的二年举一人,不满十万的三年举一人。”

帝听从了。

六年(94)丁鸿死了,赐赠比常礼有增加。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后汉书白话版》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桓荣、丁鸿)◆桓荣传,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后汉书白话版》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