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帝国传奇
苻坚与王猛
第二十章
如果将历史割裂开,一段段看一节节分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某个人(英雄或暴君)左右了某个时期的一段历史,比如司马炎、石勒、冉闵,他们开创或破坏了一个王朝,历史在他们的喜怒哀乐中演变,就象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渡轮,舵手决定着它运行的方向,他可以视情况变化向左向右前进或后退,然而有一点他无法改变,那就是目的地。
黑夜过后是黎明,激烈的民族矛盾导致的一轮血雨腥风过后,各族人民怀着痛苦和悲伤乞盼和平,乞盼各族之间相互的杀戮早日停止。
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苻坚走向前台,历史从来不会抹杀任何一个人的功绩。
苻坚做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凭借政治上的敏一感和对时政的准确分析,一改汉赵民族压迫的“胡汉分治”,提出“民族一团一结”的前秦国基本国策,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混四海为一家,视夷狄如赤子。”
国策只要顺应民意人心就会顺利推行并取得成功,民族一团一结政策让前秦国以区区 百万氐族人打败四周强大的民族,统一北中国。
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生得“臂垂过膝,目有紫光。”
爷爷苻洪非常喜欢他,给他起个名字叫坚头,经常对人说:“此儿姿貌瑰伟,质一性一过人,非常相也。”
即使如此夸奖他的苻洪怕也想不到,他这个孙子日后会怎样得翻江倒海。
苻坚称天王之后,为实现他心中的理想,迫不及待地开始推行他的新政。
苻坚亲自选中一个人来推行他的政令,这个人就是汉人王猛。
苻坚的基本国策归纳起来无非两条,一是民族一团一结,二是统一。
由民族一团一结来推进统一,由统一来完成民族一团一结。
由于当时中国境内民族众多,他不可能在统治阶层内部做到一视同仁。
在他登上帝位之前的关中有氐人、羌人、汉人、匈奴人、羯人,还有一些更加弱小的民族。
关中没有经过石赵后期的战乱,汉人势力相对强大,匈奴汉国的灭亡使匈奴人在关中乃至中原地区的势力减弱,与氐人争夺关中地区的羌人被苻生战败,散落各地。
针对这一情况,苻坚采取了与汉人联合,建立了氐汉核心的民族一团一结政策。
由于氐人长期和汉人共同生活,较之其他民族更易为汉人接受,他的想法马上受到关中汉人的积极支持,羌人也开始依附苻坚。
苻坚藩邸中的名臣,除吕婆楼、强汪等氐人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太原薛赞、略一陽一权翼。
薛赞,汉族士人,权翼,羌中望族,曾在姚襄手下任职,姚氏败亡后投靠苻坚。
他们二人和苻坚一道谋划发动了推翻苻生的宫廷政变,《晋书.苻坚载记》中记载:“太原薛赞、略一陽一权翼见(苻坚)而惊曰:“非常人也!”(薛)赞、(权)翼说坚曰:“今主上昏虐,天下离心。
有德者昌,无德受殃,天之道也。
神器业重,不可令他人取之,愿君王行汤、武之事,以顺天人之心。”
(苻)坚深然之,纳为谋主。”
读史书,切记不能望文生义,不求深解,薛权二人一见苻坚说,“啊,殿下生得不一般,大贵人。”
然后投奔苻坚,一起策划起事杀掉苻生,没这么简单,一个人的相貌决定不了什么,他们肯定是谈论过,在一起交流过。
只有符合这些政治人物所代表的背后势力的利益,他们才可能与你合作,并冒着杀头危险替你出谋划策。
苻坚登基后重用三个人,王猛、薛赞为中书侍郎,权翼为给事黄门侍郎,并掌机密。
大秦国的施政纲领出自此三人之手,再确切一点,出自日后成为前秦丞相的王猛。
王猛是前秦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说前秦是苻坚的历史,不如说前秦是苻坚与他王猛的历史。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家于魏郡。
少贫贱,以鬻畚(卖簸箕)为业。
相貌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小事不想也不干),然而志向、知识、才干在权贵豪门眼里不值一钱,周围的人们都轻视他,王猛却悠然自得,不以为意,隐居于华一陰一。
提到王猛,有则脍炙人口的典故便是说他的故事,叫做“王猛扪虱论天下”。
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北伐关中,屡败前秦军,直一逼一长安,驻军灞上。
王猛穿着布衣去见桓温,“(王)猛被褐而诣之。
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此时的桓温平巴蜀、扫石羯、败苻氐,北伐中原,引旆秦郊,威怀三辅,英名震动天下,而王猛在这样一个所向无敌的汉族大英雄面前神态自若、侃侃而谈,令桓温顿时刮目相看,当下问他:“我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仗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投奔,这是什么缘故啊?”
王猛的回答正中桓温的心事,你不攻长安,豪杰百姓不知道你是不是真心想要关中地区,所以不来。
“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
桓温兵临长安城下,却不攻城,心中确实另有打算。
桓温用兵一向谨慎,多野战,很少攻城,此时的关中局势有利于东晋,但就整个战局来说,形势却极不乐观。
河南的姚襄投降前燕,燕主慕容俊的先锋大军已经一逼一近河南。
江西流民郭敞挟持守官投降姚襄,江西非指今日的江西省,而是指今安徽省长江以西的地方,离京师建康咫尺之遥,建康震骇,竟把豫州刺史谢尚从历一陽一(今安徽和县)招还,戍卫京师,加固长江防线,固江备守。
东晋朝廷摸不清姚襄的意图,惶惶不可终日,其实姚襄根本没有渡江的意思。
远在关中的桓温却准备就梯下人了,桓温此次北伐另有目的,他刚刚参掉北伐无功的殷浩执掌东晋的大权,北伐是为了向东晋朝廷展示他的武功,目的已经达到,便没有必要冒风险呆在关中,要知道穷寇勿迫,谁知道一逼一急的苻健能不能反咬人一口,他的一世英名远无必要丢在渭水。
王猛一句话点中他的心事,桓温默然无语,只是喃喃说了句:“江东无卿比也!”(江东没有人能比得上你。
)桓温南归之时,赐王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之同归,被王猛拒绝。
王猛婉拒桓温的原因是他看到东晋高门当权,连桓温这样的英雄人物掌权尚难,以他一介布衣根本无从参政。
他要等待机会,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他相信正值乱世之秋的中原大地会赋与他一飞冲天的机会。
没过多久机会来了,苻坚登上王位后,接受吕婆楼(十六国之后凉的君主吕光的父亲)的推荐,把王猛招入宫中,两人一谈,应了三国先主刘备的那句话,如鱼得水,“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一个统治集一团一的诞生,一个决策圈的形成,我们不能单纯用人格魅力去解释。
简单一提,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际会风云、相慰平生。
其实他们有潜在的需求,诸葛亮属于荆州地区对曹氏抱有反感的士族集一团一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渴望一个领袖,刘备也渴望获得他们的支持。
诸葛亮之才远不需刘备三次屈尊,刘备的三顾茅庐是做样子给荆州士人以至天下士人看,他礼贤下士,会给你们绝对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诸葛亮之所以要刘备三请才出山,不是因为托大,而是在观望形势,观望什么形势呢?河北战局。
若曹一操一平定河北,他就会出山,曹一操一若败在袁氏家族手中,恐怕刘备纵使四请、五请,诸葛亮也不会出山。
也就是说,一旦袁氏灭亡,真正能与曹一操一抗衡,成为天下士族豪门领袖的只有一个刘皇叔。
苻坚重用王猛,也是做样子给关中地区乃至全国的汉人看,我重视你们,也愿意与你们共享政权。
王猛此时用不着观望,他不看好东晋,已经选择放弃,和苻坚的一席谈话,马上领悟到苻坚的宏图大略,毫不犹豫地投身苻坚廷下。
无论在治国方略,还是一性一格上大相径庭,苻坚大气度,属于一浪一漫主义理想派的政治家,王猛谨重严毅,属于现实派的政治家,他们之所以会成为千古知遇的榜样,除去他们两人的一性一格魅力外,还有一个共同点,二人身上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使他们能够锐意进取、大刀阔斧进行社会变革。
王猛与诸葛亮不同,他比苻坚保守,但比诸葛亮更加激进。
前秦最终能够取得“平燕定蜀,擒代吞凉”等一系列的军事胜利,最终统一北中国,“跨三分之二,居九州之七。”
奠定当时中国北疆最大版图,这一切和王猛的施政密不可分。
苻坚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仍然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时刻困挠着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国家。
匈奴汉国、前赵、后赵血的教训摆在眼前,如何处置呢?苻坚除重用王猛和太原薛赞等参掌机要外,下令“复魏晋士籍”,维护一士族地主特权,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
苻坚定下“氐汉轴心”的基调,要有人去实施,说说氐人汉人平等容易,做起来实在是难!天王是氐人,江山也是氐人打下的,氐族贵族飞扬跋扈。
谁肯?谁敢去得罪氐族权贵呢?
王猛!他摸准苻坚的脉,深深地了解苻坚要的是真正的平等,只有真正的平等才能让秦国境内的各族百姓有凝聚力向心力,因此他痛下狠手,对敢于以身试法者一律重刑,“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犯死罪者一律鞭杀。
他的所作所为激怒氐族人,氐族豪强樊世当面斥责王猛,“我们与先帝共兴大业,都不曾参与朝政,你无汗马之劳,何敢一操一纵国家大权?难道要让我们去耕种喂养你吗?”
王猛反唇相讥,“你光耕地怎么成?还要去当屠户。
(我还要吃肉呢?)”可把樊世气歪了鼻子,跳脚骂:“你个臭小子,老夫不把你脑袋挂在长安城门,我就不活在这个世上。”
王猛马上到苻坚那里打小报告,王猛这个人什么都好,就一样不好,不太光明磊落,好算计人,他算计樊世,后来算计慕容垂,虽说都为了前秦王朝,多多少少有点小人的嫌疑,他明知道自己那么回答,樊世肯定会怒不择言,摆明激怒他。
不过,完人是没有的,王猛这种人确实适合执政,连慕容垂那样的枭雄也只能任由他摆一弄来摆一弄去。
一听樊世要杀王猛,苻坚火冒三丈,“老家伙就是不懂礼法,不杀此老氐无法治理国家。”
(必须杀此老氐,然后百僚可整。
)可巧樊世送死来了,也许是老樊世怕王猛恶人先告状,巴巴的也跑来向苻坚诉苦,苻坚没让他说话,直接问王猛:“吾想让杨壁尚公主,你觉得杨壁为人如何?”
樊世当时就急眼,“哎?杨壁是我的女婿,早就定下了,陛下怎么可以再让他娶公主?”
王猛什么角色,立马明白怎么一回事,从座上一跃而起,指着樊世的鼻子大加训斥,“陛下拥有四海,天下什么东西不是陛下的,你竟敢和陛下抢女婿,你也想做天子吗!你还懂君臣上下的关系吗!”二人一唱一合可把樊世搞懵登转向,弄个大噎脖,老头说不出话来,大怒,抡起拳头来揍王猛,左右侍卫急忙拉住,怎么也不能让他在皇帝面前打架斗殴,樊世被人拉住出不了手,破口大骂,什么x个比,一操一你x,逮什么难听骂什么,史载“丑言大骂”。
苻坚火了人,成何体统,喝令左右把这个老东西拉马厩里斩了。
氐族豪强可不干啦,蜂拥而上,纷纷指责王猛,王猛可不是吓大的,悠然自得。
倒是苻坚沉不住气,把众人骂个狗血喷头,一头骂,一头拿起鞭子一抽一,殿内庭外追着打。
现在想起来,那位被苻坚推翻的苻生还真有点冤枉,他之所以残暴也是没法子,这帮子氐族豪强根本不听话。
别说,打这儿之后,王猛一下子抖起来,氐族豪强见到他连大气不敢出,“自是公卿以下无不惮猛焉”。
苻健的妻弟强德酗酒行凶,劫人财产,抢男霸女,为百姓大患,面对皇亲国戚,王猛毫不手软,立即将他捕杀,陈一尸一于巿。
王猛和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严厉查处害民乱政的官吏,一个月之内,贵戚强豪诛死者二十有余人。
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令行禁止,路不拾遗,风化大行,秦国由此大治。
苻坚感慨地叹道:“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为尊也!”
史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广平人麻思向王猛请假回故里奔丧,王猛对他说:“你可以马上收拾上路,今晚我即发函通知沿途。”
麻思刚出潼关,就发现沿途官府均已接到通知,并照章安排其食宿。
秦国治理下的行政机构效率之高,其令行禁止如此,即便是在今天也让人为之感慨。
广立学校,提倡儒学,劝课农桑,重视农业生产。
针对关中少雨易旱的情况,征发王公富室的奴隶三万人,兴修水利,在关中推广汉代的区种法。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又注意发展交通事业。
长安四门大道直抵各郡国,道侧柳树成荫,长安有歌谣赞美前秦政治,“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
王猛治绩卓著,很快由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咸一陽一内史、京兆尹。
未几,除吏部尚书、太子詹事,又迁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加骑都尉,居中宿卫。
时王猛年仅三十六岁,一年五迁,权倾内外。
没过多久,继续加官,迁尚书令、太子太傅,加散骑常侍。
升势之烈,连王猛也感到害怕,“频表累让”,苻坚不许,加司徒、录尚书事,让王猛正式做宰相,王猛以无功请辞,不拜。
王猛以一介布衣,自出山入仕前秦十八年,鞠躬尽瘁,尽心竭力。
在他的治理下,前秦由一个落后野蛮的氐族政权迅速汉化,成为当时强大的国家。
《晋书》赞他“宰政公平,流放一尸一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综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
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王)猛之力也。”
大秦国“国富兵强,境内大治”,王猛还要什么功劳呢?他心里非常清楚苻坚心中的最终想法,苻坚渴望混一四海,夷汉一家,永保太平。
此时的前秦王国仅据关中一隅,前燕慕容氏雄霸中原辽东,拓跋代国跨据草原大漠,前凉保有凉州,东晋划江而治,十分天下,前秦仅据其二。
王猛要实现他伟大抱负,报苻坚的知遇之恩,还苻坚一个大大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