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汉书·盖宽饶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
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
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
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
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
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
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
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
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
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
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
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
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
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
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
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⑤。
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
上不听,遂下宽饶吏。
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盖宽饶传》,有删节)
[注]①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
②奸:同“干”。
③太子庶子:官职。
④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
⑤中书二千石:官职。
【译文】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
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
被推举为方正,对策被定为优等,升任为谏议大夫。
弹劾卫将军张安世的儿子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并牵连到张安世居官位而无补朝政。
彭祖当时实际上下了车,宽饶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贬职为卫司马。
宽饶刚任司马一职时,亲自巡视士卒住室,察看他们的饮食情况,有疾病的亲自探视慰问,并送来医药,对待士卒很有恩德。
年终按例一交一 接事务时,数千士卒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来报答宽饶的厚德。
汉宣帝嘉奖他,让宽饶做太中大夫,派他巡察各地风俗,查出的多数上报,有的被提拔,有的被降职或免职,接受使命做事适合皇上的心意。
提升为司隶校尉之后,揭发不加回避,官职不分大小一律举报,被检举揭发的人很多。
公卿贵戚及郡国官吏出使到长安,都恐惧不敢触犯法令,京城因此而清静。
宽饶为人性格刚直,高风亮节,志在奉公。
家中贫困,每月俸禄几千钱,其中一半赏给当耳目送消息的吏民。
身为司隶,他的儿子经常步行前去戍守北方边境,公正廉洁如此。
然而他又为人苛刻,好陷害他人,在位官员及贵戚人人跟他结怨,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旨意。
同僚后进有的官至九卿,宽饶自以为行为清廉,才能过人,有益于国家,却被平庸之辈超越,更加失意不快,多次上疏谏诤。
太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写信对他说:“英明君主知道你廉洁公正,不畏强暴,所以把司察的官职授命给你,把奉行使命的大权一交一 付给你,高官厚禄也给了你。
你应该日夜思虑当世急务,执行法律,宣扬教化,担忧天下,即使日日办好事,月月有功劳,还是没有很好地称职报恩。”
宽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这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信任重用中尚书宦官,宽饶上奏说:“如今圣人之道渐渐废弃,儒家的学说不被推行,拿宦官当周公、召公,用法律代替《诗》《书》。”
皇上因为宽饶怨谤始终不改,把他的奏书一交一 给中二千石官吏处理。
谏议大夫郑昌怜悯宽饶忠直忧国,因为奏事不适合皇帝的心意而被文官诋毁侮辱,上书称赞宽饶。
皇上不听,就把宽饶一交一 给御吏。
宽饶举刀在北阙下面自一杀,众人无不怜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