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姬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是周朝《中华上下五千年》周公辅成王

中华上下五千年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 - 周公辅成王

中华上下五千年

周公辅成王

周公姬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是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

文王时,他就孝顺仁一爱一,武王即位后,又全力辅佐武王伐纣。

在周灭商之战中,他“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因此虽然他姓姬名旦,却不直呼姬旦,史称周公、叔旦,因谥号为文,又被称为周文公。

周灭商后的第二年,约在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就病逝了,他的儿子姬诵即位,就是周成王。

成王即位时只有十二岁,还是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根本不懂什么国家大事。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政权也还不稳固,商朝旧贵族们蠢一蠢一欲一动,成王的叔父姬旦唯恐诸侯借机叛周。

为了能及时、有效地发布实施政令,周公决定亲自摄政当国,代成王行一事。

周公旦以其过人的谋略、果断的处事风格,使周朝的政治很快稳定下来,百姓一心发展生产。

同时,他还加强对成王的教育,希望他能尽快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君主。

虽然周公和成王是叔侄关系,但是毕竟成王为君,自己是臣,就算成王做的不对,也不便直接教训、责罚,于是周公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陪伴成王学一一习一一,并对伯禽进行严格的管教,做得不对的地方,惩罚起来毫不客气。

在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周成王明白了很多道理,学一一习一一了许多为君之道。

天下大事由周公决定,成王也受着他的管教,周武王的另外几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见周公虽无君王之名,却在行君王之实,心里就有些不服气了。

尤其是管叔,本来他想继承王位,现在看到姬旦掌权,心中极为不满。

于是他散布流言,说周公野心勃勃,想谋害成王,篡位夺权。

周朝出现内乱,让殷商那些怀着复辟幻想的贵族们看到了希望,其中的代表就是纣王的儿子武庚。

武王建立周朝后,为了便于统治商朝的遗民,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为殷侯,管理殷商旧都朝歌,并更名为豳。

同时,为了监视武庚,又将朝歌以东、以西、以北的地区,划分为卫、鄘、邶,分别由自己的弟弟管叔姬鲜、蔡叔姬度、霍叔姬处来掌管,共同监视武庚。

这样一来,就对武庚形成了包围之势,是为“三监”。

武庚不甘心寄人篱下,受人监视,巴不得周朝内乱。

如今管叔、蔡叔、霍叔对周公旦不满,他便借机煽动他们联合各诸侯反叛,他也好趁乱复辟商朝。

管叔等“三监”本为提防武庚作乱,现在却与武庚联合,勾结几个部落一起反叛周朝,这就是历史上的“三监之乱”。

在这个紧要关头,周公经过冷静分析,毅然决定发兵东征,平定叛乱。

发兵前,他先和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召公进行了一次真诚的一一一交一一一谈,说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如果这时一一江一一山生变,百姓遭难,太一王、季王、文王三世辛苦经营的一一江一一山将不能保住,自己百年后也无颜面对他们。

自己是担心周朝的天下,才不顾个人得失,主持政务的。

周公的一番话赢得了召公的信任,兄弟二人同心稳住了政局,也争取到了多数人的支持。

接着,周公便开始组织东征军平叛战乱,出征前,周公把大臣们都召集起来,进行了一番宣传动员,正式组织起了大军,并亲任统帅,挥师东征叛乱势力。

周朝大军径直攻向武庚的领地,殷军当即溃散,武庚败亡。

攻向武庚的同时,周公分兵直取管叔驻地卫,迅速占领了城邑,消灭了管叔的叛军,管叔自觉无颜面对兄弟和侄儿,自一杀身亡。

周师乘胜攻克了蔡叔的驻地鄘,捉住蔡叔并囚禁了起来,接着,霍叔被流放到边远的地方,从而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平息了武庚及“三监”叛乱,周公想借着东征的机会扩大战果,扫除其他反叛力量,永绝后患,于是决定先向东攻伐奄国。

奄国是商朝的旧都,是东部的大国,也是主要反叛势力所在。

大臣辛公甲建议说,大国难攻,小国易取,不如攻取众小国,使大国难以自立。

周公觉得很有道理,便改变计划,先挥师东南,攻向了淮泗间包括徐、熊、盈等小国的九夷。

九夷的各个小国之前长期与商作战,具有顽强的战斗力,虽然面对周师的强大攻势节节败退,但因为是本土作战,熟悉地势,仍负隅顽抗。

周师经过艰苦卓绝地连续作战,终于征服了九夷各小国。

接着,周军便集中力量北上,占领了奄国西、南两边的邻国。

面对势单力孤的形势,奄国国君不得已出城投降。

奄国投降,沉重打击了殷商势力,蒲姑(又作薄姑、敷古,今山东博兴东南)等国也相继投降。

周公东征共历时三年之久,《尚书·大传》中记载道,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

由此可见,攻打奄国的殷商残余势力是东征的收尾之役。

东征中,周公俘获了一大批商朝贵族。

这些人仍心存复辟商朝的念头,因此被称为“顽民”。

周公觉得都城镐京在西,很不方便控制东部广大的中原地区。

于是,他决定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

同时,他又派召公派兵驻守,对他们加强监督,这就是东都洛邑(今河南洛一陽一)。

从此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边的是镐京,又叫宗周;东边的是洛邑,又叫成周。

建都洛邑后,周公便开始分封同姓诸侯和有功的臣子。

周公在商故都朝歌建立卫国,封小弟康叔为卫君。

周公还建立了宋国,封投降周朝的商朝贵族微子启为宋国国君。

同时,他在奄国旧地建立鲁国,封长子伯禽为鲁国国君,分治殷民。

伯禽临行去鲁国之前,周公对他说:“在朝中,我的身份地位几乎是无人能及,可还是握发吐哺,唯恐失去天下贤人,你到了鲁国,千万要励一精一图治,不能狂妄放纵。”

他先后建立了71个封国,将武王15个兄弟和16个功臣派到各封国去做诸侯,建起捍卫王室的屏障。

周公东征,周朝的影响扩展到东海之滨,对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具有重大意义。

周公辅政七年,平定了叛乱,营建了东都,还为周朝制定了一套典章制度,例如,封国内将封国内的土地统一规划,广泛推行井田制,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另外,还有“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和“乐”制等,总算使周王朝的统治得以巩固。

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决定还政于成王。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还政前,周公作《无逸》,告诫年轻的成王谨记商朝灭亡的教训,不要纵一情于声色享乐,而思“稼穑之艰难”,要勤俭一爱一民,选贤与能。

然后,他就“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周公辅佐武王灭商,辅佐成王平叛建制,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

直至去世,周公仍忠心耿耿。

临终时,他叮嘱子孙一定要把他葬在洛邑,以示至死也不离开成王。

他辞世后,文王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将他葬在了周文王墓的旁边。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为成王的统治营建了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周朝的统治越来越稳固,国力也越来越强大。

成王在位三十年,后来他的儿子康王即位,康王在位十六年。

在这前后四十多年间,西周出现了繁荣富强的盛世局面,史称“成康之治”。

___相关文章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华上下五千年》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周公姬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是周朝《中华上下五千年》周公辅成王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