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演义
第六十章 帝尧比神农 华封人三祝
且说帝尧所定的制度,是临民以十二。
这年正是应该巡守的年分。
正月中旬,帝尧就商议预备,到了二月上旬,就启身前行。
这次目的地是在华山。
但是帝尧的意思,还要乘便考察雍、冀二州水患的情形,兼到桥山祭黄帝的陵墓。
所以预算旅行的期间是半年。
朝内的政治仍归大司农等处理,其余和仲、和叔、赤将子舆、篯铿四人随行。
一路沿着汾水,向西南而来。
到了稷山,是大司农教民耕种之地,哪知汪洋一片,大半变成泽国。
原来稷山之地,正当孟门山东南,山上冒下来的洪水,此地首当其冲,将大司农多年所辛苦经营的农田与一切建筑物,毁坏不少,现在已将这试验场移到稷山之南去了。
帝尧看了,不禁叹息一会。
逾过稷山,到了新设的那个试验场,只见规模狭隘了许多,而且又分作两处,大概因限于经费及地亩之故。
那时适值遇见姜嫄,原来姜嫄虽则贵为国母,但是她那欢喜稼穑的一性一情,至老不衰。
原有的那个试验场,大司农经营的时候姜嫄曾随时帮忙。
后来移到稷山之南,姜嫄依旧随同料理。
而且大司农教稼之外,更须与闻各种政事,在此地的时候少,反而姜嫄住在试验场的时候多。
这时帝尧遇见姜嫄,便上前问安,并说道:“母亲如此一操一作,太辛苦了。”
姜嫄叹口气道:“辛苦倒没有什么,我是欢喜的,只有这洪水如此泛滥,如何是好?从前那个试验场成绩颇好,已给水根本破坏了,现在又经营这两处起来。
假使洪水再泛滥过来,我已和弃儿说过,只好以生命殉之。”
帝尧见姜嫄如此说,忙劝慰道:“母亲快不要如此。
天心仁一爱一,洪水之患大约至多不过如此,不会再大了,请母亲放心。”
说罢,就随着姜嫄各处参观了一会。
姜嫄道:“这两处我用的心力已不少,而且地方的风景又好,我已和弃儿说过,我死之后必须葬在此地,这句话请帝代我记牢。”
帝尧听了,唯唯答应。
又谈了一时,帝尧便辞了姜嫄,率领群臣径向南方。
到了山海的东岸,因为洪水的原故,范围扩大了不少,低洼之地无不侵及,损失的人民财产不可数计。
帝尧看了,惟有忧叹。
那时百姓都聚集在丘陵高阜,跼跼蹐蹐,度他们的生涯。
帝尧更加怜悯,一路的抚一慰过去。
那些百姓看见帝尧来,却都是竭诚欢迎,异常热烈。
帝尧向他们说道:“朕之不德,至有这等洪水大灾,使汝等流离失所,现在已多年了,还没有平治的方法。
朕对于汝等抱疚抱愧到万分,汝等还要如此的欢迎,朕更不安之至了。”
那些百姓道:“洪水为灾是天地之变,并不是圣天子之过。
但是洪水虽则多年,而我们百姓的衣食仍旧一点没有缺乏,这个就是圣天子给我们的恩惠。
换一个寻常的君主,哪里能够如此呢?所以我们平常在这里说,从前神农氏教百姓稼穑,使大家都有饭吃,现在圣天子亦教我们种田积储,使我们虽则遇到这种大灾,仍旧有所吃。
圣天子的恩德,真个和神农一样呢。”
帝尧慌忙谦让道:“朕哪里可以比神农。
从前神农帝夫负妇藏,以治天下,现在朕一无功德,而汰侈已极,哪里可比神农!朕的比神农,譬如一个是昏,一个是旦呢。”
那些百姓听了,齐声道:“帝真太谦了,何尝有一点汰侈呢!做了一个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人,戴的是黄冠,穿的是纯衣,乘的是彤车,驾的是白马,不舒不骄,恭俭到如此,还说是自己汰侈,帝真太谦了。”
帝尧听了,又谦逊一会,方才雇了船只,率领群臣对渡过来。
已到雷首山北麓,沿着山麓向西走就是华山。
那时西方诸侯都已齐集。
帝尧到了华山,分班朝见,考校政绩,分别庆让,这些都是循例之事,不必细说。
巡守礼毕,帝尧便要起程而西,哪知赤将子舆和篯铿两人都说要上华山去走走,请一个假。
赤将子舆为的是要去搜集百草花做粮食,是极紧要之事。
篯铿呢,是年少好游,跟了去玩玩,以扩眼界。
帝尧都答应了,遂暂时不动身,以待他们,自己却与和仲兄弟查访闾阎风俗,顺便来到华山下,望望岳色。
早有那华山的封人前来迎接,看见了帝尧,行过礼之后,便笑迷迷的说道:“嘻!你是个圣人。
小人请恭祝圣人。
第一项,愿圣人寿比南山。”
帝尧听了,慌忙推辞道:“多谢,多谢,不要,不要。”
封人又祝道:“第二项,愿圣人富如东海。”
帝尧又连忙推辞道:“多谢,多谢,不要,不要。”
封人又祝道:“第三项,愿圣人多生几个男子。”
帝尧又慌忙推辞道:“多谢,多谢,不要,不要。”
封人听了非常怀疑,便问道:“小人的意思,寿、富、多男这三件事,是人人所欢喜而求不到的,所以拿来祝你。
哪知你件件不要,究竟是什么原故呢?”
帝尧道:“汝有所未知。
多男子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要有好男子才算是好。
若是不肖的男子,徒然给父亲遗羞,有一个尚且不得了,何况多呢!既然多了之后,虽未见得个个不肖,亦未见得个个都肖。
假使其中有一二个不肖,那么做父母的将如之何?教诲他吗,教他不好;听他去吗,于心不忍。
岂不是倒反可怕!还有一层,现在世界不能算太平,生计很是艰难,儿子一个一个的生出来,养呀,教呀,做父母的如何负担得起?但是既然生了他出来,做牛做马,总只有做父母的去负担,岂不更是可怕吗!至于富这个字,固然是人人之所欢喜的,但是富不能够突然而来。
未富之前,要费多少的经营;既富之后,还要呕多少的心血。
田要去求,舍要去问,财帛要去会计,工人要去督率,一个不小心,富就不可保。
这种事情岂不是麻烦之至吗!人生在世,不过百年,何苦来为了衣食耳目之欲,把可宝贵的光一陰一,可一爱一惜的一精一力,都用到这个上去,真觉犯不着呢!便厦万间,所居不过容膝;食前方丈,所吃不过充肠,真正富了,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天地间之财物,只有这点点数目,我既然富了,必定有人忧贫,容易受人之怨恨、嫉妒。
万一他想设计劫夺我,我更防不胜防,终日兢兢,如坐囹圄,何苦来呢!所以朕的意思,亦不要它。
并非以此鸣高,实在是怕受它的累呀!至于寿这个字,在表面上看来,固然是极好的。
但是朕亦以为有几种可怕:第一种是生理上的变化,人到老来,康强壮健碧然有的,但是头童齿豁,目昏耳聋,行坐艰难,甚而至于智慧减,神明衰,亦是常事。
到那时候,遇着孝子顺孙,能够服侍奉养,还可以享福。
假使遇着不孝的子孙,那么反要受辱了。
他们不体谅你是个老者,倒反憎嫌你为什么老而不死,要增重他们的累。
甚至偶然弄错一点事情,就骂你是个昏瞶糊涂。
这种话语,听了岂不伤心!第二种可怕的,是家门中之不幸。
人到老来,筋力渐衰,无他希望,只望家庭中怡怡之乐。
假使不幸,妻子先亡,剩了孙辈,隔了一层,已经不甚亲一热了。
假使寿长得很,不幸连孙辈都亡故了,剩了曾孙、玄孙辈,隔得疏远了,犹如路人一般,那么孤家寡人,独来独往,有什么趣味呢?第三种可怕的,是时势的改变。
享高寿的人最好是处常,万不可以处变。
万一变故发生起来,照理不能不死,而又不能死。
如若死了,大家都要说他命里应该横死,所以有这样大年。
如果不死,到后来自己固然懊悔,人家亦要嘲笑。
朕记得从前有两个人,都享上寿,遇变应死而不死。
一个人到后来临死,有‘艾灸眉头瓜喷鼻’的诗句。
一个是死后人家嘲笑他,说道:‘可怜某某人,享寿八十三,何不七十九?’照此看起来,人的长寿岂不是亦是取辱之一道吗!第四种可怕的,是民情的淡保遇到老年的人,总说他是思想顽固,头脑陈旧,非尽量的排斥他不可。
却不知道年老的人,在他年轻的时候,亦大用气力,有功效于社会过的。
然而一班少年淡薄的人,总以为他是过时之人,用不着了。
你想,寿长了,要受这种耻辱,长寿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朕的意思,这三项都非所以养德,因此推辞不要。”
那封人听了帝尧这番话,不觉大发他的议论,并且大掉他的文言道:始吾以汝为圣人耶,今然,君子也。
天生万民,必授之职。
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
夫圣人鹑居而鷇食,乌行而无彰。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
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
这几句文言说完之后,封人竟掉转头去了。
帝尧知道他是个有道君子,慌忙随在他后面,叫道:“慢点,慢点,朕还要请问,朕还要请问。”
哪知封人头也不回,说道:“去了,去了。”
竟飘然而去。
帝尧不胜怅怅,立了一会,只能与和氏兄弟回转。
过了几日,赤将子舆等回来了,却同了一个道者同来。
帝尧便问:“他是何人?”
赤将子舆道:“这是野人的旧同僚,姓伯名成,字子高,大家亦叫他作柏成子高。
他在黄帝的时候曾有官职。”
帝尧猛然想到道:“是否就是为先高祖皇考制造货币的那位柏高先生吗?”
赤将子舆道:“是呀,是呀,‘上有丹矸,下有黄银;上有慈石,下有铜金;上有陵石,下有赤铜青金;上有黛赭,下有鉴铁;上有葱,下有银沙’,这几句歌诀,此刻妇人、竖子都能知道,其实就是这位柏先生创出来的。
所以这位柏先生,算得是发明矿学的祖师呢。
后来黄帝乘龙上天,他也在龙背上跟了上去。
我们足足有几百年不见了,不料此次在华山上遇到,所以特地邀他来,和帝相见。”
帝尧忙向柏成子高施礼,口中说道:“原来是柏先生,失敬,失敬。”
当下就请他坐了,大家亦各就坐。
帝尧便问柏成子高天上一切的情形。
最后又问道:“先生既已上仙,此刻何以又到人世间来游戏?”
柏成子高道:“不瞒帝说,某已被谪,不能再在天上了。”
帝尧忙问:“何故?”
柏成子高道:“神仙是有劫数的,逢到劫数,不能不堕一落人间。
某适逢劫数,所以如此。”
帝尧道:“怎样叫劫数?”
柏成子高道:“凡项事件,一成一败,叫做一劫。
不过劫数有大有小,时间有迟有速;有的几百年一劫,有的几年一劫,有的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乃至几千万年、万万年一劫,都是有的。
最大的就是天地之劫。
天地之外,四上下更有天地,亦无终极,但是都有成败。
那个一成一败,就最大最大的劫数了。
最小的就是蜉蝣,朝生暮死,亦是一劫。
电光石火,忽明忽灭,亦是一劫。
神仙之劫,亦有迟速,迟的几万年,速的几百年、几十年就要历劫了。
某根基浅薄,幸叨黄帝的庇荫,从而上升,但一无修养,所以已遭劫而堕一落。”
帝尧道:“将来还能上升吗?”
柏成子高道:“只要道心不污尘心不染,仍旧可以上升,凡人皆可以上升,何况已经列过仙班之人呢。”
帝尧道:“现在先生做什么事?”
柏成子高道:“某空闲之极,无所事事。”
帝尧道:“不揣冒昧,敢请先生如赤将先生一样的出来辅佐藐躬,不知肯屈尊否?”
柏成子高道:“有道之君在上,拒绝不肯,某却不敢。
但是跑到朝堂之上去,如入樊笼,某亦不耐。
最好得百里之地,叫某去治理治理,或者尚有成绩,某亦愿意。”
帝尧大喜,就立柏成子高做了一个诸侯,他的封地就在华山东部一个肇山地方。
柏成子高受命,就做他的诸侯去了。
这里帝尧君臣仍旧一同起身到山海边,雇了船舶,竟向西渡。
四面一望,茫茫无际,那舟子一面摇橹,一面向帝尧等说道:“这个山海,比从前大到三分之一了。
从前哪里有这样大!
自从孟门山上洪水暴发以来,滔一滔一不一绝,统统汇到这个海里来田庐财产,不知淹没了多少,如今还是有增无减,不知道要几日才能平定呢。
这个真是天降奇灾呀!”正说到此,赤将子舆忽然望前面指道:“那边仿佛是一个洲渚。”
舟人道:“前面是一个小洲,在这个海鹄的中心,无论东西南北对渡的,都要在那里停泊地方虽小,倒很热闹。”
于是大家眼睁睁都向那个小洲望着。
过了一会,愈行愈近,果见有无数船只都停泊在那里。
帝尧等一共六只船,亦齐向那里停泊,以便过夜。
舟人系了缆,便站道:“难得今朝顺风,一日就到此地,不然,走两三日亦难说呢。”
帝尧等看那洲渚,商店甚多,但面积并不广大,且天色已晚,不便登临,便在舟中与诸臣杂谈。
忽闻邻船中有人作歌,其声清越,其词旨恬淡高远。
帝尧料他是个不凡之人,即忙遣从人过去探听。
过了一时,回来报道:“这唱歌的在一只小船上,姓狐,名不谐。”
帝尧听了,求贤心切,再叫从人前去通知,说:“朕就去拜访。”
那从人去了,回来说道:“狐不谐说今日天色已昏,且小船不便,明日再见吧。”
帝尧听了,只得罢休。
到了次日,天还未大亮,帝尧尚在睡梦之中,忽听得从人叫喊之一声,不觉惊醒,忙起身问有何事。
另一个从者对道:“昨日帝要去访他的那个狐不谐,此刻摇船去了,所以小人们想叫他回转来。”
帝尧一想,这个人一定是有道德的隐君子,不然,决不会如此有意遁避,不肯相见的,遂吩咐从人道:“汝等叫喊亦无益,不如解了缆,追过去吧。”
这时天色大明,和仲等均闻声起来了,遥望那只小船,是向北面摇去,恰好是向桥山去的路。
帝尧等的船亦紧紧在后跟随。
可是小船轻快,大船沉重,无论如何总赶不上。
到得日色停午,那小船已消没于烟霭之中望不见了。
及至下午,到了山海北岸,停船之后,天色渐昏,无从探听。
次日早晨起来一望,只见泊船之地是个渔村,人家三两,比邻而居,许多渔纲都晾在外面。
有几个妇女蓬着头,出来洗米。
帝尧的从人就去访问狐不谐消息,那些妇女都回说不知。
从人道:“昨日明明看见他的船是向这里来的。”
那些妇女道:“这里的港汊纷歧得很,有好几条呢,或者是走别一条去了。”
正说时,帝尧和众臣亦都上岸来走走。
那边的渔夫亦走出来了,看见帝尧等这一大批衣冠济楚、气概不凡的人,不觉诧异,仔细打听,才知道是天子,慌忙都来即见。
那些妇女例反避了进去。
帝尧问那些渔夫:“狐不谐这个人,汝等知道吗?”
渔夫等听了,都说:“不知道。
小人等只知道一个张仙人,是很有道行的。”
帝尧忙问:“张仙人叫什么名字?有怎样的道行?”
渔夫道:“他的名字叫果,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们极相信他。”
帝尧道:“他住在何处?”
渔夫道:“他的行踪不定,有时在冀州,有时在雍州,有时在梁州。
在雍州的时候,总住在此地北面一座山上,从前小人们常见到他的。”
帝尧道:“现在为什么不见?”
渔夫道:“小人等从前就是住在那座山的附近,以耕种为业。
后来洪水暴发,一一夜工夫将所有房屋财产一齐冲去。
小人等四家十二口,自分必死,大家用绳索系在腰间,但求死在一处。
哪知半路遇着几株大树,用手攀住,才得救命。
但是水退之后,回到旧家望望,只见所有田地都不知去向,已变成一个大湖。
当时邻舍几十家,大半无从寻觅,现在只剩了我们几家,真真是运气呀!我们旧业既然消失,所以只好来此捕鱼了。
但是洪水暴发之前,那张仙人就和我们说:‘此地将有大灾,不可再居。
’当时小人等不甚相信,有几个相信他的,亦因为安土重迁,不能搬动,以致遭劫。
如今想来,这张仙人岂非真是个神仙吗?”
帝尧道:“原来如此。
那座山在北方,朕到桥山去,可要走过吗?”
渔夫道:“小人们未曾到过桥山,走不走过不能知道。”
帝尧听了不语,便率众臣回到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