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斋书录解题
道家类
○
△《老子道德经》二卷
周柱下史李耳伯阳撰。
昔人言谧曰“聃”,故世称老聃。
然“聃”之为训,耳漫无轮也,似不得为谥。
△《御注老子》二卷
徽宗皇帝御制。
△《老子注》二卷
魏王弼撰。
魏、晋之世,玄学盛行,弼之谈玄,冠于流辈,故其注《易》,亦多玄义。
晁说之以道曰:“弼本深于《老子》,而《易》则未也。
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于《易》,其有余不足之迹可见矣。”
世所行《老子》,分《道德经》为上、下卷。
此本《道德经》且无章目,当是古本。
△《老子道德论述要》二卷
司马光撰。
太史公曰老子着书言道德之意。
后人以其篇首之文名。
上篇曰《道》,下篇曰《德》。
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合从本名。
温公之说如此。
其不曰“经”而曰“论”,亦公新意也。
△《老子新解》二卷
苏辙撰。
东坡跋曰:“使战国有此书,则无商鞅、韩非;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一;使晋、宋间有此书,则佛老不为二。”
△《老子解》二卷
叶梦得撰。
其说曰:“孔子称窃比于我老彭,孟子辟杨、墨,而不及老氏。
老氏之书,孔、孟所不废也。”
所解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以为四肢九窍,本《韩非子解老》之说。
△《易老通言》十卷
程大昌撰。
其序言名为训《老》,而实该《六经》,故曰《易老通言》,《易》在而《六经》皆在矣。
盖以《易》为《六经》之首也。
△《列子》八卷
郑人列御寇撰。
穆公时人。
△《列子注》八卷
晋光禄勋张湛处度撰。
△《列子释文》二卷
唐当涂县丞殷敬顺撰。
△《庄子》十卷
蒙漆园吏宋人庄周撰。
案《史记》与齐宣、梁惠同时,则亦当与孟子相先后矣。
△《庄子注》十卷
晋太傅主簿河南郭象子玄撰。
案本传,向秀解义未竟而卒,颇有别本迁流,象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点定文句而已。
其后秀义别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然向义今不传,但时见陆氏《释文》。
△《庄子音义》三卷
唐陆德明撰。
即《经典释文》二十六至二十八卷。
△《庄子疏》三十卷
唐道士西华法师陕郡成玄英子实撰。
玄英隐东海,贞观五年召至京师,永徽中流郁州,不知坐何事。
《唐艺文志》云。
△《鬻子》一卷
鬻熊为周文王师,封于楚,为始祖。
《汉志》云尔。
书凡二十二篇,今书十五篇。
陆佃农师所校。
△《鬻子注》一卷
唐郑县尉逢行珪撰。
止十四篇,盖中间以二章合而为一,故视陆本又少一篇。
此书甲乙篇次。
皆不可晓,二本前后亦不同。
姑两存之。
△《关尹子》九卷
周关令尹喜,盖与老子同时,启老子着书言道德者。
案《汉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唐》及《国史志》皆不着录,意其书亡久矣。
徐藏子礼得之于永嘉孙定,首载刘向校定序,篇末有葛洪后序。
未知孙定从何传授,殆皆依托也。
序亦不类向文。
△《亢仓子》三卷
何粲注。
首篇所载与《庄子·庚桑楚》同。
“亢仓”者,“庚桑”声之变也,其余篇亦皆依托。
唐柳子厚辨其非刘向,班固所录,是矣。
今《唐志》有王士元《亢仓子》二卷,注云天宝元年,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冲虚》、《文子》《通玄》、《亢仓子洞灵真经》。
然《亢仓子》求之不获,襄阳处士王士元谓《庄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也。
乃取诸子文义类者补其亡。
然则今之《亢仓》,士元为之也。
宗元唐人,岂偶不之知耶?
△《文子》十二卷
题默希子注。
案《汉志》有《文子》九篇。
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又案《史记货殖传》徐广注:“计然,范蠡师,名钘。”
裴骃曰:“计然,葵邱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
默希子引以为据。
然自班固时已疑其依托,况又未必当时本书乎?至以文子为计然之字,尤不可考信。
柳子厚亦辨其为驳书,而亦颇有取焉。
默希子不着名氏,晁公武曰唐徐灵府自号也。
△《鹖冠子》三卷
陆佃解。
案《汉志》,鹖冠子,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
今书十九篇,韩吏部称十有六篇,故陆谓非其全也。
韩公颇道其书,至柳柳州则曰尽鄙浅言也,好事者伪为其书,反用《鵩赋》以文饰之。
其好恶不同如此。
自今考之,柳说为长。
△《抱朴子》二十卷
晋句漏令丹阳葛洪稚川撰。
洪所着书,《内篇》言神仙黄白变化之事,《外篇》驳难通释。
此二十卷者,《内篇》也。
《馆阁书目》有《外篇》五十卷。
△《坐忘论》一卷
唐逸人河内司马承祯子微撰。
言坐忘安心之法凡七条,并《枢翼》一篇,以为修道阶次。
其论与释氏相出入。
△《天隐子》一卷
司马子微作序,言不知其何许人,着书八篇,修炼形气,养和心灵,长生久视,无出此书。
今观其言,殆与《坐忘论》相表里。
岂“天隐”云者,托之别号欤?
△《玄真子外篇》三卷
唐隐士金华张志和撰。
《唐志玄真子》十二卷,今才三卷,非全书也。
既曰《外篇》,则必有《内篇》矣。
志和事迹,详见余所集碑传。
△《无能子》三卷
不着名氏。
《唐志》云光启中隐民间,盖其自序云尔。
△《庄子义》十卷
参政清源吕惠卿吉父撰。
元丰七年,先表进《内篇》,其余盖续成之。
△《庄子十论》一卷
题李士表撰。
未详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