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1.5 《尚书》:美德照耀历史长空
【尚书其书】
关于历史,我们有好多疑问,但这一切需要有历史资料才能回答。
《尚书》是一部将上古历史文件和古代事迹汇编在一起的书,其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也被文学史家称为是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和《诗经》的文体并列。
但其中的散文,绝大部分是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也有对美德的褒扬称颂等。
【尚书名句】
德惟治,否德乱。
解读:推行德政,天下就会安定,没有了道德,社会就会大乱。
道德是一切生活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的道德沦丧了,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了。
书之论事,昭如日月。
解读:书中所记载的故事,历代伟人的功绩,如同日月一样明亮,人所共见。
这是子夏在读完书之后的感慨,前人的功劳都记载在书中,他们的伟大我们不能忘怀。
从优秀的读本中发现伟大之处,并用来提高自己,我们的成长才能越来越稳健,越来越有力量。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解读:太一陽一和月亮的光芒,日复一日永不变化。
今天著名的复旦大学,它的名字就出自《尚书》中的这句。
以每天都充满希望的日出,寄寓着兴学救国的宏大理想。
无耻过作非。
解读:不要因为犯了过错感到羞耻,就文过饰非,加以掩饰。
犯错误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还不愿意面对和改正,这样只会错失纠正的机会。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解读:不在细节上注意,就会败坏大的品德。
细节是体现品德的亮点,如果忽视了细节,那些美好的德行也就像是夸夸其谈了。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解读:知道道理不难,难的是把它落实到行动上。
很多人都是明白事理的,但是真正做到的人总是很少,所以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无稽之言勿听,毋询之谋勿庸。
解读:毫无根据的话不要听,没有咨询过别人的计划不要使用。
我们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要去听流言飞语,但是要善于向别人请教。
好问则裕,自用则校
解读:谦虚好问的人就会气度宽宏,自以为是就会气量狭校善于向别人学习,不仅可增加知识,也会让我们的气量更大,更能接纳别人的不同看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一团一体中。
满招损,谦受益。
解读:骄傲自满就会吃亏,谦虚好学才能受益。
虽然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行之惟艰”,怎样让自己变成一个“谦谦君子”,其实就在于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要知道,我们永远也不能变得完美,只能更接近完美。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解读:喜欢玩一弄别人的人,品德会因之受损;沉溺于某一种癖好的人,志向也会受损。
培养健康的兴趣一爱一好,对青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尚书故事】
今古文之争
汉景帝时,鲁恭王为了扩建自己的宫殿,去拆毁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得“古文”经传数十篇,其中有《书》。
这些经传都是用“古文”写的;所谓“古文”,其实只是晚周民间别体字。
那时恭王肃然起敬,不敢再拆房子,并且将这些书都交还孔子的后人——孔安国。
安国加以整理,发现其中的《书》比通行本多出十六篇,这称为《古文尚书》。
武帝时,安国将这部书献上去。
因为语言和字体的两重困难,一时竟无人能通读这部书,所以便一直压在皇家图书馆里。
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先后领校皇家藏书。
刘向开始用《古文尚书》校勘今文本子,校出今文脱简及异文各若干。
哀帝时,刘歆想将《左氏春秋》、《一毛一诗》、《逸礼》及《古文尚书》这些所谓的“古文”经典立博士。
当时的五经博士不以为然,刘歆写了长信和他们争辩。
这便是后来所谓的今古之争。
尚书的九德
有一次,皋陶对大禹说:“诚信地实行德政,就会谋略英明,人民一团一结。”
大禹于是问如何去做到诚信。
皋陶说:“问得好。
谨慎自身,思虑深远。
依次与九族亲戚敦厚,使众贤臣勉力辅佐,由近及远,其道理就在这里。”
禹听完拜谢道:“说得对埃”
皋陶又说:“还要知人善任,还要使民众安居乐业。”
大禹叹气说:“唉!连帝尧也为这些而犯难,知人就是明哲,能任用贤人,安定民心就是慈一爱一,百姓就会怀念他。
如果做到了明哲又受人一爱一戴,就不会担兜,也不会流放三苗,也不会畏惧花言巧语,善于伪装的一奸一邪之人了。”
皋陶说:“是啊,行为有九种美德,说到某人有美德,必定要将其行一事一件件列出来。”
大禹问什么是九德。
皋陶说:“宽宏而有威严,柔和而有主见,老实谨善而严肃庄重,多才而不傲慢,和顺而刚毅,耿直而温和,简约而刚正,刚强而求实,勇敢而有道义。
能够拥有这些美德,并坚持一贯,就无忧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