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十五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1]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版·唐纪十五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贞观

资治通鉴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白话版·唐纪十五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贞观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白话版·唐纪十五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贞观

唐纪十五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

[1]夏,四月,丁巳,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松外蛮,破之。

[1]夏季,四月,丁巳(初七),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败松外蛮。

初,州都督刘伯英上言:“松外诸蛮暂降复叛,请出师讨之,以通西洱、天竺之道。”

敕建方发巴蜀十三州兵讨之。

蛮酋双舍帅众拒战,建方击败之,杀获千余人。

群蛮震慑,亡窜山谷。

建方分遣使者谕以利害,皆来归附,前后至者七十部,户十万九千三百,建方署其酋长蒙和等为县令,各统所部,莫不感悦。

因遣使诣西洱河,其帅杨盛大骇,具船将遁,使者晓谕以威信,盛遂请降。

其地有杨、李、赵、董等数十姓,各据一州,大者六百,小者二、三百户,无大君长,不相统壹、语虽小讹,其生业、风俗,大略与中国同,自云本皆华人,其所异者以十二月为岁首。

起初,州都督刘伯英上书言道:“松外各个蛮族暂时降附如今又叛乱,请求出兵讨伐,以打通朝廷通往西洱、天竺的道路。”

太宗敕令梁建方征发巴蜀十三州兵马讨伐他们。

松外蛮族首领双舍率众抵抗,建方将其击败,杀死俘获共有一千多人。

众蛮族大为震动,纷纷逃窜到山谷之中。

建方分派使者说明利害关系,于是他们都来归附,前后有七十个部落,十万九千三百户,建方委任其首领蒙和等人为县令,各自统率本部,众人感激涕零。

建方又派使者到西洱河,当地将领杨盛大为恐慌,准备好船只想要逃跑,使者晓以大唐军队的威严与信用,杨盛于是请求投降。

该地区有杨、李、赵、董等几十个大姓,各自据守一州,大的六百户,小的有二、三百户,没有大的君王,互不统属,方言土语虽然有小的差异,但其生活状况与风俗习惯等大略与中原相同,自称原本都是汉人,所不同的是以十二月为一年的开始。

[2]己未,契丹辱纥主曲据帅众内附,以其地置玄州,以曲据为刺史,隶营州都督府。

[2]己未(初九),契丹首领曲据率领兵众归附唐朝,唐朝在其居住地设置玄州,任命曲据为刺史,隶属营州都督府。

[3]甲子,乌胡镇将古神感将兵浮海击高丽,遇高丽步骑五千,战于易山,破之。

其夜,高丽万余人袭神感船,神感设伏,又破之而还。

[3]甲子(十四日),乌胡镇守将领古神感领兵渡海进攻高丽,与高丽五千步骑兵遭遇,在易山激战,将其击败。

当天夜里,高丽一万多名士兵袭击古神感的船只,神感设下埋伏,将高丽兵打得大败,然后回师。

[4]初,西厥乙毗咄陆可汗以阿史那贺鲁为叶护,居多逻斯水,在西州北千五百里,统处月、处密、始苏、歌罗禄、失毕五姓之众。

乙毗咄陆奔吐火罗,乙毗射匮可汗遣兵迫逐之,部落亡散。

乙亥,贺鲁帅其余众数千帐内属,诏处之于庭州莫贺城,拜左骁卫将军。

贺鲁闻唐兵讨龟兹,请为乡导,仍从数十骑入朝。

上以为昆丘道行军总管,厚宴赐而遣之。

[4]起初,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任命阿史那贺鲁为叶护,居住在多逻斯河畔,在西州以北一千五百多里的地方,统辖处月、处密、始苏、歌逻禄、失毕五个部落的兵众。

乙毗咄投奔吐火罗时,乙毗射匮可汗曾派兵追击,咄部落散亡。

乙亥(二十五日),阿史那贺鲁率领其残余力量几千帐归附唐朝,太宗降诏让他们居住在庭州莫贺城,贺鲁官拜左骁卫将军。

贺鲁听说唐朝军队讨伐龟兹,便请求做为向导,于是率领几十名骑兵到朝廷。

太宗任命他为昆丘道行军总管,盛宴款待,厚加赏赐,让他回到原居地。

[5]五月,庚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击帝那伏帝王阿罗那顺,大破之。

[5]五月,庚子(二十日),右卫率长史王玄策进攻帝那伏帝王阿罗那顺,将其打得大败。

初,中天竺王一尸一罗逸多兵最强,四天竺皆臣之,玄策奉使至天竺,诸国皆遣使入贡。

会一尸一罗逸多卒,国中大乱,其臣阿罗那顺自立,发胡兵攻玄策,玄策帅从者三十人与战,力不敌,悉为所擒,阿罗那顺尽掠诸国贡物。

玄策脱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书征邻国兵,吐蕃遣一精一锐千二百人,泥婆国遣七千余骑赴之。

玄策与其副蒋帅二国之兵进至中天竺所居茶和罗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

阿罗那顺弃城走,更收余众,还与师仁战;又破之,擒阿罗那顺。

余众奉其妃及王子,阻乾陀卫江,师仁进击之,众溃,获其妃及王子,虏男一女万二千人。

于是天竺响震,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余所,俘阿罗那顺以归。

以玄策为朝散大夫。

起初,中天竺国王一尸一罗逸多兵力最强,东、西、南、北四天竺都臣服于他,王玄策奉使节到天竺,各国都派使者进献贡品。

恰巧一尸一罗逸多去世,国内大乱,大臣阿罗那顺自立为王,征发胡族兵进攻玄策,玄策率领随从三十人与他们激战,抵御不住,全都被其擒获,阿罗那顺将各国的贡品掠夺干净。

玄策乘夜间只身脱逃,到达吐蕃西部边境,发文书给邻国征调兵马,吐蕃派一精一兵一千二百人,泥婆国派七千多名骑兵赴战。

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领二国的兵马进一逼一十到中天竺的居住地茶和罗城,激战三天,大败天竺兵,杀死三千多人,水中溺死者将近一万人。

阿罗那顺弃城逃走,重新纠集残余力量,掉过头来与蒋师仁战斗;蒋师仁又将其打败,并生擒阿罗那顺。

剩余的天竺人拥戴阿罗那顺的妃子及王子,在乾陀卫江阻截唐军,蒋师仁向其发动进攻,天竺兵众溃败,其妃子及王子被擒,其余被俘男一女一万二千人。

于是天竺国内大受震动,共有五百八十多个城邑和部落先后投降,玄策等人俘虏阿罗那顺,班师回朝。

朝廷任命玄策为朝散大夫。

[6]六月,乙丑,以白别部为居延州。

[6]六月,乙丑(十六日),唐朝以白别部所居地为居延州。

[7]癸酉,特进宋公萧卒,太常议谥曰“德”,尚书议谥曰“肃”。

上曰:“谥者,行之迹,当得其实,可谥曰贞褊公。”

子锐嗣,尚上女襄城公主。

上欲为之营第,公主固辞,曰:“妇事舅姑,当朝夕侍侧,若居别第,所阙多矣。”

上乃命即第而营之。

[7]癸酉(二十日),特进宋公萧去世,太常寺议定其谥号为德,尚书省议定谥号为隶。

太宗说:“谥号本是标明人的行迹的,应当符合实际,可加谥号为贞褊公。”

萧的儿子萧锐继承其父的食邑爵位,并娶太宗女儿襄城公主为妻。

太宗想要为他营建新的宅第,公主执意辞退,并说:“媳妇侍奉公婆,应当早晚都在身边,假如居住在别处,必然会有较多的缺失。”

太宗于是命令就在萧的原住所为他们营建新居。

[8]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水运。

隋末剑南独无寇盗,属者辽东之役,剑南复不预及,其百姓富庶,宜使之造舟舰。

上从之。

秋,七月,遣右领左右府长史强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舟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

别遣使行水道,自巫峡抵江、扬,趣莱州。

[8]太宗认为高丽正值穷困凋弊,议定在明年征发三十万兵力,一举灭掉它。

有人认为大军东征,必须储备一年的粮食,而牲畜并不能运载那么多,应当准备舟船用水运。

隋朝末年惟独剑南地区没有寇盗与兵乱,近来辽东之战,剑南又一次不受牵累,当地百姓生活富庶,应当让他们修造舟船。

太宗依从其建议。

秋季,七月,派右领左右府长史强伟在剑南道伐木造舟船,大船有的长一百尺,宽五十尺。

造好后另派使者,走水路,从巫峡直抵江州、扬州,再驶往莱州。

[9]庚寅,西突厥相屈利啜请帅所部从讨龟兹。

[9]庚寅(十一日),西突厥丞相屈利啜请求率领本部跟从唐军讨伐龟兹。

[10]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时太白屡昼见,主史占云:“女主昌。”

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上恶之。

会与诸武臣宴宫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

君羡自言名五一娘一,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又以君羡官称封邑皆有“武”字,深恶之,后出为华州刺史。

有布衣员道信,自言能绝粒,晓佛法,君羡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

御史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

壬辰,君羡坐诛,籍没其家。

[10]起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人李君羡掌管玄武门宿卫,当时金星多次在白天出现,太史占卜说:“女主将兴起。”

民间又广传《秘记》中言:“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据有天下。”

太宗听后非常厌恶。

正赶上太宗在宫中与众位武将饮宴,行酒令,让每个人各讲小名。

李君羡自称小名五一娘一,太宗非常惊讶,进而笑着说:“什么女子,竟这么勇健!”又因为君羡官衔封爵籍贯都有一个“武”字,非常厌恶,随后让他出任华州刺史。

有个布衣名叫员道信,自称能够不进饮食,通晓佛法,李君羡非常敬慕相信他,多次与他形影相随,窃窃私语。

御史上奏称君羡勾通妖人,图谋叛乱。

壬辰(十三日),李君羡因此事定罪处斩,全家被抄没。

上密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所云,信有之乎?”

对曰:“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

上曰:“疑似者尽杀之,何如?”

对曰:“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

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

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

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上乃止。

太宗曾秘密地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上所说的谣传,真有其事吗?”

答道:“我仰观天象,俯察历数,这个人现在已在陛下宫中了,是陛下亲属,从今往后不超过三十年,这个人当做天下的君王,并将大唐皇室子孙杀得不剩几个,其征兆已经形成了。”

太宗说:“凡是有怀疑的统统杀掉,怎么样?”

李淳风答道:“此乃天命,人们不能够违抗。

未来称王的人死不了,反而白白地杀死无辜。

而且今后三十年,那个人也已经老了,也许该存有慈善心肠,祸害可能会小些。

如今即使找到此人将其杀死,老天或许会降生更加强壮的人一大肆发泄怨恨,恐怕陛下的子孙就没有幸免的了。”

太宗于是不再过问此事。

[11]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师,疾笃,上征赴玉华宫,肩舆入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宫下,闻其小愈则喜形于色;加剧则忧悴。

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互有余责。”

乃上表谏,以为:“《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且陛下每决一重囚,必令三覆五奏,进素膳,止音乐者,重人命也。

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

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内为前代雪耻,外为新罗报雠,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乎!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焚陵波之船,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

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子遗一爱一尚上女高陽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

癸卯,薨。

[11]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在京城,病情加重,太宗征召他到玉华宫,乘坐轿子进入殿内,到太宗御座旁边才下轿,与太宗相对流泪,太宗将房玄龄留在宫中,听说病情好转则喜形于色;病情加重则忧虑憔悴。

房玄龄对他的儿子们说:“我蒙受皇上的隆恩,如今天下无事,只有东征高丽一事没有停止,众位大臣都不敢劝谏,我明知其非而不说话,真是死有余辜啊。”

于是上表章劝谏,认为:“《老子》说:‘知道满足,不会遭到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不会遇到危险。

’陛下的功名威德也可以知足了,开拓疆土也当适可而止,而且陛下每次叛决一个死刑犯人,一定要三次复议五次上奏,进素食,停止音乐,这正是重视人的一性一命啊。

如今驱使无罪的士卒,让他们往刀口上送,使之肝脑涂地,难道他们单单不足以怜悯吗!假使当初高丽违背臣属的礼节,可以诛罚他们;假若侵扰老百姓,可以灭掉他们。

以后会成为中原的祸患,也可以除掉他们。

如今没有这三条原因而只是无故烦劳中原百姓,我们对内无非称为前代雪耻,对外不过称为新罗报仇,岂不是所得到的很少,失去的很大吗!希望陛下容许高丽悔过自新,焚毁准备渡海用的船只,停止召募兵众,自然华、夷庆幸有靠,远服近安。

我很快要死去的,倘若承蒙陛下采纳将死者的哀鸣,死了也将不朽。”

房玄龄的儿子房遗一爱一娶太宗女儿高陽公主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的公公病得这么厉害,还能为国家的事忧心忡忡。”

太宗亲去探视,握着房玄龄的手与他告别,悲痛得不能自禁。

癸卯(二十四日),房玄龄去世。

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

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

为唐宗臣,宜哉!

柳芳曰:房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直到死于宰相位上,共三十二年,天下人号称为贤相;然而没有多少事迹可寻,道德也达到至高境界。

所以太宗平定祸乱而房、杜二人不居功;王、魏徵善于谏诤而房、杜二人不争其贤名;李世、李靖善于领兵作战而房、杜二人辅行文道,使国家太平,将功劳归诸君主。

房玄龄被称为有唐一代的宗臣,是很适宜的。

[12]八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12]八月,己酉朔(初一),出现日食。

[13]丁丑,敕越州都督府及婺、洪等州造海船及双舫千一百艘。

[13]丁丑(二十九日),敕令越州都督府以及婺、洪等州修造海船及双舫船一千一百艘。

[14]辛未,遣左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出金山道击薛延陀余寇。

[14]辛未(二十三日),派遣左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从金山道出兵进攻薛延陀残余势力。

[15]九月,庚辰,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击处月、处密,破之,余众悉降。

[15]九月,庚辰(初二),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进攻处月、处密,将其击败,余众全部投降。

[16]癸未,薛万彻等伐高丽还。

万彻在军中,使气陵物,裴行方奏其怨望,坐除名,流象州。

[16]癸未(初五),薛万彻等人征伐高丽返回朝廷。

万彻在军中,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裴行方上奏称其有怨言,因而被罢官除掉名籍,流放到象州。

[17]己丑,新罗奏为百济所攻,破其十三城。

[17]己丑(十一日),新罗向朝廷上奏表称百济进攻其国,攻克十三座城。

[18]己亥,以黄门侍郎褚遂良为中书令。

[18]己亥(二十一日),任命黄门侍郎褚遂良为中书令。

[19]强伟等发民造船,役及山獠,雅、邛、眉三州獠反。

壬寅,遣茂州都督张士贵、右卫将军梁建方发陇右、峡中兵二万余人以击之。

蜀人苦造船之役,或乞输直雇潭州人造船;上许之。

州县督迫严急,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谷价踊贵,剑外騷然,上闻之,遣司农少卿长孙知人驰驿往视之。

知人奏称:“蜀人脆弱,不耐劳剧,大船一艘,庸绢二千二百三十六匹。

山谷已伐之木,挽曳未毕,复征船庸,二事并集,民不能堪,宜加存养。”

上乃敕潭州船庸皆从官给。

[19]强伟等人征发百姓造船,山獠人也去做力役,雅、邛、眉三州獠民造反。

壬寅(二十四日),朝廷派茂州都督张士贵、右卫将军梁建方征发陇右、峡中的士兵二万多人进攻獠民。

蜀人苦于造船的劳役,有人请求出价钱雇佣潭州人造船,太宗允许。

州县官吏督促过急,百姓们甚至卖田地宅院、卖儿卖女都供不上,粮价猛涨,引起剑外一带騷动。

太宗听说后,派司农寺少卿长孙知人飞奔前往视察。

知人上奏称:“蜀人身一体虚弱,不能承受剧烈劳动。

大船一艘,雇人要给绢二千二百三十六匹。

山谷之中已经砍伐的树木,还没有全部运出来,又要征调船庸,二件事并在一起,百姓们承受不了,应当加以存恤养护。”

太宗于是敕令雇潭州人的造船费用由zheng府支给。

[20]冬,十月,癸丑,车驾还京师。

[20]冬季,十月,癸丑(初六),太宗车驾回到京城。

[21]回纥吐迷度兄子乌纥蒸其叔母。

乌纥与俱陆莫贺达官俱罗勃,皆突厥车鼻可汗之婿也,相与谋杀吐迷度以归车鼻。

乌纥夜引十余骑袭吐迷度,杀之。

燕然副都护元礼臣使人诱乌纥,许奏以为瀚海都督,乌纥轻骑诣礼臣谢,礼臣执而斩之,以闻。

上恐回纥部落离散,遣兵部尚书崔敦礼往安一抚之。

久之,俱罗勃入见,上留之不遣。

[21]回纥吐迷度的侄子乌纥娶其婶婶为妻。

乌纥与俱陆莫贺侍从官俱罗勃,都是突厥车鼻可汗的女婿,二人互相谋划杀掉吐迷度归附车鼻。

乌纥乘夜晚带领十多个骑兵袭击吐迷度,将他杀死。

燕然副都护元礼臣派人诱降乌纥,答应他上奏太宗封他为瀚海都督,乌纥骑马到元礼臣处面谢,礼臣将他抓起来杀死,上报朝廷。

太宗担心回纥各部落分散,派兵部尚书崔敦礼前往安一抚。

又过了一些天,俱罗勃到朝中拜见太宗,太宗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去。

[22]阿史那社尔既破一处月、处密,引兵自焉耆之西趋龟兹北境,分兵为五道,出其不意,焉耆王薛婆阿那支弃城奔龟兹,保其东境。

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父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贡。

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

社尔进屯碛口,去其都城三百里,遣伊州刺史韩威帅千余骑为前锋,骁卫将军曹继叔次之。

至多褐城,龟兹王诃利布失毕、其相那利、羯猎颠帅众五万拒战。

锋刃甫接,威引兵伪遁,龟兹悉众追之,行三十里,与继叔军合。

龟兹惧,将却,继叔乘之,龟兹大败,逐北八十里。

[22]阿史那社尔打败处月、处密后,领兵从焉耆的西面直抵龟兹北部边境,分兵五路,出其不意,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弃城投奔龟兹,据守其东部边境。

阿史那社尔派兵追击,生擒并杀掉他,立他的堂弟先那准为焉耆国王,让他继续向唐朝进贡。

龟兹大为震动,守城将士多弃城逃走。

阿史那社尔进驻碛口,离龟兹都城三百里,派伊州刺史韩威率领一千多骑兵为前锋,骁卫将军曹继叔紧随其后。

到了多褐城,龟兹国王诃利布失华、丞相那利、羯猎颠率领五万兵众抵抗。

短兵相接,韩威引兵假装后退,龟兹兵倾巢出兵追击,跑了有三十里,韩威与曹继叔的军队会合。

龟兹兵害怕,想要退却,曹继叔乘机反击,龟兹大败,北逃八十里。

[23]甲戌,以回纥吐迷度子翊左郎将婆闰为左骁卫大将军、大俟利发、瀚海都督。

[23]甲戌(二十七日),唐朝任命回纥吐迷度的儿子、翊左郎将婆闰为左骁卫大将军、大俟利发、瀚海都督。

[24]十一月,庚子,契丹帅窟哥、奚帅可度者并帅所部内属。

以契丹部为松漠府,以窟哥为都督;又以其别帅达稽等部为峭落等九州,各以其辱纥主为刺史。

以奚部为饶乐府,以可度者为都督;又以其别帅阿会等部为弱水等五州,亦各以其辱纥主为刺史。

辛丑,置东夷校尉官于营州。

[24]十一月,庚子(二十三日),契丹将领窟哥、奚族将领可度者一同率领本部归附唐朝。

朝廷将契丹本部改为松漠府,任命窟哥为都督;又以其将领达稽等部为峭落等九州,各自任命他们的首领为刺史。

以奚族本部为铙乐府,任命可度者为都督;又以其将领阿会等部为弱水等五州,也是各任命其部族首领为刺史。

辛丑(二十四日),在营州设置东夷校尉官。

[25]十二月,庚午,太子为文德皇后作大慈恩寺成。

[25]十二月,庚午(二十四日),太子李治为文德皇后建造大慈恩寺竣工。

[26]龟兹王布失毕既败,走保都城,阿史那社尔进军一逼一十之,布失毕轻骑西走。

社尔拔其城,使安西都护郭孝恪守之。

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帅一精一骑追布失毕,行六百里,布失毕窘急,保拨换城,社尔进军攻之四旬,闰月,丁丑,拔之,擒布失毕及羯猎颠。

那利脱身走,潜引西突厥之众并其国兵万余人,袭击孝恪。

孝恪营于城外,龟兹人或告之,孝恪不以为意。

那利奄至,孝恪帅所部千余人将入城,那利之众已登城矣,城中降胡与之相应,共击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敌,将复出,死于西门。

城中大扰,仓部郎中崔义超召募得二百人,卫军资财物,与免兹战于城中,曹继叔,韩威亦营于城外,自城西北隅击之。

那利经宿乃退,斩首千余级,城中始定。

后旬余日,那利复引山北龟兹万余人趣都城,继叔逆击,大破之,斩首八千级。

那利单骑走,龟兹人执之,以诣军门。

[26]龟兹国王布失毕兵败后,退保都城,阿史那社尔急行军一逼一十近,布失毕率领轻骑出城西逃。

社尔攻下其都城,让安西都护郭孝恪守卫此城。

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率领一精一锐骑兵追击布失毕,行军六百里,布失毕慌慌

张张,据守拨换城,社尔领兵攻城,用了四十天,闰十二月,丁丑(初一),攻陷城池,生擒布失毕以及羯猎颠。

那利只身逃走,暗中勾一引西突厥的兵力与本国兵力合在一处共一万多人,袭击郭孝恪。

郭孝恪在城外安营扎帐,有的龟兹人告诉他那利即将赶来,孝恪不以为意。

那利忽然大兵压境,郭孝恪率领本部一千多人想要进入城里,那利兵众已经登上城墙,城内投降的胡兵与那利里应外合,共同夹击郭孝恪,万箭齐发,刀剑如雨,孝恪抵挡不住,想要再次冲出来,被射死在西门。

城中大乱,仓部郎中崔义超召募得二百人,保卫军需财物,与龟兹兵在城中展开激战,曹继叔、韩威也在城外扎营,从城西北角进攻龟兹。

经过一一夜激战,那利兵撤退,唐军杀死龟兹兵三千多人,城中才安定下来。

十多天之后,那利又带引山北龟兹一万多人一逼一十近都城,曹继叔迎击,将其打败,杀死八千人。

那利一个人骑马逃走,龟兹人将他抓住,送到军门。

阿史那社尔前后破其大城五,遣左卫郎将权祗甫诣诸城,开示祸福,皆相帅请降,凡得七百余城,虏男一女数万口。

社尔乃召其父老,宣国威灵,谕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叶护为王;龟兹人一大喜。

西域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馈驼马军粮,社尔勒石纪功而还。

阿史那社尔前后共攻下大城五座,派左卫郎将权祗甫到各个城中,晓以祸福,各城相继请求投降,共得七百多城,俘虏男一女几万人。

社尔于是召集城中父老,宣示朝廷的威严神灵,讲明征伐有罪之国的道理,立龟兹国王的弟弟叶护为国王;龟兹人非常高兴。

西域地区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着送骆驼马匹和军粮,社尔刻石碑纪功,而后班师回朝。

[27]戊寅,以昆兵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以鼓纛,使招讨西突厥之未服者。

[27]戊寅(初二),唐朝任命昆丘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给鼓和大旗,让他招抚讨伐未归服的西突厥人。

[28]癸未,新罗相金春秋及其子文王入见。

春秋,真德之弟也。

上以春秋为特进,文王为左武卫将军。

春秋请改章服从中国,内出冬服赐之。

[28]癸未(初七),新罗国丞相金春秋与他的儿子金文王来到唐朝拜见太宗。

金春秋是金真德的弟弟。

太宗封春秋为特进,文王为左武卫将军。

春秋请求按照唐朝的式样改革新罗官员的礼服,太宗拿出冬服赐给他。

二十三年(巳酉、649)

二十三年(巳酉,公元649年)

[1]春,正月,辛亥,龟兹王布失毕及其相那利等至京师,上责让而释之,以布失毕为左武卫中郎将。

[1]春季,正月,辛亥(初六),龟兹国王布失毕及其丞相那利等人被押到了京城,太宗予以责备后将他们放了,任命布失毕为左武卫中郎将。

[2]西南徒莫祗等蛮内附,以其地为傍、望、览、丘四州,隶朗州都督府。

[2]西南地区徒莫祗等蛮族归附唐朝,以其辖地设傍、望、览、丘四州,隶属于朗州都督府。

[3]上以突厥车鼻可汗不入朝,遣右骁卫郎将高侃发回纥、仆骨等兵袭击之。

兵入其境,诸部落相继来降。

拔悉密吐屯肥罗察降,以其地置新黎州。

[3]太宗因突厥车鼻可汗不来朝见,派右骁卫郎将高侃征发回纥、仆骨等兵马袭击突厥。

军队到了突厥境内,各部相继前来投降。

拔悉密首领肥罗察投降,唐朝在其原地设置新黎州。

[4]二月,丙戌,置瑶池都督府,隶安西都护;戊子,以左卫将军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

[4]二月,丙戌(十一月),唐朝设置瑶池都督府,隶属于安西都护;戊子(十三日),任命左卫将军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

[5]三月,丙辰,置丰州都督府,使燕然都护李素立兼都督。

[5]三月,丙辰(十三日),唐朝设置丰州都督府,由燕然都护李素立兼任都督职。

[6]去冬旱,至是始雨。

辛酉,上力疾至显道门外,赦天下。

丁卯,敕太子于金液门听政。

[6]上一年冬季大旱,到此时才下了第一场雨。

辛酉(十七日),太宗支撑病体到了显道门外,大赦天下。

丁卯(二十三日),太宗敕令太子李治在金液门听政。

[7]夏,四月,乙亥,上行幸翠微宫。

[7]夏季,四月,乙亥(初一),太宗行幸翠微宫。

[8]上谓太子曰:“李世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

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为叠州都督;世受诏,不至家而去。

[8]太宗对太子说:“李世才智有余,然而你对他没有恩德,恐怕不能够敬服你。

我现在将他降职,假如他即刻就走,等我死后,你以后可再重用他为仆射,视为亲信;如果他俳徊观望,应当杀掉他。”

五月,戊午(十五日),任命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为叠州都督;世接受诏令后,没有回家即去上任。

[9]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景武公李靖薨。

[9]辛酉(十八日),开府仪同三司卫景武公李靖去世。

[10]上苦利增剧,太子昼夜不离侧,或累日不食,发有变白者。

上泣曰:“汝能孝一爱一如此,吾死何恨!”丁卯,疾笃,召长孙无忌入含风殿。

上卧,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悲不自胜;上竟不得有所言,因令无忌出。

己巳,复召无忌及褚遂良入卧内,谓之曰:“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

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又谓遂良曰:“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

仍令遂良草遗诏。

有顷,上崩。

[10]太宗病情加重,上吐下泄,太子昼夜不离身边,有时一连几日不进食,头发有的已变白。

太宗流着泪说:“你这么孝敬疼一爱一我,我死了还有什么遗憾!”丁卯(二十四日),太宗病情危急,召长孙无忌到含风殿。

太宗躺在一床一上,伸出手摸一着长孙无忌的腮,无忌大声痛哭,不能自己;太宗竟说不出话来,于是令无忌出宫。

己巳(二十六日),又召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进入卧室内,对他们说:“朕如今将后事全都托付给你们。

太子仁义孝敬,你们也都知道的,望你们善加辅佐教导!”对太子说:“有无忌、遂良在,你不用为大唐江山担忧!”又对褚遂良说:“无忌对我竭尽忠诚,我能拥有大唐江山,无忌出力较多,我死之后,不要让小人进谗言挑一拨离间。”

于是令褚遂良草拟遗诏。

过了不久,太宗去世。

太子拥无忌颈,号恸将绝,无忌揽涕,请处分众事以安内外,太子哀号不已,无忌曰:“主上以宗庙社稷付殿下,岂得效匹夫唯哭泣乎!”乃秘不发丧。

庚午,无忌等请太子先还,飞骑、劲兵及旧将皆从。

辛未,太子入京城;大行御马舆,侍卫如平日,继太子而至,顿于两仪殿。

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以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兼中书令。

壬申,发丧太极殿,宣遗诏,太子即位。

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平常细务,委之有司。

诸王为都督、刺史者,并听奔丧,濮王泰不在来限。

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

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闻丧皆恸哭,剪发、面、割耳,流血洒地。

太子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号淘痛哭,悲痛欲绝,长孙无忌抹去眼泪,请求太子处理众事以安朝内外,太子不停地哀嚎,无忌说:“皇上将宗庙社稷交付给殿下,怎么能效法一般人只知道哭泣呢?”

于是秘不发丧。

庚午(二十七日),长孙无忌等人请求太子先回到皇宫,飞骑、一精一悍步兵及旧将领纷纷跟随。

辛未(二十八日),太子进入京城;辞世的天子所用的马车,侍卫兵如同平时一样,继太子之后到达京城,安顿在两仪殿。

任命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少詹事张行成兼任侍中,任命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兼任中书令。

壬申(二十九日),在太极殿发丧,宣示太宗遗诏,太子即皇帝位。

军国大事,不可停下不办;平常琐细事务,委托给有关官署。

诸王在外任都督、刺史的,都听凭他们前来奔丧,但濮王李泰不在奔丧的范围内。

废止辽东的征战及各项土木工程。

四方各部族在朝做官及来朝进贡的几百人,听说太宗死了,都失声痛哭,剪头发、用刀划脸、割耳朵等,流血满地。

六月,甲戌朔,高宗即位,赦天下。

六月,甲戌朔(初一),高宗李治即位,大赦天下。

[11]丁丑,以叠州都督李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陽宫留守。

[11]丁丑(初四),任命叠州都督李世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陽宫留守。

[12]先是,太宗二名,令天下不连言者勿避;至是,始改官名犯先帝讳者。

[12]先前,太宗“世民”二字,令天下不连在一起写的不用避讳;到了此时,开始更改犯先帝名讳的官名。

[13]癸未,以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

无忌固辞知尚书省事,帝许之,仍令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癸巳,以李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13]癸未(初十),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门下二省事务。

无忌执意辞退掌管尚书省,高宗答允,于是命他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癸巳(二十日),任命李世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14]阿史那社尔之破龟兹也,行军长史薛万备请因兵威说于阗王伏信入朝,社尔从之。

秋,七月,己酉,伏信随万备入朝,诏入谒梓官。

[14]阿史那社尔打败龟兹后,行军长史薛万备请求借着军队威慑劝说于阗国王伏信入京朝见,社尔听从其意见。

秋季,七月,己酉(初六),伏信随薛万备入朝,高宗下诏让他谒见太宗灵柩。

[15]八月,癸酉,夜,地震,晋州尤甚,压杀五千余人。

[15]八月,癸酉(初一),夜里,发生地震,晋州震情尤其严重,死五千多人。

[16]庚寅,葬文皇帝于昭陵,庙号太宗。

阿史那社尔、契何力请杀身殉葬,上遣上谕以先旨不许。

蛮夷君长为先帝所擒服者颉利等十四人,皆琢石为其像,刻名列于北司马门内。

[16]庚寅(十八日),安葬太宗皇帝于昭陵,庙号太宗。

阿史那社尔、契何力请求自一杀殉葬,高宗派人告诉他们先帝遗旨不允许。

被太宗擒获归服的各部族首领颉利等十四人,都雕刻他们的石人像,并刻上名字排列在北司马门内。

[17]丁酉,礼部尚书许敬宗奏弘农府君庙应毁,请藏主于西夹室,从之。

[17]丁酉(二十五日),礼部尚书许敬宗奏请应毁掉弘农府君庙,请将供奉的神主藏在太庙的西夹室,高宗依准。

[18]九月,乙卯,以李为左仆射。

[18]九月,乙卯(十三日),任命李世为尚书左仆射。

[19]冬,十月,以突厥诸部置舍利等五州隶云中都督府,苏农等六州隶定襄都督府。

[19]冬季,十月,在突厥各部设置舍利等五州隶属于云中都督府,苏农等六州隶属定襄都督府。

[20]乙亥,上问大理卿唐临系囚之数,对曰:“见囚五十余人,唯二人应死。”

上悦。

上尝录系囚,前卿所处者多号呼号称冤,临所处者独无言。

上怪问其故。

囚曰:“唐卿所处,本自无冤”。

上叹息良久,曰:“治狱者不当如是邪!”

[20]乙亥(初四),高宗询问大理寺卿唐临在押的囚犯数目,答道:“现关押五十多人,只有二人应当处死。”

高宗听后十分高兴。

高宗曾亲自讯问犯人的罪状,前任大理寺卿处置过的犯人多大声喊冤。

唐临处置的犯人却不发一言。

高宗感到奇怪,问他们是何原因。

犯人们说:“唐临判处的,本来就无冤枉。”

高宗感叹很久,说道:“治理刑狱的官员不应当如此吗!”

[21]上以吐蕃赞普弄赞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

赞普致书于长孙无忌等云:“天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当勒兵赴国讨除之。”

[21]高宗任命吐蕃赞普弃宗弄赞为驸马都尉,封为西海郡王。

赞普寄书给长孙无忌等人写道:“大唐天子刚刚即位,大臣有不忠诚的,理当率兵赴国内讨伐除灭。”

[22]十二月,诏濮王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珍膳,特加优异。

[22]十二月,高宗颁布诏令允许濮王李泰开设府署设置僚属,车马服饰与珍贵膳食等,特加优惠供给。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上永徽元年(庚戌、650)

唐高宗永徽元年(庚戌,公元650年)

[1]春,正月,辛丑朔,改元。

[1]春季,正月,辛丑朔(初一),改年号为永徽。

[2]丙午,立妃王氏为皇后。

后,思政之孙也。

以后父仁为特进、魏国公。

[2]丙午(初六),高宗立妃子王氏为皇后。

皇后乃是王思政的孙女。

封皇后的父亲王仁为特进、魏国公。

[3]己未,以张行成为侍中。

[3]己未(十九日),任命张行成为侍中。

[4]辛酉,上召朝集使,谓曰:“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自是日引刺史十人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

[4]辛酉(二十一日),高宗召见各地的朝集使,对他们说:“朕刚刚即位,有对百姓不便利的事情你们都应奏陈,未说透彻的再次上书启奏。”

从此每天带十名刺史进入阁中,询问民间百姓疾苦,及其从政措施。

有洛陽人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上命立斩之。

无忌与褚遂良同心辅政,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有一个洛陽人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命令即刻处斩。

无忌与褚遂良齐心协力辅佐高宗治理朝政,高宗也尊重礼遇二人,谦恭地听从二人的意见,故而永徽年间的朝政,百姓安康,有贞观朝的遗风。

[5]太宗女衡山公主应适长孙氏,有司以为服既公除,欲以今秋成婚。

于志宁上言:“汉文立制,本为天下百姓。

公主服本斩衰,纵使服随例除,岂可情随例改,请俟三年丧毕成婚。”

上从之。

[5]太宗的女儿衡山公主应当下嫁长孙氏,有关官员认为天子既已因公脱一去丧服,想让公主在当年秋季成婚。

于志宁上书言道:“汉文帝立下不必穿丧服三年的制度,本来是为了天下的百姓。

公主服丧本应穿上粗麻布做的衣服,纵使援照汉代旧例脱一去了丧服,哀情怎么可以随着旧例一下子就改变了呢,请待三年服丧期满后再批准成婚。”

高宗依准。

[6]二月,辛卯,立皇子孝为许王,上金为杞王,素节为雍王。

[6]二月,辛卯(二十二日),立皇子李孝为许王,李上金为杞王,李素节为雍王。

[7]夏,五月,壬戌,吐蕃赞普弄赞卒,其嫡子早死,立其孙为赞普。

赞普幼弱,政事皆决于国相禄东赞。

禄东赞一性一明达严重,行兵有法,吐蕃所以强大,威服氐、羌,皆其谋也。

[7]夏季,五月,壬戌(二十四日),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去世,他的嫡长子早已死去,便立他的孙子为赞普。

赞普年幼懦弱,政事都由吐蕃的丞相禄东赞裁决。

禄东赞一性一情通达严肃,治军有方,吐蕃之所以强盛壮大,威震摄服氐、羌族,都是由于他的谋略。

[8]六月,高侃击突厥,至阿息山。

车鼻可汗召诸部兵皆不赴,与数百骑遁去。

侃帅一精一骑追至金山,擒之以归,其众皆降。

[8]六月,高侃进攻突厥,到达阿息山。

车鼻可汗征召各部兵马都不赴命,无可奈何率领几百名骑兵逃走。

高侃率领一精一锐骑兵追到金山,生擒车鼻可汗后返回,其手下兵众纷纷投奔。

[9]初,阿史那社尔虏龟兹王布失毕,立其弟为王。

唐兵既还,其酋长争立,更相攻击。

秋,八月,壬午,诏复以布失毕为龟兹王,遣归国,抚其众。

[9]起初,阿史那社尔俘虏了龟兹国王布失毕,立他的弟弟为国王。

唐朝军队返回朝廷后,各部落首领争夺王位,相互攻击。

秋季,八月,壬午(十六日),高宗颁布诏令让布失毕重新做龟兹国王,派遣他回到本国,安一抚民众。

[10]九月,庚子,高侃执车鼻可汗至京师,释之,拜左武卫将军,处其余众于郁督军山,置狼山都督府以统之。

以高侃为卫将军。

于是突厥尽为封内之臣,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

单于领狼山、云中、桑乾三都督,苏农等一十四州;瀚海领瀚海、金徽、新黎等七都督,仙萼等八州;各以其酋长为刺史、都督。

[10]九月,庚子(初四),高侃将车鼻可汗押送到京城,释放了他,拜官左武卫将军,将突厥剩余民众安置在郁督军山,并设置狼山都督府以统率他们。

任命高侃为卫将军。

从此突厥人全部为大唐封土内的臣民,分别设置单于、瀚海二个都护府。

单于都护府统领狼山、云中、桑干三个都督府,苏农等十四个州;瀚海都护府管辖瀚海、金徽、新黎等七个都督府,仙萼等八个州;各自任命其部落首领为刺史、都督。

[11]癸亥,上出畋,遇雨,问谏议大夫昌乐谷那律曰:“油衣若为则不漏?”

对曰:“以瓦为之,必不漏。”

上悦,为之罢猎。

[11]癸亥(二十七日),高宗出城游猎,遇上大雨,便问谏议大夫昌乐人谷那律:“遮雨的油衣怎么样才能不漏水?”

答道:“用瓦片做的,肯定不会漏。”

高宗听后高兴,为此停止打猎。

[12]李固求解职;冬,十月,戊辰,解左仆射,以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12]李世执意请求辞职;冬季,十月,戊辰(初三),解除李世的尚书左仆射职务,仍任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13]己未,监察御史陽武韦思谦劾奏中书令褚遂良抑买中书译语人地。

大理少卿张睿册以为准估无罪。

思谦奏曰:“估价之设,备国家所须,臣下交易,岂得准估为定!睿册舞文,附下罔上,罪当诛。”

是日,左迁遂良为同州刺史,睿册循州刺史。

思谦名仁约,以字行。

[13]己未(疑误),监察御史、陽武人韦思谦上奏疏弹劾中书令褚遂良压价购买中书省翻译人员的土地。

大理寺少卿张睿册认为是依估定价格购买,没有罪。

思谦上奏说:“设置估定价格,是预备国家需要时征收用的,臣下之间的交易,怎么能够按照估定的价格呢?睿册利用文书舞弊,附和臣下,欺罔皇上,按其罪行应当处死。”

当天,将褚遂良降职为同州刺史,张睿册降为遁州刺史。

思谦名仁约,通常以字称呼。

[14]十二月,庚午,梓州都督谢万岁、兖州都督谢法兴、与黔州都督李孟尝讨琰州叛獠;万岁、法兴入洞招慰,为獠所杀。

[14]十二月,庚午(初五),梓州都督谢万岁、兖州都督谢法兴,与黔州都督李孟尝合兵讨伐琰州反叛的獠民;万岁、法兴二人进入獠民居住的山洞里招抚他们,被獠民杀死。

二年(辛亥、651)

二年(辛亥,公元651年)

[1]春,正月,乙巳,以黄门侍郎宇文节、中书侍郎柳并同中书门下三品。

,亨之兄子,王皇后之舅也。

[1]春季,正月,乙巳(十一日),唐朝任命黄门侍郎宇文节、中书侍郎柳二人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柳是柳亨的侄子,王皇后的舅舅。

[2]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招集离散,庐帐渐盛,闻太宗崩,谋袭取西、庭二州。

庭州刺史骆弘义知其谋,表言之,上遣通事舍人桥宝明驰往慰抚。

宝明说贺鲁,领长子运入宿卫,授右骁卫中郎将,寻复遣归。

运乃说其父拥众西走,击破乙毗射匮可汗,并其众,建牙于双河及千泉,自号沙钵罗可汗,咄陆五啜、努失毕五俟斤皆归之,胜兵数十万,与乙毗咄陆可汗连兵,处月、处密及西域诸国多附之。

以运为莫贺咄叶护。

[2]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招集当地离散的百姓,草庐帐篷渐渐多起来,听说唐太宗驾崩后,便谋划着偷袭攻取西、庭二州。

庭州刺史骆弘义得悉他的计谋,上表给朝廷讲明其事,高宗派通事舍人桥宝明飞奔前往安一抚。

宝明劝说阿史那贺鲁,让他的长子运到朝中当宿卫官,授官为右骁卫中郎将,不久唐朝又遣送运回去。

运于是劝说他父亲领兵往西走,打败乙毗射匮可汗,兼并其兵众,在双河及千泉建立牙帐,自称为沙钵罗可汗,咄陆五部和努失毕五部都归顺他,拥有兵力几十万,又与乙毗咄陆可汗的军队联合,处月、处密以及西域各国都依附于他们。

封运为莫贺咄叶护。

[3]焉耆王婆伽利卒,国人表请复立故王突骑支;夏,四月,诏加突骑支右武卫将军,遣还国。

[3]焉耆国王婆伽利去世,本国人上表请求重新拥立老王突骑支;夏季,四月,高宗下诏加封突骑支为右武卫将军,让他回到国中。

[4]金州刺史滕王元婴骄奢纵逸,居亮陰中,畋游无节,数夜开城门,劳扰百姓,或引弹弹人,或埋人雪中以戏笑。

上赐书切让之,且曰:“取适之方,亦应多绪,晋灵荒君,何足为则!朕以王至亲,不能致王于法,今书王下上考以愧王心。”

[4]金州刺史、滕王李元婴骄奢一婬一逸,为太宗守丧期间,无节制地游猎,多次夜间大开城门,惊扰老百姓,有时用弹弓弹人,有时又将人埋在雪里取笑。

高宗寄书对他深加责备,且说:“讨乐趣的办法也有多种多样,晋灵公那样的荒唐君主,怎么值得效法呢?朕与你是亲属,不忍心将你绳之于法,如今定你的考课等第为下等之上,以便使你的心里觉得惭愧。”

元婴与蒋王恽皆好聚敛,上尝赐诸王帛各五百段,独不及二王,敕曰:“滕叔、蒋兄自能经纪,不须赐物;给麻两车以为钱贯。”

二王大惭。

李元婴与蒋王李恽都喜好收敛财物,高宗曾经赐给众王每人五百段绢帛,惟独没有滕、蒋二王的,敕令说:“滕王皇叔与蒋王皇兄自己能够经营聚敛,不必赐给财物;只给麻两车串钱用。”

二王大为羞愧。

[5]秋,七月,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寇庭州,攻陷金岭城及浦类县,杀略数千人。

诏左武候大将军建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候将军薛孤吴仁为副,发秦、成、岐、雍府兵三万人及回纥五万骑以讨之。

[5]秋季,七月,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进犯庭州,攻陷金岭城以及蒲类县,杀死抢夺几千人。

高宗下诏任命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候将军薛孤吴仁为副总管,征发秦、成、岐、雍府兵力三万人,以及回纥五万骑兵讨伐突厥。

[6]癸巳,诏诸礼官学士议明堂制度,以高祖配五天帝。

太宗配五人帝。

[6]癸巳(初二),高宗下诏令各位礼仪官、学士们商议朝廷的明堂制度,将高祖皇帝配享五位天帝,太宗皇帝配享五位人帝。

[7]八月,己巳,以于志宁为左仆射,张行成为右仆射,高季辅为侍中;志宁、行成仍同中书门下三品。

[7]八月,己巳(初八),任命于志宁为尚书左仆射,张行成为右仆射,高季辅为侍中;于志宁、张行成仍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8]己卯,郎州白水蛮反,寇麻州,遣左领军将军赵孝祖等发兵讨之。

[8]己卯(十八日),郎州白水蛮族人反叛,进犯麻州,唐朝派左领军将军赵孝祖等人发兵讨伐。

[9]九月,癸巳,废玉华宫为佛寺。

戊戌,更命九成宫为万年宫。

[9]九月,癸巳(初三),废掉玉华宫,改为佛寺。

戊戌(初八),将九成宫改名为万年宫。

[10]庚戌,左武候引驾卢文一操一逾墙盗左藏物,上以引驾职在纠绳,乃自为盗,命诛之。

谏议大夫萧钧谏曰:“文一操一情实难原,然法不至死。”

上乃免文一操一死,顾侍臣曰:“此真谏议也!”

[10]庚戌(二十日),左武候引驾卢文一操一越过宫墙偷盗国库物资,高宗认为引驾的职责在于昼夜巡视纠查违失,却监守自盗,下令将其处死。

谏议大夫萧钧劝谏说:“卢文一操一犯罪情形实在难以原谅,然而依法不至于判死罪。”

高宗于是赦免文一操一死罪,对身边的侍臣称赞萧钧说:“这才是真正的谏议大夫呀!”

[11]闰月,长孙无忌等上所删定律令式;甲戌,诏颁之四方。

[11]闰九月,长孙无忌等人进呈所删定的律令式;甲戌(十四日),高宗下诏将其颁行全国。

[12]上谓宰相曰:“闻所在官司,行一事犹互观颜面,多不尽鲍。”

长孙无忌对曰:“此岂敢言无;然肆情曲法,实亦不敢。

至于小小收取人情,恐陛下尚不能免。”

无忌以元舅辅政,凡有所言,上无不嘉纳。

[12]高宗对宰相们说:“听说你们所在的官署,官员们还要互相观察脸色行一事,大多不能完全公正。”

长孙无忌答道:“这些怎么能敢说没有呢?然而徇情枉法,也实在不敢。

至于说稍稍地考虑一些人表因素,恐怕陛下也不能避免。”

无忌以元舅身份辅佐朝政,凡有所建言,高宗无不赞许采纳。

[13]冬,十有一月,辛酉,上祀南郊。

[13]冬季,十一月,辛酉(初二),高宗到南郊祭祀。

[14]癸酉,诏:“自今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

[14]癸酉(十四日),高宗颁布诏令:“今后朝中官员及外州有进献鹰鹘及狗马者,一律定罪。”

[15]戊寅,特一浪一羌酋董悉奉求、辟惠羌酋卜檐莫各帅种落万余户诣茂州内附。

[15]戊寅(十九日),特一浪一羌族首领董悉奉求、辟惠羌族首领卜檐莫各自率领本部落一万多户到茂州归附唐朝。

[16]窦州、义州蛮酋李宝诚等反,桂州都督刘伯英讨平之。

[16]窦州、义州蛮族首领李宝诚等人谋反,桂州都督刘伯英予以讨伐平定。

[17]郎州道总管赵孝祖讨白水蛮,蛮酋秃磨蒲及俭弥于帅众据险拒战,孝祖皆击斩之。

会大雪,蛮饥冻,死亡略尽。

孝祖奏言:“贞观中讨昆州乌蛮,始开青蛉、弄栋为州县。

弄栋之西有小勃弄、大勃弄二川,恒扇诱弄栋,欲使之反。

其勃弄以西与黄瓜、叶榆、西洱河相接,人众殷实,多于蜀川,无大酋长,好结雠怨,今因破白水之兵,请随便西讨,抚而安之。”

敕许之。

[17]郎州道总管赵孝祖讨伐白水蛮族人,其首领秃磨蒲及俭弥于率领兵众占据险要抵抗,孝祖将他们全都杀死。

正赶上天降大雪,蛮族人饥寒交迫,大多数人死掉。

赵孝祖上奏称:“贞观年间讨伐昆州乌蛮人,开始开辟青蛉、弄栋为州县。

弄栋西面有小勃弄、大勃弄二川,一直煽动引一诱弄栋,想要让弄栋反叛朝廷。

勃弄以西与黄瓜、叶榆、西洱河交界,百姓富足,超过蜀川地区,没有大的首领,因而容易结下仇怨,如今正好借着攻破白水的兵力,请求顺便向西讨伐,将它们安一抚。”

高宗敕令听从其意见。

[18]十二月,壬子,处月朱邪孤注杀招慰使单道惠,与突厥贺鲁相结。

[18]十二月,壬子(二十四日),处月部落的朱邪孤注杀死唐朝的招慰使单道惠,与突厥阿史那贺鲁相勾结。

[19]是岁,百济遣使入贡,上戒之,使“勿与新罗、高丽相攻,不然,吾将发兵讨汝矣。”

[19]这一年,百济国派使者进献贡品,高宗告诫来使,让百济“不要与新罗、高丽相互攻伐,不然的话,我大唐将要征发大军讨伐你们。”

三年(壬子、652)

三年(壬子,公元652年)

[1]春,正月,己未朔,吐谷浑、新罗、高丽、百济并遣使入贡。

[1]春季,正月,己未朔(初一),吐谷浑、新罗、高丽、百济纷纷派使者到朝廷进献贡品。

[2]癸亥,梁建方、契何力等大破一处月朱邪孤注于牢山。

孤注夜遁,建方使副总管高德逸轻骑追之,行五百馀里,生擒孤注,斩首九千级。

军还,御史劾奏梁建方兵力足以追讨,而逗留不进;高德逸敕令市马,自取骏者。

上以建方等有功,释不问。

大理卿李道裕奏言:“德逸所取之马,筋力异常,请实中厩。”

上谓侍臣曰:“道裕法官,进马非其本职,妄希我意;岂朕行一事不为臣下所信邪!朕方自咎,故不复黜道裕耳。”

[2]癸亥(初五),梁建方、契何力等人在牢山大败处月朱邪孤注的军队。

孤注乘夜间逃跑,梁建方派副总管高德逸率领轻骑追赶,追了五百多里路,生擒孤注,杀死九千人。

军队撤回,御史弹劾梁建方,说他的兵力足可以继续追击,却逗留没有行进;高德逸下令买马,却给自己选取好马。

高宗认为建方等人杀敌有功,搁置下来不予问罪。

大理寺卿李道裕上奏书言道:“高德逸自取的那些马,脚力非常好,请求充实皇厩。”

高宗对身边大臣说:“李道裕本是一个执法官,进马一事并非他的职权范围,却妄自迎一合朕的意图;难道是朕做事不能为臣下们所信任吗?朕正在自责,所以不再罢黜道裕。”

[3]己巳,以同州刺史褚遂良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3]己巳(十一日),任命同州刺史褚遂良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4]丙子,以飨太庙;丁亥,飨先农,躬耕藉田。

[4]丙子(十八日),高宗祭献太庙;丁亥(二十九日),祭献神农祠,高宗躬行藉田礼。

[5]二月,甲寅,上御安福门楼,观百戏。

乙卯,上谓侍臣曰:“昨登楼,欲以观人情及风俗奢俭,非为声乐。

朕闻胡人善为击鞠之戏,尝一观之。

昨初升楼,即有群胡击鞠,意谓朕笃好之也。

帝王所为,岂宜容易。

朕已焚此鞠,

冀杜胡人窥望之情,亦因以为诫。”

[5]二月,甲寅(二十七日),高宗亲临安福门城楼,观看各种杂耍。

乙卯(二十八日),高宗对身边大臣说:“昨日登上城楼,想要观察风俗民情的奢侈与节俭,并非为了声乐之娱。

朕听说西域人擅长击的游戏,曾想亲自看一看。

昨日初次登上城楼,即有众多的西域人击,好像以为朕笃好击。

帝王所作所为,岂能那么随意轻率?朕已经将那焚烧,希望以此来杜绝西域人窥一探帝王喜好的想法,也是引以为戒。”

[6]三月,辛巳,以宇文节为侍中,柳为中书令,以兵部侍郎三原韩瑗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6]三月,辛巳(二十四日),任命宇文节为侍中,柳为中书令,任命兵部侍郎三原人韩瑗代理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7]夏,四月,赵孝祖大破西南蛮,斩小勃弄酋长殁盛,擒大勃弄酋长杨承颠。

自余皆屯聚保险,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人,孝祖皆破降之,西南蛮遂定。

[7]夏季,四月,赵孝祖大败西南蛮族人,杀死小勃弄首领殁盛,生俘大勃弄首领杨承颠。

其他屯聚兵马自保的蛮族部落,大的有兵数万人,小的几千人,孝祖一一将其击败降伏,西南蛮族于是平定。

[8]甲午,澧州刺史彭思王元则薨。

[8]甲午(初七),澧州刺史、彭思王李元则去世。

[9]六月,戊申,遣兵部尚书崔敦礼等将并、汾步骑万人往茂州。

发薛延陀余众渡河,置祁连州以处之。

[9]六月,戊申(二十二日),高宗派兵部尚书崔敦礼等人统率并、汾州步骑兵一万人前往茂州。

征调薛延陀剩余民众渡过黄河,设置祁连州安置他们。

[10]秋,七月,丁巳,立陈王忠为皇太子,赦天下。

王皇后无子,柳为后谋,以忠母刘氏微贱,劝后立忠为太子,冀其亲己;外则讽长孙无忌等使请于上。

上从之。

乙丑,以于志宁兼太子少师,张行成兼少傅,高季辅兼少保。

[10]秋季,七月,丁巳(初二),高宗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王皇后没有子嗣,柳为皇后谋划,因李忠生母刘氏出身微贱,劝说皇后立李忠为太子,希望他能亲近自己;对外面则暗示长孙无忌等人,让他们向高宗请求立李忠,高宗依从。

乙丑(初十),任命于志宁兼任太子少师,张行成兼任太子少傅,高季辅兼任太子少保。

[11]丁丑,上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进户多少?”

履行奏:“去年进户总一十五万。”

因问隋代及今日见户,履行奏:“隋开皇中,户八百七十万,即今户三百八十万。”

履行,士廉之子也。

[11]丁丑(二十二日),高宗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增加了多少户口?”

履行奏称:“去年增加户口总计十五万。”

进而询问隋代与今日户口数,履行奏道:“隋朝开皇年间,有八百七十万户,本朝现有三百八十万户。”

履行是高士廉的儿子。

[12]九月,守中书侍郎来济同中书门下三品。

[12]九月,任命代理中书侍郎来济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13]冬,十一月,庚寅,弘化长公主自吐谷浑来朝。

[13]冬季,十一月,庚寅(疑误),弘化长公主从吐谷浑回来朝见。

[14]癸巳,濮王泰薨于均州。

[14]癸巳(疑误),濮王李泰在均州去世。

[15]散骑常侍房遗一爱一尚太宗女高陽公主,公主骄恣甚,房玄龄薨,公主教遗一爱一与兄遗直异财,既而反谮遗直。

遗直自言,太宗深责让主,由是一宠一衰;主怏怏不悦。

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宝枕,云主所赐。

主与辩机私通,饷遗亿计,更以二女子侍遗一爱一。

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主益怨望,太宗崩,无戚容。

上即位,主又令遗一爱一与遗直更相讼,遗一爱一坐出为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刺史。

又,浮屠智勖等数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祥。

[15]散骑常侍房遗一爱一娶太宗女儿高陽公主为妻,公主十分骄横,房玄龄死后,公主教唆遗一爱一和他的兄长遗直分财产,过后又反过来诬陷遗直。

房遗直自

我申辩,太宗对公主大加责备,由此失一宠一;公主闷闷不乐。

恰巧此时御史弹劾盗窃案,搜得僧人辩机的宝枕,辩机称是公主赐给他的。

公主与辩机私通,送

给他无以数计的财物,改让另两个女人侍候房遗一爱一。

太宗得知此事大怒,下令腰斩辩机,杀死奴婢十多人;公主更有怨言,太宗驾崩时,面无悲戚面容。

高宗即位后,公主又让遗一爱一与遗直相互诉讼分财产,遗一爱一因此获罪,降职出任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剌史。

此外,僧人智勖等几个人私下侍奉公主,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窥一探皇宫内祈求鬼神祸福之事。

先是,驸马都尉薛万彻坐事除名,徙宁州刺史,入朝,与遗一爱一款昵,对遗一爱一有怨望语,且曰:“今虽病足,坐置京师,鼠辈犹不敢动。”

因与遗一爱一谋,“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

元景女适遗一爱一弟遗则,由是与遗一爱一往来。

元景尝自言,梦手把日月。

驸马都尉柴令武,绍之子也,尚巴陵公主,除卫州刺史,托以主疾留京师求医,因与遗一爱一谋议相结。

高陽公主谋黜遗直,夺其封爵,使人诬告遗直无礼于己。

遗直亦言遗一爱一及主罪,云:“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

上令长孙无忌鞫之,更获遗一爱一及主反状。

先前,驸马都尉薛万彻获罪被除去名籍,降职为宁州刺史。

到朝廷来,与房遗一爱一十分亲近,与遗一爱一讲到对朝廷有怨言的话,而且说:“我如今虽然有脚病,安坐京城,那些人倒还不敢轻举妄动。”

进而与遗一爱一谋划:“假如朝廷有变化,我们应当尊奉司徒荆王李元景为君王。”

李元景的女儿嫁给房遗一爱一的弟弟遗则,因此元景与遗一爱一二人往来密切。

李元景曾自称做梦用手握住太陽月亮。

驸马都尉柴令武,是柴绍的儿子,娶太宗女儿巴陵公主,官拜卫州刺史,托辞公主有病留在京城求医,因而与房遗一爱一相互串通谋划。

高陽公主图谋罢免遗直官职,夺掉他的封爵,让人诬告遗直对自己无礼。

遗直也上书列举房遗一爱一与公主的罪状,并说:“他们恶贯满盈,恐怕牵累到臣下的家门。”

高宗令长孙无忌审问其事,又得到房遗一爱一与公主谋反的证状。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恪母,隋炀帝女也。

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为类己,欲立为太子,无忌固争而止,由是与无忌相恶,恪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无忌深忌之,欲因事诛恪以绝众望。

遗一爱一知之,因言与恪同谋,冀如纥士承基得免死。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

李恪文武全才,太宗常常觉得他像自己,想要立他为太子,长孙无忌极力争辩才作罢,由此李恪与长孙无忌关系恶化。

李恪平素名望较高,为人心所向,无忌非常忌恨他,想要找借口诛灭李恪以断绝众望。

房遗一爱一得悉实情后,便自称与李恪是同谋,希望像当年纥干承基密告太子谋反那样得免一死。

四年(癸丑、653)

四年(癸丑,公653年)

[1]春,二月,甲申,诏遗一爱一、万彻、令武皆斩,元景、恪、高陽、巴陵公主并赐自尽。

上泣谓侍臣曰:“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

兵部尚书崔敦礼以为不可,乃杀之。

万彻临刑大言曰:“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岂不佳,乃坐房遗一爱一杀之乎!”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

[1]春季,二月,甲申(初二),高宗诏令将房遗一爱一、薛万彻、柴令武处斩,李元景、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一并赐其自尽。

高宗流着泪对身边的大臣说:“荆王是朕的叔父,吴王是朕的兄长,想求他们不死,可以吗?”

兵部尚书崔敦礼认为不可,于是将他们处死。

薛万彻临刑前大声言道:“薛万彻也算是个豪杰,留着为国家效力,岂不是更好吗?只因受房遗一爱一牵连就杀掉他吗!。”

吴王李恪临死的时候,大骂道:“长孙无忌擅弄威权,残害忠良,假如宗庙有灵的话,会在不久后灭他一族。”

乙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一爱一交通,流岭表。

节与遗一爱一亲善,及遗一爱一下狱,节颇左右之。

江夏王道宗素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协,故皆得罪。

戊子,废恪母弟蜀王为庶人,置巴州;房遗直贬春州铜陵尉,万彻弟万备流交州。

罢房玄龄配飨。

乙酉(初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寺卿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均因与房遗一爱一交结串通而获罪,流放到岭表。

宇文节与房遗一爱一关系亲密,等到遗一爱一关在狱中,宇文节颇为他开罪辩护。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资治通鉴》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唐纪十五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1]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版·唐纪十五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贞观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