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遗
卷四十九
◎智诜
字惠成,俗姓徐,益州成都人。
武德元年终。
◇答某书
辱使至止,并以诚言,披阅循环,一言三复,文清渌水,理破秋毫。
贫道戒行多阙,化术无方,宅身荒谷四十余载,狎鱼鸟,侣樵歌,十习十禅那,思般若,以此卒岁,分填沟壑,不谓耆年有幸,运属休明。
伏惟相王殿下德隆三古,道振百王。
公攘臂而归旧里,衣锦而旋本邑,百姓有再生之期,万物起息肩之望。
缙绅君子,捧玉帛而来仪;慷慨丈夫,委干戈而伏道。
昔长卿返蜀,徒擅清文;十邓十艾前来,未能偃武。
公萃十陽十甲族,井络名家,捧日登朝,怀金问道,剑南长幼,并俟来苏,岂藉微风,自然草十靡十。
当劝诸首领,越境参迎。
(《续高僧传》二十二)
◎智首
姓皇甫,安定人。
住西京禅定寺,十精十讲戒律。
贞观初,卒。
◇续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序
世雄息化,律藏枝分,遂使天竺圣人,随部别释。
自佛教东流,年代绵久,西土律论,颇传此方。
然此萨婆多,即解其十诵。
智首宿缘积善,早预缁门,始进戒品,即为毗尼藏学。
至于诸律诸论,每备披寻,常慨斯论要妙,而文义阙少。
乃至十江十左、淮右,爰及关西,诸有藏经,皆亲检阅,悉同雕落,罕有具者。
虽复求之弥恳,而缘由莫测,每恨残缺,滞于译人,静言思此,恒深悲叹。
比奉诏旨,来居禅定,幸逢西蜀宝玄律师,共谈此论。
阙义玄言本乡备有,非意闻之,不胜庆跃。
于是殷勤三覆,问其所由,方知此典译在于蜀,若依本翻,有其九卷。
往因魏世道武,毁灭法门,乃令兹妙旨,首末零落,遂使四方皆传阙本。
其真言圆备,尚蕴成都。
智首乃托邛僰行人井络良信,经涉三周,所愿方果。
以皇隋之驭天下二十六载,大业二年岁次丙寅冬十二月,躬获此本,传之京邑。
智首深愿流兹觉水,散此惠灯,悟彼学徒,补其法宝。
已有一本,附齐州神通寺僧沙禅师,令于海岱之间诸藏传写。
犹恨晋、魏、燕、赵,未获流布。
相州静洪律师毗尼匠主,复是智首生年躬蒙训导,今谨附一本,屈传之河朔。
故具述由序,标之卷初,愿寻览诸贤,无猜惑也。
(《大藏经》气字函)
◎行友
蒲晋沙门。
入唐,召充弘福寺翻译。
著《已知沙门传》。
◇释智通论(通姓程,河东人。
大业中卒。
见幢盖塔庙曰:“吾生净土矣。”
行友为传,因著论)
夫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如身实相,观佛亦然。
因斯以谈,则三界与一识冥归,生死共涅槃同体,又何容净秽彼此于其间哉!则凡夫学人,妄情未尽,不能齐彼我,均苦乐,遗欣厌,亡是非,故须回向愿求,标心所诣,然后往生耳。
其实则不然。
譬犹明镜现形,空谷应声,影响之来,岂足远乎?而惑者以暗识生疑,谓净土越度三有,超过九定,绝域寥廓,经途夐远,自非三乘极位,及十地圣人,积行累功,安能生彼,何其谬欤!
观斯上人虽禀十性十十温十柔,为人清洁,其所修十习十,则福德偏长。
定慧之功,盖不足纪,直以一生之散善,临命之虚心,遂能自睹光明,亲见幢相,动摇神象,梦感旁人。
是知九品之业有征,十念之功无爽,凡我同志,岂不勖哉!若夫寻近大乘,修行止观,察微尘之本际,讯一念之初源,便可荆棘播无常之音,枭獍说甚深之法。
十方净国,未必过此。
如其眷恋妻孥,槃桓弊执,营生未厌,逐物己疲,摧百龄于仓卒之间,毕一世于遑忙之际,内无所措,外无所恃,则长劫冥没,亦奚能自返,良可悲矣!(《续高僧传》十八)
◎法琳
《全唐文》九百三有传。
◇破邪论
庄周云:“六十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六十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老子云:“域中有四大,而道居其一。”
考诗书礼乐之致,忠烈孝慈之先,但欲攸序彝伦,意存敬事君父,至德唯是安上治民,要道不出移风易俗。
自卫返鲁,讵述解脱之言;六府九畴,未宣究竟之旨。
案《前汉·艺文志》所纪众书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莫不功在近益,俱未畅远途,诚自局于一生之内,非迥拔于三世之表者矣。
遂使当见因果,理涉旦而犹昏;业报吉凶,义经邶而未晓。
斯并六十合之寰块,五常之俗谟,讵免四流浩汗,为烦恼之场;六趣喧哗,造尘劳之业者也。
原夫实相杳冥,逾道之要道;法身凝寂,出玄之又玄。
唯我大师体斯妙觉,二边顿遣,万德斯融,不可以境智求,不可以形名取,故能量法界而兴悲,揆虚空而立誓。
所以现生秽土,诞圣王宫,示金色之身,吐玉毫之相。
布慈云于鹫岭,则火宅焰销;扇慧风于鸡峰,则幽途雾卷。
行则金莲捧足,坐则宝座承躯,出则天主导前,入则梵王从后。
声闻善萨,俨若朝仪;八部万神,森然翊卫。
宣涅槃则地现六动,说般若则天雨四花。
百福庄严,状满月之临沧海;千光照曜,如聚日之映宝山。
师子一吼,则外道摧锋。
法鼓暂鸣,则天魔稽首。
是故号佛为法王也,岂与衰周李耳比德争衡,末世孔某辄相联类者矣。
是以天上天下,独称调御之尊;三千大千,咸仰慈悲之泽。
然而理深趣远,假筌蹄而后悟;教门善巧,凭师友而方通。
统其教也,则八万四千之藏,二谛十地之文,海殿龙宫之旨,古谍今书之量,莫不流甘露于万叶,垂至道于百王,近则安国利民,远则超凡证圣。
但以时运未融,致令汉梵殊感,故西方先音形之奉,东国后见闻之益。
及慈云卷润,慧日收光,乃梦金人于永平之年,睹灵骨于赤乌之岁。
于是汉、魏、齐、梁之政,像教勃兴;燕、秦、晋、宋已来,名僧间出。
或神力救世,或异迹发人,或慧解十开神,或通感适化。
及白足临刃不伤,遗法为之更始;志上分身员户,帝王以之加信。
具诸史籍,其可详乎!并使功被将来,传灯永劫。
议者佥曰:僧唯绍隆佛种,佛则冥卫国家,福隆皇基,必无废退之理。
我大唐之有天下也,应四七之辰,安九五之位,方欲兴上皇之风,开正觉之道,治致太平,永隆淳化。
但傅氏所述,酷毒秽词,并天地之所不容,人伦之所同弃。
恐尘黩圣览,不可具观。
伏惟陛下布含弘之恩,垂鞠育之忄惠,审其逆顺,议以真虚。
佛以正法,远委国王,陛下君临,斯当付嘱。
谨上《破邪论》一卷,用拟传词。
(《续高僧传卷》三十二)
◇答太宗诏奏
文王大圣,周公大贤,追远慎终,昊天十靡十答,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虽有宗周,义不争长。
何者?皇天无亲,竟由辅德,古人十十党十十理而不十十党十十亲,不自我后,虽亲有罪必罚,虽怨有功必赏,赏罚理当,故天下和平。
老子十习十训道宗,德教加于百姓;恕已谦光,仁风形于四海。
又云:吾师名佛。
佛者,觉一切人也。
塌竺古皇,西升逝矣,讨寻老教,始末可追,日授中经,示诲子弟,言吾师者,善入泥洹,绵绵常存,吾今逝矣。
今刘、李所述,谤灭老氏之师,世莫能知。
著兹《辩正论》有八卷,略对道士六十余条,并陈史籍前言,实非谤毁家国。
(《续高僧传卷》三十二)
◇诏问临刃不伤对
自隋季扰攘,四海沸腾,疫母充行,干戈竞起,兴师相伐,各擅兵威,臣佞君荒,不为正治,遏绝王路,固执一隅。
自皇王吊伐,载清陆海,斯实观音之力,咸资势至之恩。
比德连踪,道齐上圣,救横死于帝庭,免十婬十刑于都市。
琳于七日已来,不念观音,唯念陛下。
敕治书侍御史韦问琳,有诏令念观音,何因不念,乃云“唯念陛下”。
琳答伏承观音圣鉴,尘形六道,上天下地,皆为师范。
然六唐光宅四海,九夷奉职,八表刑清,君圣臣贤,不为枉滥。
今陛下子育恒品,如经即是观音,既其灵鉴相符,所以唯念陛下。
且琳所著正论,爰与书史伦同,一句参差,任从斧钺。
陛下若顺忠顺正,琳则不损一十毛十,陛下若刑滥无辜,琳则有伏十十尸十十之痛。
(《续高僧传》卷三十二)
◎法宣
常州沙门。
◇释道庆圹铭
余与伊人,言忘道狎。
京辇少年,已欣共被;他乡衰暮,更喜同袍。
月席风筵,接腕晤晤,吾子经堂论室,促膝非异人。
岂意玄穹,歼我良友,千行徒洒,百身宁赎?未能抑笔,聊书短铭。
其词曰:
十力潜景,四依匡世。
踵德连晖,伊人是继。
宫墙戒忍,灯炬禅慧。
并驱生、林,分庭安、睿。
论堂撝玉,义室芬兰。
坐威师子,众绕旃檀。
道洁尘外,理析谈端。
四仪式序,三业惟安。
秽土机穷,胜人现灭。
帐留余影,车回去辙。
陇月孤照,坟泉幽冽。
竹露暂十十团十十,松风长切。
气运有终,德音无绝。
(《续高僧传》卷十四)
◇释慧κ砖塔铭
余与上人,情均道勰,君终我疾,枕泪眠号,素车不驰,玄壤长隔,欲申悲绪,聊书短铭:
方坟在列,灵塔斯布。
爰属胜人,允兹崇树。
于惟法主,人胜德全。
十爱十河早越,心灯幼传。
岩岳一篑,哮吼三年。
青蒲应举,紫极闻天。
名邦伫化,利物攸往。
衢樽日斟,悬镜常朗。
义海傍溢,谈峰直上。
谁谓明珠,忽潜幽壤。
神邶掩冗,素塔标坟。
琼龛宿雾,玉掌排云。
涧松送响,岩桂呈芬。
山飞海运,迁贸相踵。
火入秦陵,书开汲冢。
惟兹道力,巍巍长竦。
(《续高僧传》卷十六)
◎元续
事迹俟考。
◇实园寺碑铭
老称圣者,庄号哲人。
持萤比日,用岳方尘。
(《续高僧传》卷十五)
◎彦琮
《全唐文》九百五有传(琮作)。
◇大唐故左卫翊卫武骑尉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行威,字国宝,其先太原晋十陽十人也。
自后因官播越,又为雍州明堂县人焉。
若乃辅嗣谈玄,浚冲闲放,纂清徽于远系,继盛德以追踪者,于王府君见之矣。
祖金,朝议郎益州司兵参军事;父师保,朝散大夫;并志尚老庄,屏忽名位,优游天地之际,托赏风月之间。
爰诞异人,乃邦之彦。
叶媚川而藻十性十,夙著十温十恭;禀圆折以资生,弱称歧嶷。
起家以门荫补充左卫翊卫。
提戈玉琮,荷戟璇墀,既申之以爪牙,亦罄之以心膂。
秩满不仕,从私欲也。
于是孔座陈筵,招携于执友;牙琴嵇王,留连于胜托。
将谓永贞眉寿,天假大年,岂期董泽先秋,榆关遽落。
以垂拱二年岁次景戍七月已亥朔十四日壬子,遘疾终于颁政里第,春秋五十有六。
即以其年九月戊戍朔五日壬寅,归葬于京兆西南龙首之原,礼也。
长子武骑尉义方、次子麟台御书手义端等,茹荼集蓼,惧平海以成田;陟岵循陔,虑高春而徙照。
敬刊贞琬,为之志云。
其铭曰:
景胄华宗,千霄括地。
师王友帝,怀忠抱义。
挺生才彦,有美珪璋。
留连风月,优游老、庄。
入仕登庸,提戈荷戟。
翊奉宸极,罄于心迹。
邶园养十性十,琴酒怡神。
方希悬解,遽返天真。
云亡殄瘁,人良歼丧。
雾黯云低,松高野旷。
勒方础兮泉之幽,纪四序兮有回周。
庶滕棺兮照白日,识九原兮柏与楸。
(《常山贞石志》)
◎道宣
《全唐文》九百九有传。
◇续高僧传后序
窃以法流所被,非人不弘,顷世浇漓,多乖名实,后学奔竞,未志寻筹,致混篇章,凋残者众。
自梁已后,僧史荒芜,追讨英猷,罕有微绪。
岂非缀缉寡鲜,闻见遂沉,高行明德,湮埋难纪。
辄不崖揆,且掇在言,至于传述,固亏嘉绩,犹贤绝坠,无闻于世。
所以十江十表陈统,琼晃琰爝之俦;河北高都,融琛散魏之侣。
英声昌于天汉,盛行动于人心,并可楷模,俱从物故。
尝以暇日,十逼十访京贤,名尚不闻,何论景行。
抚心之痛,自积由来,相成之规,意言道合,仰托周访,务尽搜扬,勿谓繁多,致乖弘略。
世之三史,卷余四百,尚有师寻,岂喻释门三五表也。
故当微有十操十行,可用师模,即须缀笔,更广其类。
岂不光闻僧海,舟径圣踪,则释门道胜,顾思齐之有日;俗流上达,增景仰于生常邪!辄舒传末,冀期神人知有据耳。
(《续高僧传》卷四十)
◇简诸宰辅叙佛教隆替状
《列子》云:“周穆王时,西极有化人来,反山川,移城邑,千变万化,不可穷极,穆王敬之若圣。”
此则佛化之初及也。
朱仕行《释道安经录》云:“秦始皇时,西域沙门十八(皇)人来化始皇,始皇弗从,禁之。
夜有金刚丈六人破狱出之,始皇稽首谢焉。”
《汉书》云:“武帝元狩中,开西域,获金人,率长丈余,列之甘泉宫。
帝以为大神,烧香礼拜。
后遣张骞往大夏寻之,云有身毒国。”
即天竺也。
彼谓浮图,即佛陀也,此初知佛名相云,成帝都水使者刘向云:“向检藏书,往往见有佛经。”
此即周秦已行,始皇焚之不尽。
哀帝元寿中,使景宪往大月氏国,因诵浮图经还,于时汉境稍行斋戒,据此曾闻佛法,中途潜隐,重此中兴。
后汉明帝永平中,上梦金人飞行殿前,乃使秦景等往西域寻佛法,遂获三宝,东传洛十陽十。
画释迦立像,是佛宝也;翻《四十二章经》,是法宝也;迦竺来仪,是僧宝也。
立寺于洛城西门,度人开化,自近之远,展转住持,终于汉祚。
魏氏一代,五主四十五年,隆敬渐深,不闻再毁。
吴氏十江十表,四主五十九年,孙权创开佛法,感瑞立寺,名为建初。
其后孙皓虐政,将事除屏,诸臣谏之乃止,召僧而受五戒。
蜀中二主四十三年,于时军国谋猷,佛教无闻信毁。
晋司马氏东西立政,一十二主一百五十六年。
中朝四帝,崇信之极,不闻异议。
唯东晋成帝咸康六年,丞相王导、太尉庾亮薨后,庾冰辅政,帝在幼冲,为帝出诏,令僧致拜。
时尚书令何充、尚书谢广等建议不合拜。
往反三议,当时遂寝。
尔后六十二年,安帝元初中,太尉桓玄以震主之威,下书令拜。
尚书令桓谦、中书王谧等抗谏曰:“今沙门虽意深于敬,不以形屈为礼,迹充率土,而趣超方内。
是以外国之君,莫池和礼(如育王等礼比丘之事也),良以道在则贵,不以人为轻重(如魏文之轼干木,汉光之遇子陵等)。
寻大法东流,为日谅久,虽风移政易,而弘之不异。
岂不以独绝之化,有日用于陶渐;清约之风,无时害于隆平者乎?”
玄又致书庐山远法师,序老子均王侯于三大。
远答以“方外之仪,不隶诸华之礼”,乃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其事由息。
及安帝返政,还崇信奉,终于恭帝。
有宋刘氏,八君五纪,虽孝武大明六年,暂制拜君,寻依先政。
齐、梁、陈氏,三代一百一十余年,隆敬尽一,信重逾深。
中原魏氏,十有余君一百五十五年,佛法大行,备见魏收良史。
唯太武真君七年,听谗灭法,经于五载,感疠而崩,还兴佛法,终于静帝。
自晋失御中原,十江十表称帝,国分十六(谓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夏、蜀也)。
斯诸伪政,信法不亏。
唯赫连勃勃据有夏州,凶暴无厌,以杀为乐,佩像背上,令僧礼之。
后为震死,寻为北代所吞,妻子形刻,具如萧子显《齐书》。
高齐在邺,六帝二十八年,信重逾前,国无两事。
宇文周氏,五帝二十五年。
初,武帝信重佛法,后纳张宾之议,便受道法,将除佛教。
有安法师著《二教论》以抗之,论云:“九流之教,教止其身,名为外教;三乘之教,教静其心,或名为内教。
老非教主,易谦所摄。”
帝闻之,存废理乖,遂双除屏,不盈五载,身殁政移。
隋氏承运,二帝三十七年。
文帝崇信,载兴佛法,海内置塔,百有余州,皆发休瑞,具如图传。
炀帝嗣录,改革前朝,虽令致敬,僧竟不屈。
自大化东渐,六百余年,三被诛除,五令致拜,既乖经国之典,又非休明之政。
刳斮之虐,被于乱朝;抑挫之仪,扬于绝代。
故使事理乖常,寻依旧辙,良以三宝为归戒之宗,五众居福田之位。
虽信毁十十交十十贸,殃咎推移,斯自人有窳隆,据道曾无兴废。
所以千余大圣,出贤劫之大期;寿六万年,住释门之正法。
况乃十六尊者,行化于三洲;九亿应供,护持于四部。
据斯以述,历数未终,焉得情断,同符儒典。
且《易》之蛊爻,不事王侯;礼之儒行,不臣天子。
在俗四位,尚有不屈之人;况弃俗从道,而便责同臣子之礼。
又昊天上帝,岳渎灵祗,君人之主,莫不祭飨而下拜。
今僧受佛戒,形具佛仪,天龙八部,奉其道而仰其容,莫不拜伏于僧者。
故得冥显征,祥瑞杂沓,闻之前传,岂复同符老氏,均王侯于三大者哉!故沙门之宅生也,财色弗顾,荣禄弗縻,观时俗若浮云,达形命如十陽十焰,是故号为出家人也。
故出家不存在家之礼,出俗无沾处俗之仪,其道显然,百代不易之令典者也。
其流极广,故略述之。
(《续高僧传》《广弘明集》二十五)
◎定持
长安时宏福寺僧。
◇大周故居士庐州巢县令息尚君之铭
惟君讳真,字仁爽,清河郡人,吕望之后也。
春秋七十有七,奄从风化。
以调露元年八月十九日,逝于县循德之里。
即以其月廿一日,迁柩于终南山云居寺十十尸十十陀林。
舍身血肉,又收骸骨。
今于禅师林所起砖坟焉。
表生从善友之心,殒不离胜缘之境,建崇铭记,希传不朽。
长安三年岁次癸卯庚申朔戊辰日,外孙宏福寺僧定持建。
(石刻)
◎怀素
《全唐文》九百十二有传。
◇自叙帖
怀素家长沙。
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睹古人之奇迹,所见甚浅。
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无凝滞,鱼笺素绢,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颜刑部书家者流,十精十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十性十灵豁畅,十精十心草圣,积有岁时,十江十岭之间,其名大著。
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观其笔力,勖以有成。
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
夫草槁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殆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
虽姿十性十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十精十法,详特为真正。
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
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十习十,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巡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
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
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
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
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针。”
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
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
以狂继颠,谁曰不可?”
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
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戴公又云:“驰豪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十身看不及。”
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皆辞旨激切,理识元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
进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宋拓本)
◇酒狂帖
酒狂昨日过杨少府家,见逸少、阮步兵帖,甚发书与也。
颠素何可以到此,但恨无好纸墨一临之耳。
比见献之《月仪帖》内数字,遂与右军并驰,非后人所能到。
一点一画,便发新奇一法,此乃得钟繇弟子宋翼三遇波藏锋法。
酒狂见此,遂大吐出胸中霓耳千丈,早晚纳去,俟杨生缚笔至可为也。
兹不具,□狂□藏真太师丈足下。
(《书画汇考》八)
◇右军帖
右军云:“吾真书过钟,而草故不减张。”
仆以为真不如钟,草不及张,所谓世之所重以其能,怀素书之不足以为道,其言当不虚也。
(《淳化阁帖》五)
◇圣母帖
圣母心俞至言世疾冰释,遂奉上清之教,旋登列圣之位。
仙阶崇者灵感远,丰功迈者神应速。
乃有真人刘君,拥节乘麟,降于庭内。
刘君名纲,贵真也。
以圣母道应宝录,才合上仙,授之秘符,饵以珍药,遂神仪爽变,肤骼纤妍,脱异俗流,鄙远尘十爱十。
杜氏初忿,责我妇礼,圣母翛然,不经听虑。
久之生讼,至于幽圄,拘同羑里,倏忽霓裳仙驾降空,卿云临户,顾召二女,践虚同升。
旭日初照,耸身直上,旌幢彩焕,辉耀莫伦,异乐殊香,没空方息康帝以为中兴之瑞,诏于其所置仙宫观,庆殊祥也。
因号曰东陵。
圣母家于广陵,仙于东土,日东陵焉。
二女从升,曰圣母焉。
邃宇既崇,真仪丽设。
远近归赴,倾币十江十淮,水旱札瘥,无不祷请,神贶昭答,人用太康。
十奸十盗之徒,或未引人咎,则有鸟禽翔其庐上,灵征既降,罪必斯获。
闾井之间,无隐慝焉。
自晋暨随,年将三百,都鄙十精十奉,车徒奔属。
及炀帝东迁,运终多忌,苛禁道侣,元元九圣丕承,慕扬至道,真宫秘府,罔不择建。
况灵纵可讯,道化在人。
虽芜翳荒颓,而奠祷云集,栋宇未复,耆艾衔悲。
谁其兴之?粤因硕德。
从叔父淮南节度观察使礼部尚书、监军使太原郭公,道冠方隅,勋崇南服,淮沂既蒸,识作而不朽,存乎颂声。
贞元九年岁在癸酉五月。
(《湖南通志》、《西安碑林书法艺术》)
◇秋风帖
此相遇,极慰积心。
人情十逼十深十江十。
事来甫尔,遂不果款悉。
海(案帖首及十江十字上下、海字上下,俱有阙文)。
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
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宝真斋法书贽》五)
◇律公帖
贫道频患脚气,异常忧闷也。
常服三黄汤,诸风疾兼,心中常如刀刺。
乃可处方数日服,不然,客舍非常之忧耳。
律公能枉步求贫道颠草,斯乃好事也。
奉浼,不尽垂悉。
沙门怀素白。
(同上)
◎一行
《全唐文》九百十四有传。
◇请造铜游仪奏
黄道游仪,古有其术而无其器。
以黄道随天运动,难用常仪格之,故昔人潜思,皆汉有得。
今梁令瓒创造此图,日道月十十交十十,莫不自然契合,既于推步尤要,望就书院更以铜为之。
庶得考验星度,无有差舛。
(《唐会要》四十二)
◇请与星官考校黄道游仪表
《舜典》云:“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说者以为取其转运者为枢,持睚者为衡,皆以玉为之,用齐七政之变,知其盈缩进退,得失政之所在,即古太史浑天仪也。
自周室衰微,畴人丧职,其制度遗象莫传者。
汉兴,丞相张苍首创律历之学。
至武帝诏司马迁等更造汉历,乃定东西,立晷仪,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星度,与古不同。
故唐都分天部,洛下闳运算转历,今赤道历星度则其遗法也。
后汉永元中,左中郎将贾逵奏曰:“臣前上传安等用黄道度日月,弦望多合。
近太史官一以赤道度之,不与天合。
愿请太史官日月宿簿及星辰晷度,与待诏星官考校。
奏可。
问典星待诏姚崇等十二人,皆曰:‘星图有规法,日月实从黄道,官无其器,不知施行。
’甘露二年,大司农丞耿寿昌奏,以图仪度日月行,考验天运。
日月行赤道,至牵牛、东井,日行一度,月行十五度;至娄、角,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此前代所共知也。”
是岁永元四载也。
明年,始诏太史造黄道铜仪。
冬至日在斗十九度四分度之一,与赤道定差二度。
史官以校日月弦望,虽密近而不为望日。
铜仪,黄道与度运转,难候,是以少终其事。
其后是洪因黄道浑仪,以考月行出入迟速,而后世治历者不遵其法,更从赤道命文,以验贾逵所言,差谬益甚,此治历者之大惑也。
今灵台铁仪,后魏明元时都匠解兰所造,规制朴略,度刻不均,赤道不动,乃如胶柱,不置黄道,进退无准。
此据赤道月行以验入历迟速,多者或至十七度,少者仅出十度,不足以上稽天象,敬授人时。
近秘阁郎中李淳风著《法象志》,备载黄道浑仪法,以玉衡旋规,别带日道,傍列二百四十九十十交十十,以推月游,用法颇杂,其术竟寝。
臣伏承旨,更造游仪,使黄道运行,以追列舍之变。
因二分之中以立黄道,十十交十十于轸、奎之间,二至陟降二十四度。
黄度之内,又施白道月环,用究十陰十陽十朓朒之数,动合天运,简而易从,足以制器垂象,永传不朽。
(同上)
按:《全文》九百十四所收《请与星官考校黄道游仪奏》至“与待诏星官考校”止。
◎沙门邈
北崇福寺僧。
◇大唐本愿寺三门之碑
粤若稽古迦文,咨度法界,服勤浩劫,获有万德,其兴也勃焉。
若乃怀宝不可以迷(缺)宇,其可得乎?于是给园宏构作矣。
本愿寺者,昔在育王之所建也,在赵之鹿泉。
鹿泉(缺)作纪,常山为镇,俯仰形胜,为百城之宗。
案育王盖飞行之帝也,以铁轮为前驱尽有(缺)惟冈图,乃分遣鬼雄,大建灵塔,所杀八万有四千,建塔亦如之,以□罪也。
□□八国(下缺)远,浸用邶墟,殆及有随,兴废起顿,改榜易号,建言有之,土火之间,龙战于野,绿林新市(下缺)高祖飞龙,王室草创,以大并小,遂迁井陉。
太宗位天,光复释旧,开皇福地,尽举而存,故兹离正可知也。
有若法宇禅居,率皆增(下缺)天子将有事东给,诛有罪也。
中山次飞面名等,率六十人,忠勇冠时,言从薄伐。
既其(下缺)天绋缡曷维,橹棹皆废,胁息惶汗,归怀法王,下冀神效一征,树以遐福,既契既誓,疯然而(下缺)循其本,乃建斯门,崇昔愿也。
视定极幅广,设阶分础,下袭粗给,猃狁之故。
其业中断,□(缺)。
上座僧道解、寺主僧希名、都维那僧惠仙等,举寺高德一十有四人,并戒惠兼广,卜明奥(缺)曰昔给孤唱始身十子演成。
今则不承权舆,使懿绩长寝,上圣默责,夫何以安之哉!乃命(下缺)代焉。
秀师俗姓阎氏,燕赵之松柏也。
神宇特发,闻思毕举,讲唱表正,白黑攸归。
乃心(下缺)筐篚蝉联,影从者可胜言哉!于是徇班输,征匠石,陟新甫,举徂来,槎其条枚,伐乃(下缺)拱若阜,聚棼如山,规圆毕符,锼无染,率壮士,令勇夫,抚鸿梁,蹑虚绝,藻掇植(下缺)庄阿阁四下,赭扉三启,海目极视,若有意乎。
往来皇皇乎,有以见大觉之道□(下缺)数百里望而知归,况其迩者乎!其余缘竹扫砌,碧流环扈,芙蓉司辰,明珠掌(下缺)秋七月哉生魄,剌史仇公克义布政施仁,镇抚(下缺)既下车,人悦其德。
先是闾□阡陌,率多湫隘,(下缺)(《常山贞石志》、《八琼室金石补正》五十六)
◎文器
开元中蜀僧。
◇唐(缺)北峰塔院铭〔残碑〕
□之有天下也,四维廓,九服宁,海若自晏,山戎不耸,详夫甲子,盖一百卌一载焉。
(缺)七圣之丕业,膺千秋之昌运,却走马,御飞龙,击天鼓,撞地钟,平章百姓,叶和(缺)育尔黎元,则我明府清源县开国子王公预兹选矣。
公名□,字臣忠,其先太原人也。
周(缺)丝纶,皇朝水部员外、主爵郎中、陈、鄂、饶、润四州剌史、薛国公之孙,前殿中少监司(缺)衣冠列地,威望通天,龙匣决云之锋,凤台照胆之鉴。
北面受制,西十江十烹鲜,设五教(缺)尘无以点其清,厥教肃而成,其政严而理。
一岁,舆人歌之曰:“我有权暴,王公息之。
我有(缺)□王公之惠。
夫政也善则有颂,明乃不欺,东里之十声未弭,西门之气不灭。
传云:谁嗣弗在(缺)木□□水火兼济,复小德以莅人,亦大有以成岁也。
由是百姓足,三教兴,郊垙无猛兽为(缺)李,聋俗□听于云韶,盲群徒询其雪十乳十。
且夫月因指见,妙或色彰,弗示化城,十胡十憩商路,此(缺)乃白环兴四代之庆,朱轮列十人之十宠十,善积先哲,泽流后昆,代出□□,□僧家有陶朱之(缺)端闲,德音和雅,爰在胎襁,早闻祥奇,弱卯游京,真童削发,严修(缺三字)石□行,毕志云(缺)路,轮航八若之原恂恂善诱,孜孜匪懈,有若昆季前荣州资官县(缺三字)前维州风十流镇(缺)□桐□沍宝碧,袭一鸟之庆祉,知三鳣之礼绖,挂黄绶于东门,翘(缺三字)西刹。
□行有序,(缺)乡□十爱十惠,修奈苑之十精十庐,式凭慈善之力,以祐仁明之德。
观夫莲龛聚日,菌阁凝霞,峥(缺)乌假道于罘罳,海乙贺翔于榱棁,傍聆地籁,俯阅云根,花夺烛龙,桂侵十陰十兔,自非(缺)宴也乎。
轮象孔炽,诡怪殊搏,前临月殿,释子钟梵之场;却负云岗,蕉人斧采之(缺)同贞珉幢迥立,宝炬长明,光光如太白点天,袅袅若修虹贯日,瑞花每雨,忍草(缺)真趣也。
况金铺巳设,玉字须镌,幸简墨以相授,宁谦让而自(缺)□育王八万,帝释三千,纷纶山海,煜耀人天,招提有识化(下缺)(《金石苑》、《八琼室金石补正》五十九)
◎了空
开元中大云寺僧。
◇金刚般若石经赞(并序)
应知先圣六经,古贤百氏,钩深致远,未济苦集之川,任化安时,终迷灭道之界。
不如得零点自在,号正遍知教□三乘,业宏十度,必超生老病死,而证常乐我净。
《金刚般若经》者,佛于十六会中第九会说,即□乘之内最上乘也。
约□有七,□地成三。
四宏誓心,有情皆度;十□□行,无德不修。
应空者见空,虽空而不违于有;应有者知有,虽有□不违于空。
泯相会真,利断(缺四字)依证起说,克明极成之义。
因□□往,福量等于虚空;果入无余,□□同乎实际。
是以弃损身命,数积□沙;惠施珍宝,量盈国界。
方四句□非重,比一分而犹轻,诚可谓出□之妙门,至圣之洪范者矣。
本愿寺法师智者,俗姓阎氏,石邑人也。
调心止观,毓德闻思,待业十精十纯,辩才通利。
百千佛所,已种善根;十二部中,能宣奥旨。
劝化鹿泉县崇善乡望五十人等,厌生死苦,□解脱乐,革社会而鼎法会,扶罪根而种善根,月取三长,斋持八戒,同餐法药,共庇禅林。
□有清信士赵仁审者,身处俗流,心专妙理。
长者买地,不难倾金;仙人掩涂,宁辞布发。
佥谓劳生易尽,至教难闻,雪山敬师,致身充供;波仑重道,以血洒尘。
未能剥皮用书,日□□石为字,留此经典,多历岁年(缺五字)。
有眼□圣种爰植,护念之德可怀;觉路□通,付属之功不坠。
□□过去,已传蟸鼓之音;慈氏当来,更续百千之焰。
虽理超系象,不□□寻思;而意待筌蹄,应申于偈赞曰:从定起说,果妙因□□十精十□度□宏四心,构慈成室,树德为林。
善吉由悟,悲喜难任。
有大比邱,专诚钻仰。
克生真智,能除妄想。
具定希六,对值明两。
今若不传,□将安放。
劝化诸贤,心净如莲。
熏修七最,出入四禅。
爰刻经典,以诲人天。
同希正法,久□宏宣。
(《常山石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