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
第四讲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01、协调脏腑
为了便于掌握,中医养生学的理论,有必要予以总结和归纳,提出若干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养生实践。
事实上,千百年来所产生的诸多形式的养生方法,正是遵循了这些基本原则。
一、协调脏腑
五脏间的协调,即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
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一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脏腑的生理,以“藏”、“泻”有序为其特点。
五脏是以化生和贮藏一精一、神、气、血、津一液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传化水谷、排一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
藏、泻得宜,机体才有充足的营养来源,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故障,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而发生疾病。
脏腑协同在生理上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其在养生中的作用。
从养生角度而言,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
协调的含义大致有二: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
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
这两方面内容,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一精一神养生中强调一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等,都是遵循协调脏腑这一指导原则而具体实施的。
又如:运动养生中的“六字诀”、“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也都是以增强脏腑功能为目的而组编的。
所以说,协调脏腑是养生学的指导原则之一,应予以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