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白话文
卷六十五 蜀书二十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
(三国志王蕃传、楼玄传、贺邵传、韦曜传、华核传)
王蕃传,王蕃,字永元,庐江人。
他博览多闻,兼通历法、六艺。
起始为尚书郎,后辞官而去。
孙休即位后,他与贺邵、薛莹、虞汜一道为散骑中常侍,都被加授驸马都尉。
当时社会评论认为他很清雅。
朝廷派遣他出使蜀国,蜀人称赏他,回朝任夏口监军。
孙皓在位初年,王蕃又入朝为常侍,与万彧官职一样。
万彧与孙皓有旧交,其人鄙俗之人,仗势侵辱王蕃,说王蕃自我轻贱。
又中书丞陈声,是孙皓的嬖臣,多次在孙皓面前谮毁王蕃。
王蕃气质高风亮节,不能低声下气看人脸色行一事,有时违忤孙皓的意旨,时间长了即受责备。
甘露二年(266),丁忠出使晋国回国,孙皓大摆宴席会集群臣,王蕃饮酒大醉,当即倒地,孙皓怀疑王蕃不敬而不高兴,让人把他抬到外面去。
很快王蕃请求回来,酒还未全醒。
王蕃的一性一情一向有威严气势,此时举止自若,孙皓大怒,喝令手下人将王蕃斩杀在大殿下。
卫将军滕牧、征西将军留平为他求情,孙皓不允。
丞相陆凯上奏说:“常侍王蕃内修美德外明事理,知晓天道了解万物,处事朝中正直忠心,是社稷的重臣,大吴的龙逢啊!从前他奉事景皇帝,进谏献策于左右,景皇帝钦佩赞赏他,赞叹他卓越超群。
而陛下恼恨他说话刺耳,厌恶他直言对答,将他斩首于殿堂,抛一尸一于野外,国内人民为他伤心,有识之士为他悲悼。”
他痛惜王蕃即是这样。
王蕃死时仅三十九岁,孙皓将他的家属流放到广州。
他的两个弟弟王著、王延,都是杰出才器之士,郭马起兵叛乱时,他们不肯为郭马所任用,故被杀害。
楼玄传,楼玄,字承先,沛郡蕲县人。
孙休时期他为监农御史。
孙皓即位为帝,楼玄与王蕃、郭逴、万彧一道为散骑中常侍,出朝外任会稽太守,入朝任大司农。
以前宫中主事人本是使用亲近的人来担任,万彧奏说在亲密熟知的人中,应使用品行正派之人,孙皓便下令有关官员,寻找忠正清廉之士,以接受宫中任职的选拔,于是任用楼玄为宫下镇禁中候,主持殿中事务。
楼玄为副九卿故持刀侍卫宫禁,严正自身表率众人,按照法令行一事,答对恳切忠直,数次违忤孙皓的意旨,渐渐受到责怪恼恨。
后来有人诬陷诽谤楼玄与贺邵相遇时,停车窃窃私议放声大笑,毁谤朝政。
于是受到孙皓下诏诘责,被押送广州。
东观令华核上奏说:“为臣私下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犹如治家。
主管田间事务的人,都宜为贤良诚信。
又应用一人总理出家务的规章条目,为它制定一条总纲,这样家中各项事情得到治理。
《论语》有言:‘无所作为能使天下得到治理的人是舜。
他只是让自己面向正南端正地坐着而已。
’是说任用的人得当称职,故此自己悠闲而安逸。
如今天下未定,国家多事,事无大小,都应当禀报以求上闻,故一切经由陛下,使您圣明的思虑有所劳损。
陛下既已着意于博通古事,总览穷极经典文籍,加之用心勤奋喜好道术,随着节令炼养一精一气,应当得到空闲安静以放松一精一神,呼吸清淳空气,与自然共致无极。
为臣日夜思量,百官之中,能任职担当此事,足以信赖委托之人,没有比楼玄再合适不过。
楼玄清廉忠正奉公守法,卓立超越于当今之世,众人都敬佩他的一操一守,无人能与他争先。
而清者则心平而意直,忠者只有正道才乐意举足,像楼玄这种一性一情,可以始终保持一致,乞请陛下赦免楼玄以前的罪过,使他得以悔过自新,提拔他主持有关部门事务,责成他取得良好的成效,陛下能让自己安一抚官职选拔人才,根据人的才干委以职任,则舜那种端坐面南无为而治的情景,很快也能实现。”
孙皓忌恨楼玄的声名,再流放楼玄及儿子楼据,将他们交付给交阯的将领张奕,让他们在战争中效力,暗中却命令张奕杀掉他们。
楼据到交阯后病死。
楼玄单身一人跟随张奕征讨贼寇,持刀徒步长途跋涉,见了张奕就叩拜,张奕不忍心杀死他。
正好张奕突然去世,楼玄殡殓张奕时,从张奕的器物中发现孙皓的敕书,他回去后就自一杀身亡。
贺邵传,贺邵,字兴伯,会稽郡山陰县人。
孙休登基,贺邵从中郎出任散骑中常侍,出朝外任吴郡太守。
孙皓时期,他入朝为左典军,升为中书令,兼任太子太傅。
孙皓凶狠残暴,骄横自负,国家政事日益衰敝。
贺邵上奏进谏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之所以能深居宫闱而知晓天下之事,垂衣拱手端坐席上却能光耀八方极远之地,这归功于他能任用贤才!陛下以杰出的德行和美好的资质,统绪帝业,应以身率先履行道义,恭敬奉守社稷大业,褒扬贤能表彰善良,以安定各种国家政事。
自近年以来,朝廷官列错乱纷杂,真伪相混,上下空职,文武官员不尽职守,朝廷外面没有如山岳般的镇守将领,宫廷内面没有拾遗补阙的贤良大臣,一奸一佞阿谀之徒鼓翅飞翔,干弄朝廷威一柄一,盗窃荣利,而忠诚贤良者却被排挤贬抑,诚实正直大臣遭受诽谤陷害。
故此正直之士改易方正的一操一守,而昏庸的小臣却苟且献媚,他们揣摩陛下心思奉承恭维,各自希望达到自己的浅近目的,人们执着违反常理的评说,个个口吐歪曲事实的理论,于是使清流变浊,忠臣噤声。
陛下一身处九天高位,居于百重深宫,一言既出,风一靡一天下,一令颁行如影随从,亲洽献媚取一宠一的臣子,每天一爱一听顺合心意的言辞,恐怕会认为这类人真的贤明,而天下已经太平。
为臣心感不安,怎敢不上报给陛下听闻。
“为臣听说兴国之君乐意听到人家指出他的过错,荒乱之君喜欢听到别人对他的美言赞誉;乐意听到指责过错的君主,他的过错会日益清除而福运臻于宏大;乐意听到他人赞誉的君主,他的声誉会日益减损而祸患必然来临。
所以古代的君王,作揖礼请以进用贤人,虚怀以寻求己过,譬喻帝位犹如乘危奔命,装饰虎尾以警戒自身。
至于陛下,严厉刑罚以禁绝直率言辞,罢黜善良人物以拒绝忠谏贤臣,不明毁谤与赞誉的实质,沉迷于一宠一臣的阿谀虚假之言。
从前殷高宗思念良佐,梦寐以求得到贤士,而陛下求贤似乎丢在脑后,忽视贤才如同遗弃无用之物。
原常侍王蕃忠诚恭谨于公事,才干胜任辅弼,却在他酒醉时施以极刑。
近来鸿胪卿葛奚,是先帝的旧臣,偶尔有些违忤,不过是昏醉时说的话而已,酒过三巡后,不再忌讳礼节,陛下却猝发雷霆,说他轻侮傲慢,让他饮下酒一精一,以致中毒身亡。
自此以后,国内人士伤心,朝廷大臣失望,做官者以退职为幸运,居朝者以外任为福气,这确实不是用以保持光大宏伟功业、兴隆道德教化的情势!“此外,何定本是供驱使的小人,地位在奴仆之下,自身没有半文钱的德行,才能没有鹰、犬般的作用,而陛下喜一爱一他一奸一佞献媚,转交他威权,使何定依恃一宠一幸肆无忌惮,擅作威福,口里决定国家大计,手中玩一弄国家大权,上损陛下日月般的光明,下塞正人君子的上进道路。
凡小人要求进取,必定进献一奸一邪的利益,何定无事妄自发动劳役,征调长江沿岸的守卫部队去驱赶麋鹿,在山上布置网罗,砍伐森林,尽将各处野外的兽物,驱集在重围之中,这对上没有补益时政的名分,对下则有损耗财产的一浪一费。
而兵士们疲惫来往运送,人力在驱赶野兽时用尽,老弱饥寒交迫,长幼怨声载道。
为臣私下观察天象,自近年以来陰陽错乱,四时易节,日食地震,仲夏降霜,参阅典籍,这些都是陰气强凌陽气,是小人玩一弄权势所招致。
为臣曾披览书传,验证诸般发生的现象,灾祸祥瑞都得到应验,故为之心惊寒战。
从前殷高宗修养自己品德以消弭野鸡投鼎的异象,宋景公崇尚德行以消退火星不祥的变化,希望陛下能上怕皇天告示的谴责,下追高宗、景公禳灾的修行,远鉴前代任用贤能的功德,近省当今荒谬授人权一柄一的过失,整顿澄清朝中的官位,表彰论赏俊杰的功用,放逐驱退一奸一佞的小臣,抑制剥夺邪恶者权势,前述小人,一律不再任用,广泛延请滞留埋没在下不得升进的人才,容纳接受直率劝谏的言辞,谨慎地承受上天的旨意,恭敬地奉守先人的基业,如是则弘大教化如陽光普照,上天和下民的怨望就会止息。
“《易传》有言:‘国家将兴旺,视百姓如赤子;国家将衰亡,待百姓如草芥。
’陛下从前深藏神圣光芒,潜修德行于东方之地,以圣明的睿智和卓茂的风采,潜龙腾飞顺应天命,四海人民延颈盼望,八方百姓拭目瞻观,认为成、康之世的教化定会在短期内兴隆。
自陛下登基以来,法令条禁变得苛刻,赋税征调日益繁杂;宫廷内的一奸一邪小人,分布各处州郡,肆意兴动劳役,竞相贪求暴利。
百姓遭受穿梭般的困扰,民众疲惫无止境的索求,老小饥寒交迫,家家面现菜色,而地方官吏,迫于畏惧担负罪责,便施以严法酷刑,折磨百姓求得供一应。
故此民力不堪承受,家户妻离子散,痛哭哀号之一声,动伤国家祥和之气。
又长江沿岸的守卫军队,从远处考虑应该拓土开疆,从近处考虑应当守疆防敌,故此应对他们特别优待供养,以待战事发生时使用,而现在对他们征收赋税,如烟漫云涌,使他们衣不能遮蔽全身,食不能供一应早夕,出战时要他们冒槍林箭雨之难,回营后使他们承受无以为生的愁戚。
因此他们父子相互抛弃,叛逃者结队成群。
希望陛下宽缓赋税除去烦苛,赈济抚恤穷困贫乏之人,减省那些不急需的劳役,简约消除法律禁令,如此则全国人民能乐业安居,弘大教化能推广普及。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而食物是人民的命脉,如今国家无一年可用的储备,百姓家中无经月可食的积蓄,而后宫之中坐食终日者一万多人。
宫中有离家空守的怨恨,朝外有无端损耗的花费,使得国库被无益的事情用尽,百姓因糠菜的不足饥饿终日。
“此外,北方强敌虎目注视,窥伺我国的盛衰,陛下不依靠自己的威严德行,而期望敌人的不来侵犯,忽视四海的困顿穷苦,而轻视强敌的不来发难,这确实不是谋求长久居宫稳一操一胜券的措施。
从前大皇帝勤劳辛苦自身,在南方创下基业,割据半壁江山,开拓万里疆土,虽然蒙受上天的相助,实际主要靠人的努力。
传留的福祚和皇位,直到陛下,陛下应勉力崇尚德行一操一守,以光大先辈勋业,一爱一民养士,保全先人制定的治国大纲,怎么可以忽略显扬祖上的功勋,轻视难以取得的大业,忘却天下的不振、王朝更替兴衰的巨变呢?为臣听说吉凶变易无常,祸福由人争得,长江的险阻不可长久依恃,如果我们不加强防守,则一苇可航。
从前秦国创建皇帝的称号,据守崤山、函谷关的险要,但不修德行教化,法律苛刻政治残酷,毒害殃及百姓,忠臣闭口无言,故此陈胜振臂一呼,社稷即刻倾覆。
近者刘氏占据三关险隘,坚守重山固防,可说是金城石室,万世之业,只因授任不依贤能,一下子便丧国灭亡,君臣被绳索系颈,一起成为俘虏之人。
这是当代的明鉴,眼前的炯戒啊!希望陛下远考前代之事,近鉴当代之变,扩大基业,强固根本,割弃私情,遵循道义,如是则成康之世的政治局面就会形成,而圣明祖辈传下的福运就会隆盛。”
章表呈上后,孙皓深深地含恨在心。
贺邵奉公忠正,孙皓的亲近小臣都很畏惧他。
于是一起谮毁贺邵与楼玄谤毁国事,贺、楼二人都被孙皓诘难指斥。
楼玄被押送南方的广州,贺邵受到原谅官复旧职。
后来贺邵中风,口不能言,离职数月,孙皓怀疑他是假装有病,将他收捕关在酒窖里,拷打千余下,贺邵始终没说一句话,最终被杀死,家属流放到临海。
孙皓同时下诏诛杀楼玄的子孙,这一年为天册元年(275),贺邵时年四十九岁。
韦曜传,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陽人。
他年少时好学,能写文章,任丞相的掾史,外授任西安县县令,回朝任尚书郎,升任为太子中庶子。
当时蔡颖也在东宫,他一向喜受下棋,太子孙和认为下棋没有益处,故让韦曜来论说此事。
韦曜作文为:“听说君子耻于正当年华而功名未建,痛恨终尽人世而声誉不扬,故此说学习如不及时,犹恐失去良机。
因而古代有志之士,伤悼年岁的流逝而担心功名未及建立,故此勉励振奋砥砺一操一守,早起晚睡,顾不上休息,经年累月苦下功夫,像宁越那样勤奋,董仲舒那样笃学,濡浸在道德仁义的深潭,居游于学问技艺的王国。
况且以西周文王的圣明、周公的才智,犹要夜以继日的辛勤,故而才能兴隆周朝道统,流传美名万世。
至于一般的臣民,怎么可以止步不前呢?历观古今建立功名事业的人,都有不同一般的积累业迹,亲身劳苦,尽心思虑,平居不荒废学业,穷困不改更志向,因而卜式耕田放牧亦立下大志,黄霸身陷囹圄还接受道义,他们终于获得荣耀显赫的幸福,也因此成就不朽的功名。
故此仲山甫昼夜勤劳,而吴汉不离官府,他们哪会有游嬉的惰一性一?“如今世人一大多不致力于经术,喜玩下棋,废弃事业,废寝忘食,耗尽日光,继以燃烛。
当他们面临棋局交锋争战,胜负未分时,便聚一精一会神,专心致志,心劳体倦,人事荒废而不整修,宾客前访无人接待,虽有太牢供品般的美味佳肴,《韶夏》舞曲之类的动听音乐,也无暇品评欣赏。
以致有人赌注衣物,变移下棋的目的,使廉耻的思想观念松一弛,而忿戾的神色产生,然而他们的志向没有超出一个棋盘的范围,所追求的没有越过方格之间的距离,战胜对手没有封赐爵位之赏,获得地盘没有兼并土地之实。
这种技巧不属于经典六艺,这种才能不能用于治理国家,立身处世者不能借用下棋的技能,征选人才者不能通过下棋的途径。
从中寻求战术阵法,则非孙武、吴起他们的那一套;从中考究道义学问,则非孔子学派的东西。
以巧变诈欺为手段,则非忠信的事情;把拦劫杀掠作名分,则非仁者的思想,而且白白损耗时光荒废事业,终究毫无补益。
这与设立木杆而击打它、安放石块而投掷它有什么区别呢?况且君子在家中要不辞劳苦侍养父母,在朝廷要竭尽生命效忠君王,面临繁忙事情要推迟进餐,哪会沉湎耽延于棋盘之中呢?认准这种道理,则孝顺友善的品行得以树立,坚贞纯正的声名就会显扬。
“当今大吴承受天命,海内尚未平定,圣明的朝廷自强不息,努力获得人才,勇而有谋之人就授以雄威虎将的重任,学问渊博气度雍雅之士就进入卧龙栖凤的官署,各种技能兼容并立,文臣武将并驾齐驱,广泛选拔优秀人才,表彰择用英雄俊士,设立考核科目,颁行官爵赏赐,这实在是千载难逢的嘉会,百年难遇的良机。
当今士人,应勉励思求最完美的道义,一爱一惜自己的功业和一精一力,以辅佐政治清明的时政,使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授勋的策书存于盟府,此乃君子最高目的,当今最急事务。
“一块木头棋盘怎比一方土地的封邑?三百颗干枯棋子怎比率兵上万的将领?绣着飞龙的服装,金石奏协的音乐,足以兼容棋局的乐趣而换替下棋的游戏。
如果让世人转移下棋的一精一力到用功诗书上去,就会有颜回、闵损的志向;转移到用功智谋上去,就会有张良、陈平的思维;转移到用功殖货上去,就会有猗顿的财富;转移到用功射御上去,就会有将帅的才能。
做到这一步则功名即可建立,而卑贱就会远弃。”
孙和被废黜后,韦曜任黄门侍郎。
孙亮即位,诸葛恪皑佐朝政,上表奏任韦曜为太史令,撰著《吴书》,华核、薛莹等都参与此项工作。
孙休登基后,韦曜被任命为中书郎、博士祭酒。
孙休命令韦曜依照刘向所创体例,校核审定各类书籍,又打算请韦曜担任侍讲。
而左将军张布是孙休亲近的一宠一臣,做事颇有过错,害怕韦曜任侍讲儒士后,因为韦曜一性一情处事一精一明确切,怕他用古今事情作譬警戒孙休的认识,就坚决争辩说韦曜不能担任此职。
孙休极为恼恨张布,其事记在《孙休传》。
然而韦曜最终还是被阻止,未能入宫。
孙皓即位,封韦曜为高陵亭侯,升任中书仆射,后降职为侍中,长期兼任左国史。
其时孙皓周围的人迎一合孙皓旨意,多次说出现祥瑞感应现象。
孙皓以此询问韦曜,韦曜回答说:“这只是人家箱匣中的东西而已。”
又孙皓想为自己父亲孙和作“纪”,而韦曜坚持以孙和未登帝位为据,只宜将其历史记载文字定作“传”。
类似事情并非一次,渐渐地韦曜受到孙皓的责怪恼怒。
韦曜更加忧惧,自己提出年老体衰,请求辞去侍中、左国史两个官职,恳求让他完成自己要写的书,把他所承担的任务转交他人,孙皓始终不答允。
当时韦曜有病,服药护理,更加迫切地要求辞职。
孙皓每次设宴,没有不是一整天的,坐席中人不管能否饮酒都以七升为必饮限量,即使自己不能全部喝完,也要被强迫灌完够数。
韦曜一向饮酒不过二升之量,起初他受到特殊礼遇时,孙皓常减少他的酒数,或者暗中赐给他茶水代替酒,及至一宠一幸衰退,反而更被强迫喝酒,往往因所饮不足量而受惩罚。
另外孙皓在酒后让侍臣侮辱诘责大臣们,以嘲弄相侵,互相揭短作为乐趣。
这时谁要有所过失,或者误犯孙皓之讳,就要遭到拘捕,甚至被斩杀诛死。
韦曜认为朝臣在公共场合相互谤毁伤害,内心就会相互滋生怨恨,使大家不能和睦共济,这并非好事,故此他只是出示难题提问经典的辞义理论而已。
孙皓认为韦曜不接受皇帝诏命,有意不尽忠主上,于是将他对韦曜前后不满的嫌隙忿恨积累一起,收捕韦曜投进监狱。
这年是凤凰二年(273)。
韦曜通过狱吏向孙皓上书说:“囚犯我身负皇恩蒙承一爱一怜,无人比得上,而自己却没有丝毫贡献来报答主上,辜负污辱了陛下的恩一爱一宠一幸,自己陷入死罪。
想到自己将化成灰烬,永弃黄泉之下,心情凄凉苦哀,私下心中有所记挂,故冒犯禁令而呈报陛下。
囚犯我过去发现世间有古代历法的注释,上面的记载有许多虚假而无根据的东西,与经典书籍的记载也有错谬之处。
囚犯我寻查考究经传所记,考核异同,采摭查询得来的材料,来撰成《洞纪》一书,起自伏羲,直到秦汉,共为三卷,另将自黄武以来,再另写一卷,此事尚未完成。
又看见刘熙所作的《释名》,确实有很多绝妙的地方。
然而物类繁多,难得详细考究,故此不时出现错误,而关于爵位一事,又有解释不对之处。
愚见以为官爵一事,乃目前急宜弄清楚的事情,不应当乖谬失误。
囚犯我忘记了自己极为卑下的身份,又作《官职训》与《辨释名》各一卷,想呈献陛下。
新作刚完成,正逢我因无礼行径受到囚禁狱中的处分,泯没之日,遗憾不能将它呈献陛下,谨于临死之前将这些著述开列出来,恳求陛下告知秘府,让他们至我家选取,呈献陛下批阅。
回顾所写著述担心因浅陋壅敝,不合陛下旨意,心怀恐惧屏气止息,恳求陛下降予怜惜加以审明。”
韦曜企望以此免除死罪,而孙皓反怪他的奏章有墨污,故此又以此诘问韦曜。
韦曜回书说:“囚犯我撰述此表,确实想上呈陛下,害怕有所错误,反复检查阅读,不知不觉弄脏了它。
遭到诘问心惊胆颤,呼吸急促,结结巴巴说不出话。
谨此补加谢罪叩头五百下,两手自我一抽一打。”
而华核接连上奏营救韦曜说:“韦曜幸遇千载难逢之机,特别蒙受陛下哀怜赏识,凭着他的儒学功底,得以担职史官,身着宫内侍从官员服饰,承旨应答陛下的询问,圣明朝廷仁一爱一宽厚,哀悼死者追思远人,在迎神之际,垂泪敕封韦曜。
韦曜愚昧不明,不能敷陈宣扬陛下大舜那样的美德,而是拘泥于史官的先例,使陛下旨意得不到表述,崇高的德行不能彰显,实在是韦曜愚昧浅陋,犯下该死的罪行。
然而为臣勤勉陈说自己愚见,发现韦曜自小就勤奋向学,至老不倦,探究融通坟典,温故知新,以至于心中熟知古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朝外官员很少有人能超过他。
从前李陵为汉朝大将,军队被打败没有返回而投降匈奴,司马迁不加痛恨,为李陵到处说情,汉武帝考虑到司马迁具有良史的才能,想让他完成所撰写的《史记》,故抑制自己的愤怒没有对他施用极刑,书最终撰成,流传千古。
如今韦曜在吴,也即是汉的史官司马迁啊!先后看到祥瑞征兆的显露,神灵的旨意与上天的感应,连续出现,统一天下的时期,大概不会长久。
一统大业完成后,当根据时代要求来建立典章制度,三王互不因循旧制礼仪,五帝互不沿袭前朝乐制,内容与形式的选取途经各有不同,增减具体条文体例有别,应当取得韦曜这类人才依据古代原则,对前朝制度有所修改新创。
汉代承续秦代,则有叔孙通制定新的一朝礼仪,韦曜的才能学识也达到汉代叔孙通的程度。
又《吴书》虽然已有了头绪,但叙言、赞论尚未撰就。
从前班固作《汉书》,文辞典雅,后来刘珍、刘毅等作《汉记》,远远不及班固,尤其叙传部分拙劣。
如今《吴书》应当流传千载,按序列入各史之间,后代学者论次评判优劣,非得有韦曜那样的优秀人才,实在不能补缺这部不朽之书。
像为臣这样愚顽浅陋之人,实在不是能胜任这种撰述之人。
韦曜年纪已届七十,剩下的人生不多了,恳切希望陛下赦免他的头等大罪,改判他终身为囚徒,使他完成著书的事业,让《吴书》永昭后人,流传百世。
谨此奉表,叩头百下。”
孙皓不准许华核的请求,于是杀死韦曜,将他家属流放至零陵。
韦曜之子韦隆,亦有文采学问。
华核传,华核,字永先,吴郡武进县人。
他起始为上虞县县尉、典农都尉,因为文学入朝为秘府郎,升任中书丞。
蜀国被魏国所吞并后,华核前往宫门前呈表上奏说:“我不久前听说敌人如蚂蚁一样聚向西蜀境地,西蜀地势艰险,按理说应当不会出问题。
我又确实得知陆抗的奏章已到,说成都并未守住,君臣远散,社稷倾覆。
从前卫国被北狄所灭而齐桓公使卫国再度存在,如今路程遥远,不可救援振兴蜀国,失去了归附我国的土地,舍弃了进贡我们的国家,为臣乃草芥之人,私下尚且心怀不宁,陛下圣仁之主,恩泽抚施远方,猝然听到这一消息,必定产生伤悼心情。
我无法抑制怅惘忧伤的情感,谨此呈上奏章让陛下听到我的心声。”
孙皓继承皇位后,封华核为徐陵亭侯。
宝鼎二年(267),孙皓再营造新宫,规模宏大,用珠玉装饰,花费极大。
其时正是盛夏开始动工,农耕与边守一起被荒废,华核上奏劝谏说:“为臣听说汉文帝时期,九州安宁,过去为秦朝之民的百姓庆幸消除了惨酷的苛政,归顺了宽仁的刘汉王朝,减省劳役一精一简法令,人民生活与新的王朝一道重开纪元,分封王室子弟为王侯,作为护卫汉中央朝廷的屏障,在当时形势下,大家都认为社会同泰山一样稳固,新王朝定下了无穷的基业。
而至贾谊,偏偏认为可为之痛苦流涕的事情有三大件,可为之长声叹气的事情有六大件,于是说当今的形势与抱着火在堆积的柴草之下而人睡在上面没什么两样,大火尚未燃一烧起来而认为是平安。
以后发生的变乱,都如他所预言的那样。
为臣虽说下贱愚昧,不识大体,私下以往日之事,来揣度今日的局势。
“贾谊预言后过了几年,诸王正值势力强盛之时,汉朝廷派往的傅、相称说有病被免职回朝,想凭这样的局面来使国家得到治理,即使是尧、舜也不能使其安定。
如今大敌占有九州地域,控制全国大多数的民众,熟悉攻战的各种方法,利用军事胜利的既有形势,故此想定立与中原竞争吞并对方的大计,这好比楚、汉两方势不两立,对方可不仅仅是汉朝的各王侯,如淮南王、济北王那样的势力而已。
贾谊之所以想痛哭的局势,比起今日要和缓多了,抱火卧薪的比喻,对今天来说更是急迫。
大皇帝看到前代的情形是那个样子,考察今天的形势是这个样子,故此广开农耕蚕桑之业,积蓄无法计量的储备,抚恤沉重劳役的百姓,积极致力于供养作战的兵卒,故此人人感恩,个个都想竭力效命。
这种福运尚未降临,大皇帝就溘然离开人世。
自此之后,权臣专一政,上背天时,下违众议,失却安定生存的根本,追求眼前一时半刻的利益,多次出动军队,倾尽一爱一库储存,兵士劳顿民众困苦,没有一刻得到安宁。
如今存世之人只是身负创伤的孑遗兵卒,困苦哀号的残余百姓而已。
于是使得军用物资乏匮,仓廪府库空虚,布帛的赏赐,不能兼顾寒、暑,再加百姓失业,家家衣食不济。
而北方敌人积粮养民,专心谋取东土,不再有其他需要警备之事。
蜀国作为西边藩国,地势险要牢固,加之继承先主刘备的统治之方,按说它的防御守备能够长久,想不到一下子就倾覆社稷。
唇亡齿寒。
这是古人所担忧的情景。
交州各郡,是我国的南部土地,交阯、九真两郡已经沦陷,日南郡孤立危急,存亡难保,合浦以北地区,百姓都在动摇,借机一再躲避劳役,很多人叛变作乱,而防备戍守的人员减少,威镇势力变轻,常常担心呼吸间就又发生变故。
从前海盗窥伺东部郡县,多次获得离叛的百姓,熟悉地势熟练航海,贪得无厌甚于往年,抢掠盗窃一日不息,我们如今腹背受敌,首尾多难,已处于国家朝廷的厄运时期!确实应该停止修建新宫的劳役,先得制定防备敌人一大计,劝勉发展垦荒种植事业,作为解救饥寒困乏的措施。
惟恐农时将要过去,春耕生产为时过晚,战争发起之日,军队装备与粮草未办。
如果舍弃这些急务,却尽力修建宫室,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战事变故,这才放弃修室筑墙的劳役,去应付烽火告警的急需,驱使怨忿困苦的部众,赶赴白刃相向的战场,这就是强大敌人可反用来作为资助的局势了。
如果只是固守,旷日持久,则军粮必定缺乏,不等战场交刃,而参战之人已经困顿不堪。
“从前商代太戊王时期,桑树、稻谷生长庭堂之内,心中恐惧故此修养德行,于是怪异现象消除而殷商王朝隆兴。
火星轨道掠过心宿之域,宋国认为灾难将到,宋景公恭谨听从瞽史的意见,使火星退回原先的位置,宋景公也因此而延年。
自身修养德行就能感化异类,言从口出就能通达神明。
为臣以愚笨闭塞的资质,而错误地安置在宫中官署,不能辅翼陛下昭示仁义恩泽以感化神灵,对上对下均感惭愧,无处可以投身。
退下低头思量,火星、桑谷的怪异现象,是上天在警告两位君主,至于其他种种细小的怪异,不过是身边门庭内小神所为,验证于天地,没有其他变化,而祥瑞的征兆却先后屡屡出现,明珠既已显露,白雀继之现世,万民的福祚,实际是神灵使其显露,以九州为宅,以天下为家,并不与编户之民一同转移。
又今日的宫室,是先帝所造,选择日期开土立基,并非不吉祥。
又杨市土地与皇宫相连接,如果浩大工程完毕,陛下车驾迁住,在门前巡行的神灵,都当跟着转移,恐怕长久下去未必强于旧宫。
屡屡迁移又不可,留在旧宫又有忌讳,这正是为臣日益担忧焦虑的原因。
为臣考察《礼记·月令》,季夏月份,不可兴动土木,不可会盟诸侯,不可兴师动众,举行大事必有大灾。
如今虽说诸侯没有会聚,但集合诸侯军队与会集诸侯没有区别。
六月戊巳日,土星运行正俯照人间,既不可动土触犯,又加之农忙之月,农时不可错失。
从前鲁隐公夏季修筑中丘城,《春秋》记载了这件事,留给后人做鉴戒。
今日修筑宫室是为了万世的宏大基业,而冒犯天地间的大禁忌,沿袭《春秋》中所说的错误行为,废弃恭敬上天授予的最大要务,为臣以愚拙的管见,私下心中不安。
“此外,为臣担心所要征召的流民,有的将不来,讨伐他们要废弃工程兴起战事,不讨伐他们则他们日益滋生祸患。
如果他们全数到来,很难保证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不发生疾病。
况且人心都是安定则向往良善、困苦则怨恨叛乱。
江南一精一锐兵卒,北方敌军一向难于对付,想以十个士兵对付我兵一人。
天下尚未平定,应深为顾惜他们。
现在这种状况等到宫室筑成,则死亡叛逃五千人,那么北方军队等于增加了五万;如果死亡叛逃者达到一万,则敌人等于增添了十万。
病的人有会死亡的损失,逃的人又会传出不利我方的话,这正是强大敌人所高兴的事情。
如今正值敌我双方决斗中原,争定强弱,正在这个时期,敌方人数增多而我方兵力减少,加之劳苦困顿,这是英雄智士深深忧患的事情。
“为臣听说古代圣明君主治理国家,若无三年的物资储备,则说‘国已不国’,安定平宁的时代尚且如此戒备,何况敌人强大而我们却轻视农业忘却储蓄。
如今虽然有所种植,但间或被大水淹没,其余部分留存的田地还应当去耕耘收获,而地方官员害怕延误宫室修建工期,地势上高的郡县,驱民深入山林,尽力砍木伐树,废弃农耕时务,士人民众妻儿老残幼小,垦种土地薄少,若遇水旱灾害则永远一无所获。
州郡现存的粮食,应当留待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动用,而吃闲饭不干事之人,却还依赖官府供济。
如果上空下乏,漕运供一应不及,而北方敌人侵犯边界,即使让周公、召公重生,张良、陈平复出,也不能替陛下出谋划策以救危急,这一点是很清楚的!为臣听说君主英明则朝臣们忠心,君主聪睿则朝臣们正直,故此我以忄娄忄娄恳切之心,冒昧触犯天威,乞请陛下垂怜,省阅我的表章。”
奏表呈上后,孙皓不采纳。
后来升任华核为东观令,兼任右国史,华核上疏推辞,孙皓答复说:“收到您的奏章,您考虑到东观是儒士集中的官署,职当讲论考订文章经籍,处理解决疑难问题,汉代都是著名学者饱学儒士才担任其中职任,请求改选英明贤能之人担当。
我知道了,考虑到您一精一研古代典籍,博览多闻,可说是喜好礼乐笃敬诗书之人。
应当让您在文翰辞藻上发挥才干,光大赞颂当世政事,以超越扬雄、班固、张衡、蔡邕之辈,使奇异的人才谦退收敛,厚重的人才菲薄自己,您应当勉力尽职,超越前代贤人,不要再说什么了。”
当时府库没有储蓄,世俗风气越发奢侈,华核上奏说:“如今敌寇充斥边境,征伐尚未停息,平居无积年的储存,出战无应敌的积蓄,这正是治理国家的人所应该深为忧虑的事。
财物粮食的产出,都出于百姓之手,紧随时令抓紧农作,是国家第一等急迫大事。
而朝廷众官,所掌管的部门各自不同,都向下面征调劳役,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动辄规定近前迫切的期限。
地方官员害怕获罪,昼夜催一逼一百姓,使百姓放弃农事耕作,匆忙按限期赶赴集合地,定期定数送到京都,有时征调来的人众积压不用,而白白耗费百姓们的一精一力,耽误他们农耕时光。
到了秋收月份,又督责他们限期缴粮纳税。
既剥夺了他们播种的农时,又督责他们当年的赋税。
如有拖欠,还没收他们家中的财物,所以家家户户贫穷困苦,衣食不足。
应当暂时停止各种劳役,专心致力于农桑之事,古人说过,一夫不耕就有人因此受饥,一女不织就有人因此受寒,故此古代君王治国,惟以农业生产为急务。
战争爆发以来,已近百年时光,农人荒废了农田的事务,织女停止了机杼的职业。
按此推测揣度,则吃着糠菜还得长期饥饿,穿着单衣还得践冰踏霜,这样的人肯定还有很多。
为臣听说君主向百姓求取的有两件事,而百姓企望于君主的有三件事。
这两件事是:要求民众为自己劳累,要求民众为自己献身。
这三件事是:能使饥饿者有饭吃,能让劳累者得休息,能给有功者以赏赐。
如果百姓实现了君主的两个要求而君主却让百姓三个愿望落空,则怨恨之心必然产生,国家功业必不能建起。
如今国库所藏空虚,百姓劳役繁多,君主对百姓的两个要求已经具备,而百姓对君主的三个愿望却未得到回报。
况且饥饿者并不企求有美味佳肴才吃得饱,寒冷者并不期待狐皮貉裘才穿得暖。
美味只是口味的猎奇,文绣只是身一体的修饰。
如今事务甚多而徭役繁杂,民众贫苦而世风奢侈,百工制作那些毫无实用价值的器一具,妇女绣制华丽绮艳的衣饰。
不勤于纺织麻布者,却都穿着绣有斑斓花纹的礼服,转相仿效,耻无独有。
兵士与百姓之家,犹在跟逐世俗,家内无一担粮食的储存,而外出却有绫罗绮丽的服饰,至于商贩富贾之家,再加以金银首饰,奢侈更为严重。
天下尚未平定,百姓不得赡养,应当齐一养民生民的本原,兴旺农耕纺织的事业。
现在却耗损功夫在浮华技巧之上,荒废时日于奢侈事物之中,上无尊卑等级的差别,下有损耗财力的伤害。
如今官员士人的家庭中,很少没有子女的,多者三四个,少者一两个,通共平均一户人家只有一个女子,则十万户人家就有女子十万人,每人一年织布一匹,则一年就有十万匹布。
若使全国同心努力,数年之间,布帛必然堆如山积。
到时听任百姓采用五色,只做他们穿用的衣服,但禁止绮丽无用的修饰。
况且相貌漂亮的人不需要华丽色彩以增加好看,身姿艳丽的人不需要绮丽花纹来招人喜一爱一,五彩之饰,足够美丽了。
如果用尽粉黛,穿尽盛服,也未必没有丑妇;废除华彩,去掉文绣,也未必没有美一女。
如果确实如我所言,有之无益去之无损的话,为何舍不得暂时禁止以充实库府的急需呢?这是拯救匮乏的最高急务,富强国家的根本事业,即使让管仲、晏婴再生,无法改变这种治国措施。
汉代的文、景两帝,在太平环境中继承皇统,当时天下平定,四方无事,尚且认为雕饰文绣伤害农事,锦衣绣服损害女红。
故此广开富强国家的获利之源,杜绝寒冷饥饿的根本之因。
何况今日六一合分离,豺狼满道,兵卒不离边疆,铠甲不解系带,这种形势下可以不广开生财之源、充实府库之积吗?”
孙皓以为华核年老,就敕令他草拟章表,华核不敢应承。
孙皓又敕令他撰作文章,站在一旁等他写完。
华核撰文为:
“叹我这小臣,草芥且凡庸。
见重于圣主,受恩特盛隆。
超身污沼地,脱胎圣朝中。
祥光临紫闼,普照青琐宫。
挹掬清甘露,沐浴和煦风。
功绩无丝毫,亏负如山崇。
泽润又容垢,圣恩累重重。
劣质获殊荣,亻局身得和融。
欲报无极恩,委身于苍穹。
圣恩如雨注,哀舍我罪尤。
辱命答君问,润泽遍下愚。
不敢违敕令,唯恐获罪诛。
冒昧承诏命,魂逝形体留。”
华核前后陈述于国便宜之事,以及推荐贤能之士,辩解他人罪过,上书一百余次,都对朝政有所补益,因文字太多故不全部录载。
天册元年(275),他因细小饼失而被免职,几年后去世。
韦日翟、华核他们所论评政事的奏章疏表,都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