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白话文
沈恪传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
深沉,办事能力强。
梁朝新渝侯萧日英任郡将,召他任主簿。
萧日英迁调北徐州,沈恪随他去镇守。
萧日英迁调广州,以沈恪兼任府中兵参军,经常带兵讨伐俚洞。
卢子略反叛,沈恪抗战立有战功,授职为中兵参军。
高祖和沈恪同郡,私交很深,萧日英死后,高祖向南讨伐李贲,派妻子儿女依附沈恪回乡。
不久沈恪任东宫直后,因为在岭南的功劳被授职为员外散骑侍郎,命令他招集同族叔伯兄弟。
侯景围攻台城,沈恪率领手下人马去到朝廷,按例晋升为右军将军。
敌人在东西筑起两座土山,用以一逼一迫台城,城内也筑起土山与敌人相对,沈恪为东土山主,日夜抵敌。
按照功劳封为东兴县侯,食邑五百户。
迁任员外散骑常侍。
京城陷落,沈恪抄小路回到乡里。
高祖讨伐侯景,派使者通知沈恪,沈恪于是在东面起兵响应。
叛乱被平定,沈恪在京口拜见高祖,当日任命他为都军副。
不久任府司马。
高祖图谋讨伐王僧辩,沈恪参与了谋划。
当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镇守吴兴,高祖于是派世祖回到长城,立栅栏防备杜龛,又派沈恪回到武康,招集人马。
王僧辩被翦除,杜龛果然派副将杜泰在长城袭击世祖。
当时沈恪已率军离开武康去翦除杜龛的一党一羽,高祖不久又派周文育前来援救长城,周文育抵达,杜泰于是逃跑。
世祖又和周文育进军离开吴兴郡,沈恪的部队也赶到,驻扎在郡南面。
杜龛被平定后,世祖袭击东扬州刺史张彪,由沈恪督管吴兴郡。
太平元年(556),沈恪任宣威将军、交州刺史。
同年迁任永嘉太守。
他不接受任命,于是又命令他督管吴兴郡。
沈恪从吴兴入朝。
高祖接受禅让,派中书舍人刘师知招来沈恪,命令他率兵进来,仍像保卫别宫一样保卫梁敬帝。
沈恪于是撞开门来见高祖,叩头推辞说:“我沈恪是为侍奉萧家而来,今日不忍心看到这样的事情,甘愿受死罢了,决不遵从命令。”
高祖赞许他的意愿,于是不再一逼一他,又用荡主王僧志替代了他。
高祖称帝,任命他为吴兴太守。
永定二年(558),调任督管会稽郡。
适逢余孝顷图谋响应王琳,出兵临川攻打周迪,于是以沈恪为壮武将军,率军越岭来救周迪。
余孝顷听说沈恪抵达,退走。
三年,沈恪迁任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智武将军、吴州刺史,抄近道去鄱一陽一。
不久有诏令追他回来,兼管会稽郡事务。
同年,任散骑常侍、忠武将军、会稽太守。
世祖继位,晋升为都督会稽、东一陽一、新安、临海、永嘉、建安、晋安、新宁、信安九郡诸军事,将军、太守等职和从前一样。
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五百户。
二年,征召为左卫将军。
不久出任都督郢州、武州、巴州、定州诸军事,军师将军,郢州刺史。
六年,征召为中护军。
不久迁任护军将军。
光大二年(568),迁任使持节,都督荆州、武州、..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
尚未去镇守,改任护军将军。
高宗即位,晋升为散骑常侍,都督广州、衡州、东衡州、交州、越州、成州、定州、新州、合州、罗州、一爱一州、德州、宜州、黄州、利州、安州、石州、双州等十八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沈恪尚未抵达岭表,前任刺史欧一陽一纥举兵占据险要地形,沈恪不能前进,朝廷派司空章昭达率大军讨伐欧一陽一纥,欧一陽一纥被平定,才得以进入辖州。
辖州内到处兵荒马乱,被摧一残得一片荒芜,沈恪采取哀慰、安定、缉拿等措施,居民都深得恩惠,岭表一带都依靠他。
太建四年(572),征召为领军将军。
等到代替他的人回来时,因为路遥远未能及时赶到,被有司上奏免职。
十一年(579),起用任散骑常侍、卫尉卿。
同年授职为平北将军、假节,督管南兖州。
十二年,改任散骑常侍、翊右将军,督管南徐州。
又派电威将军裴子烈带去五百匹马,协助沈恪缘长江防守。
翌年,入朝任卫尉卿,常侍、将军等职不变。
不久晋升为侍中,迁任护军将军。
后主即位,因为有病澳任陈书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同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追任翊左将军,诏令送给他东园秘器,全城举哀,丧事所需一切,都由官府拨给,谥号元。
其子沈法兴嗣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