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逆①汤(张仲景)阴证厥逆②,(《伤寒论》)【歌诀】《汤头歌诀》3.四逆汤__十二、祛暑之剂

汤头歌诀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 - 3.四逆汤__十二、祛暑之剂

汤头歌诀

3.四逆汤__十二、祛暑之剂

3.四逆①汤(张仲景)阴证厥逆②,

(《伤寒论》)

【歌诀】

四逆汤中姜附草 三阴③厥逆太阳沉

或益姜葱参芍桔 通阳复脉力能任

【词解】①四逆:四肢一温一 和为顺,不一温一 为逆。

本方能治肾阳衰微,阴寒太盛的四肢厥逆,故名四逆汤。

②厥逆:即指四肢逆冷,手冷可过肘,足冷可过膝,由阳气内衰,阴寒独盛所致。

此属阴证厥逆。

③三阴:即指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

④太阳沉:指太阳证脉沉者亦用此方。

【组成】干姜—两半(6-9克)附子—枚(5-10太)炙甘草二两(6克)

【用法】上3味,附子先煎一小时,再加余药同煎,取汁分二次服。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阳虚寒厥证。

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等,或太阳病误汗亡阳脉沉者。

【分析】肾阳衰微,寒邪内盛为本方的主证。

呕吐为次要症状。

故方中用附子一温一 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

干姜亦辛热之品,可一温一 脾阳散里寒,为臣药。

附子、干姜合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故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炙甘草甘一温一 ,既益气一温一 ψ,调和诸药,又可解生附子之毒,且缓姜、附辛热燥烈之性,以防伤阴及虚阳暴散,为佐使药。

三药相合,回阳救逆,对阳虚阴寒内盛之厥逆可救治。

【附方】通脉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大者—枚(10克)干姜三两(9克)炙甘草二两(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一温一 服(附子先煎一小时)。

功用:回阳通脉。

主治:少阴病,症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或利止,脉不出,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等。

按:本方与四逆汤药味全同,只是加重附子、干姜用量,因而一温一 阳驱寒的力量更强,能使阳回脉复,其主治证除四肢厥逆外,更有“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等。

是阴盛格阳,真阳欲脱之危象。

故原书方后注明:若见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是取其宣通上下之阳气;腹中痛者,去葱白,加芍药二两(6g),是取其敛阴和营,缓急止痛;呕者,加生姜二两(6g),取其和胃降逆止呕;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3g),是取其利咽开结;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6g),是取其益气生津,固脱复脉。

歌中云:“或益姜葱参芍桔,通阳复脉力能任”。

皆是指通脉四逆汤的随证加减。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汤头歌诀》古代医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3.四逆①汤(张仲景)阴证厥逆②,(《伤寒论》)【歌诀】《汤头歌诀》3.四逆汤__十二、祛暑之剂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