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战争史
第二节 南北政府的战略方针及兵力部署
护法运动兴起后,段祺瑞政一府决定对西南各省用兵,企图实现袁世凯未能实现的“武力统一”中国的计划。
护国战争结束后,各派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拚命扩编军队。
到1917年6月止,全国正规陆军已由护国战争时的五十万人增加到六十余万人②。
其中北洋政一府陆军部直辖的部队,已由护国战争前的十二个师、二十个混成旅增加至二十一个师、二十三个混成旅①;加上张勋的定武军七十营、倪嗣冲的安武军四十余营、姜桂题的毅军二十营②,总兵力达三十四万余人。
其中能调往前线作战的部队,约在十万以上。
这是段祺瑞赖以发动内战的基本力量。
以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一府所统辖的军队及响应护法的军队,主要有由陆荣廷控制的驻广东的两师两混成旅、驻广西的两师一旅,由唐继尧指挥的分驻滇粤川的六个师,还有贵州的一师一旅和湖南的两个师①,以及由海军总司令程璧光率领的第一舰队(包括巡洋舰三艘,炮舰六艘,其它辅助舰只四艘)和陈炯明统带的二十营海军陆战队②,总兵力约十五万人。
与北洋军相比,南军总兵力虽居于劣势,但由于在本地区作战,可将大部兵力投入战斗,因而在战场兵力对比上与北军不相上下。
段祺瑞“武力统一”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广东,因广东不仅是护法军政一府所在地,也是滇、桂、粤军的联合基地和西南各省与海外交通的枢纽。
关于北洋政一府的战略意图,段祺瑞的心腹智囊徐树铮后来透露说:“盖欲定大局,非谋统一不可,欲谋统一,非川粤同受政一府节制不可。
以川较粤,川可稍缓,而粤宜急,粤定川或随之而自定。
我之争湘者,为图粤计耳;粤不定,湘即危,湘有事,鄂亦不安,大局则时有摇动之虞”①。
简言之,段祺瑞要想武力统一全中国,必须征服粤、川,并以征粤为先,而征粤又必先攻湘。
因此,湖南就成了北洋军阀进攻的首要目标。
湖南北通江汉,南接两广,西邻川、黔,是北军攻取西南诸省的必经之地。
早在广州军政一府成立之先,段祺瑞便利用北洋政一府的“合法”地位,于8月6日下令免去湖南省长兼署督军谭延闿的督军职务,以皖系人物前陆军部次长傅良佐代之,并调北洋军第八、第二十师随傅入湘,企图不战而控制湘剩与此同时,段还派部分军队入川,企图控制川省;并令闽、浙、赣一抽一调军队攻粤,以策应湖南战场作战,使南军首尾不能相顾。
谭延闿是个介于进步一党一与国民一党一右翼之间的“八面玲珑”的政客,由于利害关系,和桂系头子陆荣廷关系甚密。
谭被免职后,忙向陆荣廷求救。
陆荣廷等桂系军阀清楚地看到,“湘省为两粤门户,又系滇黔咽喉,湘失则西南腹背受敌,不特进取之机全无,且(北军)得湘实足以制西南之死命而有余”②,故一面令桂军向湘边运动,做出援湘姿态,一面致电冯国璋,请冯设法收回撤换湘督的命令,维持湖南现状,并提出划湖南为南北军事缓冲地带,以保持南北和平。
冯国璋把电报转给段祺瑞,段严辞拒绝,说:“今日文人不能将兵,已成各国通例,为军事计,为湘省计,为组菴③计,皆以专办民事为宜”;并声称“明令早颁,势难反汗”④。
谭延闿并不就此甘休,他电请西南各省迅速派兵援湘,以与段祺瑞兵戎相见。
唐继尧、陆荣廷对谭的主张表示赞同。
8月16日,陆致电西南各省说:“湘督易人,北方疑忌西南之心业已揭露。
唇亡齿寒,急应力筹对待。”
①次日,滇督唐继尧复电陆荣廷,表示:“湘危则全局破坏,亟宜协力援助”②。
唐、陆虽表示援湘,但又各保实力,不愿在作战中打头阵。
桂军陆裕光第一师进抵湘桂交界之黄沙河后,便顿兵不前,观望形势。
滇、桂不及时发兵增援,湘军主要将领对抵抗北军也表示冷淡,谭延闿出于无奈,于9月9日向傅良佐移交督军印信,微服潜往上海。
至此,北军势力得以首先伸一入湖南。
广州护法军政一府成立后,孙中山即接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出师北伐的战略方针问题。
10月9日,提出了基本战略设想,即:1.派员与陆荣廷及两广督军等磋商抵御龙济光①的计划;2.以滇军第三师援湘;3.以滇军第四师及海军即日誓师攻闽;4.饬陈炯明、朱执信两军长加紧招募训练部队,为滇军、海军后援;5.电陆荣廷、唐继尧火速出大军,会师武汉。
不久,护法军政一府确定了基本作战方针:“以长江沿岸为主作战地,先克武昌,次定南京,击攘敌军长江一带之势力,再图直捣北京。”
②据此,拟动员南军约十个师,组成中央、左翼和右翼军,分三路北伐。
同时,拟定了分期作战的计划。
第一期作战计划是:中央军由两广进击长沙,肃清入湘北军,待左翼军(滇黔军)进据四川并东入湖北时,与之合攻武昌;左翼军首先攻占四川,尔后派一支队扼守川北,牵制晋陕之敌军,主力乘势东下,与中央军合攻武昌;右翼军与海军协同,合攻闽、浙,再取淞、沪,待中央军、左翼军攻克武昌后,与之会攻南京,并肃清长江上、下游之敌军;海军在随右翼军占领淞沪后,即以吴淞为根据地,封锁长江门户,并消灭江内之敌舰,配合陆军进攻南京。
第一期作战计划预计在1917年11月下旬全部完成。
尔后,各路南军在长江以北过冬,补充给养,休养兵力。
第二年春季开始实行第二期作战计划:中央军由津浦路北进;左翼军由京汉路北进,其川北支队出秦晋,袭击北军侧背,策应正面行动;右翼军则由海路北上。
三路军分道并进,会攻北京。
上述作战计划,虽然反映了孙中山的革命气魄和军事胆略,但以有限的兵力,分散于广阔的战线上,企图一举破敌,囊括全国,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后来由于军政一府“有府无兵”,西南各省军阀“有兵无府”,根本不听孙中山的调度指挥,这一作战计划也就未能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