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01章 八卦成列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1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日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大家知道孔子的《系传》分上下两部,《易经》也分上经下经,上经三十卦,由乾、坤开始到坎、离止;下经三十四卦,由咸、恒两卦开始到既、未既结束。
(咸,我们过去读为“喊”。
)上经三十卦,象一个月三十天的现象,下经三十四卦,另有说法。
“系辞”的上传,是孔子研究上经的报告;下传是研究下经的报告。
现在孔子把他所看到的下经几个卦的一精一神一抽一出来,说明人生的问题。
我们扩大范围来讲,也可以说它是人生的哲学,也可以说是领导的哲学,是讲一个人做人的学问。
不动心与权力欲
昨天一个朋友来看我,说他看到我的《孟子·尽心章》那篇文章,连着看了三遍,感慨很多。
他说:“你的看法我很赞成,这样来讲对极啦!从前有些人讲不动心,好像是要把心压着不让它动,那是不对的。
不动心是要能做到临事不动心,才是真不动心。”
事实上,到了利害关头,这个事业可做不可做?很难下决心。
真正的定力,是要在这个时候能不动心,如果能够做到,那么打坐那上不动心,在佛学上讲已是小乘之道,不算什么了。
要知道处世之间,危险与安乐,不动心非常难,难得很。
另外一个现象,一般而言,大家看活人的文章,不如看死人的文章来得有兴趣。
这也是《易经》的道理,“人情重死而轻生,重远而轻近”,远来的和尚好念经,那是必然的。
曹丕在他的文章里,就提到“常人贵远而贱近,向声而背实”这两句话。
譬如最近美国一个学禅的来了,他原本在美国名气就很大,但经我们把他一捧,“美国的禅宗大师来弘道啦”,中山堂便有千把人来恭逢其盛。
如果要我去讲,不会有两百人来听的。
要是我到外国去,那就又不同啦!所以要做事业,人情的道理大家要懂,如果这个道理不懂,就不要谈事业。
前面说过,人情多半是“重远而轻近,重古而轻今”。
古人总归是好的,现在我不行,死了以后我就吃香了。
像拿破仑啊、楚霸王啊,死了以后就有人崇拜。
所以大家 要了解人情及群众的心理。
人情是什么呢?除了饮食男一女之外,权力欲也是很大的,不仅是想当领袖的人才有,权力欲人人都有。
男的想领导女的,女的想领导男的,外边不能领导,回家关起门来当皇帝。
先生回家了对太太说:“倒杯茶来!”太太呢?“鞋子太乱了,老公请你摆一摆……”这就是权力欲,人都喜欢指挥人,要想人没有权力欲,那就要学佛家啦!到了佛家“无我”的境界就差不多了。
一个人只要有“我”,便都想指挥人,都想控制人,只要“我”在,就要希望你听我的。
这个里边自己就要称量称量你的“我”有多大?盖不盖得住?如果你的“我”像小蛋糕一样大,那趁早算啦!盖不住的!这个道理就很妙了。
所以权力欲要控制,不仅当领袖的人要控制自己的权力欲,人人都要控制自己的权力欲。
因为人有“我”的观念,“我”有喜恶,所以有这个潜意识的权力欲。
权力欲的倾向,就是喜欢大家“听我的意见”,“我的衣服漂亮不漂亮?”
“嗳哟!你的衣服真好、真合身。”
这就是权力欲,希望你恭维我一下。
要想没有这一种心理,非要达佛家“无我”的境界不行。
佛家说的“欲除烦恼须无我”,就是要到无我的境界,才没有烦恼;“各有前因莫羡人”,那是一种出世的思想。
真正想做一番治世、入世的事业,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
我看历史上很少有真正成功的人,多数是失败的。
做事业的人要真想成功,千万人有出世的一精一神。
所以说,“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
人到了这个境界,或者可 说权力欲比较谈。
为什么先要把这一段告诉大家呢?因为这是前提。
《系辞》对我们研究《易经》非常重要,在上传中我们讲过八卦成列的道理,八个卦每一卦的发展、变化,都会各自排成一个行列,每一个卦都可以变成八个卦,共成八八六十四卦。
由八八六十四卦再发展下去,可以多到不可知数。
我们的《易经》文化把卦排列六十四位为止,是因为六十四卦已经够用了,也因为宇宙之数,已经都在其内了。
研究《易经》八卦,一定要把六十四卦背熟,每个卦都能画出来,否则学这个《易经》是没有用的。
不过你背熟了八八六十四卦,还是没有用的,还要熟到随时想得出、画得出、一提就想得出来,像在你面前一样,这样才能谈到用。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这个卦象,这个图案的现象,乃至拿八八六十四卦看宇宙的一切现象,都已经了解了。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先天八卦只用三爻,据说我们老祖宗画卦,画的是三爻卦,到了文王的时候,变成六爻卦。
六爻卦就是把三爻卦的图案重叠起来,所以现在我们所用的卦,都是六爻,“因而重之”是把三画卦重叠起来而成的卦。
重卦的方法前面我们曾经提过,不再重复。
把三画卦重叠起来变成六画卦,下面的三爻叫做内卦,上面的三爻叫做外卦。
像同一个东西分成两个部分,譬如我们有些人,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表现却完全两样。
有时候我们问一个人你好不好,他说好、很好。
嘴上这么说,实际上他肚子里还在生气呢!有很多事情内外都是两样的,他说好,不一定好;好不好,说不定还很好呢!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都在内在和外在的两面。
一切外在的形态,都是从内在滋生而来。
譬如你说这两年运气不好,因为你心中有一个东西丢不掉、放不开。
如果你心中本来无事,就四季春风,天天太平了。
可见内在是很重要的。
外卦也可以叫上卦,内卦也可以叫下卦。
一般我们画卦是从下面画起,事实上它的意思不是“由下而上”,而是代表了由内而外的一种思想。
因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内发生到达外面。
大家看一个水果摆在桌上,它慢慢烂了,都是由里边先烂,当然也会有因外面细菌感染而由外烂起的。
但上我们中国的名言“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许多东西都是先从里边开始烂的。
所以说“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一个人不自重,侮辱了自己,然后人侮之,别人才敢欺侮你。
换句话说,你内心有鬼,外面就有鬼了;如果内心没有鬼,外边也不会有鬼了。
所以画卦要由内而外,就是这个道理。
由内到外,说明“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的道理。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是这样,自己站不起来,领先旁人永远没有办法。
自己先自侮,没有独立的价格,那就没有办法。
所以“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这就是变化。
为什么由先天卦三爻变成六爻呢?爻者交也,爻的变化就在于这个“交”。
善《易》者不卜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刚就是一陽一的,柔就是一陰一的;一陰一陽一互相推排,一陽一极必生一陰一,一陰一极必生一陽一。
一陽一来了,一陰一就没有了;一陰一来了,一陽一就没有了;光明来了,黑暗跑了。
所谓刚柔相推,就是这个意思。
一陰一陽一当中互相推排,这中间就有了“变”。
宇宙万物随时随地都是这个现象,所以说“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研究《易经》的学问,“系辞焉”,指每一个吊在卦下面的文句,就叫系辞,是解释这个卦象的。
“而命之”,在这个里边找到它的命题,找出它的主题。
“动在其中矣”,变动的道理,就在这个里头了。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这里有一句名言,上篇里边我们已经讲过,就是“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两个字把看相算命、做人做事都统统包括了,这两个字就是“吉、凶”。
如果你一定要说我在家睡觉,就不吉也不凶了,殊不知那你已经是坏了。
因为没有好,你躺在那里没有动,但是你的生理已经变了。
所以《易经》只有两个字:“吉与凶”。
为什么说吉、凶、悔、吝呢?悔与吝是小的吉凶,所以还是只有两个字,“吉”与“凶”。
吉在背面就是凶,凶的背面就是吉。
悔吝呢?是小凶、不是大凶。
所以懂了这个道理,不需要卜卦啦。
一件事情一开始做就知道结果了,不是好就是坏,没有第三样。
一个人去看相算命,八成都是彷徨不定的人。
发财的时候,一天忙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去看相算命,生意失败的人、没有办法的人,理发也没有钱,头发长得长长的、胡子也不刮,穿的破鞋子,每天却围着算命摊子转。
所以,我常常告诉有些同学们,我说我教你一套,包你灵,将来你如果有办法去跑江湖,摆个卦摊子,有人来看相算命,你就说:“嗯!你先生最近运气不好,气色不对!”因为他一定有了不对地来问你,所以你讲他气色不对,一定灵。
然后他肯叫你算命,你就说他最近会破点小财,这句话也一定灵,因为他叫你算命,一定要花钱,不是破财是什么?所以我说包你灵,你说说话本来是不着边际的,他回去想想,“哎呀!算命的话对啦!”如果不对呢?他会翻来覆去地想,担心什么时候会破财,“哎呀,可能是真的!”反正都是对,所以善《易》者不卜。
恩以生害
世界上的“吉、凶、悔、吝”是从哪里来的呢?“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
万事一动只有好或坏,没有中间的。
你说我不想好,也不想坏,想不动。
好只有打坐入定了,才脂所谓寂然不动。
只有修道的人才能不动,那才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否则一动便有吉、凶、悔、吝,这是圣人的话,孔子的名言。
读《易经》到这里非常令人赞叹,宇宙人生的道理,孔子统统讲完了,懂了这些也不要再研究《易经》了,“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一动好坏就出来了,不动就没事,但是想不动可不容易啊!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这两句话,包括了一切人生的大道理。
政治的在道理、做人做事的一精一义都在这里边。
刚就是硬的,柔就是软的,刚就是一陽一,柔就是一陰一。
一个人有刚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
所以带兵的人要能恩威并济,恩是柔的,威是刚的,但是这句话也要注意,《太一陽一陰一符经》说“恩以生害”。
你对他太好了,好到极点了,也会害了他。
你看历史上反叛你的人,都是你对他最好的,都是你自己培养出来的,决不是敌人。
敌人推翻不了你,每一个人事业垮掉,都是由于自己最亲近的人、最心一爱一的人发生了问题。
皇帝都是死在最亲近人的手中,一个人的事业,也往往败在自己最亲近人的手里。
所以恩里就生害,害里就生恩。
譬如父母教育孩子、骂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了长大了,才知道你这打、你这骂对他多有用处。
用痛苦磨炼人的教育,虽然当时他恨得要命,过后他会越想越对,就是害里生恩。
现在你们教育孩子用西滚化的教育方法,我绝对不赞成,处处将就孩子,统统把青年人害了。
所以现在青年人没有几个有用处的,都是在温室里养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女子之手”,终究很难有大用处。
二十年前我就讲过,现在我们的教育,第一流的家庭是末等的教育。
夫妇都是知识分子,都去工作了,孩子托给佣人照顾,再不然请个保姆,那个保姆的知识程度,未必超过孩子的一妈一妈一,保姆是没有办法才来做保姆嘛!结果呢?你第一等的家庭实施了末等的教育,造成了今天教育的问题、社会的问题。
所以今天的教育没有什么可谈的,要谈教育,所有的一妈一妈一都要先回到幼稚园去再教育才行。
这不是在说笑话,我们的教育的确很有问题。
所谓刚柔的问题就是这样,恩里生害,害了孩子的一生;害里生恩,所以要置于死地而后生。
但是有进修太刚也不行,太柔也不行。
要刚柔相济,恩威并用,才是“立本者也”。
不过虽然知道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还要懂得“变通”。
“趣时”是把握时代的,如果不把握时代,只认为《易经》才是文化、才是学问,其他世界的一概不管,那又完啦!所以,孔子是圣之时者也!“时者”,就是懂得把握时代。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这里有个原则,不需要迷信,就是中国文化哲学的道理,认为天地间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
好坏事都在于人为,人在于心,所谓“贞胜者也”。
贞的意思就是正,心正坏事也不坏了,心不正好事也不会好。
所以说“吉凶者,贞胜者也” 。
讲到这里,想到当年有位朋友,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才华出众,样样都好,就是太风一流潇洒了。
算命看相,都认为他会官至极一品,命相都是第一流的,因此他也很自负。
不过后来太过于风一流潇洒啦,得了一性一病,甚至连眉一毛一也生疮烂掉了,变成了无眉的人。
还有什么相?都破坏了,只好上山去了,最后不知所终。
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我们过去一般的同学谈起这个老兄,都非常怀念,也非常惋惜。
他的才华真高,真好,但结果是这样。
古人所说中国文化的道理,不是什么菩萨、上帝在保佑你,也不是命中规定了不能变的。
我们从小必读的课外读物——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中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祸福没有一个是命运规定不变的,就是看人自己的作为了。
这个道理大家千万要注意。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这个问题大啦!我们知道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
世界上最迷信的知识分子,迷信不仅是乡下人,研究科学的人更迷信。
我测验了很多学科学的人,跟他们坐在一起,一切都跟着他讲,听他讲完了他的见解以后,你便讲“你老兄呀!最近一精一神似乎差了一点,有什么问题吗?”
“真的吗?唉!唉!你给我看看。”
他就跟着你来啦,很可笑的。
生命中间有一分不可知的奥秘,人人都想知道它,你只要在这一方面指点他几句,他非上当不可。
所以古代的帝王特别迷信,看号经常改,甚至有当了二十年皇帝,改了十几个年号的都有。
这等于我们当年起名字,我本身就有七八个名字,年轻时很喜欢改名字,有本名、有小名、有谱名(字谱里边的名字),现在还保留好几个,然后有号、有字、有别名,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就是为了“贞胜”。
但“贞胜”不是迷信,因为宇宙之道是“贞观者也”。
道家的《太公一陰一符经》开头就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就是根据《易经》来的,这是中国文化。
《一陰一符经》是很古老的书啊!从姜太公手里传下来,观察宇宙天地的道理,一切的法则,重要的依据就是十二辟卦与方圆图等等。
由此可以知道宇宙的法则,也就是天文的天文学,几千年前是世界上第一位的,现在连一巴掌也够不着。
《中国古天文学》这本书在国内已经没有,我们现在已把它印出来了。
大家懂了中国的古天文学,就知道观天之道了,宇宙、太一陽一、星星……同人世界的关系与影响,这就是执天之行。
把握了这个原则,就可以修道,可以修到生命的长生不老。
不就是我们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学问。
月球是我们中国的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这个太一陽一系里的地球文化,在我们中国文化中特别重视的,就是所谓的“日月之道”。
说到日月之道,我们中国古代有个神话。
古书中记载,上古之时“十日并出”,十个太一陽一一齐出来,于是天下大旱,大地快要晒焦了。
据说我们有个老祖宗叫后羿的,射下了九个太一陽一。
后羿就是到月亮里去的那个姑一奶一奶一嫦娥的先生。
谈到嫦娥奔月,记得美国太空人第一次登陆月球那天晚上,我请一个美国朋友吃饭,同时看登陆月球的电视。
当时他很客气地跟我说,他们美国已经上去了,将来太空主权不知道会不会有争执。
言外之意,他们已经把国旗插上去了,月球应该是美国的领土了。
我说那不一定,我们中国有位姑一奶一奶一,五千年前就已经去那里住了,你们把国旗插上去,说不定她一觉醒来,扫地的时候已经把它当垃圾丢掉了。
他看着我大惑不解地笑,问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中国五千看前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他听了一阵大笑。
事实上我们远古史很难研究,因为那些似神似幻的神话,没有法子去考证。
据历史的记载,后羿的射法很高明,武功第一,当时的九个太一陽一都是他射下来的,只剩下一个留给我们。
刚才讲十个太一陽一的事,中国上古史的神话太多,研究中国的上古史,把神话配合每一个宗教来研究,会得到一个结论——世界上的文化,整个的人类文化,都是同一个来源,没有西方也没有东方。
因为经过上一次冰河时期以后,这个地球分裂开了,慢慢地语言变化不同,因为地区分裂的关系,文化变成不同了。
其实追根究底都是一样,都是同一个来源。
但是到现在世界各国你争我抢,杀来杀去,不禁令人感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了。
后来佛学进入中国,境界更广大了。
佛学讲三千大千世界,过世的大画家张大千,就是以这个起名的。
张大千当过和尚,他自己知道大千世界的道理,才起名大千。
佛学的宇宙观,把一个太一陽一系称作一个世界。
一个太一陽一系,太一陽一带领了九个卫星,地球也在内,最近又发现了一个,共有十个,统称是一个世界,一千个太一陽一系统的世界,就叫一个小千世界。
我们这个太一陽一,在这个世界里边是面积最小、寿命最短的一个。
但是由这个太一陽一系统来看,科学家便不得不向释迦牟尼投降了。
这就是佛学的高明之处。
佛的过去两千多年前曾说:在这个世界里,月亮里面的一昼夜,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一个月。
这句话三十年以前,大家以为是撒谎的,现在人到了月球,证明是真的。
还有太一陽一里的一天,是我们地球的一年,所以宇宙的时间是不一定的,是相对的,人为的,每个地区都不同的。
就以我们这个地球来说,南半球、北半球就有不同。
各地区的生物也不相同,有些生物早上生出来,晚上就死了,它觉得这一辈子也很舒服,它这一天也是一生。
我们的一生也是一生。
狗活几年?马活几年?狗的生命观念跟鸟的生命观念不同,因为它们的世界是不相同的。
一千个太一陽一系统合起来,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叫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叫一个大千世界。
这个宇宙里边像这样的大千世界总数至少有三千个,乃至不可知、不可说、不可数、不可尽。
现在太空科学非常崇拜释迦牟尼佛的宇宙观,认为完全正确,因为这个银河系统已经不算什么了。
在这个宇宙太空里,已发现像我们这个银河系里能够发亮的太一陽一、月亮、地球一样的星球太多了,多得不可计算。
所以这个宇宙观,我们过去老祖宗只讲到“十日并出”,那已经相当大了。
汉朝以后加入了佛教,使宇宙观更扩大到三千大千世界,可见宇宙之大。
不管哪一种宇宙观,都离不开这个太一陽一系,这就是“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我们老祖宗晓得,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月亮的光是吸收了太一陽一的光而发光,所以它发的光是白影,等于我们的地球一样。
月亮同地球放出了另外一种光,不是我们眼睛所看见的这样的光,这在上古时古人已有了这个观念。
现在我们科学尽管发达,也没有跳出这个范围,现代的科学家并没有超越古人“日月之道,贞明者也”的观念。
但是,“贞明”不完全是我们看到的这种光明。
世界上有些生物,并不喜欢我们这个光明,而喜欢我们认为是黑暗的那种光明。
所以,到夜里这个世界上活动的生命,比我们白天活动的生活,起码多几十万倍。
那些生命也是“贞明”啊!我们人类是喜欢太一陽一光,所以太一陽一的光明限于人类,其他的生命大部分喜欢另一种光明。
不过却有一个相同的原则,那就是都需要光明。
所谓黑暗与白天的光色的不同,光的功能则一个。
这就是所谓“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万变不离其宗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我们看《易经》的学问,孔子的心得报告说,“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就是动辄得咎。
一动四分之一的机会是吉的,四分之三是不吉的。
但是这里告诉我们一个结论,动不一定坏,“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虽然一动四分之一是好的,但是正动却永远是好的。
怎么样才是正动呢?这是一个大问题了。
我们注意,孔子这一篇文章写得特别好。
如何是正动呢?下面答复我们正动的道理。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简矣!
“易”,就是容易的易,大家要注意!“易”有三易,简易、交易、变易。
《易经》的学问不要看得那么复杂,它非常简化,“确然示人易矣”!“确然”,就是很正确地告诉你。
用白话来说,《易经》的学问很正确地告诉你,就是简化,并不那么复杂。
所以真懂了《易经》,那是很简单的。
它简化在哪里?就是上面说的三易之道。
宇宙间的事物,都是彼此交互在变化,交互变化的法则,就叫变易。
到了宋儒,额外加了一个道理,叫做不易。
一般所谓三易之道,是简易、交易、变易,不谈“不易”。
以不变应万变,就是根据《易经》哲学来的。
一切的变化,变来变去,根本形而上那个东西没有变。
没有变的东西,就是“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这个是不变的,所以说“无乾,确然示人易矣”。
坤卦呢?“然示人简矣”。
懂了乾那个法则,宇宙之道非常简化,没有那么复杂。
懂了坤卦那个法则,人世间、宇宙间的道理就是“然”,很自然,很顺畅。
告诉你很简单,这就是简易、交易的道理。
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这是孔子写的报告。
乾坤两卦,可以代表太一陽一月亮,也可以代表男一女,也可以代表一抽一象的一陰一陽一。
它是代表天地、一陰一陽一、是非、善恶等的各种符号。
银河系里的妙音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爻也者,效此者也。”
每一卦有六爻,每一个爻的动,都是效法天地的动。
还记得一九四九年刚来台湾,我当时在基隆,过去那位胡适之先生写了文章,说中国文化是静态的文化。
很多老先生跑来找我,说你不能不说话。
那些老先生几乎要气疯啦,说胡适之胡说。
他们带了很多资料给我看,我看真是胡扯,又考据虚云老和尚什么的事搞这一套。
胡适之一生专门做些小气的中。
我说跟一个和尚有什么过不去的?一个大学问家,应该做的学问多的是,偏偏要研究一个和尚。
中国的哲学家就是搞这种事情吗?因此我写了一部书《禅海蠡测》。
当然我一句骂的话也没有,就是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观念。
中国文化讲宇宙是个动一态,整个的生命都是动一态。
你说那我打坐修道不是静吗?那是大动,不是静。
静是人为的,把大动当成了静是不正确的,因为动得太大了,你反而觉得它是不动。
等于老子说“大音稀声”,最大的声音,我们听不到。
有些微声会使音乐发生干扰,但我们的感官听不到,可是很多生物听得到,科学仪器听得到。
银河系里有些声音很美妙,也很怪异。
以前我在峨嵋山闭关的时候,在雪山顶上,一年总要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下雪的,半夜起来打坐,不要说人的声音听不到,乌的声音也没有,连鬼的声音也听不到。
人到了空谷之中,一点声音都没有,住久了连你自己走路的脚声都听得很清楚,所以庄子说“空谷足音,跫然而喜”。
在那万籁俱寂、绝对一点声音都没有的境界里,你会害怕的。
绝对没有声音,那真会吓死的。
因为真正没有声音,那是实在的,那是另外一个味道。
人在孤零零的山顶上住住你听到了一个人走路,跫然那个脚蹬一下,啊哟!那真高兴得不得了。
庄子把这种情形形容到了极点,真是那个样子。
那个时候半夜你静坐下来,会听到虚空中很美妙的声,奇怪得很,那种声音美得不得了,听了连打坐都不想坐了,很想随它动起来。
那可不是现在舞台上那种狗呀猫呀的唱法,不是现在的音乐,那真是好极了,就是庄子说的“天籁之音”,也不是神秘一性一的,我现在回想,那种声音是银河系里反射过来的声音。
一个人不一定在山顶,当你打坐静到极点的时候,就可以听到,即使在都市中也会听到。
为什么会讲到这里?这就是交的道理,“爻”就是交。
乾坤一动就交,这个里头音声相交、光明相交、视感相交。
所以爻、卦是个整体的。
譬如我们人一体这个卦,身一体内部的组织,神经、头颅、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就是爻,爻动就是一个投影。
这样一来使我们了解,有些传教士的解释是有问题的。
他们说“上帝照他的形象创造了万物”,这句话并没有错。
但是我们先要弄清楚所谓上帝是什么?如果说上帝就是乾卦、是个代号,那就对了。
那他可以叫上帝,也可以叫其他,那没有什么关系,因为那只是个代号。
中国文化不用神,而用乾,它代表了上帝,举凡这个宇宙的生物、万有,都是它本体的投影。
我们的生命是三重的、四重的投影,所以它与本体是合一的。
提到中国文化,司马过讲学问之道,他把学问的价值提得很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就是司马迁历史哲学的观点。
中国历史已经变成宗教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就是宗教的道理。
这是第三重,“效此者也”。
“象”,一个卦就是象,“象也者,像此者也”。
大家要注意啊!孔子研究的心得报告,卦也不一定用这个画法,你可以用别的符号来画。
把卦画成这个样子,是“像此者也”,是差不多像那个样子。
等于我们到照像馆里照的像,那个是我吗?不是我,“像此者也”,像我而已。
毕竟它不是我,它只是我的投影而已。
人生成败关键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这就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易经》的帝王学、领导学。
大家要知道,《易经》呀、老庄呀,都是我国帝王领导学中最高的哲学。
天下人事宇宙万有,皆见于爻象的动,我们思想一动,就是爻象动;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动爻;你思想动了一下,就是爻动了,爻动了就会交、会变。
孔子在《礼记·经解篇》中介绍中国文化,说“洁静一精一微,易之教也”。
《易经》的学问是宗教的、哲学的。
懂了这个学问的人,自己要修养到圣洁——圣人最高境界,便要清心寡欲、静到极点才可。
洁静是宗教一性一的,哲学一性一的,一精一微是科学一性一的,那比电脑还要一精一密。
如果头脑比电脑还要一精一密,就可以研究《易经》的卦象了。
不但要一精一密,还要通这个“微妙”,所以洁静一精一微,易之教也。
现在讲到人事。
人的意念一动,爻象才动,爻象在内一变,吉凶从外表就看出来了。
所以一个人坐在那里,情绪一动,气色就不同了,内在的情绪一动,外面的象就表现出来了。
一个一团一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问它的前途如何,吉凶如何,你只看它内部一动,高明的人已经看清楚了结果。
这就是“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注意啊!“功业见乎变”,建功立业,就在你一念之间的变通。
一念之间有如此重要,也许是大成功,也许是大失败,没有中庸路线。
所以第一等人懂了《易经》,可以领导变;第二等人呢?是适应这个变;末等人则是变过以后,坐在那里骂变。
我常常用这个比方看搭公共汽车的人,第一等人把时间看好了,第一个上车,坐在那里睡觉到终站。
第二等人车子来了,排队在中间还可以弄个位置坐坐。
第三等人公共汽车快要开了,他才挟个皮包在后面追,眼看着汽车放黑烟,嘟的一声开走了,他还在后面骂,为什么不等他!这种人太多了,他就不知道如何适应这个“变”。
“功业见乎变”,这就是大权变之道,佛学也叫权变。
权,就是要知道方法来应变;佛学还有个名称叫“权巧”,要懂得巧妙,这就是领导学的四大原则。
“爻象动乎内”,由此你也可以了解,为什么我们过去的读书人喜欢讲四书,四书是从宋朝才开始的,《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的两篇,宋朝以后才把它变成经典。
但是《大学》、《中庸》所讲的,就是领导学的内养之学,所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就是要注意到自己的念动,使自己的爻象、内爻的动,在“贞夫一”的情形下进行。
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外用之学,亦即所谓的“功业之变”,这也可以说是告诉我们什么叫领导学。
领导学就是做人的道理。
假使你把根本做人的道理把握住了,就把握住领导的道理了。
什么是领导?人都做不好,还能谈什么领导?像赶公共汽车,跟在汽车后边黑烟里骂的人一样,那有什么用呀!
所以说“圣人之情见乎辞”。
上古中国文化中的有道之士,他告诉我们后代的人,这些情意在哪里可以见到?“见乎辞”。
你多读《易经》的《系辞》,文王、周公、孔子的《系辞》,你就可以了角了。
文王、周公,孔子的情意是中国文化的一环,老子、庄子的文辞又是一环,大家要弄清楚。
《易经》的文化非常简单,就在一言之中,一爻之中,这就是“然示人简矣”。
我们为什么要讲中华文化呢?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站在宇宙的悲观面,中华文化不同,它认为宇宙充沛极了。
这跟佛教《华严经》看世界是一样的。
华严境界看世界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充满了美丽幸福,这个世界是真善美的。
即使是死亡,也是一样的可一爱一,也很美啊!死亡不是不美啊!因为它是另一个面,生是一陽一的面,死是一陰一的面,死亡并不是完了、没有了,它还是有。
所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个太极里头又有一陰一陽一,一个一陰一陽一里头又有太极,所以佛教中华严的境界同《易经》是一个境界。
古人懂佛学的,必定懂《易经》,懂《易经》的人,必定懂得华严境界。
大君的统治学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这个位很很说,位并不是说一定要当皇帝啊!当然拿大事来讲,位就是权位,如果把《易经》讲成大君统治学,这一切就是大君统治的原理了。
如果拿大君统治的观点来讲,这个“大宝曰位”的位置是很难得的。
孔子的一生中,半辈子都是找这个东西,不当其位,没得用。
所以《易经》卜卦的原理,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爻”,一个是“辞”。
“位”是什么呢?就是爻变那个机会,也就是现在人讲的机会。
“辞”是什么呢?“辞”就是说明,《易经》只讲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时间问题,一个是空间问题。
作用呢?在易的名称就是时位问题。
当时间不属于你、运气也不属于你时,没有用。
“位”这个空间不属于你时,也没有用,所以说“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仁,就是仁义、仁慈、一爱一人,就是佛家的慈悲,基督教的博一爱一,墨子的一爱一人。
“守位”,如何守位?拿近几十年的青年人来说,玩聪明、耍手段,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博士学位,都是一流的。
但是玩玩可以,真要说成就,那一点用都没有!最后成功的人,只有一个具有最高手段的人,那就是诚恳一爱一人的人,也可以说仁一爱一、诚恳是成功的最高手段,但要能真做到才可以。
“何以聚人曰财”,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人是钱做出来的,没有钱不好做人。
“何以聚人曰财”?我们中国的古训是“财聚则人散”,这个人发了财就没有朋友啦。
要人聚便要财散,这要睦你走哪个路子了。
“理财正辞、禁民非曰义。”
这就是中国的政治哲学——经济政治非常重要。
孔子说“理财正辞”,经济的问题固然重要,一精一神文明的文化更重要。
所以中国《易经》的政治哲学,第一是理献策,使有繁荣的经济基础;第二点要有最高的一精一神文明;第三点人民还要守法。
所以说“禁民为非曰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幸福的社会,理想的国家。
各位学政治学的,不妨在这方面多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