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桃应①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孟子》道德两难怎么办?

孟子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孟子

孟子 - 道德两难怎么办?

孟子

道德两难怎么办?

【原文】

桃应①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展②也。

窃负而逃,通海滨而处,终身沂然③,乐而忘天下。”

【注释】

①桃应:孟子的学生。

②敝屣(XT):破鞋子。

(3)訢(xin):同“欣”。

【译文】

桃应问道:“舜做天子,皋陶做法官,假如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那怎么办?”

孟子说:“把他逮起来就是了。”

桃应问:“难道舜不阻止吗?”

孟子说:“舜怎么能够阻止呢?皋陶是按所受职责办事。”

桃应问:“那么,舜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舜把抛弃天子之位看得像抛弃破鞋子一样。

他偷偷地背负父亲逃走,沿着海滨住下来,终身逍遥,快乐得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读解】

这是典型的道德两难问题,就像我们今天有人问:“母亲和妻子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哪一个?”

或者问:“妻子难产,母亲和孩子只能保住一个,你保哪一个?”

一方面,“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王父犯法也应与庶民同罪。

所以孟子回答说:“执之而已矣。”

但另一方面。

眼看父亲出事而坐视不救,又不符合孝道。

对一般人来说,这个道德难题叫做“忠孝不能两全”,对舜来说,这个道德难题叫做“公(或法)孝不能两全”。

怎么办呢?

孟子的解决动作可就大了,“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连天子之位都不要做了,弃官救父,隐居海滨。

这不就为了父亲而改变了自己一生的道路了吗?

但在孟子看来,的确只有这样做才能做到公孝两全:一方面,作为天子,在天子之位上,只能发令让司法官去逮捕作为罪犯的瞽瞍;另一方面,抛弃天子之位,便作为儿子,锭而走险,冒死救出父亲,隐居海滨,奉养父亲,不以失去天子之位而遗憾。

这个两难问题,在我们今天来回答可就不一样。

因为,我们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已把个体行为的“孝”归结为私人问题了(虽然在总体上说“孝”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公孝不能两全”就成了“公私不能两全”,既然如此,那也就不难解决了。

虽然在情感上仍然难,但至少在理论上是不难的了。

何况,我们今天的人,有几个会为了父亲而“弃天下”呢?莫说“弃天下”,就是弃一局长处长的官位也会舍不得的啊,多半只有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弃父亲的。

更何况,即便不为前程,仅为父亲低微,父亲穷酸而弃之的,也有人在呢。

在这种清况下,也就没有什么“两难”了罢。

回到孟子的原文,应该一提的是,所谓“瞽瞍杀人”云云,当然只是一种假设,就像我们今天的法律知识竟赛假设一些案例一样,并非在舜做天子的时候他父亲真的杀了人,他也并没有因此而偷偷背负父亲而逃,像一个被通缉的犯人一样隐居海滨。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那我们倒应该特别欣赏舜的气度了,什么气度?进为天子,退为逃犯,隐居海滨而“终身訢然,乐而忘天下。”

这种能进能退,“视弃天下犹弃敝屣”的气度,尤其是,终身“訢然”,“乐”而忘天下的乐观通达,真是非等闲之辈所能的特殊禀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舜作为圣贤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当然,孟子“言必称尧舜”,而孟子所称的尧舜难免没有理想化的色彩,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孟子》诸子百家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原文】桃应①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孟子》道德两难怎么办?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